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生物是怎样呼吸的
(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比较认识空气中氧气对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意义。
2:了解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3:了解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等基本知识。
4: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和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重点:
1: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
2:呼吸运动的原理和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
教学难点:呼吸运动的原理。
二:教学方法: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演示功能,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建构掌握新知识。同时促进知识迁移,强化新知。
三:学习方法指导:
1:指导观察模型,图片和动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
3:学会用表格,图表来总结,便于记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为什么一个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
(2) 新课:
活动一:
体验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需要呼吸。
请全体同学像游泳时练习憋气一样,吸上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同时教师读秒,请学生自己计时。看谁最长可以多久不换气。
人几天不进食,人体还能维持生命活动,几分钟不呼吸,人体都会窒息甚至死亡。可见,呼吸对人体有多么重要。
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最想了解的是人体呼吸系统的哪些方面问题?
活动二:
学生对照教科书P67页及读图,自学人体的呼吸系统有那些器官组成?这些器官分别有什么作用?
多媒体视频:出示人体呼吸系统结构图。让学生进行指认,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
肺
活动三:
游戏:在小组内自由组合,小组成员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人体呼吸系统主要组成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点评,补充。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了解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相联系的一些卫生常识:
1, 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嘴好?
2, 为什么吃饭不能说笑?
3, 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
设疑:肺泡的哪些结构特点适于气体交换?
活动四:
体验气体的扩散运动,理解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1:喷洒少量香水。
2:举例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体的扩散作用。
气体的扩散运动: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直到平衡为止。
多媒体动画: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学生描述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比较人体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
思考:呼吸时,吸进的空气都能在肺部进行交换吗?
活动五:
体验呼吸运动、理解肺的通气。
(1) 请学生用双手轻触自己胸前的助骨处,做深呼吸,感觉一下胸部和肋骨的运动情况。(学生谈体验)
(2) 教师介绍模型的哪些部件代表脊柱、肋骨、胸骨和外肋间肌
(3) 教师介绍锥形罩模型的哪些部件代表,气管,肺,胸腔壁,膈。
学生分组讨论:呼吸运动的整个过程(记录表格)
膈肌 横膈 外助间肌 内助间肌 助骨 胸腔体积 胸腔内压力 气流
吸气
呼气
[实物投影]:展示结果。
[知识强化]:对照电脑动画,体验呼吸运动的具体过程。
[小结]:由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说出学到了什么?
练习,反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