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二、三节综合)[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下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二、三节综合)[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07-24 14:0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00张PPT。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稳定第2-3节观察蛇的生活环境!想一想……蛇的生活环境中有哪些因素呢?影响生物的分布、形态和生理的因素-------------生态因素生态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水族箱中哪些属于非生物因素?以青鱼为例,分析一下影响它生活的生物因素有哪些?微生物浮游植物和植物浮游动物各种鱼和其他动物非生物因素——阳光、水分、空气、温度、池底泥沙影响青鱼的生物因素思考:若把大鱼缸看成一个体系,其内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之间是什么关系?水族箱中的植物和鱼的生存都离不开水,而水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也会随植物和鱼的生理活动而变化。植物为草食性鱼类提供了食物,而鱼的排泄物又为植物提供了生活所需要的养料。由此可见,水族箱中的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缺一不可。练习:1、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要求不相同,沙漠地区的植物一般都有发达的根系,造成这一特点的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土壤
2、我们萧山种植的小麦都是在初冬播种的冬小麦,如果改为春季播种,则所有的小麦都不能抽穗结实,这主要是由于哪个因素的影响所致:( )
A、水分 B、温度
C、光照 D、土壤中氮肥过少CB1、草原上的这些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把它们的关系用箭头表示出来?分析与思考?2、在这个环境中,生物要生存,还需要哪些条件?还需要阳光、水、空气、土壤和适宜的温度,如果没有这些非生物因素,草原上的任何生物都无法生存3、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一部分草场罩起来,会出现什么新的问题?结果导致加罩区的草场昆虫的大量繁殖,造成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了。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小结:学习层次:
宏观微观第二节 生态系统1、概念一个生物群落及其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严格湖泊、一条河流、甚至一个村庄或城镇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类型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其他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长臂猿犀鸟蜂猴细菌和真菌森林生态系统分析资料 1、在这个池塘生态系统中有哪些属于环境中的生物因素?哪些属于非生物因素?2、各类生物的营养方式是否相同?若不同,说明各类生物的特点。
3、各类生物发挥的作用是否相同,若不同,各类生物各具有什么作用? 分析: 1、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中有哪些成分?
2、各类生物的营养方式是否相同?
3、各类生物发挥的作用是否相同? 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产者------绿色植物特点: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动物提供营养2、消费者--动物特点: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初级消费者:以植物为食次级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三级消费者:以肉食动物为食3、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特点:分解动植物的遗体为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利用。4、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特点:为生产者提供能量及二氧化碳和水等原料2、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生物群落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动物提供营养)——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动植物尸体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物质:土壤、空气和水等能量:阳光分析池塘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池塘生态系统图解1、维持池塘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能量之源?2、在池塘生态系统中哪些生物是生产者?3、池塘生态系统中物质为什么不会堆积如山?池塘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物群落非生物因素
绿色植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细菌、真菌——阳光、空气、水、水池基底的矿物质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成有机物,供给自身和系统中其他生物利用,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源泉,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分解者: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再重新被绿色植物利用来制造有机物,缺少了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将崩溃。因此,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种群1种群2种群3………群落非生物因素生态系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左图中树皮里有昆虫的幼虫。 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树 昆虫幼虫 啄木鸟吃与被吃的关系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二、食物链: 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1、定义: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叫食物链。 请写出谚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体现的完整的食物链。(提示: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树蝉螳螂黄雀柳叶柳叶此句话说的是什么生物现象?捕食生产者生产者次级消费者次




初级
消费者初级
消费者三级
消费者四级消费者分解者2、注意食物链的写法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
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箭头指向捕食者或取食者参考资料:三种食物链捕食链: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
草 兔子 狐狸 老虎
寄生链:以寄生方式而形成的食物链。
牧草 黄鼠  跳蚤 鼠疫细菌
腐生链:以动植物遗体为食物而形成的食物链。
植物残体 蚯蚓  线虫类 节肢动物 下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生活有下列生物: 草、兔、鼠、蛇、狐狸、鹰。
用箭头把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表示出来。
你能连接多少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是互不相关的吗?
