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01张PPT。生物复习第10课 遗传与进化遗传与进化俗语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又有什么科学含义?另我们还听过“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又有什么科学含义呢?1.遗传与变异遗传和变异:都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什么是遗传? 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之间的性状都很相似,这种现象称为遗传(heredity)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他们完全一样吗?什么是变异? 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不同个体间的性状差异叫变异(variation)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使生物的种族得以稳定。生物遗传与变异对生物来说有何意义?遗传——是生物发展进化的内动力。变异遗传物质(1)染色体的组成:染色体主要由两种物质组成: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DNA对生物性状起着决定作用,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中,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最明显现象是出现了染色体的复制染色体外面是蛋白质 内部是DNA分子染色体模型人类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男性女性
X Y
X X数一数我们有多少染色体?
比一比男女染色体一样吗?沃森
美国生物学家 克里克
英国生物学家 1953年他共同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1962年,克里克和沃森因其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以及在揭开生物遗传信息秘密方面所作的贡献,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DNA的双螺旋结构基因是DNA分子上起遗传作用的片段生物体每一个性状都由特定基因来控制DNA分子上一些包含着遗传信息,能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特征的特定片段(3)基因:一个DNA分子上有成百上千个基因,每一个基因都控制着一个或多个性状。遗传单位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细胞内的
基因组成是有差异的,因此
每个人的性状有不同。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生物体的基因是可以改变的,而基因的变异往往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化。白化病患者不能合成黑色素,就是由于细胞内控制黑色素合成的基因发生变异而引起的。精子或
卵子的
细胞核染色体由DNA
和蛋白质
组成DNA上起
遗传作用
的片段
——基因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基因是DNA上起遗传作用的片段
DNA是遗传物质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在遗传中起重要作用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基因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是DNA分子的基本单位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碱基顺序不同,则不同的基因就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父母精 子卵细胞受精卵子女受精发育(23对)(23对)(23对) (23条)(23条)(23对) 在生殖发育过程中,体细胞与生殖细胞中的
染色体数目是怎样变化的?生物的性状是通过生殖细胞遗传给后代的。XXXYXXXY生男生女的秘密?母亲父亲XXY50%50%从基因水平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亲代并不是直接把性状传给子代,而只是把基因遗传给子代,再由基因使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身上得到表现。
生物群体中不同基因传递给子代的机会是有差异的,有些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则这些基因在子代的生物群体中会越来越多;反之,某些基因所控制的生物性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弱,则这些基因在子代的生物群体中会越来越少。(4)基因理论的应用2001年2月12日美、英、德、俄、日、中国向全世界公布完成了人类基因核苷酸物理图谱测定。31.647亿个核苷酸,3-4万个基因,2%的基因与蛋白质合成有关。人类基因组计划 有助于揭开人类进化之谜;揭开人类生物学之谜;疾病、遗传病诊断、治疗;药物开发等人类基因组计划能给我们带来什么问题?人类基因组计划有什么意义?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以及更重要的法律、伦理问题的研究。... 人们设想用一些优良的基因组合起来,创造出一些具有优良性状的新生物。这种完全按照人的意愿重新组合基因的技术叫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基因工程这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施工的。 新兴的基因工程提供了一种更直接改造动物、植物遗传物质的技术。如,转基因技术。培育转基因鼠的过程转基因抗除草剂玉米和普通玉米转基因生物
