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植物与土壤
教学目标
1、区分植根系和须根系。
2、理解根尖的基本结构特点及其相关功能。
3、知道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和吸水、失水的条件。
4、了解植物缺乏氮、磷、钾的病症。
5、知道水体富营养化的基本症状。
6、初步学习数据处理能力--干扰数据的辨别和删除。
7、初步学习“实验方案”的优劣性比较。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根尖的结构和功能(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教 学 预 设
【引入】请同学用恰当的比喻说说土壤与植物的关系。--没有土壤,植物就无法生长。
一、植物的根系:
1、植物是通过根来吸收土壤中的各种营养物质--水分贺无机盐的。
【实验】根的观察--了解根是如何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的。
植物比较项目 大豆 小麦
根的数目
是否有明显发达的根
还有哪些植物具有这样的根
2、根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
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直根系。
没有明显的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须根系。
【举例】常见的作物中,哪些是直根系,哪些是须根系?
【问题】根的功能,你知道吗?--固定和吸收。
3、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土壤的结构、肥力、通气状况和水分状况等因素有关。
【探究】植物根系(同种植物的根系)的分布与地下水位的高低的关系
提出问题:根系的分布和地下水位高低的关系如何?
建立假设:(1)地下水位高,植物根系分布浅。
(2)地下水位低,植物根系分布浅。
(3)地下水位的高低与植物根系分布无关。
实验方案:1、野外调查
2、野外栽培
3、实验室栽培
实验方案优劣评价:
⑴组织野外观察较难,还要强调安全问题。虽然观察条件不是任何学校所在地都能满足,但是一旦观察到,则实验成功率就较大;
⑵野外栽培,可控性增强,但实验条件也不是任何学校都能满足的;
⑶实验室栽培,虽然可控性较强,但模拟地下水位的高低不大容易做到。
数据处理:一株植物根系的长度是根系所有根的平均长度--所有植物根的长度之和除以根的总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数据处理时,应该去掉无效数据。
实验结论:地下水位越高,根系的平均长度会越短,根系分布浅。
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实验】研究根的吸水部位
实验现象:被剪去根的前端的小麦先出现萎焉现象。
结论:说明根吸水的部位在根尖。
【讨论】在农业生产中,移栽作物幼苗是时为什么要带土移栽?--免于损伤幼嫩的根尖,使根尖在适应“新环境”以前,仍旧在一段时间内可以从被夹带的土壤中获取水分和营养物质。
【问题】为什么根尖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呢?
【观察】了解根尖的结构:显微镜观察根尖
根尖的结构:
根冠:细胞排列不整齐。保护后面的组织,使根在向前生长时,不被土壤颗粒檫伤。
分生区:细胞质的密度较大,没有液泡。能不断分裂,使根生长。
伸长区:细胞的液泡较小(通过吸收水分而形成),细胞壁较薄。细胞能迅速生长,把根尖推向土层。
根毛区:细胞有较大的液泡(由小液泡融合而成),细胞壁较厚,内有输导组织(导管)。植物的根毛很多,保证了植物能吸收足够的营养。根毛区是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
有人统计:正在抽穗的一株黑麦的根系具有1381万条根和140多根亿条根毛。
【问题】植物的根是否在如何情况下,都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呢?
实例:当作物施了过多的肥料时,作物反而发生萎焉现象。这表明作物体内的水分减少了。为什么?
【实验】植物细胞失水的实验
实验现象:在清水中的青菜没有出现萎焉现象,在浓盐水中的植物出现了萎焉现象。
结论:植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只有在高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植物的根才能吸水。
【思考】有无其它方法证明根毛确实必须在土壤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才能吸水?
