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进化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的进化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09-27 13:42:00

文档简介

教 案 (总第 课时)
课题 1.6生物的进化 课型 新课 设计者
日期 200 6年 2 月 日 第 节 教具
教学目标 1、区别神创论和进化论,列举生物进化现象,比较拉克与达尔文观点的异同。2、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运用自然选择理论解释自然界中的生物进化现象。
重 点难 点 1、进化论的演变;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引入:一、进化论的演变1、物种不变论自然界中的生物物种是一成不变的。生物之间无亲缘关系。2、布丰的直线进化论进化论⑴介绍乔治.布丰。⑵介绍布丰的直线进化论物种可变的,现代物种由古代物种进化而来,但进化是直线式的(物种是可变的,物种生活的环境发生了改变,特别是气候和食物的变化,可引起生物体的改变。)⑶意义:3、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①现存的生物,包括人类都是由其他物种变化而来的,现在存活的生物都有各自的祖先。②环境变化是生物变化的原因,生物体的器官经常使用会变得发达,不经常使用会逐渐退化。③后天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的,自然界的生物存在着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路线,生物的变异一定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改变。物种 学生阅读课本 学生读图1-28解释长颈鹿颈和腿长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进化的原因是生物本身存在一种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力量。④解释长颈鹿颈和腿长的原因4、达尔文的进化学说⑴《物种起源》出版时间:1859年中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意义:达尔文是继拉马克后首次提出科学进化论的伟大学者,他的理论很好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真正原因及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主要观点:①地球上的一切适于都起源共同的原始祖先,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②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核心: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内因是不定向的遗传和变异,外因是环境的选择,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③变异对生物个体来说分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遗传的作用是积累微小变异遗传和变异是不定向的。课堂小结:学说祖先进化原因核心思想布丰进化学说相同环境的改变(气候)物种可变拉马克学说不同用进废退物种可变 用进废退 获得性遗传达尔文进化论相同自然选择物种可变(过度繁殖.适者生存,遗传变异.生存斗争) 学生回答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课堂练习:1、比较布丰和拉马克的理论,在有关现在物种的来源、进化原因等方面有什么共同和不同之处? 学生讨论
板书设计: 1.5生物的进化(进化论的演变)物种不变论布丰的直线进化论拉马克的理论达尔文的进化学说
教后心得:教 案 ( 总 第 课时)
课题 生物的进化(一)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日期 2006年 2月 日 教具
教学目标 列举不同环境中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说出化石形成的过程,列举生物进化的证据,认同物种可变的进化观点。
重点难点 化石形成的过程, 物种可变的进化观点。化石形成的过程,进化顺序。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科学探究:神创论的基本观点:(1)生物都是神创造的。(2)生物是一成不变的,都由神一次创造。(3)生物之间无血缘关系。动植物化石是生物进化的有力证据。支持生物进化的其它证据:自然选择学说。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化石。(1)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壳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是反映生物进化历程的不成文记录。(2)动物化石的形成:动物死后落入水中→尸体上的肌肉腐烂→水中泥沙掩埋骨骼→水进入无机盐沉淀在里面(化石形成)→将化石保存在外围泥沙堆积沉淀而形成的岩石中→某些化石随地壳的运动露出水面回到地面,在风雨作用下露出化石。(3)植物的化石形成与动物化石的形成基本相似。(4)化石分类:遗体化石:遗体被埋藏并在一定条件下被石化而成的化石。  遗物化石:生物的排泄物(粪化石、卵化石)及人类使用过的工具形成的化石。遗迹化石:古代的生物在脱水后的碳痕及足迹等化石。马进化历程。(1)马的进化历程:始祖马→三趾马→近代马。(2)马的进化比较。前趾体型背脊运动环境始祖马四趾小上凸跳跃草丛、灌木三趾马三趾中平能奔跑草原近代马一趾大下凹能快速奔跑草原(3)马进化历程说明:①证实物种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②证实生物进化的渐变性。③生物进化与自然环境改变之间的密切关系,自然环境的急剧变化,促进生物的进化。生物进化的顺序和意义。(1)越是古老的地层(深层)里化石生物越简单、越原始,越是晚近的地层(浅层)里化石生物越复杂、越高级。(2)进化顺序: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植物: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3)意义:化石在地层按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是生物进化最可靠最直接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说明了生物是经过 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它反映了生物进化的顺序是: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  7.更先进更科学的推断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是通过分析比较DNA和蛋白质的差异。巩固小结: 1.课时小结 2.练习:课本P24 1布置作业:作业本A P5-6 学生归纳、交流。(生物都是神创造的;生物是一成不变的,都由神一次创造;生物之间无血缘关系。)思考并交流:自然选择学说,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动物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小组讨论、交流。植物化石是怎样形成的?思考并交流。学生解释活化石。观察图1-26马的化石。小组讨论:马的进化比较。交流。生物进化的顺序:越是古老的地层(深层)里化石生物越简单、越原始,越是晚近的地层(浅层)里化石生物越复杂、越高级。动植物进化顺序: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植物: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归纳小结。
板书设计: 生物的进化(一) 1.神创论的基本观点:(1)生物都是神创造的。(2)生物是一成不变的,都由神一次创造。(3)生物之间无血缘关系。2.动植物化石是生物进化的有力证据。3.化石。(1)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壳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是反映生物进化历程的不成文记录。(2)动植物化石的形成(3)化石分类:遗体化石:遗体被埋藏并在一定条件下被石化而成的化石。  遗物化石:生物的排泄物(粪化石、卵化石)及人类使用过的工具形成的化石。遗迹化石:古代的生物在脱水后的碳痕及足迹等化石。4.马进化历程。(1)马的进化历程:始祖马→三趾马→近代马。5.生物进化的意义:化石在地层按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是生物进化最可靠最直接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说明了生物是经过 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它反映了生物进化的顺序是: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6.更先进更科学的推断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是通过分析比较DNA和蛋白质的差异。
教后心得:
- 3 -教 案 (第 7 课时)
课题 生物的进化(三)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日期 2006年 2月 日 上下午 第 节 教具
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自然选择学说。运用自然选择理论解释自然界中的生物进化现象。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和生物进化的规律。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自然选择学说。难点:正确理解自然选择学说。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一、复习引入1、进化论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2、布丰的直线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拉马克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二、新课讲授1、阅读课文归纳自然选择的要点。 (1)、过度繁殖(2)、生存斗争(3)、遗传变异(4)、适者生存2、问:这四者间的关系是什么? (1)过度繁殖:各种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这种能力相对于环境的承受能力是过度的。过度繁殖能力不仅可产生更多的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的材料,而且加剧了生存斗争,所以过度繁殖是能进行自然选择的基本条件,是自然选择的前提和保证。(2)生存斗争引起的原因是由于过度繁殖和生活条件之间的矛盾,主要有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结果是大量的不适者淘汰、少数个体生存。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中自然选择的手段、动力或途径,是生物进化的外因。(3)变异对生物个体来说分有利和不利变异,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能遗传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是在生存斗争中取胜的决定因素。(4)适者生存是指具有有利变异的生物个体与环境相适应,在生存斗争中取得胜利而生存下来,不利变异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和核心内容。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定向是指适应环境。三、课内练习四、课堂小结五、作业 学生思考问题并进行回答。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交流表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怎样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进化和新种的产生?2、怎样解释长颈鹿的演化?
板书设计: 1.5 生物的进化(三)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1)、过度繁殖 (2)、生存斗争 (3)、遗传变异 (4)、适者生存
课后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