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逐步形成“溶解”的描述性概念。科学探究目标:引领学生初步经历由模糊概念到科学概念的探究过程,并在探究过程种培养观察、提出问题、判断、实验操作和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活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组织、指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观察研究活动中,对观察现象的描述和概括,整理概括出关于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获得对溶解概念的认识。教学难点:引导鼓励学生对自己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器材准备1.学生分组器材(6组):食盐、沙、面粉、、搅拌棒3根、、漏斗、过滤纸、过滤棉布若干、烧杯6只、自来水、抹布等。教学活动过程一、问题导入。1.师出示沙和食盐,问:这两种颗粒状的物质在水中,如果不停地搅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学生试描述生活中所见现象。2.分组仔细观察现象,并比较结果,抓住两者的显著不同:看见颗粒和看不见颗粒。3.类似这两种现象的,你还见过吗?听了小朋友说的,科学小博士想对你们说什么呢?课件展示:小朋友的描述中,有的说“化了”,有的说“溶化”,科学研究中为了不发生混乱,把这种现象统一称为“溶解” 。 二、探究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1.用你们的经验判断:面粉在水中溶解吗?孩子根据经验描述并判断,并记下自己的判断。2.真实的情况怎样的呢?让我们仔细观察后再来判断。课件展示操作提示:第一步:先不搅拌,观察;第二步:连续搅拌,观察。面粉在水中的情形,最后看起来像谁 3.孩子操作并观察。4.孩子描述现象并作出判断。(看起来像食盐一样溶解了)5.观察杯底,发现沉淀面粉。引发讨论:这一现象看起来像谁?怎么判断呢?孩子表达各自的认识。6.现在陷入了两难判断中,听听小博士有什么见解吧。课件展示:继续寻找证据:溶解了的食盐颗粒和没有溶解的沙粒还能从水中过滤分离出来吗 过滤面粉液,看看结果更像谁 7.介绍各种过滤方法,孩子分组操作。8.交流过滤结果,面粉在水中的表现更像沙,作出最后判断:面粉在水中不溶解。三、整理我们的观察研究结果。比较各种物质在水中变化的异同。 食盐沙面粉能否看见颗粒 是否沉淀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 是溶解还是没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