保持生物生命特征的物质是细胞核中的基因(DNA)。所谓转基因生物,即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将DNA进行人为改造的生物。通常的做法是提取某生物具有特殊功能(如抗病虫害、增加营养成分)的基因片断,通过基因技术加入到目标生物当中。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就是移动动植物的基因并加以改变,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人们可以用鲜鱼的基因帮助西红柿、草莓等普通植物来抵御寒冷;把某些细菌的基因接入玉米、大豆的植株中,就可以更好地保护它们不受害虫的侵袭。而以这些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育种的目的:
改良动物、植物的遗传性状3.育种与优生育种方法:人工选择、杂交育种育种的应用:杂交玉米、杂交水稻、骡骡63条马32对驴31对杂种优势 杂种的生命力比双亲强的现象,叫杂种优势。阅读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由于遗传物质(DNA、基因或染色体)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疾病。4.遗传病和优生目前,已经了解的人类遗传病有4000余种,如先天性愚型、白化病、色盲、血友病等。其中一些遗传病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造成死亡。优生学运用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防止有明显缺陷的婴儿出生,以改善人口质量。禁止近亲结婚近亲结婚所生子女遗传病患病率较高。直系血亲和三代之内的旁系血亲属于近亲。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母伯叔姑父舅母姨堂兄弟姐妹姑表兄弟姐妹兄弟本人姐妹舅表兄弟姐妹姨表兄弟姐妹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儿子女儿孙子女外孙子女上三代下三代事例 和表妹爱玛生育六个子女,三个中途夭折,三个终生不育。达尔文课堂练习1、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产生在( )
A. 生长中 B. 发育中
C. 生殖中 D. 运动中C2、下列所述中,控制生物体性状的
是( )
A.细胞核 B.染色体
C.基因 D.以上三项都是C3、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B、
C、 C、 染色体 基因DNA 染色体 DNA基因 基因 DNA染色体 基因 染色体DNAB4、若一个体细胞有16条染色体,经过三
次连续的细胞分裂,产生8个第三代子细
胞,那么第三代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 )
A. 16条 B. 8条
C. 4条 D. 2条A5、下列几种关系中,属于直系血亲的是( ) A、亲兄弟 B、叔叔与侄女 C、祖父母与孙子女 D、堂兄妹6、各种生物的性状是由( ) A、染色体决定 B、蛋白质决定 C、基因决定 D、细胞决定CC巩固练习7、2002年4月,以杭州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为主的中国科学家成功破译了水稻基因信息,现代遗传学表明,水稻基因实质上是水稻的 分子上起 作用的一些片段,水稻抗病、抗倒伏、高产优质等一系列可遗传的 均由 所决定。基因DNA性状遗传8.据报道,科学家已经培育出“部分基因敲除”的克隆猪。因此,科学家预言:“人类移植猪器官,快了!”采用基因敲除技术将克隆猪的“排斥基因”敲除,从而解决了异种器官移植时产生的排异反应。以下对于基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B、基因是DNA分子上起遗传作用的一些片段
C、基因是一种染色体
D、基因存在于细胞核中“神创论”生物由上帝一次性创造出各种生物,最初有多少种,现在就有多少种,各种生物之间没有任何的亲缘关系。现在的生物是古代生物一成不变的后代5.生命起源问题 所有物种都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世界上的万物一经造成,就不再变化,是绝对不可能形成新的物种的,相互之间没有任何亲缘关系。神创论(特创论):生命起源问题的观点:自然发生说: 自然发生说是19世纪前广泛流行的理论,这种学说认为,生命是从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如:我国古代认为的“腐草化为萤”“腐肉生蛆”.宇宙胚种说:地球上原始生命物质起源于宇宙化学进化假说: 生命起源于原始地球上的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在原始地球的自然条件作用下,从无机到有机、由简单到复杂,通过一系列化学变化过程,成为原始生命体。一、生物圈的演化——生命的起源——原始生命的诞生生物圈演化中里程碑事件之一:非生命的物质原始海洋原始生命有两大生命物质(蛋白质核酸)能进行原始的新陈代谢和生殖1、说明一切生物都存在着亲缘关系3、今天的新生命又是如何来的?异养厌氧型2、原始生命的出现是化学变化的结果,属于化学进化原始大气成分:
CH4.NH3.H2O
H2S.H2.CO2生物圈演化中里程碑事件之二:——光合作用起源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始生物繁衍(如蓝藻等藻类)产生氧气为需氧生物出现提供了条件生物圈演化中里程碑事件之三:——臭氧层出现O2——O3,臭氧层出现吸收紫外线,防止对生物的辐射伤害为陆生生物的出现提供了条件生物圈演化中里程碑事件之四:——土壤的形成岩 石风化作用大气.水.温度.生物岩石风化产物土 壤为陆生大型植物出现提供了条件成土作用生物及各种自然因素生物的进化历程6.生物进化
⑴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等
⑵达尔文进化论中心内容:自然选择
主要内容四点:
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
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⑶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
⑷生物进化总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四种理论物种不变理论
布丰的直线进化理论
