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3节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第1课时)讲学稿
主备人:曹伟忠 审核人:初二科学备课组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
1.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合反应;使学生了解分解反应。
2.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对已知反应的共性的归纳、总结中,初步建立化合反应及分解反应的概念。
3.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重点难点: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的建立。
学习过程:
一、预习
1、请写出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碳 + 氧气 → 硫 + 氧气 →
磷 + 氧气 → 铁 + 氧气 →
2、请写出三种制取氧气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 →
高锰酸钾 →
氯酸钾 →
二、新课讲解
1、化合反应
硫+氧气 → 二氧化硫
铁+氧气 → 四氧化三铁
碳+氧气 → 二氧化碳
观察上述反应的特点:反应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生成物只有一种;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 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可以表示为: A+B+…=X
2、分解反应
过氧化氢 → 水 + 氧气
水 → 氢气 + 氧气
高锰酸钾 →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观察上述反应特点:反应物只有一种,生成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
分解反应:由 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可以表示为 X=A+B+…
3、利用分解反应制氧气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过氧化氢 → 水 + 氧气
高锰酸钾 →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氯酸钾 → 氯化钾 + 氧气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分解过氧化氢
A、关于过氧化氢俗名双氧水,能与水以任意比混合。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一般以10%-15%为宜,以免反应剧烈而引起事故。
B、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快反应的速度。
(3)介绍实验装置和操作原理:
仪器:烧瓶、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分液漏斗(用于分离不相溶的液体;装配气体发生器等反应装置,用于不断向烧瓶中添加液体试剂。装配气体发生器,用活塞控制添加剂,加液后关闭活塞,可防止气体冲出漏斗。)
装置:发生装置(左边):常温下进行,注意检查气密性(夹住导管,在分液漏斗中注水,看液面是否下降);装入液体和固体试剂(用漏斗和药匙或纸槽)。
收集装置(右边):收集方法的确定(用排水集气法--凡是不易溶于水的气体适于此法)。
(4)催化剂:
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工业上叫触媒。特点就是:一变二不变,即改变(不只是加快)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三、课堂练习
1.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水+二氧化碳→碳酸 (B)氧化汞 →汞+氧气
(C)甲烷+氧气→ 水+二氧化碳 (D)碳+氧气→ 二氧化碳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反应不一定是分解反应 (B)分解反应一定生成两种物质
(C)食盐水加热得到水和食盐是一个分解反应 (D)细胞分化也是一个分解反应
3.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 ( )
(A)氨气+水+二氧化碳→碳酸氢铵 (B)水→氢气+氧气
(C)锌+硫酸→硫酸锌+氢气 (D)镁+氧气→ 氧化镁
4.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有 ( )
(A)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B)碳酸钠+水+二氧化碳→碳酸氢钠
(C)乙块+氧气→ 水+二氧化碳
(D)氨气+水+氯化氢→氯化铵
四、课外练习
1.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
(A)铜绿 →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B)硫+氧气→ 二氧化硫
(C)石蜡+氧气 →水+二氧化碳 (D)锌+硫酸→硫酸锌+氢气
2.下列关于化合反应的定义叙述正确的是 ( )
(A)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B)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C)物质与氧的反应
(D)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3.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指出哪些是化合反应?哪些是分解反应?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
(2)点燃蜡烛照明 。
(3)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
(4)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