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太阳系)[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探索宇宙(太阳系)[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09-18 16:1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让学生在调查中获取知识 在合作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案例:探索宇宙(太阳系)
瓯北镇中 潘苗苗
一、案例背景: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使基础教育改革得到全面落实,新课程在全县范围全面实施之际,为了能使全县新老教师适应新课程教学,了解新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尽早加入教育改革的潮流。县教科室召开初一新课程展示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探讨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最新动向活动和经验。本节课在此活动中公开教学。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最后一节,在学习了我们居住的地球,太阳、月球等天体之后,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宇宙。由于本节课认识对象是宏观、遥远的事物和观象,让学生亲自感知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学习本课仅凭书本的介绍。仅利用课内45分钟的学习,似乎满足不了学生的视野。更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指导思想为,为突出科学课程的新理念,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前,对全班学生分为九大组,各组学生分工通过各种途径(如查阅图书报刊资料、利用网络收集信息等)收集宇宙中太阳系的相关资料。课内各代表队互相交流陈述所收集的材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案例描述: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互相协作,知道太阳系的总体构成和运动,掌握九大行星的名字及九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到远的排列顺序,了解九大行星、小行星带、彗星和流星等的概况,了解彗星的构成,知道哈雷彗星,知道陨星对地球的撞击。
(2)、能力目标
通过课前调查.收集资料.课堂上交流.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搜集和交流信息,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珍爱生命,保护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情感,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重点和难点:
太阳系的概况及九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到远的排列顺序。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1)有关恐龙灭绝原因2)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的表明特征3)有关哈雷彗星的资料。
课堂教学实例:
授课班级:初一(3)班
授课时间:2004年11月16日
一、情景导入
播放宇宙动画
师:看了宇宙动画,你们心里有何感受
生:宇宙很大;
生:宇宙很神秘
生:地球是如此的渺小
师:同学们是否有疑问呢 宇宙是什么样子的 每天抬头看到的星星.星云是什么样子的 你们想探索宇宙吗
生:想
师:今天就和同学一起去宇宙太空看看
(引出课题)第9节 探索宇宙
二、新课教学
师:对于我们的地球家园已经有了很多的认识,现在就从地球出发来到地球所在的太阳系去看看.(学生观看有关太阳系,九大行星的影像资料)向学生提出问题。
1、太阳系的组成
2、九大行星在运转的过程中为什么不会发生碰撞
2、这些太阳系里的九大行星,在这些行星里,离太阳最近的是哪一颗?最远的是哪一颗?我们居住的地球又是哪一颗?排在什么位置?
生:水星、冥王星、第三
3、九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到远排列顺序是……,你打算怎么来记住它们?(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
生:太阳系九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4、这些就是行星运行的轨道,仔细观察,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一颗行星都有自己的运行轨道。
5、这个庞大的天体系统就是太阳系,它包括有….
生:太阳、九大行星、彗星、流星等。
师:学了这一课,我们就对太阳系有了更为完整的认识,而人类认识太阳系经历了逐步探索深入的艰难历程.介绍人类认识太阳系的经过(展示图片)
古代望远镜----哈勃望远镜----行星表面探测器----载人航天器(神洲5号)
师:我们正享受着人类科技进步的成果,现在就让各行星代表队互相交流.讨论课前所收集的九大行星的资料. 请你说一说你所代表的天体的主要特征和你感兴趣的话题。
要求:1、以第一人称发言。2、说明资料的来源。3、表现形式自定,文本、图片、影片等。4、发言时间不超过2分钟。)
展示画面:听我来介绍
太阳 土星
水星 天王星
金星 海王星
地球 冥王星
火星 彗星
木星 小行星
太阳系信息交流会,代表队将查到的资料供全体学生交流学习代表队 学生发言内容 展示作品 老师小结
水星 布满了环形山 基本没有大气也没有水 表面温度高达477 C,夜晚-173 C 文字.图片 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
火星 有一层稀薄的大气层,主要成分为CO2 最高温度27.7 C, 最低-123 C,没有液态水,大气极稀薄,寒冷,是没有生命存在条件的极其荒凉的世 图片.文字 火星:与地球有点象,既有春夏秋冬的变化,也有昼夜的交替被称为“天空中的小地球”
