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下第3章生物与换环境(教材分析)[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九年级下第3章生物与换环境(教材分析)[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10-02 16:35:00

文档简介

课件90张PPT。《科学》第6册第3章教材分析人的健康与环境
一、本章概述生命科学领域划分为五个主题:
1、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细胞,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生物的新陈代谢;
3、生命活动的调节;
4、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5、人、健康与环境(人体保健、健康与环境、人类与生态环境) 根据“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以“健康 影响健康的微生物因素
影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素”为线索。人






境健 康影响健康的因素健康的含义影响健康的因素的概述生物因素生活方式因素来自微生物的威胁身体的防卫非传染性疾病照顾好你的身体来自细菌的威胁来自病毒的威胁传染病对微生物的抵抗特殊的防病毒措施人类的免疫功能肿瘤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注意食品卫生平衡膳食远离毒品吸烟危害健康了解一些急救常识血型与输血二、本章的重点1、健康的含义及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2、传染病的特点、传播三环节及预防措施;
3、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4、引起冠心病、肿瘤及糖尿病等疾病的主要因素
及其预防;
5、建立平衡膳食的观念;
6、吸烟的危害;
7、急救常识;
8、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本章的难点1、健康的含义;
2、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和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
3、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4、抗原和抗体,人体免疫功能;
5、引起冠心病、肿瘤及糖尿病等疾病的主要因素
及其预防;
6、建立平衡膳食的观念;
7、急救常识;
8、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四、课时安排五、各节教学目标及教学建议 第1节 健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健康的概念;
2、认识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二)教学建议第2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传染病的特点、传播三环节
及预防措施;
2、例举常见的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包括性传播疾病、青春期肺结核及其预防。
(二)教学建议
1、认识微生物威胁的历史读巴斯德的故事
→认识微生物的威胁是长期存在的,但真正认识到某些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却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2、来自细菌的威胁(1)有关细菌的知识
(2)细菌对健康的危害
(3)炭疽病:自9.11事件发生以来,美国就陷入对恐怖主义活动的恐慌之中。在这前后,生化武器炭疽热病菌事件又接连不断在美国发生,以至于全美上下谈“炭”色变。截止当年10月16日,已有40余人因直接或间接接触夹带有炭疽热病菌的邮件而受感染,其中1人已经死亡。
美国发现多起炭疽热病例之后,法国首都巴黎和其他一些城市也相继发生有关炭疽热的报警,法国政府和有关机构目前正在采取各项措施防范可能发生在法国本土的生化恐怖活动。
与此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积极储备治疗炭疽热病的抗生素,以预防可能发生在本土的生化恐怖活动。
http://www.37c.com.cn/topic/020/tz.htm炭疽杆菌: 在人及动物体内有荚膜,在体外不适宜条件下形成芽胞。本菌繁殖体的抵抗力同一般细菌,其芽胞抵抗力很强,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在皮毛制品中可生存90年。煮沸40分钟、140℃干热3小时、高压蒸气10分钟、20%漂白粉和石灰乳浸泡2日、5%石碳酸24小时才能将其杀灭。在普通琼脂肉汤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本菌致病力较强。 传染源 主要为患病的食草动物,如牛、羊、马、骆驼等,其次是猪和狗,它们可因吞食染菌食物而得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其分泌物及排泄物可感染。炭疽病人的痰、粪便及病灶渗出物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 1.经皮肤粘膜 由于伤口直接接触病菌而致病。病菌毒力强可直接侵袭完整皮肤。
2.经呼吸道 吸入带炭疽芽胞的尘埃、飞沫等而致病。
3.经消化道 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水等而感染。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多见于农牧民、屠宰、皮毛加工,兽医及实验室人员。发病与否与人体的抵抗力有密切关系。 皮肤炭疽 约占98%,病变多见于面、颈、肩、手和脚等裸露部位皮肤。初为斑疹或丘疹,次日出现水疱,内含淡黄色液体,周围组织硬而肿胀。第3~4日中心呈现出血性坏死稍下陷,四周有成群小水泡,水肿区继续扩大。第5~7日坏死区溃破成浅溃疡,血样渗出物结成硬而黑似炭块状焦痂,痂下有肉芽组织生成(即炭疽痈)。焦痂坏死区直径大小有等,其周围皮肤浸润及水肿范围较大。由于局部末梢神经受压而疼痛不著,稍有痒感,无脓肿形成,这是炭疽的特点。 (4)例举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伤寒
副伤寒
百日喉
白喉
脑膜炎
(5)治疗细菌引起的疾病的方法青霉素 由青霉、曲霉等属真菌产生的一种抗生素。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从点青霉中获得青霉素。青霉素的发现是20世纪医学上的重大成就,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青霉素对人和大多数动物无害,经肌肉或皮下注射后能迅速扩散到血液中去并几乎到达所有组织。在临床上青霉素用于治疗肺炎、脓肿、细菌性脑膜炎、梅毒、牙齿及口腔感染、骨髓炎以及其他对青霉素敏感的细菌引起的各种创伤感染。但青霉素能引起某些受药者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引起休克、甚至死亡,故应用前必须做皮肤试验。 3、来自病毒的威胁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es)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能引起心肌炎、肺炎、支气管炎等多种并发症。由于流感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所以极易发生流行,甚至是世界范围的大流行。我国是流感多发国,而且自1957年以来的3次世界性大流行都起源于我国。1917-1919年,欧洲爆发流感,导致2000万人死亡,是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流感爆发,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只是850万人。 流感 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流感病毒主要经飞沫及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对病毒普遍敏感。      在我国,流感的多发流行季节主要在11月到次年的2月,某些流感会延伸到春季,甚至夏季。因此,在这些季节里要提高警惕,注意身体健康。      预防流感的发生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注射疫苗;2、均衡营养,提高身体素质;3、流感流行期间,远离人群集中的地方;4、食醋熏蒸消毒;5、开窗通风,增加湿度;6、与流感患者保持距离。 概念辨析:1、病原体:是指使人发生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 ,如细菌、病毒、蛔虫、疟原虫等。
2、传染源:是指能散发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患病的人或动物等。
3、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疾病者。
4、传播途径:是指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的途径。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A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传染病。禽流感的潜伏期从数小时到数天,最长可达21天。禽流感的传播有病禽和健康禽直接接触和病毒污染物间接接触两种。禽流感病毒存在于病禽和感染禽的消化道、呼吸道和禽体脏器组织中。因此病毒可随眼、鼻、口腔分泌物及粪便排出体外,含禽病毒的分泌物、粪便、死禽尸体污染的任何物体,如饲料、饮水、鸡舍、空气、笼具、饲养管理用具,运输车辆、昆虫以及各种携带病毒的鸟类等均可机械性传播。健康禽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引起发病。 禽类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时,因发病急、发病和死亡率很高,目前尚无好的治疗办法。按照国家规定,凡是确诊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后,应该立即对三公里以内的全部禽只扑杀、深埋,其污染物做好无害化处理。这样,可以尽快扑灭疫情,消灭传染源,减少经济损失,是扑灭禽流感的有效手段之一,应该坚决执行。 一旦疫情发生,必须对疫区周围5公里范围内的所有易感禽类实施疫苗紧急免疫接种,同时,在疫区周围应建立免疫隔离带。疫苗接种只用于尚未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病毒的健康鸡群。 4、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第3节 身体的防卫(一)教学目标
1、识别免疫现象、类型;
2、举例说明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
3、了解免疫功能。
(二)教学建议
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粘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粘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菌)的作用。 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白细胞的一种)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例如,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人体的血液和组织、器官(如脾脏、淋巴结等)中含有的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和消灭。 上述两道防线的作用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它们不是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因此把这种保护性生理功能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
