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89张PPT。人的健康与环境《科学》第6册第3章教材分析禽流感病毒侵害人体细胞永兴学校·徐国军红十字红新月红水晶生命科学领域划分为五个主题:
1、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细胞,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生物的新陈代谢;
3、生命活动的调节;
4、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5、人、健康与环境(人体保健、健康与环境、人类与生态环境)一、本章概述影响健康的微生物因素一、本章概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编排思想教材线索健康影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素人
类
的
健
康
与
环
境健 康影响健康的因素健康的含义影响健康的因素的概述生物因素生活方式因素来自微生物的威胁身体的防卫非传染性疾病照顾好你的身体来自细菌的威胁来自病毒的威胁传染病对微生物的抵抗特殊的防病毒措施人类的免疫功能肿瘤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注意食品卫生平衡膳食远离毒品吸烟危害健康了解一些急救常识血型与输血教材知识体系二、本章的重点1、健康的含义及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2、传染病的特点、传播三环节及预防措施;
3、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4、引起冠心病、肿瘤及糖尿病等疾病的主要因素
及其预防;
5、建立平衡膳食的观念;
6、吸烟的危害;
7、急救常识(血型和输血);
8、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本章的难点1、健康的含义;
2、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和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
3、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4、抗原和抗体,人体免疫功能;
5、引起冠心病、肿瘤及糖尿病等疾病的主要因素
及其预防;
6、建立平衡膳食的观念;
7、急救常识;
8、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四、课时安排五、各节教学目标及教学建议 第1节 健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健康的概念;
2、认识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二)教学建议第2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传染病的特点、传播三环节
及预防措施;
2、例举常见的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包括性传播疾病、青春期肺结核及其预防。
(二)教学建议
(二)教学建议第2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引入:你生过哪些病?你听说过哪些病(现在社会上讨论比较多的有哪些病)?传染病概念特点有哪些病原体?2、认识微生物威胁的历史读巴斯德的故事
→认识微生物的威胁是长期存在的,但真正认识到某些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却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http://www.pgedu.net.cn/php/wzgl/wzgl_show.php?id=475(1)有关细菌的知识
(2)细菌对健康的危害(举例)
(3)炭疽病:
http://www.zgxl.net/sljk/crb/byt/xijun.htm病原体之一:细菌(来自细菌的威胁)(3)炭疽病:自9.11事件发生以来,美国就陷入对恐怖主义活动的恐慌之中。在这前后,生化武器炭疽热病菌事件又接连不断在美国发生,以至于全美上下谈“炭”色变。截止当年10月16日,已有40余人因直接或间接接触夹带有炭疽热病菌的邮件而受感染,其中1人已经死亡。
美国发现多起炭疽热病例之后,法国首都巴黎和其他一些城市也相继发生有关炭疽热的报警,法国政府和有关机构目前正在采取各项措施防范可能发生在法国本土的生化恐怖活动。
与此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积极储备治疗炭疽热病的抗生素,以预防可能发生在本土的生化恐怖活动。
http://www.37c.com.cn/topic/020/tz.htm病原体之一:细菌(来自细菌的威胁)1、病原体:是指使人发生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 ,如细菌、病毒、蛔虫、疟原虫等。
2、传染源:是指能散发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患病的人或动物等。
3、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疾病者。
4、传播途径:是指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的途径。以炭疽病的传播为例,详细学习传染病三环节以炭疽病的传播为例,详细学习传染病三环节传染源炭疽杆菌(病原体) 主要为患病的食草动物,如牛、羊、马、骆驼等,其次是猪和狗,它们可因吞食染菌食物而得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其分泌物及排泄物可感染。炭疽病人的痰、粪便及病灶渗出物具有传染性。 1.经皮肤粘膜 由于伤口直接接触病菌而致病。病菌毒力强可直接侵袭完整皮肤。
2.经呼吸道 吸入带炭疽芽胞的尘埃、飞沫等而致病。
3.经消化道 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水等而感染。传播途径正常人。人群普遍易感,但多见于农牧民、屠宰、皮毛加工,兽医及实验室人员。发病与否与人体的抵抗力有密切关系。 易感人群(4)例举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伤寒
副伤寒
百日喉
白喉
脑膜炎