腌制青菜时,青菜失水;海水漫入农田,作物萎焉等。
正常情况下,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中营养物质的质量分数一般高于土壤溶液的质量分数,因此它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若施肥过多,土壤溶液的质量分数会超过根毛细胞液内的质量分数,细胞就会失水过多而发生“烧苗”现象。
当土壤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当土壤溶液的浓度低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
三、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1、植物的生长除了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外,还需要无机盐。
【实验】配制四种营养液,观察植物在营养液中的生长。
实验现象:在分别缺乏氮、磷和钾元素的培养液中,植物的生长状况不同,分别出现生长异常。当分别按标准添加含氮、磷和钾的化合物后,植物的生长慢慢恢复正常。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不同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起不同的作用。
2、植物和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植物可以帮助土壤积累有机物,农林业生产也会对土壤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1)过多施肥会使土壤板结,改变土壤的结构。
(2)“水华”现象介绍
水华 (water 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只是仅由藻类引起的,如蓝藻(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蓝细菌)、绿藻、硅藻等,也就是水的富营养化。“水华”发生时,水一股呈蓝色或绿色。这种在自然界就有的“水华”现象,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记载。在自然界中它们很快消失,并没有给水产动物和人类带来危害。
淡水中富营养化后,“水华”频繁出现,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都有“水华”,就连流动的河流,如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下游汉口江段中也出现“水华”。淡水中“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MCRST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此外,自来水厂的过滤装置被藻类“水华”填塞,漂浮在水面上的“水华”影响景观,并有难闻的臭昧。
【阅读】植物营养的吸收第2节 各种各样的土壤
1、 教学目标
1、区分砂粒、粉砂粒、黏粒的大小于性能。
2、区分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特征。
3、区分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的主要性状。
4、了解壤土类土壤各种成分的比例。
5、说出壤土类土壤最适于植物生长的主要理由。
2、 教学重难点
土壤的类型、土壤的性状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科学理念
3、 教学用具
土壤的渗水实验装置
4、 教学课时
2课时
5、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土壤是由哪些物质构成?土壤主要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
生: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颗粒构成的?
师:土壤是由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组成的,这些成分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并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结构。同学们走过大江南北,观察过不同地方的土壤,有些地方寸草不生,有些地方植被茂盛。是什么决定了植物的生长状况?是气候,水分,还是土壤?
--土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客观因素。那么,土壤是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
新课教学:
一、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师: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颗粒构成的,因此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就成为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土壤的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按粗细把土壤颗粒分为以下几种:
生:看表格
土壤颗粒的分类
名称 直径/毫米
砂粒 2.0-0.02
粉砂粒 0.02-0.002
黏粒 <0.002
师: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砂粒,细的叫做黏粒,介于两者之间的叫粉砂粒。
矿物质颗粒较小,土壤的空隙就较小,于是水和空气也就少。
讨论:砂粒、粉砂粒、黏粒分别堆在一起,哪种颗粒之间的空隙大?含水和空气最多?
师:砂粒之间的空隙大,含空气多,含水少。
不同的土壤,渗水的能力是不同的。
实验:土壤的渗水实验--探究土壤渗水的多少与通气性和保水性的关系
实验步骤:
1、感觉黏粒与砂粒的颗粒大小。
2、黏粒和砂粒的渗水实验:能渗出更多水分的是装砂粒的 漏斗。
结论:不同的土壤,渗水的能力是不同的。砂粒颗粒之间的空隙大、通气性和透水性好、保水性差;黏粒相反;粉砂粒次之。
提问:实验中的变量与控制实验变量分别是哪些?
二、土壤的分类:
师:根据土壤中砂粒、粉砂粒和黏粒所占的比例不同,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
生:看表格
土壤名称 土壤质地
砂土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黏土类土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壤土类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相等。土壤质地较均匀。
【思考】1、哪种土壤通气性能最强?--砂土类土壤
2、哪种土壤透水性能最强?--砂土类土壤
3、哪种土壤保水性能最强?--黏土类土壤
4、哪种土壤通气性能最差?--黏土类土壤
讨论得出:砂土类土壤通气性能最强、透水性能最强、保水性能最差;
黏土类土壤通气性能最弱、透水性能最弱、保水性能最强。
三、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提出问题:什么样的土壤最适合植物的生长呢?