免疫器官主要有胸腺、脾脏和淋巴结等,它们对淋巴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具有重要作用。脾脏和淋巴结还有清除病原体等物质的作用。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 抗体和抗原 当病原体(如病毒、病菌)进入人体以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等等。抗原被清除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就会很快地被体内存留的抗体按同样作用加以清除。例如,天花病毒侵入人体以后,人体内的淋巴细胞在天花病毒的刺激下,产生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等人病好以后,抗体还存留在人体里,这个人以后就不会再得天花了。 人体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是人体在生活中与抗原物质接触后所产生的免疫功能,是出生后形成的,其特点为具有特异性。例如患过伤寒的病人就只获得对伤寒杆菌的免疫力。而对其他病原菌则无抵抗力。) 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参与的主要细胞分别是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体液免疫主要通过B淋巴细胞完成. 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形成后,进入体液中发挥作用,所以叫做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主要通过T淋巴细胞完成. 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发生增殖和分化,形成带有信息的致敏T淋巴细胞,在致敏T淋巴细胞再次接触抗原时,即释放出许多叫做淋巴因子的生物活性物质,将抗原限制在局部或将它杀灭.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特异性免疫分为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 自然免疫是通过自然的方法,如由于机体感染了某种疾病因而获得了对该疾病的免疫力。此种免疫可以保持很久,甚至终身。又如,胎儿经母体胎盘、初生婴儿经初乳获得的抗体,可使其在出生后的短时期内(一般六个月)不容易得某些传染病,如麻疹、白喉等,这也属自然免疫。
 人工免疫则是指人体经过预防接种后所获得的免疫。免疫期可持续几个月至几年,对传染病的预防起很大作用;或者人体经注射抗体以获得对抗传染病的能力,均称“人工免疫”。后者有效期短,一般2~3个星期。多用于治疗或暂时预防某些传染病。 人工免疫一般分为:人工自动免疫是指给人体接种抗原物质,使人体自动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的方法。
(作为抗原的菌苗疫苗或类毒素的共同特点是毒性已减弱或失去而仍保留有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的能力。)
人工被动免疫是指给人体注入现成的抗体或淋巴因子而使人体具有免疫力的方法。一般用血清注射。P90讨论:1、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菌疫苗,是用来预防结核病的发生。 结核杆菌。
2、脊髓灰质炎疫苗(简称脊灰糖丸):是一种口服疫苗制剂,白色颗粒状糖丸,可有效地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病毒。3、百白破疫苗:是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合一疫苗,用来预防这三种疾病。
百日咳是急性呼吸道细菌感染,容易侵犯5岁以下儿童,引起严重阵发性咳嗽,影响呼吸和进食。对婴幼儿有很大的危害。
白喉是白喉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在鼻、咽喉部产生白膜,阻塞呼吸,并且分泌的毒素会引起心肌炎或神经炎,死亡率高达10% 。
破伤风杆菌侵入深部伤口,在这种无氧气的状态下极易繁殖、释放大量毒素,引起破伤风。患者牙关紧闭、肌肉收缩、僵直。
4、麻疹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可以预防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合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
5、白破二联疫苗:百白破疫苗必须连续打三针,即3个月时注射第一针,以后每隔一个月注射一针。三针连续注射后,才会产生足够的抗体。这些抗体只能维持一定的时间,不能终生免疫,所以在一段时期后还要打加强针。由于大年龄儿童或成人对百日咳菌苗的副反应较大,故7岁起加强用疫苗不再含有百日咳细菌成分,而改用白破二联制剂。
6、乙肝疫苗:目前使用的有乙肝血源疫苗和基因工程乙肝苗两种,均用于预防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
7、乙脑疫苗:乙脑疫苗系将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的鼠肾细胞,培育后收获病毒液冻干制成减毒活疫苗,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虫媒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
8、流脑菌苗:系用A群脑膜炎双球菌,以化学方法提取多糖抗原冻干制成。专供预防A群脑膜炎球菌所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之用。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通过呼吸道传播所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人体的免疫功能第一个方面,免疫的抗感染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维护人体的健康)
第二个方面,免疫监视的功能.(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第三个方面,自我稳定的功能.(及时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及损伤的细胞)
当上述功能异常时,就会引起疾病。例如,当第一个方面的功能过高时,对进入体内的某些药物和食物等会发生过敏反应;当第二个方面的功能异常时,会对正常的自身细胞发生反应,而出现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当第三个方面的功能异常时,有可能会发生肿瘤。 艾滋病所谓艾滋病(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症”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毒所引起的,艾滋病毒又称为人类免疫缺乏病毒,简称HIV。
人类天生具有免疫功能,当细菌、病毒等侵入人体时,在免疫功能正常运作下,就算生病了也能治愈。然而,HIV所攻击的正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T4淋巴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能力,不能与那些对生命有威胁的病菌战斗,从而使人体发生多种极为少见的、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感染者死亡!
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死亡!至今还没有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一旦发病,在我国当前的医疗条件下,都会在不长的时间内死亡。所以目前艾滋病还是一种病死率高达100%的极为严重的传染病。 当前艾滋病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严重的传染病了,到 1998年底,全世界共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4700万人,这种情况仍然在恶化,目前每天有 1.6万名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中国,截止到 1999年 6月,已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13913人,而根据专家估计,目前中国实际可能有 30-50万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如果控制的力度不够, 2010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达到 1000万人,而如果采取有效措施, 2010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望控制在 150万。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UNAIDS)估计, 1998年全世界有超过 300万的儿童和青年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包括 59万 15岁以下的儿童和 250万 15-24岁的青年人。据估计,全球的艾滋病感染者中约有一半的人是在 15- 24岁期间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而且 12- 19岁的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比例正在不断地上升,一些地区女性青少年的发病率已经超过了成年人。 1998年,全球平均每天有 8500名儿童及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病毒,即每分钟有 6人感染。正是由于这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字,使得在青少年中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成为整个艾滋病控制的重点。 HIV的传播途径只有三个:
同HIV感染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
接受了被HIV污染的血液
?被HIV感染的母亲传染给未出生的婴儿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中,所以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甚至照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等)不会感染艾滋病。不会经咳嗽打喷嚏、蚊虫呆咬等途径传播。 第4节 非传染性疾病(一)教学目标
了解引起冠心病、肿瘤及糖尿病、
青春期高血压等疾病的主要因素及其
预防
(二)教学建议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1.生长速度
2.生长方式
3.能否转移
4.给病人的影响
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固定性(动脉粥样化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发生冠状循环障碍,引起心肌氧供需之间失衡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的易患因素或危险因素: 1、年龄: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与年龄关系密切,多在40岁以后发病,每增加10岁,患病率递增约1倍。
2、性别:冠心病多见于男性,男女比约为2-5:1。
3、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可能造成代谢缺陷,发生高脂血症,内膜损伤、肥胖、高血压等,这些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促发冠心病。
4、体重:许多资料表明肥胖者易患冠心病。
5、高脂血症:人群研究结果亦表明,高血脂的人群冠心病患病率高。尤其是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高者,冠心病患病率高。呈正相关。
6、高血压:高血压病人冠心病的患病率较血压正常人高2-3倍左右。高血压使血管内压力升高而损伤内膜,并可加速血浆进入血管壁,从而促进血浆脂质在内膜中沉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7、吸烟:现已公认,吸烟对心血管有不良影响,它仅次于高脂血症与高血压,为冠心病的第三个大危险因素。
8、糖尿病:冠心病是未成年人糖尿病患者的首要死因,冠心病占糖尿病病人所有死亡原因和住院率的80%.
