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第四节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教学目标] 1、能叙述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主要传播途径和常见的病例,会判断具体的传染病类型; 2、能述说肺结核、病毒性甲型肝炎的具体症状、病原体、传播方式等,知道这两种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3、能叙述血液传染病代表—疟疾的具体症状及体表传染病代表—血吸虫病的病原体、血吸虫的生活史。 4、能说出性病和性传播疾病的区别;能叙述疟疾、血吸虫病、性传播疾病的预防措施。 [教学重点]五种传染病的特点 [教学难点]结核病、甲肝的特征及预防 第四节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一、呼吸道传染病1、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呼吸道和肺2、传播方式:飞沫、空气3、常见病例: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白喉、百日咳等。肺结核(1)病原体:结核杆菌(5)预防:积极治疗病人;养成不随地吐痰的习惯;小儿注射卡介苗;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2)侵入部位:呼吸道→肺(3)症状:疲倦、消瘦、午后微热、面颊潮红、食欲不振、夜间盗汗等;病变侵蚀到肺部血管时,会咯血。(4)结核杆菌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干燥的痰内可生活6—8个月,煮沸15分钟才能杀死。經空氣傳播青少年患病率较高→“青春期结核病”二、消化道传染病1、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消化道及附属器官。2、传播方式:饮水、食物3、常见病例:甲型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蛔虫病、蛲虫病等。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是肝炎病毒,目前发现的类型有甲、乙、丙、丁、戊五型。(甲型和乙型较常见)甲型肝炎(1)病原体:甲肝病毒(2)传播途径:粪→口传播(毛蚶)(4)症状:发烧、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厌油腻、肝区疼痛;尿色加深如浓茶,巩膜和皮肤发黄,GPT增高;(5)预防:隔离(控制传染源);病人的用具、食具等的消毒(切断传播途径)(3)传染源:发病前20天至黄疸消失后头8天内的甲肝病人。三、血液传染病1、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血液等组织2、传播方式:吸血昆虫为媒介3、常见病例: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等。疟疾(1)病原体:疟原虫(单细胞原生动物)(2)侵入方式:疟蚊叮咬→健康人血液→肝脏(繁殖)→血液(侵犯红细胞)→红细胞(分裂增殖)使红细胞破坏。(3)症状:发冷、发热(俗称“打摆子”)不同的蚊子传播不同的传染病: 按蚊(疟蚊)——传播疟疾、乙型脑炎 库蚊——传播丝虫病、乙型脑炎等 伊蚊——传播乙型脑炎等 (4)预防:治疗病人(控制传染源)消灭蚊子等吸血昆虫(切断传播途径)四、体表传染病1、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皮肤等体表。2、传播方式:接触传播3、常见病例:血吸虫病、狂犬病、破伤风、沙眼、疥疮和癣等。血吸虫病(1)病原体:血吸虫(2)血吸虫的生活史:血吸虫的生活史(4)预防:查病治病;查螺灭螺;管理好粪便,保护水源;预防尾蚴感染。(3)症状:腹痛、腹泻、血便、肝脾肿大及血尿等。五、性病和性传播疾病1、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主要在泌尿生殖器官;2、传播方式:性行为3、常见病例:梅毒、淋病、尖锐失疣、艾滋病等。A、性病:主要指发生在泌尿生殖器官的疾病。(如梅毒、淋病、尖锐失疣等)B、性传播疾病:通过性行为传播的传染病的统称。(性病属于性传播疾病)艾滋病(1)病原体:艾滋病毒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致死”(2)传播方式:①通过同性恋和吸毒; ②通过异性滥交和其他生活接触传播;艾滋病患者90%以上为吸毒者。世界卫生组织在1988年把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4、预防性传播疾病的关键是遵守性道德,坚持一夫一妻制。AIDS[反馈练习]分析下列病情,并判断可能属于哪种病。 (1)病人发烧、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腻、后巩膜和皮肤发黄。 (2)病人发热、有腹水、肝和脾肿胀。 (3)病人两天一次,时而发冷时而发热。(4)病人午后微热、夜间盗汗伴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