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0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15 13:3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题解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札记”,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朱熹语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课文疏通1、解释加粗的词
四时具备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2、解释句子
实是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有人说陶弘景的文章就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美在哪里? 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色彩相配之美——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意境美动静相衬之美四个美点:
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动静相衬之美。 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表现了作者陶醉山水的愉悦之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并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走近作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背诵比赛山 ,古 。
高 ,清 。
两 ,五 。
青 ,四 。
晓 ,猿 。
夕 ,沉 。
实 。
自 ,未 。
课文小结《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梁时陶弘景写给好友谢征的一封回信,本文也是吟咏自然风光的佳作。作者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秀美的山川景色,传达出与自然融合并陶醉其中的愉悦,体现了酷爱自然,归隐山林的人生志趣,流露出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总领全文,点名中心——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仰视——高峰入云
写景 四季常景 俯视——清流见底 叙议结合
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语言凝练
晨——晓雾将歇 层次井然
日变景 昏——夕日欲颓

感叹抒怀————欲界仙都,与其奇者
(沉醉山水的喜悦,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自豪)
答谢中书书这篇山水小品廖廖68个字,就概括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使文章清幽隽雅,像诗一般优美动人。你喜欢哪一幅画面,写一段赏析的文字。 如何描写景物1、抓住景物的特征(不同季节、时间变化、气候不同、地理特征)
2、要选好观察的角度(远近仰俯)
3、安排好描写的顺序(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