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的模型与符号 全章教案[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 全章教案[下学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08-01 17:20:00

文档简介

课 题 第4节 组成物质的元素 日 期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界的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从组成物质元素角度出发理解物质初步分类思想。2、知道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难点:区别单质、化合物、混合物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引入】讲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历史【新授】一、元素的种类1、110多种,包括人造元素。元素分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在自然界含量极少,性质非常稳定)2、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举例:氧气、金属铁等。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举例:二氧化碳、水等。【注意】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及分类依据【阅读】元素名称的由来:进一步来了解元素的分类二、元素的分布1、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2、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碳、氢;【阅读】人体种元素的作用3、在海水中除了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以外,含量较高的是氯元素和钠元素(氧85.5%,氢10.7%,氯2.0%,钠、镁等1.5%),还有贵重的金属等--海洋是资源宝库,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课外探究】海水中氕、氘、氚的利用4、生物所含的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如血糖、植物纤维主要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5、人造元素通过核反应制得的,其中一部分人造元素核天然元素具有放射性。有利有弊:对人体有害;利用放射性可以治疗一些疾病。
轶事记录 原来元素就像音乐的音符一样,可以组成无数种物质。特别是碳、氢、氧三种元素就能构成上百万种物质。
课后反思 本节内容2课时。第1课时讲元素的种类,包括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和阅读材料。第2课时讲元素的分类和人体与各元素的关系。元素名称的读法需要注意,很多学生会读别字。第二节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道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2.知道物质也可由原子直接构成。
教学重点
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教学难点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很小,不但用肉眼和放大镜看不见,即使用光学显微镜也看不见,只有用现代最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看到一些较大的物质分子。知道了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等特性。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分子及其他一些微观粒子
板书:第二节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课件显示:水的汽化和水的电解实验装置
讲述:水的汽化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 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没有变成新的分子,. 是物理变化
而水的电解实验中,当直流电通过液态水时,水变成两种不同的气体:氢气和氧气,它们的体积比是2 :1。实验说明水分子由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构成。
这种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就是原子。早在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就提出了原子概念。扫描隧道显微镜已经能够“看到”原子的图象。
提问:你能用直观的方法表示上面两种变化的区别吗
课件显示:水分子电解模型
提问:从上述水分解过程的模型你能说出多少相关的信息
讲述:1、分子由原子构成。
2、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
3、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4、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分成更小的原子。
5、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提问:从上述水的两种变化的模型中你能归纳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吗?还能说出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吗?
讲述: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可以是分子间地距离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更小的微粒——原子。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读图:下面图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讲述:一杯水是由许许多多的水分子构成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的。
读图:各种各样的物质
填图:水由______构成
金刚石由______构成
铜由______构成
二氧化碳由______构成
食盐由______构成
提问:这些信息告诉了你什么
讲述:地球上的物质通常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但也有些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分子、原子、离子是三种构成物质的微粒。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稀有气体、碳、硅。
二、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有
由原子构成的有
A、铜 B、二氧化硫 C、液氧 D、硅 E、碘 F、冰
2.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当碳和氧气发生化学变化时,在化学变化中保持不变的微粒是 。化学变化中重新组合成的新分子是二氧化碳分子,反应前的 分子和反应后
的 分子是不同物质的分子,所以二氧化碳和氧气的 性质不同。
三、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原子组成分子时,结构和种类不同,物质的性质也不同。
2.认识分子微粒大小、质量的数量级。
教学重点:分子可分解成原子。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教学难点: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
显示:水 二氧化碳 氢气 氧气 一氧化碳
提问:你能用“球”表示下列分子的模型吗?
读图:你是否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呢?
读图:你是不是感到很熟悉?
你联想到什么了吗?
24个英文字母可以组成多少个单词?
出示:甲烷分子、氮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硫分子模型
提问:上图表示了几种分子的模型?
提问:数一数上图中一共有几种原子?分别是什么原子?
提问:这些原子还能构成其它分子吗?
通过上述这么多物质的构成情况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讲述: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原子
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原子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出示:石墨、二氧化碳、氧气模型
提问:上述三个模型又表示了什么呢?