写出最长的食物链?练习草兔狐蛇鹰共5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联成网状最长的食物链是:
草?鼠?蛇?鹰 仔细观察,看看有多少条食物链?草兔鼠狐鹰蛇5 条森林生态系统9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形成网状三、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练习:1、在一块青菜地里,菜叶上有许多菜青虫,地里还有青蛙和蜗牛,土壤中还有蚯蚓和细菌等,所有这些生物的总和称作:(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食物链
2、在一个阴暗潮湿的草丛中,有一棵长满苔藓的枯树,那里聚集着蚂蚁、蚯蚓、老鼠等动物,这里构成了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食物网
3、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 )、( )、( )、 ( )。B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1)该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
(2)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7课堂练习
一、选择
1.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A. 土地 B.农民 C.水稻 D.青蛙
2.蘑菇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环境
3.下列食物网中,共有几条食物链
肉食鱼类 浮游动物 虾鱼 水生植物
A.3条 B. 4条 C. 5条 D 、6条
4.下列属于消费者与生产者关系的是:
A.青蛙捕食昆虫    B.松鼠吃蘑菇
C.蛇捕食青蛙     D.兔吃草二、读下图回答
1.请将青蛙、害虫、老鼠和蛇填在下图方框内,组成一个食物网
(1)从六种生物在食物网中所处地位看,初级消费者是______,数码③所代表的消费者既是______级消费者,又是______级消费者.
(2)图中食物网有______条食物链,最长的食物链有______级消费者.
人     (3)课后思考:如果人们大         量捕杀青蛙和蛇,其后果是
① ③    ________.
② ④
农作物例3、以枯木和粪便等腐朽物质为食的甲虫、白蚁、粪金龟子、蚯蚓等动物属于 A、生产者 B、初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D、分解者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例1:在一阴湿山洼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蜘蛛、老鼠等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A、生态系统 B、生物群落 C、种群 食物网例2: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人造封闭生态系统内,要使其中的动物能较长时间存活,必需提供( ) A、O2 B、CO2 C、足够的有机物 D、太阳能(主要成分)绿色植物(异养生物)例4: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按营养功能分,属于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必不可少的成分)思维训练1.为什么肉类食品的价格比小白菜价格高?根据林德曼能量流动的“十分之一定律” 如:D中的鱼类体重增加1kg,
所需浮游植物1000kg第二节 生态系统(二)——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能量的传递(从绿色植物把太阳能固定在体内后开始的,并沿着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各级营养级递减传递,最后以呼吸热的形式逸散。)1、生态系统中,
能量流动的来源是:太阳能
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
能量流动的途径(渠道)是:食物链、食物网
能量流动的终点是:热能散失(呼吸热形式)太阳能生产者初级
消费者次级
消费者三级
消费者呼吸散热呼吸散热呼吸散热呼吸散热分 解 者呼吸散热遗骸遗骸遗骸遗骸总结 从能量传递过程看,流经生态系统的
能量就是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这些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各个环节传递,可见生产者是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得能量的源泉,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从能量传递的数量和效率看,能量流
经各营养级是逐级递减的,单向循环的
,传递率为10%左右,因为大部分能量
用于各级生物自身的生命活动,另一部分随遗体等被分解者所利用,真正流入下一级的能量只有10%左右。生物能量金字塔:在某一生态系统
1平方米的面积上:
生产者(植物) 36 922千焦;
消费者Ⅰ(草食动物) 6178千焦;
消费者Ⅱ(肉食动物) 280千焦;
消费者Ⅲ(肉食动物) 25千焦。 生态系统中,
各营养级的生物总数也有类似的关系2、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能量金字塔二、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运动。)1、生态系统中:各成分间的物质循环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碳循环3、氧循环4、氮循环观察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 思考:1、食物网中食物链是互不相关的?2、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2、假如鹰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1)从总体上看,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多于草食动物,草食动物多于肉食动物。
