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建议课时分配:(2课时)
第一课时: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揭开原子核的秘密
第二课时:同位素、离子
教学目标剖析
【认知目标:】
〖第一课时〗
1、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2、掌握组成原子的几种基本微粒;
3、了解原子核内各种微粒的电性;
4、了解原子核内各种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
〖第二课时〗
1、了解同位素的概念和结构特点,能说出几项它在生活中的用途
2、知道物质也可由离子构成,认识离子微粒大小的数量级。
【能力目标:】
〖第一课时〗
1、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科学的分析推理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 使学生体验、学习科学家提出问题、建立假设、修正模型的研究方法。
〖第二课时〗
1、 会用比较、归纳的方法进行原子、同位素、离子的学习。
【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第一课时〗
1、通过对有关科学家和其研究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2、让学生明白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的,都要不断的摸索,不断的进取,才会取得成绩。
〖第二课时〗
1、学习元素和人体健康的关系、同位素的应用等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与生活、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2、 体会科学理论是不断发展完善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第一课时〗
1、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
2、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3、组成原子核的几种微粒
4.a粒子散射实验原理及原子核式结构的建立。
〖第二课时〗
同位素的特点及构成同位素的粒子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
原子结构中量的关系。
〖第二课时〗
元素、同位素、离子的概念和形成、离子大小估算的实验思想
一些中考(学业考试)试题鉴赏:
一、选择题:
1、(05湖洲中考)我国计划在2007年发射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其任务之一是寻找一种新能源——氦3。氦3原子核内有1个中子和2个质子。则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1 B.2 C.3 D.4
2、(05年衢州市)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已发射成功,“嫦娥”探月工程也已正式启动。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氦(He-3),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每百吨氦(He-3)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下列关于氦(He-3)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 B.相对原子质量为2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原子结构式意图为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比较下列四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元素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
4、我国仅用了二年时间于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标志着我们科技的快速发展,而氢弹中有一个重要的原料就是氢的同位素 ——氚,下面图所示为氢的三种同位素,比较它们的结构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同位素的质子数不同
B、同位素的电子数不同
C、同位素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
D、同位素的质子数相同,但电子数不同
参考答案:1、B 2、D 3.B 4、C
试题评述:
本节内容涉及到的考点有:知道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知道离子大小的数量级;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知道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知道质子、中子由夸克构成;知道原子结构模型在历史上的发展的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出题形式有选择、填空、简答等题型。
本节内容的课程标准描述:
1、知道物质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了解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粒大小的数量级。
2、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中子由夸克构成。
3、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4、通过图书馆或网络等途径收集原子结构模型发展的有关资料。
5、知道同位素的结构特点。
6、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说出同位素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
PAGE
3第5节:表示元素的符号
建议课时分配:(2课时)
第一课时:元素符号;
第二课时:元素周期表及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剖析
【认知目标:】
1、认识常见元素符号(H、O、C、N、S、Si、Na、Fe、Cu、Cl、Ca、Ag、AL、I、K、P),会查阅元素符号。
2、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
3、通过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布。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2、从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不同切入,初步建立起“构-位”的关系,结合前面学的“构-性”关系,让学生研究“位-性”关系,从而初步建立这种三角关系的化学研究的基本思想方法。
【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阅读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及应用的典型历史事实,体会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和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意义。
2、体验科学事实的规律性和科学美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书写并熟记元素符号.
难点:元素周期表规律初步探究和简单运用.
一些中考(学业考试)试题鉴赏:
(本节内容中考题很少出现,元素周期表中考不作要求)
一、选择题:
1、(04嘉兴)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某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
A.H20 B.Zn C.O D.Cl2
2、在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能找到 ( )
A.制农药的元素 B.制催化剂的元素
C.制半导体的元素 D.制耐高温合金材料的元素
3、下列元素符号中书写正确的是 ( )
A、MG B、Fe C、CA D、f
4、“2N”表示的意义是-------------------------------------------------( ).
A.表示两个氮元素 B.表示两种氮元素
C.表示两个氮原子 D.既表示两个氮元素,又表示两个氮原子
5、下列化学用语中,既能用来表示宏观意义,又能表示微观意义的是-----------( ).
A.2Zn B. mO C. H D. 5S
6、下列符号中的2能表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的是 ( )
①Fe2+ ②2Mg ③S2- ④SO42- ⑤H2O ⑥2H+ ⑦2Cl-
A、③④ B、③④⑦ C、①③④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二、填空题:
6、已有实验资料表明:金属钠与酸的反应非常剧烈,镁与酸反应剧烈,铝与酸反应平缓,反应过程中均有氢气产生。
(1)根据实验得出结论:钠、镁、铝三种元素的单质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能力(元素金属性的表现)依次 。(填增强或减弱)
(2)钠、镁、铝三种元素符号分别是 、 、 。
(3)钠、镁、铝三种元素属于同一 元素(填主族或周期)。
(4)根据上述结论,请你对元素周期表中元素金属性的表现大胆作出一种科学假设: 。
7、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⑴两个氮原子_________;⑵四个铁离子_____;
试题评述:
本节内容涉及到的考点有:认识常见元素符号(H、O、C、N、S、Si、Na、Fe、Cu、Cl、Ca、Ag、AL、I、K、P), 会查阅元素符号,说明元素符号所表示的含义.