9、久坐生活方式:不爱运动的人冠心病的发生和危险性将翻1倍.通过建立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使青春期高血压恢复正常 :首先是要保护情绪稳定,乐观、向上,盛怒、忧伤、恐惧、狂笑、争吵等不良情绪均会导致血压升高;
其次是生活要有规律,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不能过多熬夜;
第三是饮食要合理科学,少吃肥肉及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油、鱼子等,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牛奶、黑五类、蘑菇等食品,要限制钠盐摄入量,每日用盐应控制在s克以内;
第四是要戒烟、不酗酒,因为吸烟能引起血管收缩,增加外周血管阻力;
第五是要坚持体育锻 炼。每天至少参加体育锻炼半小时,但运动量不宜过于激烈。 胰岛素的历史和现状: 胰岛素作为糖尿病的特效药,胰岛素已有70多年的历史。当前市场上使用的胰岛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动物脏器中生化提取的动物胰岛素,如猪胰岛素、牛胰岛素等;一种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的人胰岛素。动物脏器中生化提取产量低、成本高(100公斤动物胰腺只能提取4-5克胰岛素,一个病人所需胰岛素要从40头牛或50头猪的胰腺中提取)、纯度低,疗效差,而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纯度高、疗效好,自1978年小试成功、1982年在美国正式投放市场以来,至今一直是糖尿病治疗的最有效的药物,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开发成功的基因工程药物。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研究
 1965年9月17日,人工合成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发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这是我国科技人员在奋力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祖国在基础研究方面争得的一项世界冠军。这一成果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研制成功
 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根据90年代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理论,跨越了国外几十年的研制阶段,运用全新的生物工程技术,1998年12月成功地研制出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并投放市场。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3个能够生产、销售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的国家。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的研制成功,不仅结束了中国糖尿病人依赖进口人胰岛素的 历史,也表明了中国生物工程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世界上首例胰岛素口腔喷剂 新华网武汉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药物研究所获悉,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不用通过注射器注射的胰岛素口腔喷剂日前完成临床试验。有关专家称,这是世界上首例胰岛素口腔喷剂,这一成果预示着我国3000 万糖尿病患者将结束靠针头注射胰岛素的历史,用上方便、安全、高效的药。 第5节 照顾好你的身体(一)教学目标
1、建立平衡膳食的观念;
2、了解人体各系统卫生保健知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模式、提高戒除不良嗜好(吸烟)和远离毒品的自觉性;
3、了解环境毒物和防毒措施;
4、了解触电、蛇虫咬伤等急救的基本方法;
5、了解血型和输血。
(二 )教学建议
食物中毒: 食用了被细菌性或化学性毒物污染的食物,或误食了本身有毒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都叫食物中毒。其特点是潜伏期短,突然地或集体地爆发,多数表现为肠胃症状,并和食用某种食物有明显关系。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是食用变质的肉、蛋、鱼、奶类和馊饭、馊菜等。发病率一般以夏秋季较多,因此时气温高,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
非细菌性食物中毒则是误吃了混有有毒物质的食物或吃了含有毒素的食物引起的,如亚硝酸盐、农药、河豚鱼等。?什么是毒品? 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的危害:"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吸毒对个人的危害 :
1、吸毒容易感染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
吸毒会导致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使人容易患上肝炎、皮肤病等传染性疾病,特别是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的危险行为,极易导致艾滋病的交叉感染。截止到2002年底,累计监测发现的3万余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有70%以上是静脉吸毒者。可见,艾滋病的魔影时刻伴随着吸毒者。 2、吸毒引发自伤、自残、自杀等行为
吸毒会导致生理功能发生紊乱,生理和心理会对毒品产生强烈的依赖,毒瘾发作时会出现一系列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的反应,失去理智和自控力,甚至自伤、自残和自杀。 3、吸毒扭曲人格,自毁前程
吸毒者发作时,大都会不顾廉耻,丧失自尊,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他们普遍丧失正常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格扭曲,难以自拔。即使是很有才华的人,一旦吸毒,就等于掉进了死神和魔鬼的陷阱,都不可避免走向堕落的深渊,从而毁掉自己的生活和前途。 4、吸毒严重摧残人的身体
吸毒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和新陈代谢并导致多种疾病,如果吸毒者吸毒过量还会造成突然死亡。
?滥用鸦片类毒品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产生危害。例如,滥用海洛因会造成中枢神经麻痹,使脑、心脏、肝脐、肾脏发生病变,身体抵抗能力下降,感染各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吸烟的危害:http://www.cash-prc.com/wh/426/xxyywh.htm
http://www.wsjk.com.cn/gb/paper153/1/class015300003/吸烟者吸烟时吸入的烟气,成为“主流烟”,只占全部烟气的15%,其余的85%是在香烟闲置时所放出,成为“支流烟”。支流烟中含有主流烟中2倍的尼古丁,3倍的焦油刺激物,5倍的一氧化碳和50倍的焦油致癌物。吸烟可使非吸烟者被动吸烟,进而引起癌症、哮喘和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祝全体:
身体健康
万事如意课件16张PPT。健康什么是健康?你认为自己健康吗?你判断的标准是什么?思考: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10个标志:1、情绪乐观,从容不迫、勇于承担责任。
2、具有旺盛的精力,能够从事日常的社会、学习和工作而不感到有压力。
3、应变能力强,能够很好适应环境的变化。
4、善于修养精力,睡眠好。
5、具有抵抗一般疾病和传染病的能力。
6、体重适中,不胖不瘦,身体好。
7、眼睛明亮且反应敏捷。
8、头发具有光泽而少有头屑。
9、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牙龈出血。
10、皮肤有光泽有弹性,走路感觉轻松。
他们健康吗?
