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传染病[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7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04-21 21:1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传染病)来自微生物的威胁1914年8月~1918年11月一战协约国、同盟国死亡人数是895万人1917-1919年:欧洲爆发流感疫症,导致2,000万人死亡1348-1353年,欧洲出现了鼠疫大爆发,欧洲人口减少了近1/2。1957-1958年:1957年2月甲型流感在中国贵州爆发(病毒可能是在1956年从苏联传来),其后散播至世界各地。全球受影响的人数占总人口的10%至30%,1968-1969年:流感从香港开始,全球的死亡人数达70万人,其中美国就占3万多人。2000年10月14日在乌北部的古卢地区突发埃博拉病,目前有51人被感染,其中31人已经死亡。经由WHO确认的1100个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中,死亡者多达793人。埃博拉病毒是人类所知最恐怖、最致命的病毒之一,有“超级艾滋病”之说。 1.来自细菌的威胁1.单细胞个体,
原核生物2.危害方式:
①侵入体细胞
②产生破坏细胞
的毒素3.常见疾病4.治疗:抗生素抗生素:
能够在不损伤人体细胞的条件下杀死细菌的化合物.由一些细菌或真菌自然合成.弗来明 发现青霉素青霉素是
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2.来自病毒的威胁1.无细胞结构;
不能独立生活;
寄生性、专一性。2.常见疾病
流感(流感病毒)
SARS (冠状病毒)传染病: 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免疫性。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流感患者(携带流感病毒)咳嗽飞沫悬浮于空气中散播健康人打喷嚏流感流行的三个环节示意图: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切断其中任一环节,流行即可终止传染病的三个环节: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途径。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该病的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
消化道传染病
血液传染病
体表传染病
性传播疾病常见疾病主要传播方式肺结核(结核杆菌)流感(流感病毒)飞沫、空气非典(SARS冠状病毒)乙肝(HBV病毒)细菌性痢疾(痢疾杆菌)蛔虫病(蛔虫)脊髓灰质病(脊髓灰质病毒)饮水、食物疟疾(疟原虫)吸血昆虫狂犬病、破伤风、红眼病体表接触梅毒、淋病
艾滋病(HIV)性接触肺结核 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肺结核是结核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被称为“白色瘟疫”的肺结核,也即“痨病”。
1、全身症状全身性症状表现为午后低热、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盗汗等。当肺部病灶急剧进展播散时,可有高热,妇女可有月经失调或闭经。 2、呼吸系统症状一般有干咳或只有少量粘液痰。伴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液性或脓性。约1/3病人有不同程度咯血。 3、当炎症波及壁层胸膜时,相应胸壁有刺痛,一般并不剧烈,随呼吸和咳嗽而加重。慢性重症肺结核时,呼吸功能减损,可出现渐进性呼吸困难,甚至紫绀。并发气胸或大量胸腔积液时,则有急骤出现的呼吸困难。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为甲、乙、丙三型流行性感冒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临床上有急起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病程短,有自限性,中年人和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心脏病患者易并发肺炎。流感病毒、尤以甲型,极易变异,往往造成暴发、流行或大流行。自本世纪以来已有五次世界性大流行的纪载,分别发生于1900、1918、1957、1968和1977年,其中以1918年的一次流行最为严重,死亡人数达2000万之多。我国从1953年至1976年已有12次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流感流行,每次流行均由甲型流感病毒所引起。进入80年代以后流感的疫情以散发与小暴发为主,没有明显的流行发生。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简称SARS。
非典型肺炎大多数人感染4天后发病,以发烧为首位症状,体温持续39℃以上数日。部分人可伴有头痛、畏寒、乏力、关节痛、全身酸痛、腹泻。呼吸道症状明显,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重则5天后出现呼吸加速、憋气等呼吸困难症状,极个别病人出现呼吸衰竭,如诊治延误可引起死亡。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小儿急性传染病,病毒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造成弛缓性肌肉麻痹,病情轻重不一,轻者无瘫痪出现,严重者累及生命中枢而死亡。
本病以粪-口感染为主要传播方式,发病前3~5天至发病后1周患者鼻咽部分泌物及粪便内排出病毒,少数病倒粪便带毒时间可长达3~4月;密切生活接触,不良卫生习惯均可使之播散。人群具有普遍易感性,感染后获持久兔疫力并具有型的特异性。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于夏秋季发病较多。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并且容易流行。 典型的疟疾多呈周期性发作,表现为间歇性寒热发作。一般在发作时先有明显的寒战,全身发抖,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寒战持续约10分钟至2小时,接着体温迅速上升,常达40℃或更高,面色潮红,皮肤干热,烦躁不安,高热持续约2~6小时后,全身大汗淋漓,大汗后体温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段间歇期后,又开始重复上述间歇性定时寒战、高热发作。 狂犬病又称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人狂犬病通常由病犬以咬伤的方式传给人.主要有恐水,怕风,光,声等临床症状,病死率几乎100%.
狂犬病病毒有嗜神经性,主要攻击大脑和神经组织,而且沿着人体神经的走向游走.所以攻击的目标就扩散到几乎所有的神经组织,包括小脑,脊椎,肾,内脏,导致中枢神经衰竭,所以几乎无法抢救.
被咬伤后应该先作伤口处理,然后立即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注射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它通过皮肤或粘膜上的创口侵入人体,产生毒素,使人致病。创口越深、越脏,就越适宜破伤风杆菌的生长繁殖,发生破伤风的机会也就越多。 破伤风一般发生在外伤后5~14天左右,也有长达数月者。破伤风杆菌产生痉挛毒素侵犯神经,使全身所有的肌肉持久地处于紧张的收缩状(肌肉发硬)。这种情况从头面部开始,接着向四肢和躯干发展。病人先出现张口不便、说话不清、进食困难,病情加重后出现牙关紧闭、苦笑面容、颈项强直、四肢发硬,甚至角弓反张(病人的头向后仰,腰部前凸呈弓状)。病人受到轻微的刺激(如声音、光线等)即可引起全身抽筋,每次发作持续数秒到数分钟。抽筋时病人往往满头大汗、口唇青紫、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停止。严重病人多在发病后一周左右死亡。
肤外伤后要作清洁包扎,并在24小时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这样就可以预防破伤风.艾滋病是英语“AIDS”中文名称,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缩写。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逐渐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病原体,因此极易感染一般健康人所不易患的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HIV的传播途径只有三个:性交传播 、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 。不会通过我们日常的活动来传播 。
练一练: 1、传染病是由_______引起的、能在_______之间或________之间传播的疾病。
它具有 、 和 等特点。 2、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是由于具备( )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易感人群 D、以上三者都是3、针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其预防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原体人与人人与动物D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性流行性免疫性5.爱滋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
A.病菌 B.病毒
C.寄生虫 D.肿瘤细胞B6.经诊断某人得了某种传染病,医生立即给病人吃药进行治疗,这种措施属于[ ]
A.保护易感人群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增强免疫力B  7.下列针对传染源采取的措施是[ ]
   A.禁止病人亲属到医院探视
   B.禁止病人随意离开病房
   C.对病人用过的物品严格消毒
   D.对病人的排泄物进行消毒
  8.下列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的疾病是[ ]
   A.破伤风 B.疟疾 C.肺结核 D.红眼病
  9.城镇限制养狗,预防的传染病和措施分别是[ ]
   A.血液传染病,控制传染源
   B.体表传染病,控制传染源
   C.血液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
   D.体表传染病,保护易感者B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