(5)治疗细菌引起的疾病的方法——青霉素的发现青霉素 由青霉、曲霉等属真菌产生的一种抗生素。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从青霉中获得青霉素。青霉素的发现是20世纪医学上的重大成就,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青霉素对人和大多数动物无害,经肌肉或皮下注射后能迅速扩散到血液中去并几乎到达所有组织。在临床上青霉素用于治疗肺炎、脓肿、细菌性脑膜炎、梅毒、牙齿及口腔感染、骨髓炎以及其他对青霉素敏感的细菌引起的各种创伤感染。但青霉素能引起某些受药者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引起休克、甚至死亡,故应用前必须做皮肤试验。 ——实验:青霉素对细菌的作用,分析3、来自病毒的威胁其他会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es)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能引起心肌炎、肺炎、支气管炎等多种并发症。由于流感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所以极易发生流行,甚至是世界范围的大流行。我国是流感多发国,而且自1957年以来的3次世界性大流行都起源于我国。1917-1919年,欧洲爆发流感,导致2000万人死亡,是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流感爆发,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只是850万人。流感(读图-分析) 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流感病毒主要经飞沫及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对病毒普遍敏感。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
在我国,流感的多发流行季节主要在11月到次年的2月,某些流感会延伸到春季,甚至夏季。因此,在这些季节里要提高警惕,注意身体健康。 回答二:预防流感的发生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注射疫苗;2、均衡营养,提高身体素质;3、流感流行期间,远离人群集中的地方;4、食醋熏蒸消毒;5、开窗通风,增加湿度;6、与流感患者保持距离。 如果你得了流行性感冒,怎样防止传染给别人?
如果你是易感者,你怎样防止患上流行性感冒?讨论题:回答一:上医院治疗,与其他人保持距离提出预防传染病的三条措施:要预防一种传染病的流行,只要切断传染病流任一环节,流行就可以终止。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A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传染病。禽流感的潜伏期从数小时到数天,最长可达21天。禽流感的传播有病禽和健康禽直接接触和病毒污染物间接接触两种。禽流感病毒存在于病禽和感染禽的消化道、呼吸道和禽体脏器组织中。因此病毒可随眼、鼻、口腔分泌物及粪便排出体外,含禽病毒的分泌物、粪便、死禽尸体污染的任何物体,如饲料、饮水、鸡舍、空气、笼具、饲养管理用具,运输车辆、昆虫以及各种携带病毒的鸟类等均可机械性传播。健康禽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引起发病。 禽类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时,因发病急、发病和死亡率很高,目前尚无好的治疗办法。按照国家规定,凡是确诊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后,应该立即对三公里以内的全部禽只扑杀、深埋,其污染物做好无害化处理。这样,可以尽快扑灭疫情,消灭传染源,减少经济损失,是扑灭禽流感的有效手段之一,应该坚决执行。一旦疫情发生,必须对疫区周围5公里范围内的所有易感禽类实施疫苗紧急免疫接种,同时,在疫区周围应建立免疫隔离带。疫苗接种只用于尚未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病毒的健康鸡群。 分析其中具体的措施介绍其他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4、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归纳传染病——提出“性传播疾病”第3节 身体的防卫(一)教学目标
1、识别免疫现象、类型;
2、举例说明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
3、了解免疫功能。
(二)教学建议
非特异性免疫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粘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粘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菌)的作用。 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白细胞的一种)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例如,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人体的血液和组织、器官(如脾脏、淋巴结等)中含有的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和消灭。 上述两道防线的作用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它们不是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因此把这种保护性生理功能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
免疫器官主要有胸腺、脾脏和淋巴结等,它们对淋巴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具有重要作用。脾脏和淋巴结还有清除病原体等物质的作用。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 抗体和抗原 当病原体(如病毒、病菌)进入人体以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等等。抗原被清除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就会很快地被体内存留的抗体按同样作用加以清除。例如,天花病毒侵入人体以后,人体内的淋巴细胞在天花病毒的刺激下,产生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等人病好以后,抗体还存留在人体里,这个人以后就不会再得天花了。 人体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是人体在生活中与抗原物质接触后所产生的免疫功能,是出生后形成的,其特点为具有特异性。例如患过伤寒的病人就只获得对伤寒杆菌的免疫力。而对其他病原菌则无抵抗力。) 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参与的主要细胞分别是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体液免疫主要通过B淋巴细胞完成. 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形成后,进入体液中发挥作用,所以叫做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主要通过T淋巴细胞完成. 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发生增殖和分化,形成带有信息的致敏T淋巴细胞,在致敏T淋巴细胞再次接触抗原时,即释放出许多叫做淋巴因子的生物活性物质,将抗原限制在局部或将它杀灭.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皮肤的屏障作用吞噬细胞和体液的杀菌