老B常常心情郁闷讨论:小A经常生病小C害怕和人相处为什么?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这三者处于最佳状态。
—— 世界卫生组织WHO生理健康的标准:人体各器官组织结构完整,发育正常,功能良好,生理化指标正常,没有疾病或身体不处于虚弱状态。你能用自己的语言给健康下个定义吗?心理健康的标准:
身体、智力、情绪调和;适应环境,能在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社会关系:(1)与家庭和亲属的关系;
(2)工作、学习中与同事、同学的关系;
(3)亲密的朋友和熟人的关系;
(4)社团活动,如参加俱乐部、协会等组织;
(5)参加其他社会活动,如到动物园、美术馆去的情况。社会关系健康是指你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这健康三个要素之间有什么关系?请举例说明。相互影响、
相辅相成讨论:案例:适应不良   小悦第一次坐在咨询室时,双手紧抓着放在并拢的腿上的书包,眼神迟疑。她说她心情很坏。她家在内地,十年寒窗,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S大学,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她几乎喜极而泣。   然而,当她步入大学后,她的生活变得一团糟。在她寝室8个同学中,有6个是上海人。她觉得她们是另一个世界的人:说着日语一样的上海话,知识
丰富,活跃兴奋,变着花样玩儿。在她们面前,她自己就像一个10岁不到的孩子。而老师在课堂上讲着一些莫名其妙又深不可测的东西。上课时,她喜欢坐在僻静的角落里,许多人在一起时,她从不找别人说话,也没有人理她。到食堂去买饭,有那么多人排着队,她就只好看到什么就买什么,连价钱和菜名都搞不清楚,所以吃的东西常常是又贵又难吃。   她生活在苦恼中。苦恼着自己处处不如别人。
这段时间,她常想到死亡,整晚整晚地睡不着,每天都昏昏沉沉的。她说她的生命中除了痛苦还是痛苦。她觉得人活着真没意思。
  她说她找不到自己。"我到哪儿去了?我该怎么在众多天之骄子的狭缝中生存?我的价值、我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她告诉我:"只有我一个人,孤零零的,似乎被整个世界遗忘了。我害怕,我害怕自己要疯掉了。" 1)、生物遗传因素;  2)、生活方式因素;
3)、环境因素;    4)、保健设施因素。讨论:
1、哪些因素会使人不健康?病毒、细菌、营养不良、吸烟、酗酒、吸毒、空气污染、化学药品中毒、遗传、受伤、压力过大等等。2、你有不良习惯吗?1、你是否每天进食早餐、中餐和晚餐?
2、每天你是否吃了蔬菜、水果、谷类等多种事物?
3、你是否参加体育锻炼活动?
4、你每天是否有8小时的睡眠?
5、你是否不吸烟、不酗酒?
6、你是否能正确面对和处理压抑的状态?
7、你的大部分时间是否快乐?
8、你遇到问题时,是否有朋友和家人可以求助?思考下列问题: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怎样做会提高你的健康水平?
怎样做会降低你的健康水平?
讨论: 很不健康     既不生病也不健康     很健康 降低健康水平           提高健康水平一个人的健康水平处于“生病——健康”这一连续区域内,并不断变化着1、为什么“老年病”会提早出现在很多年轻人的身上?
2、什么是亚健康?为什么现代社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3、你知道国际上有哪些和健康有关的节日吗?设定它们的目的是什么?思考:1、《作业本》上的练习。
2、向家人宣传健康新概念,然后与他们一起制定能提高家庭成员健康水平的计划。作业:巴 斯 德
    像牛顿开辟出经典力学一样,巴斯德开辟了微生物领域,他也是一位科学巨人。   法国里尔是一个酿造业发达的城市,在这里,巴斯德掀起了一场关于微生物的轩然大波。一天,当地的造酒商来求巴斯德,说几个月来,他们造的酒突然一下子都发酸,一桶一桶地倒掉,眼看他们的厂子就要倒闭了,请巴斯德务必救救他们。      巴斯德从酒厂取回好酒浆和坏酒浆各一桶。然后先从好酒桶里取出一滴放在显微镜下,里面有许多细小的酵母球,就是它使甜菜浆变成了酒。他又从坏酒桶里取出一滴放在显微镜上看,酵母球没有了,有的只是一些细杆棒,它们很小很小,大约只有二万五千分之一英寸。他立即又从厂里搬来许多桶一一化验,结果都找到了这种小细杆棒。   巴斯德明白了,一定是这些菌消灭掉了酵母球,于是香甜的酒就变成了苦酸的粘液。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又配了一瓶酵母汤,然后往里面滴入一点细杆菌液。它会不会活,会不会繁殖呢?夜深人静了,巴斯德才做完这一切,他洗洗手怀着忐忑的心情回家了。      第二天一早,巴斯德发现昨天放进去的小灰点,现在起了气泡,他轻轻摇晃了一下,瓶底就升起缕缕灰雾,取一滴放在显微镜下一看,巴斯德高兴地叫道:“它们活了,它们繁殖了!”巴斯德成功了,确确实实是那些细杆菌消灭了酵母菌而使得酒发酸了。   巴斯德首先帮人们解决了防止酒变酸的难题。其实很简单,只要将酒加热到55摄氏度,就可以将细菌杀死,这就是后来被普遍采用的“巴氏消毒法”。      接着,他又发现了寄生在蚕身上的微生物,挽救了法国全国的养蚕业,他还发现了羊炭疽杆菌,并且治好了羊炭疽,挽回了2000万法郎的损失。由此,巴斯德推出:人身上的传染病也是由这些看不见的杀人犯传播的。这可是一个大胆的结论,它给整个医学界带来的影响就好象一个被捅了的马蜂窝。      当时有一种必死无疑的狂犬病,那就是疯狗咬了其他人或动物以后,人或动物必死无疑。巴斯德认为这一定又是一种微生物在作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和助手设计了一个方案:从疯狗唾液里取出来病菌,然后再注射到好狗身上,或许可以获得免疫。经过大胆的尝试,他们在动物身上试验成功了,但还得在人身上试验,巴斯德决定给自己注射,助手和妻子坚决不干。这时有一个老夫人的儿子被疯狗咬伤得了这种病,老夫人哭着请求试一试,果然这个孩子得救了,人类终于第一次征服了这种可怕的“不治之症”。
?