填图:二氧化碳由______构成。
二氧化碳分子由______ ______构成
石墨由______构成。
氧气由______构成,氧分子由______构成。
小结: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但能构成分子,还能直接构成物质.
思考:一种分子能构成多少种物质
填图:水分子构成______
二氧化碳分子构成______ 甲烷分子构成______
讲述:一种分子只能构成一种物质。
思考:一种原子是否也只能构成一种物质
提问:构成上述几种物质的原子分别是什么呢
提问:碳原子构成不同物质的原因是什么
讲述: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结构不同.
思考:想一想金刚石与石墨在性质上有哪些不同 与结构有什么关系
出示:1、一滴水的分子个数:1021个水分子构成,1ml水需要约20滴水组成。
2、如果把水分子放大到乒乓球那么大,那么乒乓球就要放大到地球那么大。
3、铅笔留下的黑色的笔迹是碳原子的堆积,一个句号竟有1018个碳原子。
讲述:分子很小,原子更小
实验:掂一掂硬币谈谈自己的感受?
讲述:硬币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提问:五角铜币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呢?
从实验结构和分析你又得到了什么启示?
讲述:原子虽然很小,但还是有一定质量和体积的。
出示:一个氢原子质量:1.674×10-27千克
一个碳原子质量:1.993×10-26千克
一个氧原子质量:2.657×10-26千克
一个氢分子质量:3.348×10-27千克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质量:7.307×10-26千克
体验:感受10-27数量级
天平上称1克大米,算出一粒大米的质量,然后耐心的计算:如果等分这粒米,要分几次才能把它分到10-27克。
二、课堂练习:
1、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的差别很大,石墨很软,而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石墨导电而金刚石不导电。你推断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是( )
A.结构不同 B.组成不同 C.用途不同 D.化学性质不同
2、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相同的 ( )
A、氧原子个数 B、碳原子个数 C、原子总数 D、以上都不对
三、作业
课后反思:本节内容分2课时。第1课时上到P7不同种类的物质。第2课时包括不同种类的物质和粒子的大小和质量。
由于本节内容较为抽象,所以用球棒模型来帮助理解。
因为作业本及课后的练习有较多是书本上没有讲到的,所以在课堂上略作补充。
相同点
不同点
分子
微粒
运动
有质量
有间隔
化学反应中
能再分
构成物质
原子
化学反应中
不能再分
能构成分子,
也能直接构
成某些物质课 题 第七节 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日 期
教学目标 1、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2、能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3、能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含量、所含元素质量比。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能解释化学式表示的意义;相对原子质量的了解及查阅;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和元素的质量比。难点: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和元素的质量比。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PPT课件
教 学 预 设
【引入】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元素符号表示的量,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C”表示的意思 表示碳元素C 表示一个碳原子 表示碳元素的质量关于前面两层意思我们已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其中的第三层含义【新授】我们知道“C”这个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且由相关的表中可以查得 C:1.993×10-26千克 H: 1.674×10-27千克 O: 2.657×10-26千克由此可见,原子的质量非常小,所以直接用它的真实质量会使计算复杂,且数据不容易记忆,所以我们取他们相对的值。在取这个相对的值之前我们必须先有一个标准。就像画地图时用的比例尺,我们就可以把一个国家按比例缩小画到一张纸上,现在我们的原子质量太小了,所以我们要让它按比例扩大,而且扩大后的数值要尽可能易记,实际上这就是建立原子质量模型。找出了原子质量的标准,我们就把其它原子的质量与之相比,把比值就定义为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下面就来规定这个标准C-12(提问:12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12,由于碳有两种同位素,即C-12,C-14,所以必须指明是哪种碳原子。)C-12 M=1.993×10-26千克1/12C-12 M=1/2×1.993×10-26千克=1.661×10-27千克先留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取1/12C-12作为标准?找到了标准,我们就可以给出任意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了
例如:O: 2.657×10-26千克/1.661×10-27千克一、相对原子质量 以C-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比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练习】查找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阅读】张青莲教授与相对原子质量--激发爱国热情二、相对分子质量1、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例题】注意规范及计算方法。H2SO4、3CO2、CUS04.5H2O等2、化学式的意义:5点(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3)表示各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5)表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讲解】及【练习】三、元素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确定 1、组成物质的各种元素的质量比【例题】H2O、NH4NO3【练习】Fe2O3、CO2、H2SO4、NH4HCO3、 2、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例题】讲解例题。 提醒学生注意:①各元素的质量比跟原子个数比是不同的。例如NH4NO3中氮、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7∶1∶12,而它们的原子个数比是2∶4∶3。②计算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时,【练习】【补充】计算5t氧化铁中含铁多少吨。[解]氧化铁的化学式是Fe2O3氧化铁的式量是56×2+16×3=160
