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和质量守恒(2)[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反应和质量守恒(2)[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03-13 20: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曹桥中学科学八年级(下)讲学稿
第二章 第3节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第2课时)讲学稿
主备人:曹伟忠 审核人:初二科学备课组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2.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重点难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
仪器试剂
  托盘天平、烧杯、试管、锥形瓶、玻璃棒、酒精灯、 白磷、NaOH溶液、
  NaCl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Na2SO4溶液、BaCl2溶液、FeCl3溶液
教学过程
1、 预习
1、电解水实验中,在正极上生成了     ,在负极上生成了    ,由此可判断,水是由      组成的    物。该反应是      (填反应类型)。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反应是由   种物质生成   种物质,该反应是      (填反应类型)
2、在化学反应中,参加    的质量总和等于     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3、一种汽车安全气袋内贮有硝酸铵,当汽车在高速行驶中受到猛烈撞击时,发生化学反应:NH4NO3N2O+2H2O,生成物充满气袋,填补在乘员与方向盘、挡风玻璃之间,防止乘员受伤,此反应属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的 (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二、新课讲解
1、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
  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
(1)演示实验: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称量记录:
   反应前的总质量(锥形瓶+空气+白磷)是 克。反应后的总质量是 克。
实验小结: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是 。
(2)演示实验: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称量记录:
  反应前的总质量(烧杯+试管+两种溶液)是 克。反应后的总质量是 克。
  实验小结: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是 。
2、质量守恒定律
  (1)定律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问题讨论:
   A、铁生锈后质量大于铁的质量,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B、蜡烛燃烧后总质量是否变化?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守律?
(3)几点说明:
   A、是指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B、生成物的总质量应包括全部生成物(沉淀或气体)的质量。
   C、审题时要注意关键的字,如“充分反应”、“恰好完全反应”、“足量反应”等字所表示的意义。
 3、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参阅书本第5页图1-8水分子电解模型进行讲解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以及元素的种类均不改变。 
分子的种类、数目都发生了变化。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排列组合
例题 :根据化学方程式:3AB+C 2B3=2C+3X确定X的化学式(   )
      A、BA2 B、A2B C、AB2 A3B6
  分析与解答: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此反应中反应前有3个A原子,6个B原子,2个C原子,反应后也应如此。已知反应后有2个C,A和B只可能存在于X中,X中只可能有1个A,2个B,才使A、B的原子数与反应前相等,因此,C正确。
三、课堂练习
1、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24克镁关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克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质量为16克
   (C)一切化学反应都遵从质量守恒定律
   (D)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
2、已知A物质与B物质反应生成C物质(用A+B=C表示)。现有12克A与32克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   )
   (A)44克 (B)32克 (C)22克 (D)12克能力:
 3、已知A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物质和C物质(用A=B+C表示),当一定量A加热片刻后,生成56克B和44克C,则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是(   )
   (A)12克 (B)44克 (C)56克 (D)100克
四、课后练习  
1、化学反应前后 不变, 也没有增减,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2、在 ① 原子的种类  ② 原子的数目  ③ 分子的数目  ④ 元素的种类
⑤ 物质的种类  ⑥ 物质的总质量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3、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 元素和 元素。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红磷质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质量一定等于铁丝的质量
  C、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煤饼在空气中燃烧,煤灰质量小于煤饼质量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5、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大的原因是 ( )
A、镁原子的质量增加了 B、氧化镁的密度比镁大
C、违反了质量守恒定律
D、氧化镁的质量是燃烧的镁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总和
6、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目前有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在高空喷洒一种粉末状物质X,脱硫效果可达85%,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2SO2+O2=2CaSO4+2CO2
由此可知X的化学式是 ( )
  A.CaO B.CaCO3 C.Ca(OH)2 D.CaS
7、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种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1
反应后质量/g 0 12 15 待测
那么待测的物质Q的质量为    克。
8、17世纪人们认为水能变成土,1768年科学家拉瓦锡对此进行研究.他将一定量的蒸馏水加入特殊的蒸馏器,反复加热蒸馏101天,发现蒸馏器内产生少量沉淀,称得整个蒸馏装置的总质量没变、水的质量也没变、沉淀的质量等于蒸馏器减少的质量.对于这项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精确称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B.水在长时间加热后能转变为土
C.物质变化过程中总质量守恒       D.沉淀物来自于蒸馏器本身
9、我国“长征二号”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用R表示),在火箭发射时,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剧列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R+2N2O42N2+4H2O+2C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偏二甲肼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已知A物质与B物质反应生成C物质(用A+B=C表示)。现有12克A与32克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
A.44克  B. 32克  C. 22克 D.12克
11、将31.6 g KMnO4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30 g,根据________可知,反应中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g;依据化学反应中_________种类不变,可推断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种元素。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