    
炭? 疽
  炭疽(anthrax)是由炭疽杆菌所致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原系食草动物(羊、牛、马等)的传染病,人因接触这些病畜及其产品或食用病畜的肉类而被感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坏死及特异的黑痂,或表现为肺部、肠道及脑膜的急性感染,有时伴有炭疽杆菌性败血症。
显微镜下的炭疽杆菌
芽孢结构模式图
  [病原学]
  炭疽杆菌为革兰阳性粗大杆菌,长5~10μm,宽1~3μm,两端平切,排列如竹节,无鞭毛,不能运动。在人及动物体内有荚膜,在体外不适宜条件下形成芽胞。本菌繁殖体的抵抗力同一般细菌,其芽胞抵抗力很强,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在皮毛制品中可生存90年。煮沸40分钟、140℃干热3小时、高压蒸气10分钟、20%漂白粉和石灰乳浸泡2日、5%石碳酸24小时才能将其杀灭。在普通琼脂肉汤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本菌致病力较强。
  炭疽杆菌主要有4种抗原:①荚膜多肽抗原,有抗吞噬作用。②菌体多糖抗原,有种特异性。③芽胞抗原。④保护性抗原,为一种蛋白质,是炭疽毒素的组成部分。有毒株产生的毒素有3种,除保护性抗原外,还有水肿毒素,致死因子。
  [流行病学]
猴子脾脏上炭疽杆菌(图1)
猴子脾脏上炭疽杆菌(图2)
猴子脾脏上炭疽杆菌(图3)
猴子脾脏上炭疽杆菌(图4)
  (一)传染源 主要为患病的食草动物,如牛、羊、马、骆驼等,其次是猪和狗,它们可因吞食染菌食物而得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其分泌物及排泄物可感染。炭疽病人的痰、粪便及病灶渗出物具有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
  1.经皮肤粘膜 由于伤口直接接触病菌而致病。病菌毒力强可直接侵袭完整皮肤。
  2.经呼吸道 吸入带炭疽芽胞的尘埃、飞沫等而致病。
  3.经消化道 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水等而感染。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但多见于农牧民、屠宰、皮毛加工,兽医及实验室人员。发病与否与人体的抵抗力有密切关系。
  (四)流行特征 在动物和人群间发病有一定关系,造成家畜流行的诸因素也与人群中流行的因素有关。本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夏秋发病多。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
  炭疽杆菌从损伤的皮肤、胃肠粘膜及呼吸道进入人体后,首先在局部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组织及脏器发生出血性浸润、坏死和高度水肿,形成原发性皮肤炭疽、肠炭疽的肺炭疽等。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致病菌即迅速沿淋巴管及血管向全身扩散,形成败血症和继发性脑膜炎。皮肤炭疽因缺血及毒素的作用,真皮的神经纤维发生变化,故病灶处常无明显的疼痛感。炭疽杆菌的毒素可直接损伤血管的内皮细胞,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导致有效血容量减少,微循环灌注量下降,血液呈高凝状态,出现DIC和感染性休克。
  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各脏器、组织的出血性浸润、坏死和水肿。皮肤炭疽呈痈样病灶,皮肤上可见界限分明的红色浸润,中央隆起呈炭样黑色痂皮,四周为凝固性坏死区。镜检可见上皮组织呈急性浆液性出血性炎症,间质水肿显著,组织结构离解,坏死区及病灶深处均可找到炭疽杆菌。
  肠炭疽病变主要在小肠。肠壁呈局限性痈样病灶及弥漫出血性浸润。病变周围肠壁有高度水肿及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腹膜也有出血性渗出,腹腔内有浆液性含血的渗出液,内有大量致病菌。
  肺炭疽呈出血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小叶性肺炎或梗死区。支气管及纵膈淋巴结肿大,均呈出血性浸润,胸膜与心包亦可受累。
  脑膜炭疽的软脑膜及脑实质均极度充血、出血及坏死。大脑、桥脑和延髓等组织切面均见显著水肿及充血。蛛网膜下腔有炎性细胞浸润和大量菌体。
  炭疽杆菌败血症患者,全身各组织及脏器均为广泛性出血性浸润、水肿及坏死,并有肝、肾浊肿和脾肿大。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5日,也有短至12小时,长至2周。
  皮肤炭疽 约占98%,病变多见于面、颈、肩、手和脚等裸露部位皮肤。初为斑疹或丘疹,次日出现水疱,内含淡黄色液体,周围组织硬而肿胀。第3~4日中心呈现出血性坏死稍下陷,四周有成群小水泡,水肿区继续扩大。第5~7日坏死区溃破成浅溃疡,血样渗出物结成硬而黑似炭块状焦痂,痂下有肉芽组织生成(即炭疽痈)。焦痂坏死区直径大小有等,其周围皮肤浸润及水肿范围较大。由于局部末梢神经受压而疼痛不著,稍有痒感,无脓肿形成,这是炭疽的特点。以后随水肿消退,黑痂在1~2周内脱落,逐渐愈合成疤。起病时出现发热(38~39℃)头痛、关节痛、周身不适以及局部淋巴结和脾肿大等。
  少数病例局部无黑痂形成而呈大块状水肿(即恶性水肿),其扩展迅速,可致大片坏死,多见于眼睑、颈、大腿及手等组织疏松处。全身症状严重,若贻误治疗,预后不良。
  肺炭疽 多为原发性,也可继发于皮肤炭疽。可急性起病,轻者有胸闷、胸痛、全身不适、发热、咳嗽、咯粘液痰带血。重者以寒战、高热起病,由于纵膈淋巴结肿大、出血并压迫支气管造成呼吸窘迫、气急喘鸣、咳嗽、紫绀、血样痰等。肺部仅可闻及散在的细小湿罗音或有胸膜炎体征。肺部体征与病情常不相符。X线见纵膈增宽、胸水及肺部炎症。
  肠炭疽 可表现为急性肠炎型或急腹症型。急性肠炎型潜伏期12~18小时。同食者相继发病,似食物中毒。症状轻重不一,发病时突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急腹症型患者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持续性呕吐及腹泻,排血水样便,腹胀、腹痛,有压痛或呈腹膜炎征象,常并发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如不及时治疗常可导致死亡。
  脑膜炭疽(炭疽性脑膜炎) 多为继发性。起病急骤,有剧烈头痛、呕吐、昏迷、抽搐,明显脑膜刺激症状,脑脊液多呈血性,少数为黄色,压力增高,细胞数增多。病情发展迅猛,常因误诊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亡。
  [诊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 结合患者职业、工作和生活情况,如与食草动物密切接触的农、牧、民、皮毛、皮革加工工人。或在疫区生活或敌人可能施放生物战剂的环境中停留者。
  (二)临床表现 根据病史,结合临床各型的特征,作出临床诊断。
  (三)实验室检查
  1.血象 白细胞计数大多增高,一般10~20×109/L,少数可高达60~80×109/L,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2.细菌学检查 取不同临床类型的病灶渗出物、分泌物、呕吐物、痰、粪、血及脑脊液等作涂片或培养,可以发现病原菌。亦可取分泌物、组织液或所获得的纯培养物接种兔、豚鼠、小白鼠等动物的皮下组织。注射处于24小时内出现典型水肿、出血者为阳性反应,动物多于36~48小时死亡,在动物血、组织液及各脏器中可找到病原菌。