5t氧化铁中所含铁的质量是:5×70%=3.5(t)答:5t氧化铁中含铁3.5t。
轶事记录 大多数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节奏,也发现大多数学生能过关。而且,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很多学生能提早完成作业,效果很好。
课后反思 本节内容3课时。第1课时上至化学式;第2课时上完;第3课时综合及例题。课 题 第1节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日 期
教学目标 1、体验使用符号、建立模型的思想。2、能用物质粒子模型来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
重点难点分析 体验使用符号与建立模型的思想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地球仪、PPT图片、细胞模型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引入】在我们已经学完的三册科学书里,我们接触了很多新的东西。例如: 运动学:v t s 电学:R I U 单位:m/s s m 单位:Ω A V请同学用一个次来概括一下以上的内容,可见这些都是一些符号【新授】一、请同学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符号二、请同学门讨论为什么要使用这些符号? 讲解:例如时间,不同国家用不同的文字表示,为了减少这种语言文化带来的差异,我们就用T来表示时间,再如一些复杂的事物,如电路图中的元件,如果都要用实物表示,那么电路图会变的十分复杂,所以我们就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可见符号的作用:1、简单的表明事物 2、避免混乱三、模型1、请同学描述一下对地球的认识2、请同学在地球仪上找到一些相应的位子,并描述一下。3、同学们都知道,任何生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请同学说一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画出细胞模式图 再请一位同学根据细胞模式图来分析一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4、眼球的结构很复杂,所以我们通常用人们制造的眼球模型来认识其结构5、请同学们填写书本第二页的填空地球仪、细胞模式图、眼球模型就是用模型来表示一些我们通过肉眼直接很难观察很难认识清楚的对象时采用的方法,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符号也是一种模型。四、请问同学水有几种状态? 水用符号表示为“H2O”也就是说它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用模型表示水分子 从三态说明三种模型(略) 请同学在书上填空 通过模型,我们可以直观的区分出水的三态,从模型中我们也可以知道水在三态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是分子间的距离,需要强调一点,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张图,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对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 示意,如光合作用,我们将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的变化概括的写成一个简单的表达式就是一个模型,包括我们以后要学的化学方程式都是模型。五,综述 通过学习同学们应该建立一种使用符号和模型的思想,它可以帮我们形象的认识事物的共同点,免去一些外因的科学研究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符号和模型就是中间的纽带,所以我们建立了模型和符号的概念对我们以后学习科学,研究科学是很有利的,同学们通过学习后经常去使用一些符号和模型,也可以去设计一些符号和模型,只要方便使用就可以。当然你设计的符号如果没有经过有关机构的认同,千万不要公开发表!包括你的作业和试卷。
轶事记录 从课堂教学来看,学生的知识面不是很广,不能跳出教材看到社会和生活,要求举例总是在想教材中出现的一些符号和模型;对于身边出现的一些符号和模型却又是不理解它的真正涵义。
课后反思 1、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模型和符号在生活、学习中建立和作用,所以除了书本提到的例子以外,可以再举一些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材所要求的目的。2、关于“课后练习2”,学生画出来的模型有很多问题,如分子间的空隙都一样大,分子的密集程度没有变化。所以这道题对学生是一种挑战。课 题 第六节 表示物质的符号 日 期
教学目标 1、会查元素的化合价,会运用化合价写出简单的化学式。2、能解释化学式表示的意义,能根据化学式区分单质和化合价、金属和非金属。3、能用;表示离子或带电原子团。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会查元素的化合价,会运用化合价写出简单的化学式。难点:会运用化合价写出简单的化学式。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复习】1、默写元素符号2、说明符号的意义【新授】一、化学式1、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称化学式2、化学式的确定依据:由实验测定组成,如水的电解实验测定水的组成。不能凭空想象,一种物质只有一种化学式。3、化学式的书写原则⑴单质化学式的写法:双原子分子:稀有气体:多原子分子:固态非金属(结构复杂,习惯上用元素符号表示):金属(同上):⑵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按一定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然后在每种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数字写出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一定顺序: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氧元素符号写在左边;氢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氢元素写在左边;金属元素、氢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非金属元素写在右边。直接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常用其离子的最简单整数比表示。【例】【练习】4、化学式的读法:一般从右向左读做“某化某”;或者要指出一个分子里的个数。5、化学式表示的意义:⑴表示某种物质(纯净物)⑵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⑶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⑷表示物质分子的构成⑸表示分子的质量【例】【练习】【补充】1.化学式能代表某种质,如CO2这个化学式就代表二氧化碳。因为一种物质只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
