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复习(分子.原子.离子)[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复习(分子.原子.离子)[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04-21 14:3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1、为了创造一个安静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在台州市区在各主要的进城公路边的指示牌上出现的标志是( )2.下列安全警告标志中,适于油库、汽车加油站的是:( )
3.右图表示的是什么物质分子的模型( )
A、水
B、氢气
C、硫酸
D、双氧水 4.1991年科学家又发现—种新的碳单质──碳纳米管,它是由环形的碳原子构成的管状大分子。可用下列哪个图形表示: ( )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6、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7.由取用试剂瓶里的药液时的操作可知,生活中喝茶,茶杯盖应 放在桌上才更卫生些。
8、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右盘
B、? 酒精灯的火焰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C、? 把盛有液体的蒸发皿直接放在铁圈上加热
D、 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下端要紧贴试管内壁
1.下列物质中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 ( )
A、氧气
B、水
C、金刚石
D、二氧化碳
2、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A、碳原子
B、氧原子
C、二氧化碳分子
D、碳、氧两种原子
3.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
A、氧元素
B、氧原子
C、氧离子
D、氧分子
4.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中都存在碘分子,馒头遇到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都能变蓝色这一实验现象说明         ( )
分子始终在做无规则运动
B.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C.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D.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5.19世纪,意大利科学家阿佛伽德罗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子的概念,认为: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②分子由原子构成;③原子不能独立存在;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⑤分子的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原子的质量之和;⑥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从你所学的知识看,上述观点中存在明显不足的是( )
A. ①③ B. ①②⑤
C. ④⑤⑥ D. ③⑤
6、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
C.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
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7、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人们在公园里能闻到宜人的花香气味,这一现象说明
为了便于运输和使用,通常把石油气加压变成液态储存在钢罐中,这一事实说明了
8. 如右图所示,抽去中间的玻璃片,使上下瓶口对准,过一会儿,可看到什么现象?试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溴蒸气是红棕色,其密度比空气大)
1.构成原子核的微粒是 、 。由于 所带正电和 所带负电,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显电 性
2.原子虽小,但也有一定的质量,它的质量主要决定于 ( )
A、质子数
B、核外电子数
C、质子数和中子数
D、中子数
3.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
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分子体积大,原子体积小
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4.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物质都由原子构成的
B.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D.原子是比分子更小的微粒
5.下列有关原子核的叙述:①、是由电子和中子组成 ②、是质子和中子组成 ③、带正电荷 ④、不显电性 ⑤、在原子中占很大的体积,且集中原子的主要质量。以上正确的是:( )
A、②、③、⑤ B、①、③
C、②、③ D、①、③、⑤
6.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他的学说中,包含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在的观点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 )
A. 只有③ B. 只有①③ C. 只有②③ D. ①②③
7、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质子数为( )
A 、115 B 、49
C、 66 D 、164
8、我国计划在2007年发射一颗绕月探测卫星,任务之一是寻找一种新能源—氦3,氦3的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 B.2
C.3 D.6
9.下列是表示某原子组成的符号,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为该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数字为该原子的质量数(质量数是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则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均等于8的是(??)。
A. ??? ?B.????
C.??? ?D.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一切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如图所示)。
α粒子轰击金箔(1)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α粒子途径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
(2)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 。
(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 。
(4)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中子数为 。
1.下列离子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铁离子 Fe2+ 
B.镁离子Mg2+
C.硫酸根离子SO32-
D.钾离子 K1+
2.下列关于Fe、Fe2+、Fe3+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它们的化合价相同
B. 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不同
C. 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D. 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3.对Mg和Mg2+认识不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