  3.血清学检查 琼脂扩散试验、间接血凝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及炭疽环状沉淀试验(Ascolis’test)等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一)皮肤炭疽须与痈、蜂窝组织炎、恙虫病、皮肤白喉、兔热病及腺鼠疫等进行鉴别。
  (二)肺炭疽早期与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相似,至急剧出现呼吸障碍,其中毒症状远较大叶性肺炎严重,肺部X线检查有助于区别,但须与肺鼠疫相鉴别。
  (三)肠炭疽常以急腹症或急性胃肠炎的症状出现,应与急性菌痢及急腹症等加以鉴别。
  (四)炭疽杆菌脑膜炎须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其他化脓性脑膜炎相鉴别。
  [治疗]
  (一)一般治疗 患者应严密隔离,卧床休息。污染物或排泄物严格消毒或焚毁。多饮水及予以流食或半流食,对呕吐、腹泻或进食不足者给予适量静脉补液。对有出血、休克和神经系统症状者,应给予相应处理。对皮肤恶性水肿和重症患者,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控制局部水肿的发展及减轻毒血症有效,每日氢化可的松100~300mg,分次静点。
  (二)局部处理 皮肤病灶切忌按压及外科手术,以防败血症发生。局部用1:2000高锰酸钾液洗涤,并敷以抗生素软膏。
  (三)病原治疗 青霉素为首选抗生素。皮肤炭疽成人青霉素用量为160~400万U,分次肌注,疗程7~10日。对肺炭疽、肠炭疽及脑膜炭疽或并发败血症者,青霉素每日1000~2000万u静脉滴注,并同时合用链霉素(1~2g/日)或庆大霉素(16~24万U/日)或卡那霉素(1-1.5g/日),疗程在2-3周以上。单纯皮肤炭疽亦可用四环素(1.5~2g/日)或强力霉素(0.3~0.5g/日)或红霉素(1.5~2g/日)口服或静滴。
  (四)抗炭疽血清 目前已不用。重症病例可与青霉素联合治疗,第1日80ml,第2、3日各20~50ml,肌注或静滴,应用前须作皮试。
  [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病人应隔离和治疗。对病人的用具、被服、分泌物、排泄物及病人用过的敷料等均应严格消毒或烧毁,尸体火化。对可疑病畜、死畜必须同样处理。禁止食用或剥皮。
  (二)切断传播途径 对可疑污染的皮毛原料应消毒后再加工。牧畜收购、调运、屠宰加工要有兽医检疫。防止水源污染,加强饮食、饮水监督。
  (三)保护易感者 对从事畜牧业、畜产品收购、加工、屠宰业、兽医等工作人员及疫区的人群,可给予炭疽杆菌减毒活菌苗接种,每年接种1次。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可以应用药物预防。
19520918美机在辽东省辽阳县撒布
带有炭疽杆菌的标本虫事件详情及鉴定经过
——国际科学委员会调查事件之一
一九五二年三月二十日下午五时四十八分,美国F—86型机两架由庄河县东北青堆子镇入侵,沿海城、鞍山之间,于六时窜到辽东省辽阳县刘二堡区上空,后经狼子山、连山关、寻安东、长甸河口的空隙地带,于六时十三分出境。当敌机飞抵刘二堡区上空时,该区北教厂村居民卢礼遵和他的弟妇都听到飞机声音。与卢礼遵等听见飞机声音的同时,该村民兵任万库到四组查岗,发现在东南方向距离他约一百六十公尺的同村住户张甲凤、王文昌、黄玉成三家住屋的前方上空,掉下一个大小如暖水瓶似的红色物体,离屋顶约三、四公尺时突然炸裂,声音很小,并有一阵难闻的气味;同时,阿老桥的居民王永昌于距离该物体降落地点的西南方约七百公尺处也看到了。在这个时候王文昌家的王化明在炕上也隔窗看到大门外上空落下一个红色物体,当他匆忙到门外看时,该物体已消失,转回屋内点上灯后发现玻璃窗外有很多昆虫。经大家仔细检查,发现在张、王、黄三家门前地上,和屋外墙上也有很多虫子,于是进行捕捉焚毁,同时村内住户也发现同样昆虫,第二天区政府查明在附近村镇也发现同样昆虫。到二十八日止,包括刘二堡镇的三十六个村子及接近刘二堡区的鞍山市区都发现上述昆虫,发现昆虫的地区东西长六十华里,南北长四十华里。之后,区政府查明其他居民也发现同样红色物体降落在不同的地方,并在野地里发现同样昆虫。当时天气很冷,晚上结冰、白天融化。这些昆虫经昆虫学专家刘崇乐、陆宝麟、秦耀庭鉴定为标本虫,经细菌学专家谢少文、张乃初检查,证明带有炭疸杆菌。
在发现这些昆虫后,突然发生了炭疽病例。曾参加积极捕虫的辽阳县刘二堡小学教员王淑芝(女,二十三岁)和鞍山市民魏刘氏(女,三十二岁)于四月八日及四月十四日先后得急病死亡。王淑芝死后经沈阳中国医科大学赵文斗、王洪烈医师解剖。切片检查,诊断为急性出血性炭疽杆菌脑膜炎,右肺上叶炭疽杆菌支气管肺炎,肺水肿。在肝窦、脑内毛细血管及脑膜大血管中,均含革兰氏阳性方头炭疽杆菌。后经病理学家吴在东、李佩琳复查证明以上诊断。魏刘氏死后,经中国医科大学助教江英凯及郭正德医师解剖,诊断为出血性炭疽杆菌脑膜炎,左肺下叶坏死性炭疽性肺炎,肺门淋巴腺出血性炭疽杆菌淋巴腺炎,肺水肿,两侧胸腔积水,心包积水,急性脾肿胀。后经病理学家吴在东、李佩琳复查证实上述诸项诊断。细菌学家朱既明、刘士敏由魏刘氏脑组织中分离出炭疽杆菌,并经细菌学家辛钧及郑庚复查证实。
炭疽杆菌可用于细菌战是罗斯伯利证明的,他在论细菌战可用之武器时,将其列于由呼吸道感染细菌中之首要地位:“因为炭疽杆菌是经过最充分研究的细菌之一,其特质使其成为最可能在战争中使用的工具。”
炭疽杆菌脑膜炎是极少见的。内科专家林兆耆和陈悦书两人自一九三七至一九四六年间只看到两例。他们搜集了一九二七年至一九四○年的世界医学文献,只发现十一篇报告。从我国国内数个大学附属医院的病理解剖及临床观察,同样的证明炭疽杆菌脑膜炎是罕见的。上海医学院从一九二八至一九五二年共有一一八七例尸检,中国协和医院由一九一六至一九五二年共有三九四二例尸检,中国医科大学由一九四○到一九五二年共有一○九三例尸检。在这六二二二例尸检中,从来没有一例炭疽杆菌脑膜炎。即以辽阳县刘二堡区而论,该区三十五个村和刘二堡镇,一四○二九户,六一三七二名人口中,近十年来从未发生过炭疽病。不仅人类炭疽病少见,兽类炭疽病也是少见的。据辽阳县刘二堡区及刘二堡镇的兽医院及兽医的经验,近十年来在四六四六头牲畜中未见到炭疽病。因此,此次在辽阳、鞍山地区相继发现的炭疽病例,是一种极其反常的现象。
根据专家昆虫学方面的讨论,认为辽阳标本虫的发现情况,也有下列反常现象:
一、标本虫发生的场所,应当在仓库,特别是贮藏谷类、面粉和皮革的仓库或积存这些物质的地点。但是,这次在辽阳等地所发现的标本虫,并非在仓库附近,而是在普通屋外的地面上、墙上、田野里。
二、标本虫具有晚上活动的习性,但是在辽阳地区在白天也曾在它不应当出现的野地上发现了,这是和它正常的习性不符的。
三、今年三月二十日,在辽阳北教厂村突然发现大量标本虫之后,中国医科大学讲师冯兰滨和助教李绍华,曾在沈阳和辽阳附近地区可能发生这种昆虫的场所,如粮食仓库等地作了检查,结果并没有找到这种昆虫,这就说明了当时在自然情况下并没有这种昆虫发生。因此可以推断,在辽阳等地标本虫的大量发现是不自然的,也不可能由附近地区迁移或分散过来。
四、今年五月二十六日,北京农业大学昆虫学系副教授陆宝麟和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室副研究员马世骏曾到辽阳刘二堡区北教厂村去调查,他们发现在发现标本虫的地方既没有粮食、皮革或其他仓库,居民家中也没有积存着皮革和大量的粮食或其他足以造成标本虫大量发生的物质。他们得到的结论是:在自然条件下,那里是不会有这样大量标本虫发生的。
根据这一切反常现象,加上在美国飞机侵袭之后发现标本虫,从标本虫分离出炭疽杆菌和在捕虫后突然发生感染急性出血性炭疽杆菌脑膜炎而死亡的患者,这一系列事实,国际科学委员会的委员们不得不下这样的一个结论,即:“在中国两个省份的许多地方,曾有带着炭疽杆菌的各种生物体投掷下来,引起了许多人感染了当地以往尚未有过的肺炭疽病及由其诱致的出血性脑膜炎,因而致死。不能怀疑的目睹者的证辞说,投掷这些带有病菌的物体的是美国飞机。”
特异性免疫
1、体液免疫:
(1)感应阶段:指抗原进入机体与B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
??? ①少数抗原的抗原决定簇与B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结合,从而直接刺激B细胞使之活化长大并迅速分裂。