作用(泪液中的溶菌酶)干扰素对病毒的抑制作用能对多种病原体产生免疫防御作用非特异性免疫 只能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特异性免疫 免疫特异性免疫的原理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识别抗原病原体或
大分子异物免疫
球蛋白特异对应性特异对应性免疫记忆特异性免疫抗体抗原直接间接(淋巴因子)识别特异性免疫分为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 自然免疫是通过自然的方法,如由于机体感染了某种疾病因而获得了对该疾病的免疫力。此种免疫可以保持很久,甚至终身。又如,胎儿经母体胎盘、初生婴儿经初乳获得的抗体,可使其在出生后的短时期内(一般六个月)不容易得某些传染病,如麻疹、白喉等,这也属自然免疫。
人工免疫则是指人体经过预防接种后所获得的免疫。免疫期可持续几个月至几年,对传染病的预防起很大作用;或者人体经注射抗体以获得对抗传染病的能力,均称“人工免疫”。后者有效期短,一般2~3个星期。多用于治疗或暂时预防某些传染病。 人工免疫一般分为:人工自动免疫是指给人体接种抗原物质,使人体自动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的方法。
(作为抗原的菌苗疫苗或类毒素的共同特点是毒性已减弱或失去而仍保留有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的能力。)
人工被动免疫是指给人体注入现成的抗体或淋巴因子而使人体具有免疫力的方法。一般用血清注射。P90讨论:1、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菌疫苗,是用来预防结核病的发生。 结核杆菌。
2、脊髓灰质炎疫苗(简称脊灰糖丸):是一种口服疫苗制剂,白色颗粒状糖丸,可有效地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病毒。3、百白破疫苗:是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合一疫苗,用来预防这三种疾病。
百日咳是急性呼吸道细菌感染,容易侵犯5岁以下儿童,引起严重阵发性咳嗽,影响呼吸和进食。对婴幼儿有很大的危害。
白喉是白喉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在鼻、咽喉部产生白膜,阻塞呼吸,并且分泌的毒素会引起心肌炎或神经炎,死亡率高达10% 。
破伤风杆菌侵入深部伤口,在这种无氧气的状态下极易繁殖、释放大量毒素,引起破伤风。患者牙关紧闭、肌肉收缩、僵直。
4、麻疹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可以预防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合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
5、白破二联疫苗:百白破疫苗必须连续打三针,即3个月时注射第一针,以后每隔一个月注射一针。三针连续注射后,才会产生足够的抗体。这些抗体只能维持一定的时间,不能终生免疫,所以在一段时期后还要打加强针。由于大年龄儿童或成人对百日咳菌苗的副反应较大,故7岁起加强用疫苗不再含有百日咳细菌成分,而改用白破二联制剂。
6、乙肝疫苗:目前使用的有乙肝血源疫苗和基因工程乙肝苗两种,均用于预防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
7、乙脑疫苗:乙脑疫苗系将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的鼠肾细胞,培育后收获病毒液冻干制成减毒活疫苗,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虫媒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
8、流脑菌苗:系用A群脑膜炎双球菌,以化学方法提取多糖抗原冻干制成。专供预防A群脑膜炎球菌所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之用。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通过呼吸道传播所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人体的免疫功能第一个方面,免疫的抗感染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维护人体的健康)
第二个方面,免疫监视的功能.(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第三个方面,自我稳定的功能.(及时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及损伤的细胞)
当上述功能异常时,就会引起疾病。例如,当第一个方面的功能过高时,对进入体内的某些药物和食物等会发生过敏反应;当第二个方面的功能异常时,会对正常的自身细胞发生反应,而出现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当第三个方面的功能异常时,有可能会发生肿瘤。 艾滋病所谓艾滋病(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症”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毒所引起的,艾滋病毒又称为人类免疫缺乏病毒,简称HIV。
人类天生具有免疫功能,当细菌、病毒等侵入人体时,在免疫功能正常运作下,就算生病了也能治愈。然而,HIV所攻击的正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T4淋巴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能力,不能与那些对生命有威胁的病菌战斗,从而使人体发生多种极为少见的、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感染者死亡!