  2.化学式能表示物质组成。如H2O这个化学式能表示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化学式能表示物质中原子或离子个数比。如NaCl这个化学式表示在氯化钠中氯离子和钠离子的个数比为1∶1。
  4.通过化学式可计算式量。如水的化学式是H2O,H2O的式量=1×2+16=18
  5.通过化学式可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如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等于:32:16×2=1∶1
  6.通过化学式可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二、离子的符号【引入】当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成为离子时,怎样用符号来表示呢 1、离子符号是在形成该离子的原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2、离子符号的意义:3、常见的离子(包括原子团所带的电荷数)三、化合价1、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用化合价来表示。2、常见化合价: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氢、氧元素的化合价规律;常见原子团(根)的化合价。3、原则: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4、单质的化合价为零。5、标价方式与离子表示方式。6、应用: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推出各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例】
轶事记录 在学习中,学生碰到了很大的难题,学生不能了解化合价为什么显示这样的价态。另外根据化合价来书写化学式学生也感到难度很大。
课后反思 本节内容4课时。第1课时:化学式(包括化学式的定义、确定、书写原则及书写、读法);第2课时:化学式的意义及离子的符号;第3课时:化合价的确定、表示及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第4课时:综合练习及讲解课 题 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 日 期 2004-3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2、了解同位素的结构特点,能说出1-2项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3、知道物质也可由离子构成,认识离子微粒大小的数量级。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难点:对原子结构知识的初步了解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实验,课外资料
教 学 预 设 调控对策
【作业讲评】:摩擦起电的原因:物体中本来就存在正电荷和负电荷,通常情况下正负电荷的数量相等,物体是中性的。当两个物体摩擦时,电子从束缚较弱的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注意:摩擦起电都是带负电的电子转移,而不是带正电的正离子或质子等的转移。【引入】1、练习: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2、复习:物质的构成、电流的形成【新授】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发现原子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 --发现电子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介绍】实验:α粒子轰击原子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5、“电子云模型”--电子在核周围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多,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少,就象“云雾”一样笼罩在核的周围。 【小结】建立模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学习科学家提出问题、建立假设、修正模型的研究方法。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 原子核: 带正电(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带负电2、原子核大小与核外电子运动范围(原子大小)的比较。三、揭开原子核的秘密1、原子核是由更小的两种粒子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 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读表】思考:在原子中哪些数目总是相等的?(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3)原子内可以没有中子。2、质子、中子核电子的质量比较 质子、中子的质量大小几乎相等。电子质量很小,在整个原子的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所以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读图】一杯水的微观层次分析3、一杯水--水分子--氧原子、氢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夸克四、原子的“孪生兄弟”--同位素1、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如:氧元素就是所有氧原子的总称。同种原子的原子核内核电荷数、质子数与中子数是一定的。但有的原子其核内的中子数会发生变化。【举例】氧的三种原子的原子核:核内都有8个质子,但中子数分别是8个、9个、10个。