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件(系列四)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件(系列四)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1-08 21:0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8张PPT。人教版 必修3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联合国有关部门的最新统计显示,地球表面1/3面临荒漠化威胁,非洲46%的土地和4.85亿人口已受到荒漠化影响,亚洲一半以上的干旱地区也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土地荒漠化每年给全球造成42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土地荒漠化后就成为不毛之地,而且正以每年5万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每年吞噬一个比利时加丹麦。目前全球2/3的饥饿人口居住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其中一半生活在土地荒漠化地区,由于土壤贫瘠、农作物产量低下,人们处在饥饿与贫困之中,可以说,荒漠化与贫困密不可分。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类型多样、程度严重。受风蚀、水蚀、盐碱化、冻融等因素影响,我国干旱的沙漠边缘和绿洲、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黄淮海平原、南方湿润地区和青藏高原等地都有分布。面积达26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多。其中以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发展最为严重。一.荒漠化1.过程植被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水土流失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的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般的景观探究学习一2.含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在“三退”而引起的“三化”现象。3.具体表现(“三退”)
(1)耕地退化
(2)草地退化
(3)林地退化
4.三种类型(“三化”)
(1)土地荒漠化
(2)石质荒漠化
(3)次生盐渍化
我国西北地区的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土地盐碱化(一)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范围:a. 自然界线: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b.行政范围: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c.气候区:非季风区(年降水量<40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探究学习二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的原因1.范围西北内陆,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内蒙古高原2.地形:东部是坦荡的高原,西部则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3.气候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系、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挡,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4.景观西部干旱:原生沙质荒漠和砾石荒漠(塔克拉玛干)
     次生荒漠(乌兰布和、科尔沁)脆弱的生态环境地表水贫乏、植被稀少、大风日数多气候异常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基本条件),土质疏松(物质基础),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动力因素)。(二)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根本原因:a.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b.人类的活动不当
2.人为原因的表现据统计,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中,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占90%以上。(1)过度樵采胡杨林干枯的胡杨林(2)过度放牧(3)过度开垦归纳:三、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大约距今三千多年前,欧州一个古老的种族在一次战争失败后,沿着欧亚大陆桥向中亚迁徙。来到了罗布泊,于是就在这里定居了下来,并建立了楼兰国。他们之中的另一支,在敦煌、玉门一带建立了大月氏国。在经历了被称为前所末有的繁荣和文明之后,楼兰国却神秘的消失了。被历史学家称为古楼兰文明发祥地的罗布泊,也在三十多年前彻底的干涸了。古楼兰的突然消失,使造就了古楼兰文明的罗布人或称为楼兰人的他们,从此一直追寻着“阿布旦”的去处。他们放弃了古楼兰的废墟逆塔里木河而上,放弃了盐渍的罗布泊,逐水草而行,一代一代定居在被称为水草丰美的“阿不旦”的地方。 古楼兰的消亡兴:(1)塔里木河带来丰沛的水源(上游有大量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
(2)大片胡杨树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衰:楼兰的消失和罗布泊的干涸
(1)自然原因:深居内陆,降水少,温带荒漠广布,容易引起沙漠扩张。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水源减少;盲目垦荒,农业用水量加大,导致塔里木河流量锐减,大片胡杨树枯死;乱砍滥伐,砍伐胡杨树,毁林开荒。思考:分析楼兰古城兴衰的原因?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一) 荒漠化的防治可以概括为:
“三项内容、两条原则和一个重点”2.两条原则(两结合)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3.一个重点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的严重的地段(二)具体措施a.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减少水井数量合理分配河流水资源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生物
措施工程
措施前沿地带外围沙漠边缘内部封沙育草营造防沙林带农田防护林网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沙枣胡杨锦鸡木麻黄主要治沙植物柽柳狼尾草设置沙障——草方格c.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现有林地绿洲边缘的
灌草林带已荒漠化的地方作为防护林发展林业、牧业退耕还林
退耕还牧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解决能源
的途径开源节流营造薪炭林新建沼气池利用风能、太阳能推广省柴灶e.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人口、
资源、环境
协调发展的生
态系统利于防治荒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