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学案:第22课愚公移山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学案:第22课愚公移山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2-06 15:1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愚公移山》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结合课文的全部注释,找出生字、生词,逐一注音、解释。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寓意。
3.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4.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重点】
1.重点文言词的积累和内容的理解。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寓意。
【难点】
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课前自学】(预习作业)
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始龀(  ) 荷担(  ) 孀妻(  ) 箕畚(  )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 用课文原句填空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21教育网
3.愚公认为移山一定能实现的原因是:
【助学展评】
一、预习作业展评
二、朗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翻译课文。
1.自主翻译课文,借助注释,并划出疑难问题。
2.疑难问题先小组解答。
3.小组内不能解决的,求助全班其他同学。
【课堂反馈】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北山愚公者,年且( )九十,面山而居。惩( )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 )也,聚室( )而谋( )曰:“吾与汝( )毕( )力平险(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 )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 )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 )置土石?”杂曰:“投诸( )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 )担者三夫,叩( )石垦壤,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 ),跳往助之。寒暑易( )节,始一反( )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 ),曾不若( )孀妻弱子,虽( )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 )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 )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 )也,告之于帝。帝感( )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 )二山,一厝( )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 )断焉。
二、翻译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研讨以下几个问题:
课文塑造愚公这个人物形象时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举例说说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文中有多处对比,如愚公与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对比。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京城氏之子听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却“笑而止之”,对比之下,更显出智叟见解鄙陋,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愚公之妻对丈夫关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问;智叟表现出极度的轻蔑,嘲讽之意溢于言表,一“君”一“汝”,境界全出。?21cnjy.com
【课后巩固】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21·cn·jy·com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 ⑵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⑶ 惧其不已也 已: ⑷ 无陇断焉 断: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⑵子子孙孙无穷匮( )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从课文学习中知道, “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 “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⑴ 江(长江)阴_____________; ⑵洛(洛河)阳 _____________;
⑶ 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 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www.21-cn-jy.com
B. 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2·1·c·n·j·y
C. 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 “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 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21·世纪*教育网
1. (1)草木 (2)亡,通“无” (3)停止 (4)隔绝
2. 略 3. (1)在长江南岸;(2)在洛河北岸;(3)在衡山南面;(4)在华山北面
4.A (愚公妻子只是“献疑”,并不是“强烈反对”)
日期
家长签字
教师评价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