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健康与环境》(第1~3节)练习(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的健康与环境》(第1~3节)练习(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11-01 22:0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的健康与环境》(第1~3节)检测题
A卷(基础强化)
(时间:20分钟 满分:40分)
1、 我会选择(每题2分,计20分)
1.下列哪项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 )
A.坚持体育锻炼 B.按时作息
C.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D.吸烟、喝酒
2. 下列饮食习惯中,不正确的是 ( )
A.一日三餐、按时进餐
B.不吃早餐,吃好午餐和晚餐
C.饮食多样化,不挑食
D.不暴饮暴食
3. 200 5年5月22日有媒体报道:青海省刚察县境内部分候鸟异常死亡,截止到5月8日,青海湖已有178只斑头雁确诊死于禽流感H5N1病毒。当地卫生检疫部门已对进入疫区的车辆进行严格检查,并彻底消毒;青海湖鸟岛旅游区已经封闭。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当地卫生检疫部门所采取的措施属于 (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者 D.计划免疫
4.唾液中的溶菌酶杀灭了口腔中某种致病细菌,这是 ( )
A.特异性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计划免疫 D.人工免疫
5.细菌、真菌、病毒共有的特征是 ( )
A.有细胞结构 B.无成形的细胞核
C.不含叶绿体 D.进行分裂生殖
6.某公司在组织职员体检时,发现有四名职员分别患有肺结核、胃溃疡、色盲、甲型肝炎等疾病,那么与他们共同工作、生活的人可能被传染的疾病是( )
A.肺结核、胃溃疡 B. 肺结核、甲型肝炎
C.色盲、甲型肝炎 D. 胃溃疡、色盲
7.提出微生物是引起某种疾病根源的科学家是 ( )
A.弗来明 B.巴士德 C.普利斯特利 D.以上都不是
8.下列疾病是通过粪-口传播的是 ( )
A.乙型脑炎 B.淋病 C.细菌性痢疾 D.青春期肺结核
9.以下不是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方法的是 ( )
A.接种流感疫苗 B.隔离流感病人 C.常戴口罩 D.消灭苍蝇
10.2004年底,在印度洋暴发海啸后,我国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对灾区儿童少年进行预防接种,这种做法是预防传染病的哪一措施 ( )。
A.非特异性免疫 B.特异性免疫
C.先天性免疫 D.计划免疫
2、 我会填空(每空1分,计20分)
1. 认为李明是个真正健康的人,因为他:A.情绪经常保持稳定;B.和任何人相处的很好;C.身体的器官和系统能行使有效的功能;D.能成功地调整生活中的压力,合理的是适应环境;E.有抵抗传染病的能力;F.能长期维持班上的整洁,争取班级的荣誉。在这些表现中,属于生理健康的是_______;属于心理健康的是________;属于社会健康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 传染病是由_________引起的并能传播给他人的疾病,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区别是传染病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特点.
3. 前多数专家研究认为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__,它没有细胞结构,但能侵入并严重损害人体肺部的正常细胞,这种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进行传播,按传播途径分类,该病属于___________传染病。此病传染性极强,需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该病的流行,如:对非典型性肺炎患者和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对各公共场所进行定期消毒,要求市民常洗手,提醒市民注意休息,合理营养,加强锻炼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取消大型集会,对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隔离观察等等。根据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上述预防措施可归结成三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当人体受病原体侵袭时,人体通过调动自身的免疫系统保护自身,这属于免疫的_______功能,初此以外免疫还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功能。
5. 皮肤的屏障作用和体液的杀菌作用均属于_______________。
6. 抗体存在于________中,由抗体来完成的免疫反应,称为_________免疫。能对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加以识别,并释放_________的是 ______________细胞,由它来完成的免疫叫____________免疫。
B卷(能力提高)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一、我会选择(每题2分,计20分)
1.现在社会上常听到关于“亚健康”的说法,你认为这个词最好的解释是 ( )
A. 指完全处于不健康的状态
B. 指身体稍有一些小病的状态
C.指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
D.指心理、社会关系健康而生理上不健康的状态
2.以下关于服药与健康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 )
A. 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要按医嘱服用
B. 好药也有副作用
C. 服药量越大效果越好
D. 善用药不如善保养
3..下列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
A.隔离治疗传染病病人 B.进行预防接种
C.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D.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
4.我国对入境的动物和植物有严格的检疫制度,若被检测出带有传染病或病虫害,即拒绝入境,减少检疫制度的目的是 ( )
A.减少动植物的入境数量 B.减少我国农药和药品的使用量
C.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D.控制传染病的传染源
5.下列各现象与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无关的是 ( )
A.出过麻疹的人不会再感染麻疹 B.高血脂造成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脏病
C.某些人易患类风湿性关节炎 D.某些人对青霉素过敏