拉马克的阶梯向上无分支进化理论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进化论的演变 大量事实证明,原始生命是化学进化的产物,而繁多的物种则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但生物为什么要进化呢?即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直线进化理论布丰乔治·布丰认为:生物是地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异。现在活着的种类是从今天已经不存在的种类演变而来的.远古鳄鱼→古代鳄鱼→现代鳄鱼阶梯向上无分支进化理论拉马克环境变化是生物变化的原因,即环境变化了,生物在新环境的影响下,习性改变,某些经常使用的器官发达增大,不经常使用的器官逐渐退化;这些变化了的性状能够遗传下去,从而使生物逐渐演化。现存活的生物都有各自的祖先。1.“用进废退”:生物体器官经常使用变得发达,而不经常使用则会逐渐退化。2.“获得性遗传”:生物后天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的。3.“定向变异”:生物的变异一定是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改变的生物进化论——达尔文 进化论者认为,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演变而来的,因此各种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三种学说的比较:讨论:达尔文在自然选择学说中,分别汲取了布丰和拉马克理论的哪些观点。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很好地解释了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但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无法解释遗传变异的原因以及自然选择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起作用等做出科学解释,而且仅限于对生物个体的分析.支持生物进化论的证据:古生物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同源器官.痕迹器官高等生物的胚胎发育从一个受精卵开始四种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发育的比较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中间过渡类型化石始 祖 鸟始祖鸟化石化石残留有翅膀,嘴里有牙齿,翅膀前端有爪,人们称为始祖鸟种子蕨种子蕨蕨种子植物“活化石”
——“腔棘鱼”腔棘鱼不但能呼吸空气,而且能使用鳍来当作脚走路,这是鱼类向两栖类进化的重要证据。 1、高等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观察下图想一想2、这个情况可以说明什么呢? (受精卵)多细胞生物起源于单细胞生物胚胎学证据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早期主要阶段极为相似,都有鳃裂、尾、肢芽.后来才越来越不相同。分类地位相差较远的动物,差别越大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 同源器官——形态和功能不同,但它们所在部位和结构组成是相似的比较解剖学证据:痕迹器官
——高等动物保留某些退化的器官痕迹。化石的种类1、遗体化石2、遗物化石:动物的粪便和蛋形成的化石3、遗迹化石:动物在沙地里或泥地里爬过的痕迹形成的化石化石是证明生物进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动物化石的形成:动物死后落入水中(开始)→尸体上的肌肉腐烂,露出骨骼
→水带来泥沙掩埋骨骼
→水进入骨中,将无机盐沉淀在里面(化石形成)
→化石保存在外围泥沙堆积沉淀而形成的岩石中
→某些化石随地壳的运动露出水面回到地面,在风雨作用下露出化石。 1.地球上曾出现过种类繁多的生物,许多与今天的生物并不相同,这说明了什么?化石引发的思考:2.有时在高山上会出现海洋贝壳化石,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这座高山以前曾经是个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隆起为高山。这说明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在不断地进化着,有些生物不能适应环境而遭到灭绝晚期形成地层 早期形成地层 早期地层:古生物化石越简单,越低等晚期地层:古生物化石越复杂,越高等地层中化石有何特点?生物演化的特点: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生物进化:生物这种逐渐演变、向前发展的过程,就叫做进化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3)自然选择学说图解原始
昆虫有翅
力大有翅
力小无翅大风大浪有翅
力大生存生存√√×淘汰无翅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自然选择过程分析:原始种过度繁殖后代个体存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有利变异的个体活下来(适者生存)长期自然选择使微小有利变异不断遗传积累显著有利变异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新类型不利变异有利变异不利变异的个体死亡(不适者淘汰)1、自然选择是一个长期渐变过程3、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的4、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是适应6、目前生存的生物都体现对环境的适应5、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都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总结2:2、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我们都是强者的后代,我们也都是强者! 19世纪,树林里的一群尺蛾中,大部分体色是浅色的,只有几只是黑色的。
