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我的小灯泡》多媒体教案
温州黄龙第一小学 高以帖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下册P4-5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一根电线、一个电池,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
2、学会对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进行观察和用笔画出电流在灯泡内的活动路线。
3、学会画一个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4、经历多种简单电路的连接过程,用多种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5、学会检查电路装置,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会区别短路和断路。
教学重点:
1、认识小灯泡的结构特点。
2、指导观察小灯泡的连接装置。
教学难点:
1、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
2、区分短路和断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
手电筒、小灯泡、电池、导线、记录纸、剪好的电池、小灯泡纸样
学生准备:
彩色笔、固体胶
教学准备:
一、情景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故事录象,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录象中的主人公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播放动画:我国古代“凿壁偷光”的故事。 ( zaobitouguang.wmv ))
师:录象中的匡衡与到了什么困难?
生:他没有灯,只能借别人家的光来看书。
师:与他相比,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是可以照亮我们来看书的呢?
生:电灯、手电筒等等
师出示手电筒,打开。
问题:你看到了什么?生:小灯泡亮了。
师:生活中哪里还有灯泡?
学生汇报
二、认识灯泡的构造
1、那么,灯泡是怎样的呢?
提出要求:仔细观察灯泡的各部分,每一小组同学在纸上画一个,边画边给每一部分起个名字,注意尽量画大一点。
2、小组活动:(用彩色笔)在纸上画灯泡,并将画好的图贴在黑板上。
3、集体评价,哪些小组画得准确?
请同学汇报灯泡的构造,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4、教师小结:通常我们将灯泡的这些部分叫做:玻璃泡、灯丝、金属架、接触点。(板书)
三、探究怎样使灯泡亮起来
1、问题:要使灯泡亮起来,需要些什么?(电池、电线等)
2、出示(电池、小灯泡、电线等)怎么使小灯泡亮起来呢?
3、操作
(1)要求:每一小组的同学可能都有不同的想法,请你们先商量一下,将你们的想法画在纸上,有几种想法就画几种,并将它们编上号,(注意:不要出现重复的想法。)为了方便,这儿有剪好了的灯泡和电池模型图,(出示样图)直接贴到纸上再用黑色笔连接起来,贴到黑板上,教师予以编号。
(2)分小组活动,画模型图,并贴在黑板上。
(3)小组汇报描述连接的方法:你们是怎样连的?强调学生描述清楚连接灯泡、电池的具体位置。
(4)师小结:通过这样一些图,我们很快就能明白别人的想法。所以,在研究问题的时候,把自己的方法和发现记下来或者画下来都非常重要,这样不仅能让别人很快明白你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能让你的脑子更清楚,帮你更快地将问题弄清楚。科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时也经常使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学习使用这种形式来表达我们的想法。
4、实验探究,验证自己的想法。
要求:严格按照你们的刚才的这些想法来做,做了实验后如果小灯泡亮了,就给亮的那张图的编号打 “√”;如果没有亮,就打“×”。
(1)小组活动,连接电路,并在纸上做记号。
(2)小结:实验完毕后,将能亮和没亮的图它们分开。
5、整理、分析、归纳
(1)观察这些亮了的方法,哪些是相同的?将相同的方法归到一起。
对于有疑问的连法,就请本小组上来演示连接方法,检验是否亮了。
(2)分析: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点?亮的方法和不亮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3)修改不亮的方法,使灯泡亮起来。
(4)归纳:那么怎样连接能使灯泡亮起来呢?连接哪些地方很重要呢?
(5)师生共同小结:要使灯泡亮起来,必须让灯泡的螺纹和接触点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
四、拓展应用
1、 出示书本P5的4种电路连接图,请学生判断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2、 指导学生把四种电路都连一连,验证自己想的对不对。针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发现的现象,介绍:当电池的两端直接通过电线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我们不要以这种方式去连接,否则会损坏电池
3、 引导学生阅读P5的小知识,提问:短路与断路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小结交流
谈话:今天大家当了一回小电工,收获大吗?
强调:这节课的实验是通过干电池来进行的,但对于家中的220V电器来说,我们就不能这样做了,因为会有触电的危险。
板书设计:
点亮我的小灯泡 灯泡构造:玻璃泡、灯丝、金属架、接触点。 材料:一根电线、一个小灯泡、一个电池。 电路连接图:(学生的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