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5张PPT。第二章人教版 必修三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联合国有关部门的最新统计显示,地球表面1/3面临荒漠化威胁,非洲46%的土地和4.85亿人口已受到荒漠化影响,亚洲一半以上的干旱地区也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土地荒漠化每年给全球造成42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类型多样、程度严重。其中以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发展最为严重。广阔无边的草原,雪白的蒙古包风吹草低现牛羊若干年后,草原发生了很大变化草原的绿色消失了衰退的草场满目疮痍。一、荒漠化的概念、类型1.什么是荒漠化? 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2.具体表现:(三退、三化)林地退化耕地退化草地退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我国分布荒 漠 化土地
荒漠化石质
荒漠化次生
盐渍化“三北”地区
(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西南喀斯特地区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二、案例——西北地区(一)西北地区的范围、位置根据下图描述西北地区的范围和位置跨经度最广的地区 深居内陆的地区大兴安岭古长城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三)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地形位于第二级阶梯。东中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山地,西部是“三山加两盆”,东西部的划分大致以贺兰山为界。
降水的变化 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重要特征:气温、降水变率大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总结: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位于第二级阶梯。东部是内蒙古高原和大兴安岭;西部是“三山夹两盆”。
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且降水变率大。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多大风天气。
河流:多内流河,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从上游到下游水量逐渐减小。
植被:植被稀疏,以草原、荒漠为主。
土壤:多荒漠土。
(干旱)位置深居内陆地形高原面积广大(四)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1、干旱的成因远离海洋干旱高山环绕盆地青藏高原隆起降水
较少对水汽阻挡作用山脉阻挡气候干旱少雨 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干旱季节基本条件物质基础动力因素 干 旱2.荒漠化形成的潜在自然条件3.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条件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变化率大异常变化加剧抑制脆弱的生态系统失衡荒漠化少多(五)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1.原因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直接原因:人类的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人为原因的表现:采、牧、 垦(1)过度樵采(干旱缺能源地区)(2)过度放牧(草原区)(3)过度开垦(沙区边缘)(4)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____使植被生长衰退,导致荒漠化(六)、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和原则(1)内容: 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2)原则:(两条原则,一个重点)2.具体措施a.合理利用水资源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c.调节农、林、牧地之间的用地关系e.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f.控制人口增长知识拓展:除了西北地区,世界上其它哪些地区易出现荒漠化? 读“世界荒漠带分布图”思考下列问题:(1)世界荒漠两种类型是:
(2)A、B、F三处荒漠成因有何不同?( 3)而C处为何没有形成荒漠?热带荒漠与温带荒漠A成因:深居内陆、距海远;
B成因: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全年受副高下沉气流控制,降水少;F成因:受地形影响,安第斯山的背风坡,降水少。C处受来自海洋夏季风影响。回归沙漠带1回归沙漠带2AD3.影响该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风沙 C.降水 D.气温D5.该区域不可能出现的突出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B.次生盐渍化
C.沙尘暴 D.水土流失
DD4.近年来,②线逐渐靠近①线,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
B.该区域夏季降水量减少
C.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D.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如图)。建国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许多水库,几乎拦截全部河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决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据此完成6~8题。
?B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