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2、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氧的同位素原子是氧元素的不同种原子。【思考】氧的3种同位素其核外电子应各有几个?--8个。如:氢有3种同位素原子:氕、氘、氚。汞有7种同位素。3、同位素元素在工业、农业、医疗、国防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化学分析、消除细菌、医学诊断等。【阅读】利用碳-14同位素测定年代五、带电的原子--离子【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 实验现象: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所以,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的组成元素不止一种)。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学生实验】估计高锰酸钾离子的大小说明:这是一个思想实验。目的:让显示感受到离子的存在,利用简易可行的实验估计构成物质的粒子--离子大小的数量级。基本操作技能:固体药品的取用;毫米刻度尺的使用;液体体积的测量;振荡。主要科学方法:估计方法、观察实验方法、对比方法。实验设计思路:已知经过多次按1/10稀释后,最后能看到的紫红色高锰酸钾溶液中,每100毫升大约存在1000个高锰酸钾离子。根据稀释的次数克推算出高锰酸钾晶体中含有的高锰酸钾离子数为N。溶解前,先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并估算出离子的大小,这是一种通过宏观现象推测微观世界的思想方法。
轶事记录 关于同位素原子的应用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在课外安排了一个探究作业:上网查找同位素原子的应用,再在课上交流。在课上对于阅读材料的讲解,学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科学真奇妙。
课后反思 本节内容安排4课时。第1课时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重点介绍粒子轰击原子的实验现象的分析及模型建立的历程,体验科学家提出假设、建立模型、修正模型的研究方法。)第2课时:揭开原子核的秘密;第3课时:原子的“孪生兄弟”--同位素;第4课时:带电的原子--离子和本节内容的简单小结和复习、练习。一下子在本节内容中出现很多概念,学生很难接受,所以安排半节课左右的时间来温习。第四册第一章复习
一、基本概念:
1、符号的意义:使用符号能 表示生事物,可避免由于 不同和 不同而引起的混乱。列举一些常见的符号: 。
2、由于事物有时 ,有时 ,有时 ,所以人们常用模型。列举常见的模型: 。
3、根据P3的水的状态模型,可知:①分子间存在 ,而且液态水分子间距离较 。②在发生状态变化时,分子本身 。请建立一个水分子扩散的模型。
4、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发现生成了两种气体: 和 。体积比是 。
这个实验说明:①水是由 构成的。②水是由 组成的。
5、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
6、原子是 最小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一种微粒。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7、构成物质的微粒三种: 、 和 。金刚石是由 构成的,食盐是由 构成的,酒精是由 构成的。
8、不同种类的原子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就能构成不同的分子。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 元素组成的,原子的种类相同,但构成一个分子的原子 不同。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氢气能燃烧,发出 色的火焰,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这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微粒 。即同种性质 ,不同种分子性质 。
9、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都是由 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 。但是由于 不一样,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10、原子的体积很小,原子的半径一般在 数量级。原子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 。
11、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属于 变化,而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属于 。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 。
12、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历了不断完善、不断 的过程,从 模
型到 模型,从 模型到 模型,再现代的 模型,已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13、原子是由一个居原子中心的带 电荷的 和带 电荷的 构成的。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整个原子呈 性。这是因为 。
14、原子核是由 和 构成的。而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 构成的。原子核所带的电荷叫做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因为原子中 的质量在整个原子质量中所占的比重极小。氧原子核内有 个质子、8个中子,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一般相对原子质量可以由 数和 数相加所得。
15、同种原子的原子核内 、 和 是一定的。科学家把具有相同的 (即 )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 。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 、中子数 的同类原子统称为 。请列举氢的3种同位素 。
同位素有广泛的用途,请列举几种: 。
16、离子是 原子或原子团。列举常见的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荷):
阴离子(带负电荷):
17、提出近代原子学说的科学家是 ,发现原子里有电子的科学家是 。
18、人类已知的化学元素有110多种,其中有些是 元素。构成了世界上所有的物质。仅 三种元素就能构成上百万种物质。
19、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纯净物”能改成“物质”吗?)称为 。请列举常见的此类物质(写出名称和化学式): 。
