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科学教案 安阳实验小学 蔡庆龙 05-4-12
第三单元《植物的一生》
——“种子变成芽”教学设计
瑞安安阳实验小学 蔡庆龙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用放大镜、镊子等工具对各种常见植物的种子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
2.引导学生想出多种便于观察种子发芽情况的方法,并能以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愿意与同伴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养成倾听别人意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习惯。
4.在研究与交流过程中,简单归纳概括常见种子的构造特征(相似之处),初步学习制定观察方案。
【教学重点】:对各种植物的种子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简单归纳概括常见种子的构造特征。初步学习制定观察方案。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每人一个镊子、一个放大镜,每小组一把小刀、两张记录单,提前浸泡一些常见植物的种子,白纸、包括凤仙花等种子。
收集常见植物的种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部分。
1.幻灯演示 ( normal.ppt ):一些已经长大或成熟的由种子繁殖的常见植物。
2.提问:关于这些植物,你们知道些什么?还想了解些什么?3.我建议先从了解植物的种子开始,好吗?
二、学习新课。
(一)观察各种种子的外形特征。
1.提问:仔细观察一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和你自己带来了植物的种子,它们是什么样的?
2.学生观察、汇报交流。
(二)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1、谈话:刚才同学们对种子的外形进行了观察,想不想了解一下它们内部有什么秘密呢?
(1).学生试图去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对于玉米、绿豆等种子的操作碰了壁。
(2).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清楚细致地看到它们里面的秘密呢?
(3)、你是怎么想出这种方法的?怎么做的呢?
2、各小组现场浸泡种子。告诉学生浸泡种子需要一些时间。
3、提问:如果有泡好了的种子你准备怎样去观察?
4、提供多种浸泡过的种子,由学生自选观察对象,自选所需工具。要求:(1)观察时看看每粒种子有几部分?(2)把观察到的种子的各个部分都整齐地摆放到白纸上。
5、分组活动。
6、给各小组发记录单 ( recordsheet.ppt )。
9.展示各小组的观察结果。
10课件出示 ( structure.swf ):告诉学生,他们所看到的是种子的种皮、子叶、胚芽、胚根、胚乳等。
(三)推测种子的生长变化情况。
1.提问:大家了解了种子的构造,你们认为它能发芽长成植物与它的结构有没有关系?种子种到土里以后会怎样长?把想法记在记录单2上。
2.学生猜测。
3.播放课件 ( mongfa.swf ):检验大家的猜测对不对。
4.提问:播种需要些什么材料?
三、布置任务:各小组商量下节课需要把哪些材料带到课堂上来。
(课后教师准备一些学生没有考虑到的材料。)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每小组一个科学文件夹、一张记录单,上节课学生浸泡的种子和上节课学生的研讨中没有提到的播种所需的一些材料。
【教学过程】
一、想办法看到种子在泥土里的变化。
1.谈话:大家都带了播种的材料,如果我们把种子种到土里,能看到它们在土壤里的变化吗?
2.提问:你们有什么办法能看到种子在泥土里的变化?四人小组讨论设计一下,把你们的方案记录在记录单上。
3.分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并在记录单上反映出来。
4.互相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完善各组所提方案。
5.阅读教材25页中的两种播种方法。
(播种是以后一切活动的起始,怎样让学生正确的播种是极为关键的。种子的成长需要哪些条件?在交流-实践-再交流中,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
二、讨论设计观察方案。
1.发讨论卡:(1)你们认为观察种子的生长变化应该记录哪些方面的内容?(2)如果我们播种的种子在土里发芽了,需要记录哪些方面的内容?(观察时间、观察项目、观察方式,等等)
小组讨论、记录、整理。(出示:“凤仙花的生长发育表 ( fxhgrows.ppt.ppt )”、“凤仙花苗的高度变化表 ( fxhheight.ppt )”)
2.师生共同完善观察方案,要求学生保存好讨论卡。(种子播种以后,接下来就是一个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过程,这个过程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对待科学的学习态度的最佳载体,也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最佳载体。)
3.要求各小组课后用上节课浸泡的种子进行土壤播种和非土壤播种。种好后都放到教室,便于及时观察。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积极地动了脑筋,了解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贵在坚持。课后要把观察到的各种情况作好记录。下一次(下一个月)我们互相交流,比比看哪个组观察得最仔细、最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