1850年前后,事情发生了变化。随着工业的发展,树林周围新建的工厂越来越多,工厂冒出的滚滚黑烟,染黑了树干。到1900年,黑色尺蛾的数量远远超过了浅色尺蛾。探究:桦树尺蛾群体中不同体色个体数量变化的原因1、在1850年前,为什么浅色尺蛾的数量远多于黑色尺蛾?答:在1850年前,树林中的桦树未被污染而呈浅色,浅色尺蛾的体色与环境相似,所以不易被天敌发现,生存的机会较大,数量就会逐渐增多(适者生存);而黑色尺蛾的体色与环境不同,容易被天敌发现,生存机会小,数量就会逐渐减少(不适者淘汰)探究:桦树尺蛾群体中不同体色个体数量变化的原因2、到了1900年,什么原因使黑色尺蛾的数量远多于浅色尺蛾?答:到了1900年,由于工厂烟囱排放的滚滚浓烟染黑了树干,使得黑色尺蛾“适者生存”数量增加,而浅色尺蛾由于“不适者淘汰”而数量减少。探究:桦树尺蛾群体中不同体色个体数量变化的原因3、今天这片树林的污染少了,请预测不同体色的尺蛾数量变化情况?答:由于污染减少,桦树的树干会变回浅色,通过自然选择,我们可以预测更能适应环境的浅色尺蛾的数量会再有所增加而黑色尺蛾的数量会进一步减少。探究:桦树尺蛾群体中不同体色个体数量变化的原因4、根据自然选择学说,在1900年时,应当只剩下黑色尺蛾,可是浅色尺蛾还生活在树林中,只不过数量少了。难道达尔文错了吗?答:达尔文并没有错,树林中浅色尺蛾数量减少是由于它们不适应环境造成的,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在这一过程中还是会有少量生命力较强的浅色尺蛾存活下来,同时大量的黑色尺蛾在产生后代时也会产生一些浅色尺蛾,所以浅色尺蛾还是可以在树林中生活,只是数量减少了。自 然
选 择四个要点间的关系:(外因) 人工选择: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的选择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4)自然选择的结果——适应1、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如昆虫利用卵越冬,种子的休眠,生物的冬眠洄游.迁徙.换毛习性,北极狐和沙漠狐的体形不同,水母透明,变色龙.鲫鱼.北极熊的体色雄鸡和雄孔雀具有鲜艳美丽羽毛.公鹿鹿角发达2、结构与生理功能的适应:如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结构,鸟类和鱼类的身体结构,小肠等结构。叶镶嵌更多接受阳光对光合作用这种营养方式的适应基础训练:1.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2.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3.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_________决定自然选择4.各种生物都表现出与其生活环境的 ,它是 的结果,如:_______使植物能更多地接受_____,是植物对_________这种营养方式的一种适应。叶镶嵌阳光光合作用适应自然选择5.从生态角度来讲,怎样的种群生存机会较大? 。而从进化论角度看,又是怎样的种群不会灭绝? 。6.蝌蚪和鱼类具有相似的体型,从进化的角度看,原因是什么? 。食性最复杂的种群个体间性状差异大的种群相同的水环境的选择7、请用达尔文学说解释害虫的抗药性的形成过程。害虫种群中存在着_______,有具有抗药性的,有不具有抗药性的。杀虫剂的使用对害虫起了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的害虫被杀死,______的害虫能够生存、繁殖,并将抗药的性状_________给后代。个体差异自然选择不具有抗药性具有抗药性遗传1: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
B.选择是不定向的
C.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D.长期选择和积累可产生新的生物类型B2.美国人捕获萨达姆之后,利用DNA鉴定技术判定他确是其人。这是因为DNA
A.是一类血细胞,每个人不同
B.是一种遗传物质,每个人不同
C.是一种消化液,每个人不同
D.是一类内分泌腺,每个人不同B3.由科学分析得知, 人体体液中的 Na+、K+、Ca+、Mg+、Cl-等无机盐离子的比例与海水相应比例接近, 这个事实证明 ( )
A.人类也适应海洋生活
B.人类起源于海洋
C.原始人靠饮海水生活
D.原始海洋是生命起源的场所D3.在一个变化剧烈的生态系统中,按自然选择学说,生存机会相对多的种群应是
A.食性最复杂的种群
B.个体间性状差异大的种群
C.个体体积大的种群
D.营养生殖快速繁殖的种群B4.下列变化过程属于生物进化的是( )
A.恐龙蛋变成恐龙
B.海洋变成陆地
C.类人猿变成人
D.蝌蚪变成青蛙C5.按达尔文进化学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生活在地穴水井中的蝾螈,因长期不用眼,眼睛失去视觉
B.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不断伸长所致
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 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
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变成冬小麦, 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B6.对化石的研究表明,古代有许多动物只生存了很短的时间就灭绝了。下列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
A.这些动物缺乏变异能力
B.这些动物不能随环境变化而产生有利的变异
C.这些动物缺乏具有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
D.这些动物某些器官由于不经常使用而退化, 造成种群灭绝C7.当某种新药问世时,可有效治疗病毒性感冒,几年后疗效逐渐降低,因为感冒病毒具有了抗药性,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 )
A.病毒接触药物后, 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
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 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抗药性个体的出现是选择的结果