出题形式有选择、填空、简答等题型。
本节内容的课程标准描述:
1、认识常见元素符号(H、O、C、N、S、Si、Na、Fe、Cu、Cl、Ca、Ag、AL、I、K、P),。2、会查阅元素符号。
3、初步学会使用元素周期表,知道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布。
4、阅读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及应用的典型历史事实的资料。
5、认识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家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PAGE
2八年级科学第一章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
第1节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建议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目标剖析
【认知目标:】
1、举例说出学习和生活中所见过的符号和模型。
2、体验科学符号、模型的意义和作用。
3、体验使用符号、建立模型的思想。
【能力目标:】
1、能用物质粒子模型来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
2、设计制作生活中常见事物的符号、模型来丰富体验。
3、能用粒子模型来解释两种物质混合后体积的变化。
【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体验符号和模型的重要性,并通过用模型来解释水的三态变化提升模型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为本章利用模型学习化学微观粒子打下基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使用符号与建立模型的思想
教学难点:模型的思想
一些中考(学业考试)试题鉴赏:
一、选择题:
1.(06年浙江中考)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水分子的模型可表示为( )
A.● B.○ C. D.
2.(06年宁波中考)人类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氧气,若以“●”表示一个氧原子,则下列各图中可表示氧气模型的是( )
3.(06温洲中考)下列标志表示“严禁烟火”的是( )
4.在草 鹿 狼这条食物链中,狼被大量捕杀以后,图4中哪个曲线最有可能代表鹿的个体数量变化( )
5.下列是公交车上常见的警示图,属于提醒乘客防止因惯性造成后果的是
6.我国已颁布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部分标志如图所示。现有废旧日光灯管、电池应投入贴有哪种标志的垃圾收集箱( )
7、(05衢州)在自然科学中,许多规律可借助于图象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例如,某电路中,已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恒定不变,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P与它的电阻值R之间关系的是( )
二.简答题
8.有下列四个化学反应:
A.2HgO=2Hg↑+02↑ B.2H20=2H2↑+02↑
C.2HCl0=2HCI+02↑ D.CaC03+CaO+C02↑
其中可用如图模型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在你选中的化学反应中若“ ”所表示的原子,在化学式中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 ”所表示的原子,在反应物化学式中该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价。
9(深圳南山区05中考)图6是表示物质微粒的示意图(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氧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填图的编号);人体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是
(填图的编号);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的化合物是 (填图的编号); D图中的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此空2分)
A B C D
参考答案:1.A 2.B 3.C 4.B 5.B;6、B 7、A 8、C,-1 9.A;B;C;略
试题评述:本节内容涉及到的考点有:认识学习和生活中所见过的符号和模型,学会用模型来表示抽象的概念和原理以及物质的结构,出题形式有选择、填空、简答等题型。
本节内容的课程标准描述:
能用物质粒子模型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观察两种物质混合后体积的变化,并用粒子模型解释。
图6
图4
D
C
B
A
●
●
●
●
○
PAGE
3八年级科学第一章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
第2节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建议课时分配:(2课时)
第1课时内容: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
第2课时内容:不同种类的物质;粒子的大小和质量
教学目标剖析
【认知目标:】
1、知道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物质也可由原子直接构成。
2、知道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概念和模型。
3、知道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第2课时:
1、知道原子组成分子时,结构和种类不同,物质的性质也不同
2、认识分子微粒大小、质量的数量级
【能力目标:】
第1课时
1、会用模型方法解释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变化实质。
2、会绘制简单的物质结构模型和简单化学反应过程模型。
第2课时
1、 通过简单计算,体验粒子的大小和质量。
2、 学会观察分析模型,并加以比较,建立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第1课时:通过介绍道尔顿对化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意识。
第2课时:通过查阅建立C60结构模型的过程,使学生感悟到物质“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科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第1课时:
1、知道物质的不同构成:分子、原子。
2、分子可分解成原子,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第2课时:知道物质构成与性质的关系。
教学难点:
第1课时:
1、 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2、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第2课时:认识微粒的数量级的大小。
一些中考(学业考试)试题鉴赏:
一、选择题:
第1课时:
1、 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原子总是不断运动的
C、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D、原子最小,不可以再分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B、1个水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的
C、氧气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D、1个甲烷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
3、在探索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活动中,美国科学家米勒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把甲烷、氢气、氨气和水蒸气等混合成一种和原始大气成分基本一致的气体,放人真空密闭的玻璃容器中进行模拟实验。一个星期后,他惊奇的发现仪器中有数种氨基酸生成。下列关于米勒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发生物理变化 B.发生了化学变化
C.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D.形成了原始生命
4、下列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C.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5.下面有关分子的正确说法是( )