2)如果大量捕杀鹰,蛇因为没有了天敌和竞争者,数量会增多,兔、鼠少了天敌,数量开始时增加,但由于受到蛇、狐的控制,数量又减少下来。草的数量变化:开始随着兔、鼠的增加而减少,后来随着兔、鼠的减少又恢复数量。最后整个系统的生物数量处于一个平衡状态。如果大量捕杀蛇,鼠少了一个天敌,但它还受到狐、鹰的控制,因此,数量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其他生物如兔、狐、鹰、草的数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不断在变化,但是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四、生态平衡含义(略)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能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结构上的平衡)2、具有比较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功能上的平衡)3、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保持相对的平衡。
(输出和输入物质数量上的平衡)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特征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多,调节能力越强。生物种类越多,成分越复杂、食物网复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渠道多。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保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中成分的多样性(多样性导致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多,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
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复杂,这个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越稳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预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被破坏。结论:营养途径(食物链)越多,
食物链越短
----越稳定  少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森林的结构功能不会破坏。  草原上适量放养牲畜,草原不至于破坏。  适度捕捉生态系统中的动物,也不会导致种群严重减小,更不会灭绝。意
义Yes!No!保持生态平衡,才能从生态系统中获得持续稳定的产量,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可以在遵循生态平衡规律的前提下,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使生态平衡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第三节 生态系统稳定性—— 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自然因素1、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自然因素:
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水旱灾害、雷电、火灾、台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1、自然因素2、人为因素(1)特点:频率不高,分布有局限性和特定性。鸟兽体内积累的DDT含量比海水高出百万倍。鸟兽的运动和人类的食用,使得DDT全球都有,连从没有使用过DDT的南极企鹅体内都发现有DDT的存在。浮游生物→鱼→鸟、兽农药(DDT)使用农药,会使有毒物质随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 分析并思考: (1)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2)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是生物体无法排出的,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1)该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
2)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3)写出最短一条食物链是
4)鹰哪条食物链获得的能量最多?
5)若给植物喷洒不易分解的农药(DDT)这种农药在 体内浓度最高4鹰草 鸟 鹰1.1998年,我国的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给我们国家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经济损失,大灾过后,党和政府通下决心,宣布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保护植被和防治洪涝灾害有什么关系吗?(植被破坏,引起水土严重流失,气候变化异常,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2.在南极科考中,科学家发现,南极的企鹅体内竟然有杀虫剂DDT,这一地区从来没有施洒过农药,那么,DDT是哪里来的呢?(农田中大量使用DDT,随雨水冲刷进入水体后,导致水生生物中毒,远在南极的企鹅也难幸免)资料:日本的水俣病是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富集的典型例子。
1953年,日本的水俣市出现了病因不明的“狂猫症”和人的“水俣病”,成群的家猫狂奔乱跳,集体跳入水中,病人感到全身骨痛难忍。直到1965年才查明,此病是由该市60Km以外的一家公司排出含汞废水进入水体引起的。汞在水体中沿着食物链逐级富集,水体→硅藻等浮游植物 →食硅藻的水生昆虫及其幼虫 → 石斑鱼 → 肉食性鲟鱼和鲶鱼→人或猫,鲶鱼体内含汞量达到10—20mg/kg,最高达50—60mg/kg,比原来含汞水中的汞浓度高1万—10万倍,人或猫吃了鲶鱼,就会出现汞中毒日本的水俣病患者讨论问题:
(1)为什么城市中的汽车要使用不含铅的汽油?这对城市生态系统有什么影响?
(2)当人类把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到自然环境中时,会发生什么情况?
