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第三章复习课[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下第三章复习课[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03-06 08:0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91张PPT。 第三章
人的健康与环境人






境健 康影响健康的因素健康的含义影响健康的因素的概述生物因素生活方式因素来自微生物的威胁身体的防卫非传染性疾病照顾好你的身体来自细菌的威胁来自病毒的威胁传染病对微生物的抵抗特殊的防病毒措施人类的免疫功能肿瘤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注意食品卫生平衡膳食远离毒品吸烟危害健康急救常识血型与输血第1节 健康他们健康吗?
老B常常心情郁闷讨论:小A经常生病小C害怕和人相处为什么?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这三者处于正常(或最佳)状态。
—— 世界卫生组织WHO你能用自己的语言给健康下个定义吗?健康的三要素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健康。生理、心理、社会关系这健康三个要素之间有什么关系?请举例说明。相互影响
相辅相成
密不可分1)、生物遗传因素;2)、生活方式因素;
3)、环境因素;  4)、保健设施因素。哪些因素会使人不健康?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空气污染、化学药品中毒、遗传、受伤和发育不良,吸烟、酗酒、吸毒、压力过大等等。做一个健康的人,必须具备的条件:
1、健康的生活方式
2、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3、保持心理健康
4、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第2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一、来自细菌的威胁
1、细菌的形态结构
细菌在分类上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微生物。具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的结构 A、有些细菌直接侵入到体细胞内使人致病;
扁桃体炎——链球菌
B、有些细菌不侵入细胞内,而是产生能破坏细胞的毒素使人致病。
破伤风——破伤风细菌产生的破坏神经系统的毒素2、细菌对人体的危害:3、炭疽杆菌引起的疾病人类感染炭疽病的主要途径:
感染炭疽病的症状4、由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5、青霉素 实验结果是:浸有蒸馏水的圆纸片周围没有清晰区,浸有不同浓度青霉素的圆纸片有清晰区,清晰区没有细菌生长,这是因为圆纸片上的青霉素以环形扩散到外面的琼脂,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清晰区的周围长满了细菌,清晰区面积与青霉素浓度成正比。清晰区面积越大,显示青霉素越有效地对抗细菌。 抗生素的机理:在不损伤人体细胞的条件下使细胞的细胞壁变薄,并使细胞破裂。 病毒的定义:是一类比较原始的、有生命特征的、能够自我复制和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 二、来自病毒的威胁
1、病毒的定义和特点病毒的特点:
① 形体微小,具有比较原始的生命形态和生命特征,缺乏细胞结构; ② 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 ③ 依靠自身的核酸进行复制,DNA或RNA含有复制、装配子代病毒所必须的遗传信息; ④ 缺乏完整的酶和能量系统2、流感病毒
流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传染病,是由病毒(不是一种,而是约1万种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还能引起心肌炎、肺炎、支气管炎等多种并发症。 这种病无论男女老少都有易感性,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尤其在学校、工厂等集体单位易造成流行 。三、传染病与非传染病
1、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传染病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病原体所引起的,并且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或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和免疫性的特点 。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病原体:使人或动物发生传染病的生物。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分为寄生虫和微生物两大类。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练一练:1、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区别是传染病具有 、 和 。 传染性流行性免疫性练一练:2、下列属于传染源的是 。
A、混有炭疽杆菌的白色粉末
B、艾滋病患者
C、按蚊
D、肝炎病毒
B练一练:3、下列动物属于病原体的是 。
A、蚊子
B、疯狗
C、蛔虫
D、带细菌的鼠
C练一练:4、下列哪一种传染病的病原体是细菌,又能通过性接触传播 。
A、淋病
B、流感
C、疟疾
D、肺结核
A练一练:5、以下不是预防流感传染的方
法是 。
A、常带口罩
B、隔离流感病人
C、消灭蚊子
D、接种流感疫苗C
练一练:6、有一次,小浑全家吃毛蚶,这些毛
蚶曾被甲肝病人的粪便污染,而且没
有煮透,结果小浑吃了后,患了甲肝。
根据以上事实,回答:
(1)甲肝这种疾病的病原体是 。
(2)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考虑,
“吃不洁毛蚶”属于 。
(3)小浑患病前属于 ,患病
时成为 。
甲肝病毒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源第3节 身体的防卫身体的防卫--重点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把病原体阻挡在体外杀死病原体第一道防线胃液杀菌作用泪液溶菌酶使细菌溶解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皮肤分泌物杀菌伤口血凝块防止病原体侵入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在组织和血液中吞食和消化病原体吞噬细胞消灭病原体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上述两道防线的作用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它们不是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因此把这种保护性生理功能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只对某一种病原体有一定的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1、淋巴细胞对病原体的抵抗作用叫免疫反应。
2、抗原:能和淋巴细胞起免疫反应的任何物质
  来自体外的抗原:细菌、病毒、移植器官、花粉
  来自体内的抗原:癌细胞
3、抗体:由抗原刺激引起;
     由B淋巴细胞产生;
     抗体与抗原有特异对应性;
     是一类蛋白质;
     作用是消灭抗原;1、抗原进入机体后,是怎样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呢?