??? ②多数抗原要先经过吞噬细胞无特异性的吞噬后,一些抗原分子穿过吞噬细胞的细胞膜而露到细胞表面,夹在吞噬细胞本身的组织相容性附合体分子的沟中。T细胞中有一类助T细胞,不同的助T细胞表面带有不同的受体,能识别不同的抗原。那些能识别吞噬细胞表面组织相容性抗原加上特异的抗原分子结合物的助T细胞,在遇到这些吞噬细胞后,就活化分裂而产生更多有同样特异性的助T细胞。B细胞表面也带有组织相容性附合体,可和特异的抗原分子结合。上述特异的助T细胞的作用是刺激已经和特异的抗原分子结合的B细胞,使之分裂分化。这一B细胞依靠助T细胞和吞噬细胞而活化的步骤,比第一个不需要助T细胞参与的步骤作用更强大。
??? (2)反应阶段:指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的过程。所谓效应B细胞也称浆细胞,一般停留在各种淋巴结中,它们产生抗体的能力很强,每个效应B细胞每秒钟能产生2 000个抗体,可以说是制造特种蛋白质的机器。浆细胞的寿命很短,经过几天大量产生抗体以后就死去。抗体离开浆细胞后,随血液淋巴流到全身各部,发挥消灭抗原的作用。记忆细胞的特点是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如果有同样的抗原第二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没有记忆的B细胞更快地做出反应,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
??? (3)效应阶段:指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而发挥免疫效应的过程。在该阶段抗体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 ①有些抗原,如病毒等,由于抗体的结合而失去对寄主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因而不能侵入细胞。
??? ②有些细菌产生的毒素,如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可因抗体的结合而不为细胞所接受,因而无效。
??? ③沉淀和凝集:如果抗原分子是可溶性蛋白质,抗体的结合就使抗原分子失去溶解性而沉淀;如果抗原分子是位于细胞上的,抗体的结合就使这些细胞凝集成团而失去活动能力,例如血液凝集。
??? ④补体反应:补体是存在于血清、体液中的蛋白质分子,在正常情况下没有活性,只有在发生了免疫后,才陆续被激活,其终产物是使细菌等抗原的外膜穿孔而死亡的破膜复合体。
⑤K细胞(杀伤细胞)的激活:抗体可以促进血液中的另一种细胞,即杀伤细胞活跃起来,其表面受体能和抗原表面的抗体结合,将抗原杀死。除K细胞外,巨噬细胞以及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也同样可被抗体激活,杀死抗原。
体液免疫能利用抗体消灭外物,但病毒和其他蛋白质颗粒等外物一旦侵入细胞或被细胞吞入(如吞噬细胞),抗体就无能为力了,这时就需要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另外,寄生的原生动物、真菌,外来的细胞团块,如移植器官以及被病毒感染的自身细胞都能引起细胞免疫。
2、细胞免疫:
与前述的体液免疫过程比较异同。理解细胞免疫过程也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和第二阶段与体液免疫的基本相同,主要的不同点是第三阶段,表现在作用对象和作用方式上的不同。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
作用方式
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1.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2.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
(1)在感应阶段,吞噬细胞如果吞噬了侵入的细菌等微主物,其表面就出现组织相容性抗原和微生物抗原的结合物。助T细胞遇到这种与之互补的抗原结合物的细胞时,就与它们互补结合,结果是吞噬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来刺激助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I,而白细胞介素II可刺激T细胞分化成更多的效应T细胞。
??? (2)在反应阶段,病毒感染细胞后,病毒表面的抗原决定簇穿过被感染的细胞膜外,形成二者的抗原结合物,带有与这一结合物互补受体的1细胞接触到被感染的靶细胞时,就分裂分化出大量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3)在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结合到靶细胞上,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细胞内的病毒也因此失去藏身之所而被抗体消灭。
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作用独特,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
认识免疫功能
嗨,我是免疫功能,相信凡是关注健康的人都不会对我陌生。想想看,哪一种保健食品没拿我说事儿?“补血益气,提高免疫功能”、“补充微量元素,提高免疫功能”、“减肥降脂,提高免疫功能”……足见我对健康的重要作用。也难怪,知道艾滋病吧,现在可以说,这是人类最可怕的疾病,因为没法治。患者痛不欲生,医生见死不能救,常人则“谈艾色变”。你们知道艾滋病为什么这么可怕吗?就是因为它伤害了我呀!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专门破坏我的功能,使我全线崩溃。没有我的保护,主人就犹如空中阁楼,危在旦夕。相信你一定想知道我都有哪些功能了,不过在了解我的功能之前,你应该先了解一下我都有哪些战将。   说实在的,我相信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消化功能是由胃和肠完成的,循环功能是由心脏和血管完成的。可要发张问卷问问大家免疫功能是由谁完成的,一定有许多人交白卷。哎,说到这儿我也挺伤心的,想我免疫系统对主人没有一时不尽心,没有一刻不效力,可主人却连我是谁都不知道,真乃英雄无名呀。今天,我得亮亮身份了。   人体免疫功能可以说是集团军作战的结果,所以人体免疫系统也就由集团军组成。第一集团军:免疫组织,又称屏障结构,包括皮肤、黏膜、血脑屏障;第二集团军: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第三集团军,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吞噬细胞等;第四集团军:免疫分子,主要由抗体组成。它们都是我的部下,免疫功能就是靠它们来完成的。好,现在我就来告诉你——人体免疫的三大功能:   一、“国防军”:抵御外敌侵入   免疫免疫,免除瘟疫。所以,我的第一大任务就是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医学术语叫免疫防御。完成这一任务主要靠第一集团军。我知道我的这一大功能甚至不被主人所重视,不过你可以想像一下一个没有皮肤、没有黏膜的人是什么样子。这种情况不是没有,大面积烧伤就是例子。烧伤首先破坏的是皮肤、黏膜,烧伤病人主要的死因是感染。想想看,一个人没有了皮肤、黏膜,血淋淋地暴露在充满细菌、病毒的空气中会怎么样?感染呀!我们周围存在着的成百万上千万的细菌,掉下来一个就能引起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而得哪一个“症”不要人的命?!而我们生活的环境,有一个地方没有细菌吗?可是大部分人、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感染,为什么呢?就是我的第一集团军的将士们在保护着你。细菌从空气中来,有皮肤保护着你;细菌进入消化道、呼吸道,有黏膜保护着你。