由不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称为 。请列举常见的此类物质(写出名称和化学式): 。
20、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 元素和 元素。稀有元素属于 元素。请写出1-20号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

21、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其中含量最高的是 ,其次是 。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 ,其次是 。海水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是 ,人体中又如何呢? 。
22、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横行(称为周期),有 个族。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 特点,同一族的元素有具有 特点。
23、用 来表示物质的 的式子叫化学式。化学式由实验确定,一种物质只有一个 。请复习常见物质的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和读法(见书本和练习纸)。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1)氧气 (2)氯化钠 (3)二氧化碳 (4)水 (5)四氧化三铁 (6)五氧化二磷 (7)二氧化硫 (8)二氧化锰 (9)铁 (10)硫 (11)氩气 (12)氯气 (13)氧化铝 (14)氯化锌
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1)CaO (2)H2 (3)Al2O3 (4)MgCl2
(5)Cl2 (6)He (7)Na2O (8)MgS
24、请写出“CO2”所传递的信息:①
② ③
④ ⑤
25、请写出下列符号中“2”的意义:2H 、H2
2H2 Na2O
O
26、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见P35的两个表格)。并标出下列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CO2 H2CO3 NH4NO3 SO2 H2SO4 Na2SO3 NH3 KMnO4 K2MnO4 N2 SiO2
H3PO4 AlCl3 AgBr Fe(OH)3 Cu(OH)2 BaCO3 MnO2 MgO Cu2O FeO CaSO4
27、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有些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里常显 的化合价,如 。
28、其它原子的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相比后得出的比值,叫该原子的 。
二、基本练习:
1、已知一种原子的质量为A,作为标准的碳原子的质量为B,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就是该分子的 。求出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总和:H2O 2KClO3 Ca(OH)2
2CO2 H2SO4 C6H6O6 CuSO4`5H2O
3、根据化学式,计算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
MgO H2SO4
C6H12O6 CO2
4、计算物质中氮元素质量分数:
NH4HCO3 (NH4)2SO4
NH4Cl CO(NH2)2
5、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6、决定物质是纯净物的是( )
A、元素的种类 B、物质的种类 C、原子的种类D、物质的状态
7、决定物质是单质的是( ) A、分子的种类 B、物质的种类
C、仅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D、看它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8、决定物质是氧化物的是( )A、是否含氧元素 B、元素的种类
C、分子中含氧原子 D、该纯净物中元素种类只有两种,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课 题 第五节 表示元素的符号 日 期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元素符号(H、0、C、S、Si、Na、Fe、Cu、Cl、Ca、Ag、Al、I、K、P),会查阅元素符号。2、通过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布。3、阅读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及应用的地形、典型历史事实,体会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和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认识常见元素符号难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和简单运用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复习】元素的种类、分布以及与物质、原子、分子间的关系【新授】一、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是国际上统一采用的符号,通常用该元素拉丁文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当元素的第一个字母与其它元素重复时,克写上该元素名称的第二个字母以示区别。2、元素符号一般表示:⑴一种元素⑵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⑶这种元素的原子的质量【练习】“2N”等的意义;与“N2”的区别二、元素周期表【介绍】简单介绍元素周期表7个周期(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16个族(7个主族、7个副族、0族、第8族);112种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元素);【探究】寻找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之间的联系和规律1、提出问题:2、建立假设:规律可能表现在元素的性质上;规律可能表现在元素的种类上;规律可能表现在元素的质量上;规律可能表现在元素的质子数上;规律可能表现在元素的中子数上;规律可能表现在元素的发现史上;3、设计方案:研究课本上的元素周期表4、记录考察结构5、验证假设6、交流【小结】
轶事记录 元素符号的记忆和理解可以有一定的规律。
课后反思 本节内容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元素符号;第二课时:元素周期表及探究活动。元素符号的记忆及书写要求提早开始。并在课堂上进行过关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