2、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3、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4、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体液免疫过程反应阶段效应阶段感应阶段记忆细胞迅速分裂产生新的
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B记忆细胞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对抗原的记忆可保持数月甚至终生。体液免疫抗原反应阶段效应阶段吞噬、
处理、
呈递抗原呈递抗原受抗原刺
激增殖、
分化产生
抗体与抗原
特异性
结合感应阶段保持对
抗原的
记忆体液免疫抗体是如何对付抗原的?洞抗体附在病原体上病原体被溶解及杀死抗体是如何对付抗原的?体液免疫抗体附着在病原体表面上,使病原体更易被吞噬细胞吞食。抗体是如何对付抗原的?体液免疫病原体被抗体粘结在一起以致不能进入细胞或繁殖1、当抗原已经侵入细胞,存在于细胞外液的抗体就无能为力了,这时怎么办呢?
2、这时采取的免疫方式与体液免疫有何不同?细胞免疫的过程感


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紧密接触后为什么会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紧密接触后能使靶细胞大量吸水而破裂死亡。淋巴因子吞噬、
处理、
呈递抗原受抗原刺
激增殖、
分化保持对
抗原的
记忆直接杀死靶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增强有关的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也能识别侵入人体的寄生虫、外来细胞团块和被病毒感染的自身细胞。
发挥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来消灭异物。
B、T淋巴细胞都有免疫记忆功能
细胞免疫自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人体免疫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抗原,可以刺激我们的机体产生相对应的抗体,如果太爱干净,使我们无法经常接受抗原的刺激,因而体内的抗体种类和数量都相对较少,抵抗力也就较弱。思考题:
某大学教授,担心他儿子患病,十分注重小孩的个人卫生,小孩用的餐具,玩具,衣裤通通都是高压灭菌处理,然而上学时,他儿子却比其它同学更容易患病,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反馈练习1、下列皮肤的作用中,属于免疫作用的是( )
A、防止细菌侵入 B、防止水分蒸发
C、感受外界刺激 D、调节体温2、人体内可以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是( )
A、呼吸道黏膜 B、淋巴细胞
C、抗体和抗原 D、吞噬细胞3、下列现象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唾液的杀菌作用 B、接种百白破疫苗
C、白细胞吞噬病菌 D、皮肤的屏障作用4、免疫细胞主要是 ( )
A、吞噬细胞 B、腺细胞
C、上皮细胞 D、淋巴细胞DBAD5、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作用是( )
A、杀菌作用 B、清扫异物
C、吞噬病菌 D、保护作用6、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体内存留时间有长有短
B、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C、能破坏和排斥所有病原体
D、是在抗体刺激下产生的7、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 )
A、破伤风 B、百日咳 C、肺结核 D、天花CBC人工免疫1、为什么患过传染病后,就有了对这种传染病的免疫力?
