《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习题
一、基础过关
1.我来填一填:
(1) 人耳各部分听到声音的先后次序:耳廓(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听神经( )。
(2) 当物体( )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 ),当物体( )时,声音就( )
(3) 耳朵分为 ( )、( )、( )三部分
2.我来判断:
(1)耳朵可以长时间使用,所以也可以长时间使用耳塞听音乐。( )
(2)噪声只会影响我们的听力,与身体健康没有多大关系。( )
(3)当尺子伸出桌面的距离越短,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
(4)耳廓的作用是吸收声波。( )
二、综合训练
1.把人耳的主要部分名称与它们的功能用线连接
听神经 收集声波
耳 蜗 把声音信号报告给脑
外耳道 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信号
耳 廓 传递振动
鼓 膜 传送声波
听小骨 产生振动
2、我们身边有哪些噪音?
三、拓展应用
按照发声、传声、听到声音的挨次,剖析一下你是若何听到教员授课的声音的?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1(1)收集声波 传送声波 产生振动 传递振动
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信号 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
振动大 强 振动小 弱
外耳 中耳 内耳
2.(1)×
(2)×
(3)√
(4)√
综合训练
1.把人耳的主要部分名称与它们的功能用线连接
听神经 收集声波
耳 蜗 把声音信号报告给脑
外耳道 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信号
耳 廓 传递振动
鼓 膜 传送声波
听小骨 产生振动
2 我知道的噪音有:汽车喇叭声、纺织机器的轰鸣声、轮船的汽笛声以及街上的叫卖声等。
三、拓展应用
答:教师的声带振动,发作声音,声音以波的形式传布,当声波碰着空气时,会使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传进人的耳朵,碰着鼓膜,声波就会敲打鼓膜并使它振动。耳朵之中的听小骨在将振动传到布满液体的内耳,引起内耳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导致听觉神经的移动――发生了旌旗灯号,年夜脑接管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旌旗灯号,我们便感应感染到了声音。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人的耳朵的构造和其每个局部的作用。
2.了解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3 培养对听力有障碍的人的爱心和同情心。
二、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书本上34页,学习完后请将自己不懂的问题写下来。
小组合作探究下面几个问题
耳朵怎样听到声音的?
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这种振动经过_______及其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人耳是由哪三部分组成?
人的耳朵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三部分构成的
鼓膜是怎样震动的?
耳廓的作用?
(三)小组汇报和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了什么?我是怎样学习的?
课堂检测
(1) 人耳各部分听到声音的先后次序:耳廓( ),外耳道( ),鼓膜( ), 听小骨( ),耳蜗( ),听神经( )。
(2) 当物体( )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 ),当物体( )时,声音就( )
(3) 耳朵分为 ( )、( )、( )三部分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教学目标
能够对“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以及“耳廓的功能”提出合理的假设。通过体验活动感受耳廓的作用
2.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揭示人耳鼓膜的作用。
3.意识到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了解耳朵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认识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方法
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1.演示实验:纸屏、塑料泡沫小球、小鼓、鼓槌;耳朵的模型。
2.分组实验:学生自备一大张纸和透明胶带、剪刀。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2.教师播放录音,并让学生听了说说分别是什么声音。
3.学生汇报,表扬回答正确的学生。
4.提问:你们是用什么器官来听这些声音的呢?(学生回答)
5.谈话:那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传到耳朵里去的吗?我们又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展现声波被阻碍时发生的现象
1.演示实验:用鼓和吊有小球的纸屏做实验。
2.学生观察:敲小鼓,看纸屏架上吊着的小球会出现什么现象?
3.汇报观察结果。
4.小结:通过敲鼓,让鼓声冲撞纸屏,使纸屏振动。
(二)认识人耳的构造和听觉产生的过程
1.耳朵的构造
(1)谈话:通常我们只能看到耳朵的外部,耳朵的内部是怎样的呢?
