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针为什么会指南[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指南针为什么会指南[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5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03-13 22:2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第四章 第一节 指南针为什么会指南(第一课时) 南塘中学 何荣宇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浙江版科学八年级下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八年级上学习了简单的电现象和电路的有关知识后,学习简单的磁现象.其主要内容是有关磁场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磁现象,教材的编写特点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教材展开的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由磁性、磁体、磁极、磁化到磁场及磁感线,层层深入,同时考虑到本节课为后续电生磁,磁生电教学也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显得有尤为重要。本节内容安排二课时。我今天要讲的是第一课时。2.教学目标:⑴ 知道磁体及其性质
⑵ 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⑶ 了解磁化的概念
⑷ 能通过实验、讨论自主得出结论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⑴教学重点:
  考虑到本节课为学生的后续教学和八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重点:
 知识点:磁极间相互作用,磁化
 方法: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⑵教学难点:
 磁化; 磁体分割后,每一段磁体上仍然有N极和S极   二.教法  为了能更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每个学生个体发展,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法。三.学法   结合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由读科学向探知科学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持续性地自我学习,基于上述考虑,我选择的学法:学生实验探究,讨论归纳。四.教学程序设计  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我播放周星驰电影(008)片断。录像.MPG  设问:为什么录像中的两人从一开始吸引到分开,到最后一人被吸到火炉上?(抓住初二学生爱看影视作品的心理,激发兴趣,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在电影中也存在科学)告诉学生要想揭开这个谜,我们学习了《指南针为什么会指南》这一节,就知道答案了。从而引出课题。㈡.实验探究,总结规律  考虑到初二学生对磁体的性质已有一些了解,但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我对课本P104的3个活动,改成完全让学生放手去做。具体做法:把学生分成4人一小组。每一小组提供其实验器材:铁块、木头、透明塑料薄膜(采用透明塑料薄膜,一方面让学生做能否被磁铁吸引,另一方面可以做磁铁吸引铁屑时,包住磁铁,易于把吸在磁铁上的铁屑取下,一举两得)、铝、铜、一元硬币、铁屑、条形磁铁、小磁针等器材。
  根据以上提供的器材,你最多能探究出磁体几种性质?
以活动单的形式。如下:

你选择的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选择的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选择的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引导学生从观察中进行积极的思考,充分体现实验――观察――思考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在这里我有两个地方要提醒学生:①、学生在用磁铁吸引铁屑时,观察到磁铁两端铁屑特别多时,我会问学生你在用磁铁吸铁屑前,铁屑是怎样分布的?(防止学生直接用磁铁的两端去吸铁屑,产生结论的偶然性)②、学生在做同名磁极和异名磁极的规律时,要提醒学生不能以一次或两次来总结规律,应分别做四次,从四种情况中总结出规律,教师可以提供其表格,如下:根据以上的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以上基于科学探究是非常严谨的,引导学生不能以偏概全,树立学生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
 教师在学生实验的基础,请几组学生进行表达交流,学生一般会得出磁体、磁极的有关概念。可能没有完成指南针静止时的指向。教师在这里可以补充,并让学生予以演示。同时用多媒体出示司南,并进行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师再用多媒体出示实物,展示各种形状的磁体,(拓宽学生的视野)㈢.应用迁移,理解内化  在得出磁体、磁极等知识后,接下来我拿着铁棒和铁屑,问:同学们,你们能有什么方法利用铁棒把铁屑吸起来呢?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刚学到磁体的知识,启发学生先利用磁铁先将铁棒磁化,再吸引铁屑。继而引出磁化。然后请学生演示P105,铁棒的磁化。学生记录现象,得出结论。当学生把磁铁移走时,问:你们又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共同小结铁棒的磁化时是短暂的。又提问学生:你又有什么办法使铁棒的磁性得到永久的保持呢?(考虑到这一问题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我事先出示一把磁化后的钢制螺丝刀去吸铁屑,并说明钢是由铁去碳后得到的。)启发学生可先把铁棒转换为钢。这时教师拿出准备好的钢针,请学生上来磁化。提醒学生要注意方向。㈣.课堂讨论,开拓思维  学生讨论:磁体被分割成两段或几段后,每一段磁体是否仍然有N极和S极?先让学生进行猜想,后用实验验证。(事先每一小组发一小磁针)(把教材中的讨论放在这里,又能巩固新知,又可以使整堂课具有很强的连贯性)㈤.巩固小结  为了使学生在本节课中获得的知识体系系统化、脉络化、结构化。我特安排小结教学环节,采用学生小结,教师后用多媒体展示。如图磁磁性磁体磁极磁化㈥作业布置 为了能更好拓宽知识面,使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同时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特安排了如下作业菜单:
⑴.现有外观相同的两根钢棒,一根有磁性,另一根没有磁性,你能想出多少种办法来区分它们呢?(不局限工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⑵.播放磁悬浮列车行驶的录像。磁悬浮列车.MPG提供其网址(http://www.kepu.com.cn)
 学生利用课余去查磁悬浮列车是如何利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应转换于生产力,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