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死亡!至今还没有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一旦发病,在我国当前的医疗条件下,都会在不长的时间内死亡。所以目前艾滋病还是一种病死率高达100%的极为严重的传染病。当前艾滋病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严重的传染病了,到 1998年底,全世界共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4700万人,这种情况仍然在恶化,目前每天有 1.6万名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中国,截止到 1999年 6月,已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13913人,而根据专家估计,目前中国实际可能有 30-50万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如果控制的力度不够, 2010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达到 1000万人,而如果采取有效措施, 2010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望控制在 150万。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UNAIDS)估计, 1998年全世界有超过 300万的儿童和青年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包括 59万 15岁以下的儿童和 250万 15-24岁的青年人。据估计,全球的艾滋病感染者中约有一半的人是在 15- 24岁期间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而且 12- 19岁的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比例正在不断地上升,一些地区女性青少年的发病率已经超过了成年人。1998年,全球平均每天有 8500名儿童及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病毒,即每分钟有 6人感染。正是由于这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字,使得在青少年中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成为整个艾滋病控制的重点。 HIV的传播途径只有三个:
同HIV感染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
接受了被HIV污染的血液
?被HIV感染的母亲传染给未出生的婴儿第4节 非传染性疾病(一)教学目标
了解引起冠心病、肿瘤及糖尿病、
青春期高血压等疾病的主要因素及其
预防
(二)教学建议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1.生长速度
2.生长方式
3.能否转移
4.给病人的影响
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固定性(动脉粥样化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发生冠状循环障碍,引起心肌氧供需之间失衡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的易患因素或危险因素: 1、年龄: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与年龄关系密切,多在40岁以后发病,每增加10岁,患病率递增约1倍。
2、性别:冠心病多见于男性,男女比约为2-5:1。
3、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可能造成代谢缺陷,发生高脂血症,内膜损伤、肥胖、高血压等,这些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促发冠心病。
4、体重:许多资料表明肥胖者易患冠心病。
5、高脂血症:人群研究结果亦表明,高血脂的人群冠心病患病率高。尤其是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高者,冠心病患病率高。呈正相关。
6、高血压:高血压病人冠心病的患病率较血压正常人高2-3倍左右。高血压使血管内压力升高而损伤内膜,并可加速血浆进入血管壁,从而促进血浆脂质在内膜中沉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7、吸烟:现已公认,吸烟对心血管有不良影响,它仅次于高脂血症与高血压,为冠心病的第三个大危险因素。
8、糖尿病:冠心病是未成年人糖尿病患者的首要死因,冠心病占糖尿病病人所有死亡原因和住院率的80%.
9、久坐生活方式:不爱运动的人冠心病的发生和危险性将翻1倍.通过建立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使青春期高血压恢复正常 :首先是要保护情绪稳定,乐观、向上,盛怒、忧伤、恐惧、狂笑、争吵等不良情绪均会导致血压升高;
其次是生活要有规律,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不能过多熬夜;
第三是饮食要合理科学,少吃肥肉及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油、鱼子等,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牛奶、黑五类、蘑菇等食品,要限制钠盐摄入量,每日用盐应控制在s克以内;
第四是要戒烟、不酗酒,因为吸烟能引起血管收缩,增加外周血管阻力;
第五是要坚持体育锻 炼。每天至少参加体育锻炼半小时,但运动量不宜过于激烈。 糖尿病胰岛素的历史和现状: 胰岛素作为糖尿病的特效药,胰岛素已有70多年的历史。当前市场上使用的胰岛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动物脏器中生化提取的动物胰岛素,如猪胰岛素、牛胰岛素等;一种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的人胰岛素。动物脏器中生化提取产量低、成本高(100公斤动物胰腺只能提取4-5克胰岛素,一个病人所需胰岛素要从40头牛或50头猪的胰腺中提取)、纯度低,疗效差,而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纯度高、疗效好,自1978年小试成功、1982年在美国正式投放市场以来,至今一直是糖尿病治疗的最有效的药物,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开发成功的基因工程药物。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研究
