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第一课时)[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第一课时)[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0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04-09 13: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节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
教学目标:
了解磁极、磁性的概念、了解磁极的相互作用规律、磁化
教学重点:磁性 磁化
教学器材:
教学教程:
[引入学习课题]
演示实验:(真假指南针各一个,外观用白纸包成完全一样)转动二个指南针,一个最终会指南,一个不会。
师:怎么会这样?
生:
教师将白纸撕掉,现出原形。
师:爱因斯坦在四、五岁时,发现指南针不断地指着固定的方向时,感到非常惊奇,他很想要知道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
师:你知道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吗?
(幻灯片展示:课题和司南。)
生:(请学生举手,抽个同学回答。)
引出课题(第1课时):磁体和磁极。(板书)
[告知学习目标]
磁体、磁性、磁化。(幻灯片展示)
[激活原有认知]
(幻灯片展示一些磁体照片)
师:同学你能指出那些是磁体,那些不是?
生:
活动1:给同学一些物体,你能分别出那些是磁体?(器材:各种真假磁体。)
师:有关磁及相关的一些知识你知道了哪些?
生:
(通过学生对上面的问题回答,激活学生对磁体、磁性的原有认知,梳理归纳出磁体有二个磁极、磁体相互作用规律等知识。)
[构建新的知识]
(从学生讲到的磁体有二个极转入)
师:磁体有二个极,为什么要用个“极”字啊?
生:
师: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磁体二个极吸铁的吸力最强?(请学生讲出探究的方案,关注学生的实验设计思想。)
活动2:(器材:磁体,一盒回型针。)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器材实验。
评价:(幻灯片展示三个图)请学生评价一下哪个方案最好?
师:(抽一位同学)有办法知道教师手上的磁性玩具的二极在什么位置?
问题:如果一个磁体断成二块,是不是每块只有一个极了?
(幻灯片展示:磁单极子与狄拉克)
知识:长久以来人们从来没有发现过单独存在的磁极——磁单极子,更谈不上南、北极磁体了。但是,1931年,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首先从理论上论证了在微观世界中存在着只有一个磁极的粒子——磁单极子。但是,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过去了却一无所获,没有找到磁单极子。
师:我们手头实验用的小磁体是怎么来的?
生:磁化。
活动3:请学生将回型针磁化得到磁体。
演示:(对比实验)回型针和硬币的磁化
师:你有办法将磁化了的回型针变回不是磁体吗?
生活:家里的电饭锅,为什么滚着沸水却一直不跳闸,米饭刚焦一点就跳?这还是磁。磁铁遇热到一定温度后,会失去磁性,这个温度叫居里点。电饭锅下面是一块磁铁,它的居里点是105摄氏度,沸水只有100摄氏度所以不跳,但米饭一焦,就跳了。
演示:磁性消失实验。(强磁,回型针,酒精灯等)
知识:19世纪末,著名物理家居里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发现磁石的一个物理特性,就是当磁石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原来的磁性就会消失。后来,人们把这个温度叫“居里点”。
[知识应用活化]
活动4:请同学制作指南针。(器材:细针,强磁体,泡沫塑料。)
学生讲制作方案。
史料:(幻灯片展示)我们古代指南针的发展经历了二个阶段:早在战国时,就已被人用来做一种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了。司南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北宋的曾公亮和丁度编著的一部《武经总要》中说:行军时让老马在前面带路,指南鱼辨明方向。问题:这二个阶段都为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你认为贡献在那里?哪个贡献大?
[变式练习巩固]
1991年8月《新民晚报》报道一则消息:上海的两只鸽子从内蒙放飞后,历经20余天返回上海市原鸽巢。”信鸽这种远距离辨认方向的本领,实在令人称奇,人们对信鸽有高超的认路本领的原因提出了如下猜想:A.信鸽对地形地貌有极强的记忆。B.信鸽体内某种磁性物质,它能借助地球这个大的磁体来辨别方向。
你支持了哪种猜想?讲讲你的理由。
设计你的验证方案。
[课堂学习小结]
1、我们把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_____;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_____。
2.当两个磁体的S极相互靠近时,它们将互相_____,当一个磁体的N极靠近另一磁体的S极时,它们将互相_____。
3、一根钢条靠近磁针的磁极,磁针被吸引过来,则( )
A.钢条一定有磁性    B.钢条一定没有磁性
C.钢条可能有磁性,钢条也可能没有磁性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活过去10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三分之一以上都是研究磁的。现在很多有关磁的问题还没解决,谁都有可能发现新的磁现象,得诺贝尔奖。我想通过这一堂学习,同学们是不是又会产生许多问题?
一节课产生的问题:
1、地球这个大磁体怎样是产生的?
2、磁单极子研究有什么进展?
3、为什么有些物质能磁化,有些物质不能磁化,有些物质磁体靠近能磁化离开磁体马上就没有磁性了?
4、请同学们收集一下磁性的利处与害处。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