一些虽然不是细菌等致病微生物,但也是对机体有害的物质,比如药物、毒物进入到你的体内,我还会用特殊的将士保护你特殊的部位,比如血脑屏障保护着不让它们进入到你最宝贵的器官———大脑里;胎盘屏障会护卫着不让它们进入到胎儿体内。总之,正是由于我的存在,才使人能够处“污泥”而不染。要是没有我的话,可以说,人一刻也不能生存。   二、“公安局”:消灭异己分子   我的第二大功能就是消灭体内的“异己分子”,医学术语叫免疫监视。有人可能要问了:体内会有异己分子?有哇,最大的异己分子就是癌细胞。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体内都有癌细胞,因为癌细胞就是人体正常细胞在代谢分裂过程中产生的,医学上叫突变。有些科学家甚至作过统计,发现人体细胞正常的突变率为10-6(1/10万),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每10万个细胞分裂就会产生一个突变细胞,即癌细胞。我们的机体每天正常分裂的细胞无以计数,在这一过程中肯定会产生不少癌细胞,可为什么大多数人不得癌症呢?   就是因为有我的保护,我会随时识别并消灭各种突变的细胞。为什么老年人就容易得癌呢?那是因为他们年纪大了,机体的免疫机能差了,出现突变细胞时,机体不能及时消灭它,于是其越分裂越多,直致形成大的突变细胞团,即肿瘤。可见我的重要性———要想不得癌,先得我健康。   三、“清洁队”:清除体内垃圾   一天,我的主人在小区散步,很远就闻到一股强烈的馊腐味,走近一看发现是一个垃圾站,那里污物遍地,臭水横流,引来苍蝇无数。主人赶紧掩鼻而过,并发出感叹:这清洁工人真是一日不可缺呀!可是,我不知他意识到没有,他的体内也是需要日日清洁、时时护卫的,而我就是他的清洁工。可能你要问了,人体内哪有垃圾呀?有,而且很多。咱们就以大家熟悉的红细胞为例吧。红细胞是有寿命的,不是从生下来一直活到主人死亡,它的寿命是120天。也就是说,一个人每经过120天,他体内所有的红细胞就死过一遍了。而一个人的体内有多少红细胞呢?看过化验单的人可能会注意到,成年人每毫升血液含红细胞的正常值为:女性350万~450万,男性400万~500万。咱们就以男性为例且取个平均值450万吧。人的总血容量大概为体重的7%。如果某男性体重70公斤,那他的血液总量就应该是4.9公斤,约5000毫升。那我们算算他体内一共有多少红细胞:225亿。除上120天的寿命,那么每天有多少红细胞死亡呢?1.9亿!想想看,如果这1.9亿个死的红细胞不被及时清走,血管将变成什么样子?还不得被“撑”破了。何况机体何止一种红细胞,事实上,机体的每一种组织细胞都像红细胞一样要新陈代谢,生死交替。那些被淘汰的组织、细胞都哪去了?都是我把它们清除走的!要没有我,人体早成垃圾堆了。所以,清除体内垃圾(当然了,医生们不会这样称谓我,他们说得文明:自身稳定)是我的第三大任务。   好,今天我就先为自己表表功,以后我再告诉你我是怎样完成这些任务的。
青霉素――人类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第一个武器
???? 青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 ????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类一直未能掌握一种能高效治疗细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药物。当时若某人患了肺结核,那么就意味着此人不久就会离开人世。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科研人员进行了长期探索,然而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却源自一个意外发现。 在1928年夏季的一天,英国微生物学家弗莱明发现,一个与空气意外接触过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皿中长出了一团青绿色霉菌。在用显微镜观察这只培养皿时弗莱明发现,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这意味着霉菌的某种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此后的鉴定表明,上述霉菌为点青霉菌,因此弗莱明将其分泌的抑菌物质称为青霉素。然而遗憾的是弗莱明一直未能找到提取高纯度青霉素的方法,于是他将点青霉菌菌株一代代地培养,并于1939年将菌种提供给准备系统研究青霉素的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和生物化学家钱恩。 通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实验,弗洛里、钱恩终于用冷冻干燥法提取了青霉素晶体。之后,弗洛里在一种甜瓜上发现了可供大量提取青霉素的霉菌,并用玉米粉调制出了相应的培养液。1941年开始的临床实验证实了青霉素对链球菌、白喉杆菌等多种细菌感染的疗效。青霉素之所以能既杀死病菌,又不损害人体细胞,原因在于青霉素所含的青霉烷能使病菌细胞壁的合成发生障碍,导致病菌溶解死亡,而人和动物的细胞则没有细胞壁。但是青霉素会使个别人发生过敏反应,所以在应用前必须做皮试。在这些研究成果的推动下,美国制药企业于1942年开始对青霉素进行大批量生产。这些青霉素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挽救了大量美英盟军的伤病员。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因“发现青霉素及其临床效用”而共同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3年5月,中国第一批国产青霉素诞生,揭开了中国生产抗生素的历史。截至2001年年底,我国的青霉素年产量已占世界青霉素年总产量的60%,居世界首位。 青霉素的出现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通过数十年的完善,青霉素针剂和口服青霉素已能分别治疗肺炎、肺结核、脑膜炎、心内膜炎、白喉、炭疽等病。继青霉素之后,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不断产生,增强了人类治疗传染性疾病的能力。但与此同时,部分病菌的抗药性也在逐渐增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目前正在开发药效更强的抗生素,探索如何阻止病菌获得抵抗基因,并以植物为原料开发抗菌类药物。
由青霉、曲霉等属真菌产生的一种抗生素。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从点青霉中获得青霉素。因其化学结构中侧链的不同而有许多种。青霉素可人工合成,用化学方法改造其部分结构,能制取一些新型衍生物。目前用人工合成的青霉素约有30种投入临床应用。用人工方法制造的青霉素具有毒性低、疗效高等优点。如青毒素G仅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效、对酸不稳定,而氨苄青霉素对酸稳定,抗菌谱广。   青霉素的发现是20世纪医学上的重大成就,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推动了整个发酵工业的发展。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梭菌、芽孢杆菌等具有活性;而对革兰氏阴性如大肠杆菌、弧菌、分枝杆菌等无活性或活性低。青霉素对人和大多数动物无害,经肌肉或皮下注射后能迅速扩散到血液中去并几乎到达所有组织。在临床上青霉素用于治疗肺炎、脓肿、细菌性脑膜炎、梅毒、牙齿及口腔感染、骨髓炎以及其他对青霉素敏感的细菌引起的各种创伤感染。但青霉素能引起某些受药者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引起休克、甚至死亡,故应用前必须做皮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