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辅导五
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不需要向外界吸收的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 D.太阳光
2.下列气体中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 A. 氧气 B.氢气 C.氩气 D.氮气
A.2∶1∶2 B.56∶32∶88 C.28∶32∶44 D.1∶1∶2
4.二氧化碳变成“干冰”发生的变化-------------------------------------( )
A.是物理变化 B.是化学变化 D.只是分子本身由大变小 D.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5. 12克镁和12克氧气反应,最多可得到氧化镁………………………………………( )
A. 16克 B.20克 C.24克 D.36克
6.2Ca3(PO4)2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总和是( )A、310 B、430 C、500 D、620
7.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2KNO3 + 3C+S点燃K2S + N2 +3A 推断A的化学式为-------------------- ( )
A.SO2 B.NO C.CO D.CO2
8.能把氧气、二氧化碳、空气三瓶气体一一区别出来的方法是---------------( )
A、加入澄清石灰水 B.用燃着的木条 C.用紫色石蕊试液 D.用托盘天平称量
9、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在培育超级杂交水稻时,专门挑选叶片直、窄、厚的水稻植株,其目的是 ( )
A.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B.促进植物的呼吸C.叶片互不遮挡,两面受光增加光合功效D.加快蒸腾作用
10.在A+2B===C+2D的反应中,若 A、B、C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16、32、44,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4 B.36 C.18 D.无法确定
11、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来自于( )
A、根从土壤中摄取 B、叶从空气中吸收 C、光合作用合成 D、以上都是
12、动物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占体积分数最多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水蒸气
13.下列灭火的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应采取的最佳灭火措施是盖上锅盖
秸秆,柴草着火,最好用嘴吹灭 熄灭酒精灯,最好用嘴吹灭
电器着火,应当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汽油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撒在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应用湿的抹布盖灭
A. B. C. D.
14、把新鲜水草放在养鱼缸里的主要目的是 ( )
A.提供食物 B.提供氧气 C.提供能量 D.提供二氧化碳
15、2004年,美国科学家通过“勇气”号太空车探测出火星大气中含有一种硫化羰(化学式为COS)的物质,已知硫化羰与二氧化碳的结构相似,但能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下列有关硫化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硫化羰可用作灭火剂 B、相同条件下硫化羰的密度比空气小
C、硫化羰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物是CO2和SO2 D、硫化羰是一种氧化物
16、在夏季天气晴好的一天中,分别在清晨、傍晚、深夜从同一颗树上各摘取一片绿叶,并从每片叶上取下同样大小的圆片,再将这三个圆片放入酒精中煮一下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加碘染色,染色最深的应是从哪片叶上取下的圆片( )A、深夜的叶 B、清晨的叶 C、傍晚的叶 D、都一样
17、科学实验证明:空气中微量的臭氧(O3),可抵抗阳光中紫外线对人体的损害。做空调和冰箱的致冷剂“氟利昂”是一种氟氯烃(以M代替其化学式),它可破坏臭氧层,其反应过程为:M+O3 MO+ O2
MO+O M+O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M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稳定剂
18.平静呼吸时的吸气过程:胸廓 →肺 →肺内气压 大气压→气体进入肺。
19.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原料是 和 ;产物是 和 ;条件是 ;场所是 。光合作用的式子 。检验淀粉的方法: 。
20、人的呼吸作用:在 内进行。 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
21.A—E是描述一些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发生的现象,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内
(1)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 (2)硫在氧气中燃烧。 ( )
(3)碳在氧气中燃烧。( ) A.发出白光 B.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火星四射
D、有水雾生成 E.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22.将镁条点燃后,伸入到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仍能继续燃烧,生成了白色的氧化镁和黑色的碳粉。该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23.在(1)氧气、(2)氯化钠、(3)二氧化碳、(4)高锰酸钾这些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 、属于氧化物的有 、属于化合物的有 。
24、在温室中种植蔬菜,适当增加空气中的 的浓度,可加速 的进行,提高蔬菜产量。水稻、小麦的种子应干燥贮藏,以减弱其 ,保持品质。但干燥贮藏会使水果、蔬菜失去新藓状态,因此对蔬菜、水果的贮藏,可采用适当 的办法来减弱它们的 ,延长食用时间。