6.将蝮蛇的微量蛇毒注射到马体内(蝮蛇蛇毒是一种蛋白质),过一段时间后逐步增加注射量,数周后抽出马血,除去其中的血细胞和部分无用的蛋白质,即可得到抗蝮蛇蛇毒的血清。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被蝮蛇咬伤后,可用此免疫血清进行治疗
B.这种血清可以对所有毒蛇的蛇毒产生免疫作用
C.经常在野外活动的人员,应注射血清进行预防
D.注入马体内的蛇毒为抗体,使马的体内产生抗原
7.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的共同之处是 ①产生抗体;②具有记忆和识别功能;③释放淋巴因子;④能产生非特异性免疫;⑤能产生特异性免疫 (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⑤;D.①⑤
8.预防接种能预防传染病的原因是 ( )
A.能使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 B.接种的疫苗能直接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体
C. 干扰素对病毒有抑制作用 D.人体体液的免疫作用
9.美国911恐怖事件余波未平,炭疽病又开始在人群中流行,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把供实验用的48只绵羊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绵羊用毒素毒性已削弱的炭疽病的病原菌(疫苗)
注射,它们感染后没有发病;乙组没有注射。半个月后,对甲、乙两组绵羊同时注射毒性极
强的炭疽病原菌,经过一段时间后,甲组的绵羊全部正常存活,而乙组的绵羊全部死亡。那
么,以下分析中错误的是(注:人体的免疫理论也同样适用于绵羊等哺乳动物) ( )
A. 实验的原理是甲组绵羊受到抗原刺激产生抗体,获得了免疫力
B.乙组绵羊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C.实验中甲组绵羊没有发病是由于人工免疫起了作用
D.根据以上实验结果,炭疽病属于血液传染病
10.对大面积烧伤病人进行皮肤移植是理想的治疗方案,否则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主要是由于烧伤病人 ( )
A.体液大量损失 B.特异免疫能力减弱
C. 非特异免疫能力减弱 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二、我会填空我会填空(每空2分,计32分)
1. 人在受伤时,若伤口较深则易得破伤风,是因为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 感染了伤口所致。为了预防得破伤风,应预防到医院打____________。
2.人患急性炎症时会发现白细胞增多,这种现象从免疫角度看属于________免疫。
3.某人感觉身体不舒服,到医院看病,经多个医生确诊患了某种病。于是医生马上做了一些相应的预防措施:①将患者立即隔离治疗;②为他家庭中的其他成员打预防针;③对患者的房间和用具进行消毒;④在患者住院期间,不让家属去探望。分析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该病是一种 病,具有 的特点。
(2)医生所做的措施中,①属于 ;②④属于 ;③属于 。
4.美国流行乐坛天王级巨星黑人迈克·杰克逊,为了迎合白人的口味,在自己的面孔和身体的其他部位移植白人的皮肤,但身体对异体皮肤产生了排异性。这种“排斥”属于_________,皮肤移植后,由于______细胞释放___________从中出现“排异”现象。这属于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__________免疫。
5..SARS病毒能引起非典型肺炎。医生在治疗实践中发现非典型肺炎病人痊愈后,其血清可用于治疗其他“非典”病人。情况如图所示,图中甲、乙、丙等研究正在进行。请回答:
(1)治愈的A的血清中因为含有 ,所以可以用于治疗“非典”病人B。甲研究中合成或生产的物质X是 。
(2)乙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研究制造出 ,以给医生等许多健康的人群接种,保护传染病学上所称的 (填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图中使健康人C获得抵抗“非典”能力的过程,属于免疫学应用中的 免疫(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C卷(应用拓展)
(时间:10分钟 满分:8分)
1.艾滋病是人类社会最为关注的一种疾病,在2002年上半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比2001年同期增长了16.7%,累计感染总人数已增长到100万人。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专家估计到2010年时,我国实际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将达到1000万人。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如果同HIV感染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或者接受被HIV污染的血液,都可以感染上艾滋病,被感染的母亲也可能传染给未出生的婴儿。
2003年12月1日第16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为“相互关爱,共享生命”。旨在消除歧视、倡导关爱,鼓励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创造更为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什么 其营养方式是怎样的 (2分)
(2)感染艾滋病的途径有哪些 (列出2条)(2分)
(3)艾滋病给人的身体带来了痛苦,有的人因此颓废、消沉下去,有的人却能鼓起生活的勇气,勇敢面对现实,幸福地生活着。结合健康含义的三个方面,你认为哪一种人比较健康 为什么 (3分)
(4)很多艾滋病患者是因为吸食毒品而被感染,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为了人们都能健康、幸福地生活,请你为“国际禁毒日”写一句宣传语。(1分)
《人的健康与环境》(第1~3节)检测题
参考答案
A卷
一、1.D;2.B;3.B;4.B;5.C;6.B;7.B;8.C;9.D;10.D
二、1.CE;AD;BF;2.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免疫性;3.非典病毒;呼吸道;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4.抗传染;免疫监视;保持自我稳定;5.特异性免疫;6.体液;体液;淋巴因子;T淋巴;细胞。
B卷
一、1.C;2.C;3.C;4.D;5.B;6.A;7.D;8.A;9.C;10.C。
二、1.破伤风杆菌;破伤风疫苗;2.非特异性;3.传染病;传染;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4.免疫监视;T淋巴;淋巴因子;细胞;基因;5.(1)非典病毒的抗体;蛋白质;(2)非典病毒的抗体;特异性。
C卷
(1)病毒。寄生。(2)接受了被HIV污染的血液;母婴传播或性传播。
(3)鼓起生活的勇气的人;健康与否应该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上都要远远强于颓废、消沉的人。
(4)“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莫沾毒品,莫交毒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