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第一课时)[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二氧化碳》(第一课时)[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06-23 19:0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说课: 《二氧化碳》(第一课时)
黄岩实验中学  徐志杰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自然科学第四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为本章重点内容之一。本节是学生继学习碳的性质以后学习的一种碳的氧化物,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以来重点学习的第三种气体。本节是初一《呼吸作用》等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和用途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探究式教学)看,它对以后研究其他化合物的性质具有指导意义。从教学目的看,二氧化碳是生物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在生活、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研究它具有现实意义。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意识,从而完成对知识体系的构建,为今后学习氧化物等知识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知识序是: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编写的意图,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结合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实验探索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练习通过实验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学生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激发探索研究物质性质的兴趣,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以及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科学认识方法。
确定以上目标是基于以下考虑:
1、 教学思想: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为主线将了解型知识、设计型知识、程序型知识、专业型知识及发展型知识融会于教学法中,力求使学生得到最佳的发展。
2、 自然科学教学大纲的要求。
3、 初中自然科学课程式体系的要求。
4、 初二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发展的实际情况。
5、 素质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需要。
2. 重点与难点的确定:
  本节课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其次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初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准备以及他们的思维特点都决定了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本节课如何在短时间内通过比较、实验等教学手段来让学生得出相应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性质的知识为本节课的难点。
3. 重点与难点的突破:
(1) 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以及学生讨论来把知识直观化。
(2)、尽可能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给予充足的素材和必要的启示帮助,使之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二、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
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优选教学方法,本节课的基本教学方法是以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讨论归纳为主的探究型教学模式。
教学序为:
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引导探究 实验研究 引导分析 引导归纳 学生得出结论
应用于实际
此法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探究实验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使得素质目标的实现。
1、 指导学法:
初二学生学化学不久,对化学的学习方法还没有很好的建立,所以教师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应教给学生学法让学生在学中悟法,在会中用法。
本节课教给学生归纳、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同时教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实验推理分析使学生在实验现象中找到事物的本质。
学习序为:明确问题 大胆猜想设计实验
实验研究观察现象 分析现象 形成概念 理解迁移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科学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具体设计如下:
1、故事与实验相结合导入,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都说明兴趣的重要性。
二氧化碳会干坏事的故事:“死狗洞之谜”、“死狗不死人”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用小白鼠演示,把小白鼠放到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20秒后,小白鼠窒息而亡。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实验探索释疑,达成目标:
这部分是教学的中心,如何激发、维护学生已燃起的探索欲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逐一达成教学目标。
(1) 学生从背景小资料中得到二氧化碳的用途,然后想知道二氧化碳到底有哪些性质?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回顾二氧化碳在实际中的用途来建构二氧化碳的基本框架。
(2)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观看演示实验、或自己动手做实验来得出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
(3) 学生比较二氧化碳与氧气、氢气的物理性质的异同点,进一步巩固物理性质。
(4) 学生在教师的演示下和教师的指导下,探索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a)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b) 二氧化碳不能供应呼吸
c) 二氧化碳通到石蕊试液中使石蕊试液变红
d)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5) 学生用相应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来解释一些现象如“死狗洞之谜”、为什么用石灰新粉刷的房间一开始反而变潮等。
3、归纳总结,形成概念:
这节课教学容量大,学生探索实验多,内容教学结束后,可请同学回顾板书内容,归纳总结出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框图,并简要用性质来解释二氧化碳的用途。然后作巩固练习来加以强化。例如:请你至少三种方法鉴别出二集气瓶气体中哪一瓶为空气,哪一瓶为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把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2、 布置作业:
作业本:二氧化碳的性质部分作业、随堂练习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