25.我市某品牌矿泉水,其外包装上部分文字说明如下表所示。请
回答下列问题:
(1)偏硅酸(H2SiO3)中硅的化合价是 ;
(2)纯净优质的矿泉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6、在学习中要不断总结,归纳发现规律,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标准状况下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密度和实验室收集方法如下表,通过比较找出规律:
气体 相对分子质量 标况下密度(g/L) 收集方法
空气 29 1.293 排水集气法
氧气 32 1.429 (瓶口)向上排空气法
二氧化碳 44 1.964 (瓶口)向上排空气法
氢气 2 0.089 (瓶口)向下排空气法
(1)从“相对分子质量”和“标况下密度”两列,可归纳出:一般来说,气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标准状况下的密度越 ;(2)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可采用向 排空气法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可采
用向 排空气法收集,(3)实验室制取的氨气(NH3)相对分子质量为17,可推测知密度比空气 ,可用 法收集(氨极易溶于水)。
27、在黑暗的地方放了一昼夜的天竺葵叶上,用两片相同大小的铝箔纸盖住相同位置的上下叶表皮,这是为了 。在阳光下放置4小时后,经用酒精处理,滴加碘液,预计观察到的现象是此未被遮部分 被遮部分 ;这说明 。
28.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科学实验的正确步骤应为:①明确实验目的②收集有关资料③设计合理方案④进行科学实验。请你按照以上四步,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所用装置图用序号表示)
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固体NH4Cl和Ca(OH)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反应生成 CaCl2、H2O和NH3。已知在标准状况下,氨气的密度为0.77l g/L,空气的密度为l.293 g/L,且在常温常压下,l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的氨气。
①明确实验目的: 。
②收集有关资料:实验反应条件 ;氨气的密度 于空气密度且 水。NH4Cl和Ca(OH)2混合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设计合理方案:发生装置选用 ,收集装置选用 。
29、汽车中常配置一种安全气囊,内部贮有硝酸铵(NH4NO3)。当汽车在高速行驶中受到猛烈撞击时,硝酸铵迅速产生大量一氧化二氮气体和水,充满气囊,挡在司机和挡风玻璃、方向盘之间,防止司机受伤。写出这个反应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
30、1千克黄豆能萌发为5千克豆芽菜,1千克黄豆中的有机物比5千克豆芽菜中的有机物要
(填“多”或“少”或“相等”)
31、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现要制取160克的氧气,需要分解多少克的过氧化氢?
32、将25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到不再放出气体时,可得15.4克固体混合物:
求:(1)生成多少克氧气?
(2)有多少克氯酸钾分解?
(3)15.4克物质中含有哪些物质各多少克?
33.在A、B、C三个密闭的玻璃钟罩中,分别放入一小盆绿色植物;一支点燃蜡烛;一小盆绿色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将三个装置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
(1)过一段时间会发现B钟罩内的蜡烛熄灭,而此时C钟罩中的蜡烛仍能燃烧,这是因为 。
(2)几天后会发现A钟罩中的植物逐渐死去,而C钟罩中的植物生长正常,这是因为 。
(3)如果用黑布将C钟罩完全罩住,那么蜡烛燃烧时间会比没罩时 ,这是因为 。34.下表中分别列出四中碳氢化合物的名称,相对分子质量及沸点:
名称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相对分子质量 16 30 44 58
沸点(℃) -164 -88.6 -42.1 -0.5
(1)表中信息,得知这类碳氢化合物的沸点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________ _
(2)、乙烷、丙烷、丁烷的化学式分别为CH4、C2H6、C3H8、C4H10,从中发现这类碳氢化合物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结合有一定的规律,若分子中的碳原子数为n,则该类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用n的形式表示。)
35.2005年4月1日,京沪高速公路上发生一起重大液氯泄漏事故。武警、消防人员迅速赶赴现场,他们利用石灰水与氯气反应的原理处置污染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其反应产物C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Ca(ClO)2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36.微型录音机的高性能磁带中,有一种重要的化合物CoFe2O4,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钴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37、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
1 选叶遮光 ②酒精脱色 ③黑暗处理 ④清水漂洗 ⑤碘液显影 ⑥观察变化
A、①③④②⑤⑥ B、①③②④⑤⑥ C、③①④②⑤⑥ D、③①②④⑤⑥
38、俗话说“水多会把植物淹死”,主要原因是( )
A、 水太多,植物胀死 B水太多,温度太低而冻死 C、被淹部分二氧化碳太多而中毒D、被淹部分缺氧不能呼吸
39、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今天我们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B、蜡烛燃烧所需物质来自绿色植物
C、绿色植物在烛光下能制造有机物 D、绿色植物在烛光下能释放氧气
主要成分(mg/L)
pH 6.7
偏硅酸(H2SiO3) ≥68.5
钙(Ca) ≤28
钠(Na) ≤18
溴(Br) ≥0.089
①1
A
B
C
开始时
几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