(2)(出示耳朵的模型)介绍人耳的内部构造:由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等组成。
2.怎样听到声音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耳朵的构造,耳朵的各个部分都有些什么作用呢?声音在耳朵里又是怎样传递的呢?请同学们根据前两节所学的知识来猜测一下。
(2)学生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把假定的声音传播路径画出来)
(3)小组汇报:声音的传递路径是“声源 → 耳廓 → 外耳道 → 鼓膜 → 听小骨 → 耳蜗 → 大脑”。(板书)
(4)讲述:耳朵里鼓膜振动的原理和纸屏振动的原理是一样的。鼓膜的振动与敲击鼓面振动不同,鼓膜振动是空气振动引起的,属于声波引发的振动;而鼓面振动是由被敲击产生,是产生声波的振动。
(5)教师提醒学生:儿童谨慎用药,有些药物会损伤听神经,造成耳聋。
(6)小组讨论: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7)汇报交流结果。
(8)师生共同总结:耳廓将声音收集起来,通过外耳道送进耳朵,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又被听小骨传递到耳蜗,耳蜗里充满了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将振动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后传入大脑。
(9)播放光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
(三)认识耳廓的作用
1.学生制作喇叭状的“助听器”,教师巡视。
方法:把一张大纸卷成圆锥状,再用胶带把末端贴好以固定形状,将小的一端靠近耳朵。
2.学生猜测:如果把助听器朝向一个细微的声音,感觉有什么不同?
3.讲述:用一定的音量对着“助听器”小的一端讲话,音量会不会发生变化?
4.思考:如果没有耳廓我们的听力会受到影响吗?如果为我们换上一个更大的耳廓又会怎么样呢?
5.小结:耳廓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6.教师演示课件——人工耳的制作。
7.学生分组制作“人工耳”,并对着“人工耳”说话。
8.展示各组制作的“人工耳”,并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当对着“人工耳”的耳廓说话时,发现吸管在振动,乒乓球也在振动,水面出现道道波纹。
9.谈话:刚才你们假设了声音在耳朵中的传递路径,又动手制作了“人工耳”并进行验证。耳朵怎样听到声音的秘密终于被同学们揭开了,耳朵真是一个奇妙的声音接受器。
三、课堂训练
(1) 人耳各部分听到声音的先后次序:耳廓( ),外耳道( ),鼓膜( ), 听小骨( ),耳蜗( ),听神经( )。
(2) 当物体( )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 ),当物体( )时,声音就( )
(3) 耳朵分为 ( )、( )、( )三部分
四、课堂小结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讨论:我们是怎样来研究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的这个问题的?
3.教师小结研究方法:
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实验验证——得到结论
五、作业布置
按照发声、传声、听到声音的挨次,剖析一下你是若何听到教员授课的声音的?
六、板书设计
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声源 → 耳廓 → 外耳道 → 鼓膜 → 听小骨 → 耳蜗 → 大脑
课件13张PPT。苏教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课第三单元(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件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耳朵的构造外耳:
中耳:
内耳:耳廓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半规管 咽鼓管
听觉神经 耳蜗各部分的作用
耳廓有( )的作用收集声波外耳道有( )的作用;
鼓膜有( )的作用
使声波进入中耳在声波作用下引起振动耳朵为什么能听见声音?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 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 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声波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听神经 大脑想一想:
(1)为什么我们能感觉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和我们在录音带上录的声音会有所不同?(2)如果将手放在耳后,并朝向声音发来的地方,我们听到的声音会有什么变化?(1) 人耳各部分听到声音的先后次序:耳廓(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听神经( )。
(2) 耳朵分为 ( )、( )、( )三部分 当堂训练收集声波 传送声波 产生振动 传递振动 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信号 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外耳中耳内耳我来判断:
(1)耳朵可以长时间使用,所以也可以长时间使用耳塞听音乐。( )
(2)噪声只会影响我们的听力,与身体健康没有多大关系。( )
(3)当尺子伸出桌面的距离越短,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
(4)耳廓的作用是吸收声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