实验:
1、按砂粒:壤土类土壤=20:1的质量分数配制砂土类土壤;按黏土:壤土类土壤=5:1的质量分数配制黏土类土壤。
2、加水用手搓一搓,比较哪个土壤能搓成条状体?
结论:黏土类土壤能搓成条状体。
分析:
土壤的黏性差,如砂土类土壤,表示土壤中空隙较大,较疏松,水易渗入流出,通气性能好,但保水保肥性能差。
土壤黏性很强,如黏土类土壤,表示土壤空隙较小,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较差。
所以,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
思考:你认为哪种土壤更适合于植物的生长?
实验:土壤的性状于植物生长关系
注意:
1、分别种一株大小相近、同一质量的植物,放在窗台上,浇等量的水,不能被雨水淋到--这些做法的意义是:控制变量、防止干扰因素干扰。
2、选取“生长旺盛”、“能照到阳光”是希望植物能在最适宜的土壤中继续旺盛生长。便于让3株植物在以后的生长中生长状况出现明显的差异,保证实验的成功。
结论:在壤土类土壤中的植物生长情况最好。
土壤的性状
土壤名称 性状
砂土类土壤 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强,易干旱。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
黏土类土壤 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
壤土类土壤 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宜于耕种。
师小结:壤土类土壤保水、透水、通气、保肥,所以在壤土类土壤中的植物生长情况最好。土壤的保水、透水、通气、保肥的能土壤颗粒的比例有关。
生:阅读壤土类土壤的组成模型图。
师:壤土类土壤是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这种土壤固体部分(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占土壤总体积的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1%-5%;水和空气各占25%。这样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
课堂巩固
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课堂反思:第1节 土壤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中有大量的生物。
2、知道土壤中有非生命的水分、空气、矿物质和有机物。
3、知道“借助于工具和科学方法,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活动是可以逐渐深化的”。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土壤的主要组成。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引入】土壤,在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那么,土壤粒究竟有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一、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
【实验】观察土壤的纵剖面(具体操作:带领学生去学校的劳动基地挖土)
⑴首先可以看到许多植物的根--吸收土壤中的各种营养;
⑵小动物,如蚯蚓等。
⑶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二、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㈠土壤中有空气
【实验一】测量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要求:选择干燥的土壤--干燥的土壤含较多的空气,实验效果明显。而潮湿的土壤中有许多空间已经被水分占据,空气含量会变少。
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放入一块土壤(土壤的体积为V),缓慢注入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全部浸没为止。记录在烧杯中所加的水的体积。记做V1.
2、用与土壤体积相等的铁块替代土壤,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所加水的体积。记做V2。
3、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约为(V1-V2)/V
【讨论】测量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的其它方法:
第1种方法:用金属容器在土壤中挖取一块土壤,然后用量筒向金属容器中加水,这时的注水量相当于空气的体积大小,然后洗净金属容器,再向容器中注水,测出容器的体积,它相当于土壤体积,这样可求得体积分数。
第2种方法:用金属容器挖取一块土壤,放在装有水的量筒中,这时液面上升的量就是土壤中非空气部分的体积,在通过测量金属容器的容积,就可以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了。
㈡土壤中有水
【实验二】取少许土壤,放入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试管壁上是否有水。
现象:试管壁上有水。
结论:土壤中有水。
【思考】测量土壤中水分体积占土壤体积的体积分数。
思路:先选取一规则几何体状(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土壤样本,用刻度尺测出其相关数据,算出土壤体积数V。然后用天平称出其质量M,再将土壤捣碎,放在坩埚上用酒精灯加热,让其水分充分汽化充分散失,再称其质量M1。将水分的质量换算成体积,就可以知道水分占土壤体积的体积分数了。
公式:(M-M1)/pV
㈢土壤中有有机物
【实验三】土壤中有其它有机物吗?