2、如果,人为地把抗原注入人体,人体就会获得这种免疫能力。
3、人为注入的抗原物质如果毒性太强,或者活的抗原物质太多,会直接使人感染并死亡,因而要将病原体杀死,或减轻活病原体的毒性,这就是疫苗。
4、疫苗是抗原。
淋巴细胞具有免疫记忆功能,当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就会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抗体,消灭抗原。人工免疫巴斯德实验:
1、制作疫苗
2、A组25只羊注入疫苗,B组25只羊不注入疫苗。
3、几周后,给50只羊都注入强毒性的炭疽杆菌。
4、几天后,A组的25只羊全部存活,B组的25只羊全部死亡。
5、结论:人工注入疫苗,能使羊获得免疫能力。
6、这种战胜传染病的方法叫接种疫苗。人工免疫1、人工自动免疫:把疫苗注入人体,使人产生相应的抗体而获得的免疫。
2、人工被动免疫:将有特异性抗体的血清或淋巴因子等免疫物质注入人体而使人获得的免疫。
3、两者的区别:人工自动免疫注入的是抗原物质,抗体或淋巴因子等免疫物质是人体自身产生的。人工被动免疫注入的是免疫物质。人工免疫1、计划免疫:根据对传染病流行情况的监测和易感人群情况的分析,卫生部门有计划的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使他们获得免疫,从而达到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抗感染免疫小结自然免疫人工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计划免疫抗感染免疫特异性免疫人体免疫功能人体免疫功能免疫监视自我稳定抗感染免疫过敏反应青霉素过敏花粉过敏风湿性心脏病自身免疫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缺陷病艾滋病癌症过强过弱免疫功能失调病人体免疫功能--过敏反应刺激B淋巴细胞再次刺激某些细胞抗体过敏原释放产生化学物质附着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平滑肌收缩等导致局部红肿、喷嚏、哮喘
甚至休克等过敏反应人体免疫功能--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不能分辨“自我”和“非我”,把自身的某些细胞和组织当做抗原攻击而引起的。人体免疫功能--艾滋病1、感染了HIV后,在潜伏期不是患者,发病后都是患者。
2、预防艾滋病的措施:遵守性道德,不互用针头。
3、一般的社交活动不会传染艾滋病。
4、不歧视艾滋病患者。人体的免疫功能第一个方面,免疫的抗感染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维护人体的健康)
第二个方面,免疫监视的功能.(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第三个方面,自我稳定的功能.(及时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及损伤的细胞)
过敏反应---免疫功能过强自身免疫病—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缺陷病--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第4节 非传染性疾病肿瘤1、肿瘤是一种细胞性疾病。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分裂受到严格的调控。在种种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细胞会连续不断的分裂形成肿瘤。
2、从免疫方面来看,肿瘤是由于突变了的细胞逃避免疫监视引起的。
3、肿瘤的分类:肿瘤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上皮性肿瘤--癌非上皮性肿瘤肿瘤良性肿瘤的特点是:肿瘤细胞局限在原发部位。
恶性肿瘤的特点是能转移并侵犯新的组织。
恶性肿瘤致死原因:恶性肿瘤细胞在人体内广泛地扩散,耗尽患者的营养,使病人消瘦衰竭,或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肿瘤细胞的病变癌细胞早期癌恶性癌:已经扩散致癌因素1、不良的饮食习惯和吸烟。
2、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霉变食物中的黄曲霉素,熏烤食品中的苯并芘。
3、喜食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及偏食。
4、环境致癌物质。
降低癌症发病率的方法1、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2、注意黄曲霉素、亚硝酸盐等化学致癌物质。
3、避免过多食用油炸、熏烤食品。