(3)在维持动态的生态平衡中,你应该怎样做?可见人类的活动会通过食物链而影响生态系统。 人是生态系统的一员,人类在生活与生产活动中,如果不按生态规律办事,就会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一旦生态平衡被破坏,即生物之间的相对稳定的关系被破坏,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被破坏,就会带来不良后果 ,生活在该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以及人类自己将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探究:人在食物网中的地位活动:
1、在纸上写下你昨天吃的食物
2、写出每一种食物的组成成分分别来自哪一种动物或植物。如:馒头——小麦,牛奶——牛,请接着列出它们的食物。
3、找一张纸写上这些生物的名称。想 一想这些生物还能吃那些生物,或被那些生物所吃,把这些生物的名称也写上。用箭头连成一个食物网。讨论:
1、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在食物网中的地位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2、营养物质以及能量沿什么途径进行流动的?(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消费者的角色,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的生物,因此,我们要保护我们周围的生物。 )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台风云娜在浙江登陆
2004年08月13日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15日22:31 新华网四川丹巴发生特大泥石流 1人死亡,50人失踪,另有71人被困。这是灾情最严重的水卡子村损毁严重的民房。 四川雅安雨城区北郊乡沙溪村清理受灾现场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27日16:53 新华网 大暴雨袭击,致使山洪暴发,并诱发两处山体滑坡。截至27日12时,已确认13人死亡、8人失踪。我们仍然处在沙尘暴的威胁之下,沙尘暴只是一个符号,真正威胁我们的是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 2005-4-21 14:37 国内 东方网2、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指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人类活动
造成的环境污染等。1)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包括:A、对森林的过量采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对石油海洋的过度开发造成植被破坏。B、对某些动物的过度围猎造成食物链破坏。2)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指:工业三废、农药化肥、生活垃圾、生活废水、
汽车排放尾气而造成的大气、水和土壤污染。2、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人为因素对生态平衡的影响:(1)破坏植被引起生态平衡的破坏。(2)食物链破坏导致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3)污染物质对生态系统的危害。*生态因素的破坏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人为因素可导致自然因素的强化。2、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2003年8月26日,坐落于长江三峡库尾的重庆一家化工总厂排放的废水排入龙溪河,河水顿时变色。由于排污口距长江干流仅200米,对长江水质造成污染。 三门峡大坝出水口处的水质污染十分严重(2005年1月9日摄,新华社发) 2004年5月初,四川省一家造纸企业违规偷排、超标排放造纸黑液,致使长江上游美丽的沱江遭到严重污染,直接经济损失近90万元。2004年5月6日,养鱼户黄晓明拎着污染致死的鱼。 3、环境保护:*措施:A、自然保护B、环境污染的监测和防治1)十大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工程(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要目标)2)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重要手段(建立环境污染监测机构,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1.因为人类活动导致的:
 黄河的凌汛 三江平原的沼泽 
  华北平原的次生盐碱化 我国鱼类资源锐减
2.为保持生态平衡,最好的做法是
不动森林一草一木  
农区禁止捕杀青蛙  
禁止在陡坡和半干旱地区砍伐  
把草原开垦成耕地,可提高利用率
3.在南极地区,能量损失最小的是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鱼—企鹅-虎鲸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须鲸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海豹  
浮游植物—鳞虾2、右图是一个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内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
(2)如果将该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 。
(3)该食物网中的各类生物间,具有竞争关系的是 、 。
(4) 科学家研究发现,洪涝灾害可以使次年蛇的数量急剧减少,由此容易出现 大量增多而使农作物受害。3农作物害虫和田鼠食虫鸟和蛙田鼠2.右图表示生态系统
的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
1)将各营养级的名称依次写在图中: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2)图中a1代表______。 3)图中a2代表______。
4)a3<a2的原因是______。
5)从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上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到下一个营养级只有______。因此,一个食物链一般不能超过______。
答案:(1)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2)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3)从第一营养级流动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4)初级消费者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部分的能量,只有10%-20%的能量传递给次级消费者,所以a3<a2;(5)10%-20%,五个营养级。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有“绿色 水库”之称
陆地上最复杂、最稳定的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动植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湿地生态系统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典型的有沼泽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 。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人类起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城市生态系统沙漠高寒荒漠其他生态系统草甸淡水生态系统由河流、湖泊或池塘等淡水水域与淡水生物组成。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植物主要是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