用充分干燥(防止水分散失对质量称量的干扰)的土壤(应含较丰富的有机质)50-100克,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以防土壤颗粒漏掉)上加热。
现象:出现有机物的碳化分解和燃烧现象;称量时,发现土壤的质量减少。
结论:土壤中有有机物。
说明: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分解成无机物,储存在土壤中。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叶可以为绿色植物通过养分。
㈣土壤中有无机物
【实验四】1、将燃烧过的土壤用手搓一搓,发现:土壤颗粒很细,没有粘性。颗粒大小基本不一致。
2、溶解,过滤,得到土壤浸出液。
思考:为什么可以用过滤来分离泥浆?--土壤中含有不溶于水的无机盐。
土壤颗粒的大小与沉降的速度使怎样的关系--颗粒大的沉降较快,小的颗粒沉降较慢。
3、蒸发皿中加热滤液,使水分蒸发。观察蒸发皿上的残留物。可见:蒸发皿上有很细的结晶物。说明土壤中有无机物(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的物质,这些无机盐这是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
【小结】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的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三、从岩石到土壤
从岩石到土壤的形成,是一个长时间多种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及其复杂的过程。即存在岩石从大到小的过程和有机物在岩石颗粒俭的积累过程。
1、风化:自然外力--风力、水流外力、水形成冰产生的外力;
热胀冷缩--骤热骤降使岩石爆裂
植物和动物的作用
2、植物和动物的尸体和排泄物积累在岩石颗粒间,是土壤腐殖质和有机物的重要来源。
3、土壤的形成目前还在正常进行,土壤形成的速度极其缓慢--注意保护耕地。
【讨论】针对目前许多地方肆意破坏土地资源的状况,谈谈你的看法。
【补充】土壤污染和净化
所谓土壤污染就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向环境中排放的三废物质通
过大气、水体和生物间接地进入土壤,当进入土壤的量超过了土壤的承受能
力时,就会破坏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引起土壤的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土壤中的污染物还可以通过生物的新陈代谢和食物链发生进
一步的传播。
滥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其次,城市垃圾、
工业废渣和各种废水都会跟土壤发生接触,将污染物向土壤转移。大气中的
污染物也会通过重力沉降和随降水进入土壤,酸雨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土壤
发生污染的程度,可以由污染物在该土壤中的含量超过未被污染的同类土壤
中该物质的含量(背景值)的程度来表示,也可以由该土壤上生长的植物中
的含量间接显示,还可以通过该土壤中的生态变化(生物指标)来判断。
进入土壤的污染物,不大可能用人工的方法将其消除,从而使土壤恢复
原来的性状。土壤的净化只能依靠其自身的功能。土壤中的污染物参与土壤
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变化,发生迁移转化,使土壤中的污染物逐渐减少,最终
消失,这就是土壤的自净能力。这些变化包括:物理的(如农药的挥发扩散),
化学的(如酸的中和),生物化学的(如有机物的生物降解)过程。当然,
土壤对不同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是有差别的,有的污染物容易转化,而有的则
很难得到净化而在土壤里长期残留。 第4节 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2课时)
教学目标:1、区分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2、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3、知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过程
4、学习观察的基本技能
重点难点:茎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引入: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然后通过茎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中
植物的茎有哪些形态呢?它的结构又是如何?