4、加强环境保护,消除环境污染。降低癌症死亡率方法: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固定性(动脉粥样化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发生冠状循环障碍,引起心肌氧供需之间失衡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量的变化220
210
200
19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1   2    3 时间/小时血糖量毫克100毫升糖尿病患者正常人摄取葡萄糖溶液注射胰岛素不注射胰岛素第5节 照顾好你的身体(一)教学目标
1、建立平衡膳食的观念;
2、了解人体各系统卫生保健知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模式、提高戒除不良嗜好(吸烟)和远离毒品的自觉性;
3、了解环境毒物和防毒措施;
4、了解触电、蛇虫咬伤等急救的基本方法;
5、了解血型和输血。
(二 )教学建议
食物中毒: 食用了被细菌性或化学性毒物污染的食物,或误食了本身有毒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都叫食物中毒。其特点是潜伏期短,突然地或集体地爆发,多数表现为肠胃症状,并和食用某种食物有明显关系。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是食用变质的肉、蛋、鱼、奶类和馊饭、馊菜等。发病率一般以夏秋季较多,因此时气温高,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
非细菌性食物中毒则是误吃了混有有毒物质的食物或吃了含有毒素的食物引起的,如亚硝酸盐、农药、河豚鱼等。
平衡膳食与食谱制定原则平衡膳食
是指食物中的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
比例适当,与机体的需要能保持平衡。食谱制定原则
食物要多样化,饥饱要适当,油脂要适量,粗细要搭配,食盐要限量,甜食要少吃,饮酒要节制,三餐要合理。
三、远离毒品1.毒品的种类:九大类危害最大的是鸦片类、可卡因类(百毒之王)、大麻类。2、吸毒的危害(1)严重危害身心健康
(2)毒品有成瘾性
(3)昂贵的毒品使吸毒者倾家荡产,走上犯罪道路。
(4)吸毒、贩毒破坏国家的安宁和经济发展已成为国际公害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四、吸烟危害健康烟气主要成分烟碱(尼古丁)焦油CO(1)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之暂时兴 奋,但随后便抑制,甚至麻痹。(2)促使动脉硬化、诱发心脏病。(3)改变胃液酸碱度,使溃疡病发病率增加。致癌物(苯并芘)诱发肺癌。毒害作用。5 月31日定为
“世界无烟日”五、酗酒的危害1、少量饮酒有利于健康(提高食欲、消除紧张、促进血液循环等)2、过量饮酒(酗酒)会导致酒精中毒酒精中毒慢性中毒急性中毒表现酒醉状态损害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胃 肝诱发胃炎 脂肪肝
肝硬化引起动脉硬化 心肌梗塞损害脑细胞并发展成酒精中毒性精神病酒精中毒量70-80克酒精致死量250-500克 六、急救常识血液成分血浆血细胞纤维蛋白原血清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凝血细胞——人体卫士,免疫作用——含血红蛋白,输送O2含凝集原A凝集原B凝集原含凝集素抗A凝集素抗B凝集素凝集反应红细胞凝集成团,妨碍血液循环 抗A和抗B 无O型 无 A 和 BAB 型 抗A BB型 抗B AA型血清中的凝集素红细胞的凝集原血型 ABO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OAABBOAABB2.输血原则:输同型血3.异型间输血只在一定血型 间可以进行,且在紧急情况下才采用要输得少输得慢练习:血清中既无抗A凝集素又无抗B凝集素的血型是( )
A. A型 B. B型 C.AB型 D. O型C输血时如果血型不合,会出现( )
A.红细胞破裂 B.血细胞凝集
C.血液凝固 D.红细胞凝集D3.某病人因失血过多需要输血,经检验
只能接受同型血,异型血都不适用,则
此人的红细胞上和血清中所具有的凝集
原和凝集素分别是( )
含B凝集原,含抗A凝集素
含A凝集原,含抗B凝集素
无凝集原,含抗A、抗B凝集素
含A、B 凝集原,无凝集素C4.现有甲、乙、丙、丁四人,在ABO血型系统中,四人的血型各不相同。现用丙的血清给其他三人验血,只有乙、丁二人的红细胞起凝集反应;用丁的血清给其他三人验血,只有乙、丙二人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则乙能给其他三人中的哪一个输血?( ) A.甲 B.丙 C.丁 D.三个都不能D祝全体:
身体健康
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