金星 故:古代(太白金星):清晨,黄昏可见。清晨所见的金星称“启明星” 有点象地球:有大气(主要成分CO2) 金星上的大气层把阳光大部分发射回去或漫射开来,故白昼光亮不强。 金星上的CO2可阻挡红外线向外辐射,可产生“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使表面温度可高达465 C~480 C, 所有金星上没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图片.文字 最亮的行星,金星上的一昼夜为117天,白昼和黑夜各为59天左右,被称为“天空的小地球”
木星 大气:H 温度:离热源太远,温度极低 卫星: 16个 大红斑:是一股猛烈而长久的风暴漩涡。大红斑寿命很长,已经存在300多年了。 光环:外环较亮,内环较暗,由黑色的块状物体组成 影片.图片 木星:九大行星之王其表面有大红斑
土星 1) 土星 大气类似于木星 温度更低 光环:由细小的冰屑和带壳的微粒组成,因反射阳光而发亮 卫星:23个 影片。图片 土星表面有美丽的光环,是太阳系里最轻的一颗行星,比水还轻
天王星 有大气:H, 甲烷 温度极低 图片.文字 最大的特征是自转的倾斜度很大,几乎是躺着转
海王星 图片.文字 和天王星的结构差不多
冥王星 温度极低:绝大部分物质已凝结成固态或液态 表面有没有大气层不清楚 图片.文字 太阳系中最外围的一颗行星
师:太阳系中除九大行星外,还有什么天体
生:还有许多彗星,彗星是围绕太阳转动的还有一种形状特殊的星,它如扫帚一样的星,它们的公转轨道又扁又长,绕太阳一周要很长时间。
师:世界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哈雷彗星的平均公转周期为76年。所以有人说哈雷慧星是“一生一约”的彗星。老师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有学生反驳,那不一定,比如有个人在他几岁时看见彗星,但他命很长,就可以第二次看见哈雷慧星了。
师:有哪位同学查到它在上一次回归时是哪一年?生:(1986年)
师:当它下一次于2061年回归时,我们能看到什么?
生:. ……
请找出之最:
组织学生讨论:太阳系中为何地球上有生命?而其他行星无生命?
师:有请地球代表队来为我们做解释
生:得出形成生命的条件是:①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球上有液态水的存在。②地球的大小适中,产生的引力能吸住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
师:正因为地球表面有了一层厚厚的大气层,不仅使我们能在地球上生存,而且能使我们看到壮观的自然现象.
讲述:假如在一个晴朗之夜,你站在郊外,抬头看天.忽然,你看到一道闪光划过天际
问:观察到什么景象
生:流星.
问:你们对流星又有多少了解呢
生: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小块闯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而划亮天空的现象,称为流星. (文字、图片)
出示:陨石和陨铁(文字、图片)
继续观察教材提供的”太阳系示意图”
问:在 和 之间还存在什么星体
生:小行星.小行星体积小,数量太多,还不能算是成型的行星,太阳系中大大小小的小行星有成千上万颗,其中最大的有四颗,”谷神星,智神星,婚神星.灶神星.”
讨论1:地球上原来有大量的恐龙,后来突然神秘地绝迹了,有人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的。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表扬完成任务较好的小组。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谈谈自己的想法?
生:在太阳周围、围着太阳转动的有九大行星,此外还有很多小行星。这些行星都是沿着同一方向──自西向东转动。以太阳为中心的太阳系,包括围绕它转动的行星,及其彗星、卫星、流星体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天体系统。(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和想法。)
师:以前人们对太阳系了解不多,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太阳系的情况特别是九大行星的情况了解得越来越多。“神舟5号”的发射成功,让我们中国:千年飞天梦,今朝变成真。
六、作业
七、介绍与自然科学有关的相关网站
走进宇宙:http:zjyz./
中国科技博览:http:///
科技之光:http://www.losn./
案例分析:
1、教学过程分析
在这节课里,通过播放动画引出课题,学生互相交流所获的信息,这过程中,教师对每个代表队的学习情况进行巡视、指导,以便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之后教师组织进行交流。对于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教师通过分组命名的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指导,以达到较好效果。最后针对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通过制作画册和介绍网址来培养学生自行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整节课力图体现基于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进行,把传统的一讲到底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成为学生自主式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辅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从实际上课情况来看,各组同学从课外收集的材料多.发言积极.代表队的介绍很精彩且有部分的结果很令人惊喜,因此我觉得课堂效果好。
2、教学环境分析
运用多媒体即文字、图象、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传播媒体相互结合应用,本节课设计时具有壮观的视频;有具体的文字解说材料;有朴清新的图片和背景图象。
3、教学对象分析
参加本节课学习的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初步理性思维的特点,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协作探究的能力。他们中有部分学生较早接触计算机,能上网查询,但毕竟是一般城镇的学校学生,也有部分学生没有条件操作。因此,在课前分组时就特地考虑了学生搭配,有利于学生的分组自主学习,也有利于教师的指导。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