1、 茎的结构
1、出示各种各样的茎,并给予介绍和简单说明
匍匐茎 缠绕茎 直立茎 攀援茎(卷须)
根状茎――竹鞭 块茎――马铃薯
洋葱――鳞茎 肉质茎――仙人掌
2、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幻灯)
放大镜观察,分为三层:树皮、木质部、髓
用针扎一下,感受一下:质地较硬的是木质部,质地较软的是树皮和髓
在木质部和树皮之间有一层韧皮部,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1、茎的结构
㈠树皮
①树皮的外侧主要起保护作用;
②内侧部分叫做韧皮部,其中有筛管,茎里的筛管与根和叶里的筛管相通连,是运输有机物的通道,属于输导组织。
③有机物在叶中形成,在茎的树皮中自上而下的运输。
㈡形成层
由几层细胞构成,中间的一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新的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新的木质部,所以茎才能逐年加粗。小麦等一些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它们的茎不能加粗。
㈢木质部
①导管: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通道,属于输导组织;水分和无机盐在茎中央的导管中能自下上地向枝端运输。
②木纤维:木纤维是又细又长的死细胞,细胞的壁厚,没有弹性,有很强的支持力。木本植物的茎之所以坚硬,主要是木纤维的作用。
㈣髓
由薄壁细胞构成,有贮藏营养物质的作用。
2、实验与观察:你能从年轮中知道什么吗?
生长在温带地区的树木,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
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很明显:春季气温升高,营养物质
充足,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加快,所产生的木质部,
细胞的个体大,壁薄,因此,木材的质地疏松,颜色
较浅。这样的木材叫做春材。秋季气温降低,营养物
质减少,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减慢,所产生的木质
部,细胞的个体小,壁厚,因此,木材的质地致密,颜色较深。这样的木材叫做秋材。同一年的春材与秋材之间,颜色是逐渐转变的,中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共同构成一个环带。但是,上一年的秋材与下一年的春材之间,界限相当明显,于是形成了清楚的纹理。一个年轮包括当年的春材和当年的秋材,它代表了一年当中所形成的木材,因此,根据树干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算出这棵树的年龄。
课后练习:作业本
第 二 课 时
二、水份、无机盐的输送
实验: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展示)
剪取一段木本植物的枝条,把下端插入装有稀释红墨水的瓶子里。过一段时间,当看到叶脉微红以后,把这段枝条进行横切和纵切。用放大镜观察,看一看枝条的______(填“木质部”或“韧皮部”)被染红了。
解析: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通道,水分和无机盐在茎中央的导管中能自下上地向枝端运输,导管位于木质部中,因此,木质部会变红。
实验结论:水份和无机盐在茎中央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
三、有机物的运输
思考:1、如果用细铁丝缠紧小树,对植物生长会造成伤害吗?为什么?生活中你见过这
种现象吗?
实验:树皮环割
对照实验,一根茎作环割处理,另一根不作处理。
现象:在处理过的茎上方会分泌汁液,而在未作处理的根部产生较多的不定根。
实验结论:有机物在茎的筛管中是自上而下地运输。
事例解释:
①割橡胶。
②右图是一段枝条,上面长有两个大小相同的果实。如果将枝条两A、B两个部位间的树皮进行环剥,(如图所示)。
⑴伤口的___(填“上方”或“下方”)的树皮会形成瘤状物。
⑵这两个果实会发生什么变化?
解析: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向下运输的。
剥去一圈树皮以后,由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的
通道被切断了,有机物就积存在伤口的上方,那里
的细胞,分裂和生长都加快,树皮就膨大起来,于
是形成了瘤状物。所以,A处的果实在一段时间内能继续长大,B处的果实得不到营养物质,将逐渐萎缩、变小。
学生活动:讨论①俗话说“树怕伤皮,不怕空心”,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讨论②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汁液。这汁液是从哪里来的?
课堂练习:
1、茎具有运输功能,能够运输( )
A、水、无机盐、二氧化碳 B、水、有机物、氧气
C、水、无机盐、有机物 D、水、有机物、二氧化碳
2、根从土壤里吸水,土壤里的水通过根向上输送到茎的途径是( )
A、土壤水分→导管→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茎
B、导管→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C、根毛→土壤水分→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D、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3、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租是由于茎的______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形成新的_______,向内形成新的______。
4、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里的______向上运输的;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茎里的_______向下运输的。
5、推算树的年龄,可根据树干的_______数目。
作业:作业本
PAGE
2第5节 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3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蒸腾作用的基本含义及其意义
2、知道气孔的分布状况
3、知道保卫细胞和气孔的结构
4、完整地描述水、无机盐的运输路径
重点难点:叶的结构 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教学过程:
***************************************
第 一 课 时
课堂引入:我们都知道“水从低处留”,可在植物体内,是什么促使水从根部向茎、叶运输呢?
