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方程式[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12-24 09:4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方程式》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浙教版新教材八年级第四册第二章第三节中的化学方程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有重要作用。
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写法, 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的:
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了解化学方程式意义。
2、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的原则 。
3、初步学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说教法:
在教法上,先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并根据初中生自学能力较强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增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的过程中。在进行例题讲解时不断进行知识的扩展和延伸,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法建议
学生在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知道了一些化学反应和它们的文字表达式后,结合上一节学到的质量守恒定律,已经具备了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础。本节教学可结合实际对课本内容和顺序做一些调整和改进。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讨论去分析、解决问题。
具体设计如下:
1、复习。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培养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的意识。其中质量守恒定律及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是最为重要的:化学方程式体现出质量守恒,而其微观解释又是配平的依据。
2、概念和涵义,以最简单的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为例,写:碳+氧气―→二氧化碳,写出C + O2 — CO2,引导学生通过与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比较而得出概念。为加深理解,又以 P+ O 2 — SO2的反应强化,引导学生从特殊→一般,概括出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3、书写原则和配平(书写原则:1. 依据客观事实;2.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学生常抛开原则写出错误的化学方程式,为强化二者关系,可采用练习、自学→发现问题―→探讨分析提出解决方法―→上升到理论―→实践练习的模式。
4、书写步骤。在学生探索、练习的基础上,以学生熟悉的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为练习,巩固配平方法,使学生体会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通过练习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并由学生总结步骤。
三、说学法:
在学法上,通过让学生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上,力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一步一步的完成教学目的,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解题思路的基础上,发展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四、说教学步骤:
1、利用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化学式的写法和质量守恒定律等让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导入所要学习的新课。
2、利用例题来说明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五、回顾总结,
通过回顾总结,概括了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知识系统化.
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增设的练习来巩固知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及时了解学生的巩固情况,让学生在巩固新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为今后更好的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启发式教学运用得较差,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
2.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讲得过多过快,弱化了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作用,
面对存在的种种问题,如何使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真正焕发出课堂的活力,请大家多多帮助!
(让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少一点灌输,多一点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