①分子由原子构成;②分子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③分子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的;④分子构成了所有物质;⑤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
A.①②⑤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⑤
二、简答题
6、模型是科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右图形象地表示了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7、人们常用模型来表示分子由原子构成。如果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氢原子,则“ ”表示 分子。
第2课时
1、从体积的大小来看,下面各项中最小的是
A.水分子 B.红细胞
C.氧原子 D.SARS冠状病毒
2、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B、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要先构成分子才能构成物质
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解产生原子,这些原子又重新组合构成别的分子
3、1个一氧化碳分子和1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相同的( )
A、氧原子个数 B、碳原子个数
C、原子总数 D以上都不对
4、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的差别很大,石墨很软,而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石墨导电而金刚石不导电。你推断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是( )
A.结构不同 B.组成不同 C.用途不同 D.化学性质不同
5、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碳原子 B.氧原子 C.二氧化碳分子 D.以上都不是
6、2001年8月,科学家用单分子碳纳米管制成了世界上最小的逻辑电路,该项成果将替代高纯硅制作的微型芯片,是计算机微型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碳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纳米=10-9米)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化合物
B. 碳纳米管的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C. 碳纳米管材料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
D. 碳纳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试题评述:
本节内容涉及到的考点有: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分子、原子等微粒大小的数量级,纳米材料应用前景。出题形式有选择、填空、简答等题型。
本节内容的课程标准描述:
知道物质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了解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粒大小的数量;
了解纳米材料及其应用前景。
观察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模型,并加以比较,查阅建立C60结构模型的过程。
反应前
反应后
PAGE
4第4节:组成物质的元素
建议课时分配:(2课时)
〖第一课时〗元素的种类,元素名称的由来
〖第二课时〗元素的分布,人体中元素的作用
教学目标剖析
【认知目标:】
〖第一课时〗
1.知道自然界的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
2.说出具体物质的元素组成.
3.了解元素的分类,物质的初步分类,区别单质和化合物。
4.知道中文元素名称的由来。
〖第二课时〗
1. 知道组成人体、组成地球的主要元素.
2. 了解人体中主要元素的作用
【能力目标:】
〖第一课时〗分析比较元素与原子,单质与化合物,混合物与化合物等概念,初步学会物质分类的基本方法。
〖第二课时〗
组织调查活动(研究性学习),学习数据处理表示方法。
【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第一课时〗
从组成物质元素角度逐步建立物质的简单分类思想。
〖第一课时〗
通过调查分析,使学生了解人体中各元素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关爱生命,增强自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第一课时〗
对物质的分类、对元素的分类、区别单质和化合物
〖第二课时〗
各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难点:
〖第一课时〗
元素组成物质以及原子构成物质的区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第二课时〗
各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一些中考(学业考试)试题鉴赏:
一、选择题:
1、贫血的病人体内可能缺铁,这里的铁是指:( )
A、 铁原子;B、铁分子;C、铁元素;D、铁离子。
2.(06浙江)偏二甲肼是火箭推进器的常用燃料,其化学式是C2H8N2,该物质属于( )
A.化合物 B.金属单质 C.氧化物 D.非金属单质
3.经测定,物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属于单质 B 一定属于混合物
C一定不是化合物 D 都不正确
4.关于二氧化碳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二氧化碳分子里含有1个碳原子核1个氧分子
C、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D、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和氧气两种单质组成
5.矿泉水的标签上印有的主要矿物质成分如下(单位:毫克/升);钙:20;钾:39;镁:7;锌:0.6;氟:0.03等,这里的钙、镁、钾、锌、氟是指( )
A、单质 B 、元素 C 、金属元素 D、分子
6、二氧化硫、氧化钠,氧气中都还有( )
A、氧气 B、氧原子 C、氧分子 D、氧元素
7、下列关于空气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元素
B、空气是几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C、空气是一种化合物
D、空气是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纯净物
B一种原子只能形成一种纯净物
C一种分子只能形成一种纯净物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下列属于稀有元素的是( )
A氢元素 B氮元素 C硫元素 D氩元素
二、填空题
10、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可作为燃料使用,用表示碳原子,表示氢原子,甲烷分子可表示为,则它由 种元素组成,每个甲烷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
11、(06衢州卷).2006年5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了因注射由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造成多位病人死亡的严重后果,其主要原因是原料检验环节失控,用“二甘醇”替代“丙二醇”投料生产。二甘醇的化学式为C4H10O3,,有很强的毒性,它能在人体内氧化成草酸而引起肾脏损伤;“丙二醇”可做药用溶剂,也可用于多种药物及新型抗氧剂的合成。“丙二醇”的化学式为C3H8O2。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丙二醇”和“二甘醇”的元素有 ▲ 种。
(2)“丙二醇”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
试题评述:
本节内容涉及到的考点有:描述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区别单质和化合物,辨认常见的化合物,指认具体物质组成的元素组成,列举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
出题形式有选择、填空、简答等题型。
本节内容的课程标准描述:
1、了解自然界的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
2、说出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
3、调查市场上某些保健品中具有保健作用的主要元素;收集人体新陈代谢必须的微量元素的资料。
4、区别单质和化合物,辨认常见的化合物。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