一、蒸腾作用
1、 实验观察:选取一盆正处于生长旺盛期的植物,用一透明的塑料袋将邻近的叶片包扎起来,对该植物浇水后,置于阳光下照射。观察塑料袋上有无水珠生成,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
3、土壤中的水分由根毛进入根后,然后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输送到叶肉细胞。这些水分,除了很小一部分参加植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外,99%通过蒸腾作用从叶中散发出去,蒸腾作用可以在温度偏高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叶片的温度,同时也是根吸水的主要动力,利于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也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由此可见,蒸腾作用不是在浪费水分,而是对植物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4、学生讨论:①在春天的阳光下,水银柱将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②如果把这一装置放在夏天的烈日下,水银柱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③如果把这一装置放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水银柱将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④如果在实验室里,用电吹风吹叶片,水银柱将会有什么变化?
⑤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光照条件有关。
5、课堂练习:
①在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植,并去掉部分枝叶,是为了降低: ( )
A.降低光合作用 B.减小呼吸作用 C.减少水分蒸腾作用 D.移栽方便
②仙人掌在强烈的阳光下,不会被太阳光灼伤的原因是( )
A、吸水力大 B、储水多 C、蒸腾作用强 D、叶变成刺
③关于植物体水分散失的意义,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
A、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 B、促进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C、促进溶于水的矿质元素的吸收 D、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
④北方果树由根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植物的生长 D、果实的形成
6、作业:作业本
第 二 课 时
二、叶的结构:
1、实验观察1:①选取一张生长旺盛的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
②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
③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的颜色变化。哪一张纸先变色?哪一张纸的颜色会深一点?
2、 实验观察2、:①在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②用镊子撕取蚕豆的下表皮,把它们放在栽玻片上,展开后加盖玻片。
③在低倍镜下观察叶的表皮细胞。
④换用高倍镜观察半月形细胞,并将结果绘制下来。
⑤另取一片叶子,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仔细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哪面多?为什么?
4、叶片上的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叶片里的水分蒸腾出去以后,叶肉细胞缺水,就要吸收叶脉导管里的水分。这样,就促使水分从根上升到叶里,同时,也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在水分上升的时候,进入根里的无机盐也随着上升,最终进入叶片。
5、叶片的结构:
①表皮: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主要起保护作用。表皮上有成对的半月形细胞,叫做保卫细胞,保卫细胞的里面有绿色的颗粒――叶绿体。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气孔,在进行蒸腾作用时,叶中的水以气体形式从气孔中散发出来。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着。
②叶肉:由大量的叶肉细胞组成。叶肉细胞里含有许多个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③叶脉:分布在叶肉当中,具有支持作用。
⑵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
根毛从泥土中吸收水分→水从根部运输到叶→水从气孔中蒸腾而出
6、课堂讨论:叶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请你例举它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作业:作业本
第 三 课 时(复习课)
例题一:请你将杨树叶子泡在热水中,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⑴可见叶片内向外冒出一些气泡,冒出气泡的部位是________。
⑵叶片背面的气泡比正面的气泡____(填“多”或“少”)一些,说明
背面的气孔____(填“多”或“少”)于正面的气孔,这种结构特点可以减少________的散失,有利于适应干旱的环境。