1965年9月17日,人工合成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发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这是我国科技人员在奋力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祖国在基础研究方面争得的一项世界冠军。这一成果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研制成功
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根据90年代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理论,跨越了国外几十年的研制阶段,运用全新的生物工程技术,1998年12月成功地研制出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并投放市场。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3个能够生产、销售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的国家。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的研制成功,不仅结束了中国糖尿病人依赖进口人胰岛素的 历史,也表明了中国生物工程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世界上首例胰岛素口腔喷剂胰岛素(蛋白质)在胃肠道内易被酸及各种酶消化而失去活性,因而只能通过注射给药,这给病人尤其是需终身用药的病人带来不便。通过口腔贴膜给药具有用药方便,易被病人接受。耐受外界影响的能力比较强等特点,但由于胰岛素分子量大,不易透过口腔黏膜,因此寻找有效的促进吸收剂,促进胰岛素的吸收,提高它的生物利用度,是成功研制口腔黏膜给药的核心关键技术。
该喷剂由胰岛素和赋型剂组成。赋型剂中含透釉膜吸收促进剂和助溶剂等,可透过口腔粘膜直接进入血液。经过长期的动物实验证明,这种喷剂生物利用度达20%—30%,降糖率超过55%,对口腔无刺激。第5节 照顾好你的身体(一)教学目标
1、建立平衡膳食的观念;
2、了解人体各系统卫生保健知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模式、提高戒除不良嗜好(吸烟)和远离毒品的自觉性;
3、了解环境毒物和防毒措施;
4、了解触电、蛇虫咬伤等急救的基本方法;
5、了解血型和输血。
(二 )教学建议
食物中毒: 食用了被细菌性或化学性毒物污染的食物,或误食了本身有毒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都叫食物中毒。其特点是潜伏期短,突然地或集体地爆发,多数表现为肠胃症状,并和食用某种食物有明显关系。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是食用变质的肉、蛋、鱼、奶类和馊饭、馊菜等。发病率一般以夏秋季较多,因此时气温高,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
非细菌性食物中毒则是误吃了混有有毒物质的食物或吃了含有毒素的食物引起的,如亚硝酸盐、农药、河豚鱼、发芽的马铃薯、重金属离子等。?什么是毒品? 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吸毒对个人的危害 :
1、吸毒容易感染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
吸毒会导致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使人容易患上肝炎、皮肤病等传染性疾病,特别是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的危险行为,极易导致艾滋病的交叉感染。截止到2002年底,累计监测发现的3万余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有70%以上是静脉吸毒者。可见,艾滋病的魔影时刻伴随着吸毒者。 讨论:毒品的危害2、吸毒引发自伤、自残、自杀等行为
吸毒会导致生理功能发生紊乱,生理和心理会对毒品产生强烈的依赖,毒瘾发作时会出现一系列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的反应,失去理智和自控力,甚至自伤、自残和自杀。 "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讨论:毒品的危害3、吸毒扭曲人格,自毁前程
吸毒者发作时,大都会不顾廉耻,丧失自尊,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他们普遍丧失正常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格扭曲,难以自拔。即使是很有才华的人,一旦吸毒,就等于掉进了死神和魔鬼的陷阱,都不可避免走向堕落的深渊,从而毁掉自己的生活和前途。 "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讨论:毒品的危害4、吸毒严重摧残人的身体
吸毒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和新陈代谢并导致多种疾病,如果吸毒者吸毒过量还会造成突然死亡。
?滥用鸦片类毒品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产生危害。例如,滥用海洛因会造成中枢神经麻痹,使脑、心脏、肝脐、肾脏发生病变,身体抵抗能力下降,感染各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讨论:毒品的危害吸烟的危害:吸烟的危害.htm
吸烟的危害2.htm吸烟者吸烟时吸入的烟气,成为“主流烟”,只占全部烟气的15%,其余的85%是在香烟闲置时所放出,成为“支流烟”。支流烟中含有主流烟中2倍的尼古丁,3倍的焦油刺激物,5倍的一氧化碳和50倍的焦油致癌物。吸烟可使非吸烟者被动吸烟,进而引起癌症、哮喘和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疾病。急救常识急救常识急救常识
身体健康
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