D.后来的药量用得过少, 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8.下列现象中,能够遗传的是( )
A.某人用眼不当导致近视
B.不同人种的肤色
C.种在肥沃土壤中的番茄果实较大
D.营养过剩导致的肥胖 B9.农业上用射线或药物处理农作物种子,获得新品种的原理是射线或药物
A.直接改变了农作物的某些性状
B.改变了农作物种子中的营养成分
C.淘汰了农作物的某些不良性状
D.使种子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D10.亲代的遗传物质传给子代是通过
( )
A.体细胞 B.受精卵
C.生殖细胞 D.胚胎
11.玉米果穗上常有缺粒现象发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
A.水分不足 B.肥料不足
C.传粉不足 D.光照不足CC12.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学说没能解决的问题是( )
A.生物进化的原因 B.说明物种是可变的
C.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及多样性 D.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13.人的颈椎少(颈短),腰椎也少,整个躯干结构紧凑;人的肢体相对躯体而言是较长的,婴儿时期上肢比下肢长;人手的握力很强,几个月的婴儿甚至可以两手抓握树枝使躯体悬挂等。人类保留了这些适应树栖的特征说明
。人类的祖先是过树栖生活的14.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解释斑马的进行过程:
(1)斑马群中存在着不同体色的个体。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变,体色为黑白相间,跑得快的斑马因与环境相适应,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在 中获得生存、繁衍。这样环境对斑马起了选择作用,而这种选择作用是定向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 。
(2)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的动力是
,自然选择的结果 。适者生存生存斗争方向生存斗争15、对化石的研究表明,古代有许多动物只生存了很短的时间就灭绝了。下列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A、这些动物缺乏变异能力
B、这些动物不能随环境变化而产生有利变异
C、这些动物缺乏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
D、这些动物某些器官由于不经常使用而退化,造成种群绝灭C16.下列各现象中不属于自然选择作用的例子是( )
A、纯种长毛垂耳狗的形成 B、因工业污染而使某种蛾子发生黑化 C、某些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
D、头发里的虱子经DDT处理后仍有突变种存活下来
17.家蝇比人类能更快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是因为( )
A、身体比较小 B、有极好的飞翔能力
C、有极多的后代 D、世代历期短,一代接一代地迅速演变AD18.为了了解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假如宇宙飞船能将火星土壤带回地球,我们可以将火星土壤放在一个密闭的箱子内,然后向箱内通入混合气体(彻底除去微生物)并添加无机盐和有机营养物质。接着我们可以通过测定气体成分比例是否发生变化来得出判断。这一实验是基于什么假设进行的( )A、具有生命的物体都能进行繁殖
B、具有生命的物体都能进行新陈代谢
C、火星上的生命一定是植物
D、火星上的生命一定是单细胞的生物B19、在下列的几种变异中,哪种是不属于遗传的变异
A、路边的车前草长得瘦小,而同种车前草在田边却生长得很肥大
B、红花紫茉莉传粉后,生出了粉花紫茉莉
C、透明金鱼与不透明金鱼杂交,生出了五花鱼(即有透明部分,也有不透明部分)的后代
D、父亲的血型为A型,母亲为B型,却生下了O型的子女A20、布丰和拉马克观点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
A、布丰认为物种是不变的,拉马克认为物种是可变的
B、拉马克认为物种是不变的,布丰认为物种是可变的
C、布丰认为生物是直线式进化的,而拉马克认为现代生物是其他物种进化而来的
D、布丰提出了“用进废退”学说,而拉马克提出物种不变论
21、原始哺乳动物是由 ( )
A、原始两栖类进化而来的
B、原始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C、原始鸟类进化而来的
D、原始鸟类和原始爬行类共同进化而来的CB22.对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解释,科学史上有着多种观点,其中有一种观点叫做“宇宙胚种论”。它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中的其他天体。近年来,科学家分析陨石成分时,发现在其他天体上存在构成生命物质的各种有机物,如氨基酸等;某些彗星成分的分析也表明一些彗星中存在简单的有机物。由此,你认为“宇宙胚种论”的观点是
A、正确的,应当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宇宙
B、错误的,因为课本告诉我们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
C、一种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猜想,没有任何科学价值
D、一种假设,事实根据很少,至今还不能证实23.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生物进化的是( )
A.孔雀蛋变成孔雀 B.幼虫变成蝴蝶
C.古猿变成人 D.蝌蚪变成青蛙C24.右边甲乙两示意图反映了对物种起源的看法有两种。A.B.C.D和a.b.c.d分别代表各种生物群,据两示图分析:
(1)甲图代表 观点,认为地球上各种生物
是由__________经过漫长的
时间逐渐演变而来的,各种
生物间有着或近或远的关系。
(2)乙图代表___________观点。达尔文生物进化原始生命布丰的直线进化再见中考倒记时 还剩3节今天你认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