解析:叶片上的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例题二、晴天的上午,在一株盆栽植物上将一分枝的叶片套上一个透明的塑料袋,扎紧袋口,一段时间后,塑料袋内出现了一些小水珠,这是由植物体散发出来的_______凝结而成的,它是______的结果。下午打开袋口,迅速伸一支将熄灭的大柴棍进袋内,火柴复燃了,说明袋内的_______较丰富,这是_______的结果。傍晚再套上塑料袋,扎紧袋口。第二天天亮前打开袋口,迅速伸进一根燃着的火柴,火柴熄灭了,说明袋内的____较丰富,这是______的结果。
例题三、在移栽植物时,将一种无色的喷剂喷洒到叶面上,能结一层薄膜,这层膜可以让二氧化碳通过而水分子不能通过,从而提高移栽植株的成活率,这类物质的作用是( )
A、抗呼吸作用 B、抗蒸腾作用
C、增强光合作用 D、增强蒸腾作用
例题四:为测定土壤的大小不一颗粒所占的比例,小明采集了家乡土壤的典型样品。下表是小明同学所测的不同土壤颗粒的比例。
空气 水 粉砂 砂粒 黏土 有机物
25% 25% 14% 16% 15% 5%
⑴该地的土壤属于( )
A、砂石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⑵该地的土壤通气性____(填“较好”或“较差”),透水性____(填“较好”或“较差”),____(填“适宜”或“不适宜”)耕种。
例题五:2002年,杭州余杭某地区大部分水域“水葫芦”(一种水生植物)过量繁殖,泛滥成灾,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后来,又因“水葫芦”腐烂,造成河道堵塞,养殖的鱼类大量死亡。造成“水葫芦”过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而鱼类大量死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请你提出一条有利于防止这种情况再次发生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葫芦”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如何变害为利,加以利用,也是很值得人们思考的,请你举出一种“利用水葫芦”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练习卷
作业:作业本第6节 保护土壤
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土壤资源的基本状况
2、知道影响土壤资源保护的因素
3、体验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影响土壤资源保护的因素
教学过程:
***************************************
课堂引入:展示材料:
材料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这种情景在现代是很难见到了。目前,有许多人出于种种目的,肆意破坏土壤,请列举破坏土壤资源的事例。并请提出两条保护土壤的措施。
材料二、1998至今,我国西北、华北、华东、北方等地出现了罕见的沙尘暴天气,突发性的灾害几乎袭击了大半个中国,就我国而言,已有33.4万平方公里土地受到沙漠化威胁,其中已经沙漠化的有17.6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沙漠及沙漠化的土地已占我国土地面积的13.3%,而且还在一天天扩大。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教师活动:介绍我国陆地面积和耕地面积。
学生活动:①讨论引起土壤污染的原因;
②提出土壤保护的措施。
教师小结:①土壤资源的最大危险来自于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
②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等都影响土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材料三:据科学资料得知,一个地区的森林覆盖面积达30%以上,那么这个地区农牧业生产就比较稳定,试从植物蒸腾作用的角度分析其中道理。
解析:土壤中的水分由根毛进入根内,然后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输送到叶肉细胞。这些水分,除了很小一部分参加植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外,绝大部分变成水蒸气,通过气孔散发到大气中。所以,森林可以增加大气温度,使天空的云量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因此,大规模地植树造林是减轻干旱、调节气候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确定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答: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降低空气温度。森林覆盖面积大,可调节气候,减少干旱,农牧业生产就会比较稳定。)
课堂练习:
1、环境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以下有四种餐具,从保护环境角度看,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一次性餐具是( )
A、瓷器餐具 B、塑料餐具 C、淀粉餐具 D、不锈钢餐具
2、下列关于各种土壤的描述中,属于美国北部沙漠土壤特征的是( )
A、形成于湿润的热带气候条件下,表土层厚并含有丰富的有机物
B、形成于干旱、没有植被的地区,经常沙漠化,土壤贫瘠
C、形成终年寒冷之地,土壤贫瘠
D、形成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并富含有机物
作业:作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