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是怎样呼吸的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是怎样呼吸的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0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11-02 02:39:00

文档简介

《生物是怎样呼吸的》第一课时
学习小组活动单
第 小组 组员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的比较,认识空气中氧气对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意义。
(2)认识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了解肺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3)了解人是怎样呼吸的。
(4)了解气体交换的过程。
2、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高自我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推理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形成“生物是一个统一整体”及“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辨证思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关爱生命和助人为乐。
二、学习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肺的结构和功能
2、呼吸运动的过程
3、气体交换的原理与过程
难点: 1、呼吸运动的过程
2、扩散作用及气体交换的过程
三、活动程序
活动一:吸入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观察上图,用给定器材(塑料管、澄清石灰水、针筒及无水硫酸铜)设计实验证明呼出气体中水汽和CO2增多吗?
活动二:体验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需要呼吸
象游泳时憋气,吸上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老师读秒,请同学们自己计时,比一比看谁憋气时间最长,然后谈谈感受?
活动三:呼吸系统的组成
学生分小组自学教材,观察教材中系统模式图,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忆,注意三点:
(1)看书和看模型要联系自己的身体,联系外界气体进入自己肺部的通路。
(2)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观察
③每一小组同学进行分工,进行角色份演,尽可能用诙谐、幽默的语调生动地向同学们介绍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这些器官分别有什么作用。
      鼻:阻挡和粘住灰尘、细菌,还能温暖、湿润空气,感受气味刺激
      咽:是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呼吸道   喉:由软骨作支架,保持气体畅通
      气管:由C形软骨环支架的环状结构
    支气管:管壁覆盖着有纤毛的粘膜,能分泌黏液,粘住灰尘和细菌
    
 
肺:树状分枝、分布有很多肺泡,布满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有利于气体交换和使肺具有良好的弹性。
活动四:体验呼吸运动,了解人是怎样呼吸的
(1)按住自己身上的一根肋骨,吸气再呼气,感觉肋骨的运动情况(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移动,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移动)。提醒学生注意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推测胸腔体积的变化。
(2)观察实验:锥形罩模拟呼吸时胸廓的变化。思考为什么手拉橡皮膜,气球就扩大?而松手,橡皮膜回缩,气球则缩小?
(3)观察电脑动画(侧面观和正面观),思考:
①主要哪些骨胳肌参与引起胸廓的变化?
②肋间肌收缩,胸廓如何变化? 肋间肌舒张,胸廓如何变化?
③膈肌收缩,胸廓如何变化?
  膈肌收缩,胸廓如何变化?
④呼吸运动是通过膈肌和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来完成
(4)结合动画,以及前面的观察结果,开展小组讨论后,通过层层推理,完成下列表格:
膈肌 横膈 外肋间肌 内肋间肌 肋骨 胸腔体积 胸腔内压力 气流
吸气
呼气
活动五:人体的气体交换
(1)教师准备两种不同气味的空气清新剂。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用布条蒙上眼睛,站在距离教师2-3米处,喷洒少量空气清新剂,请蒙上眼睛的同学猜一猜是哪种空气清新剂。
小组讨论:①被蒙上眼睛的同学是怎样猜到空气清新剂的类型的?
②若到教室的最后面去喷洒空气清新剂,他还能不能猜对?
③香味是怎样的方向扩散的?
④香味什么时候不再扩散了?
(2)一种气体总是由 的地方向 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也是通过扩散作用来完成的。
(3)观察动画,结合动画,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哪里的氧含量高?哪里的二氧化碳含量高?并将气体交换的原理迁移到这里,说明为什么气体扩散的方向是这样的?
活动六:小组讨论怎样保护呼吸器官健康《生物是怎样呼吸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浙江省开化县第二中学 余利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的比较,认识空气中氧气对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意义。
(2)认识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了解肺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3)了解人是怎样呼吸的。
(4)了解气体交换的过程。
2、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推理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形成“生物是一个统一整体”及“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辨证思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人工呼吸的介绍,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和助人为乐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肺的结构和功能
2、呼吸运动的过程
3、气体交换的原理与过程
难点: 1、呼吸运动的过程
2、扩散作用及气体交换的过程
三、教学程序
(1) 导入
1、熊熊的 “生命之火”源源不断地供给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这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呢?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有什么不同呢?
2、展示图片:
(二)新课
1、(1)小游戏:体验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需要呼吸。
请全体同学象游泳时憋气,吸上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如果中间有岔气的或者换气的请从下,看看哪位同学憋的时间最长,并请他谈谈自己的感受。
(2)人体维持正常生活需要进食,如果因特殊原因,几天不进食,人体还能维持生命活动。同样,人体维持正常生活需要呼吸,但是如果几分钟不呼吸,人体都会窒息甚至死亡。可见,呼吸对人体有多么重要。
2、(1)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将外界的空气吸入体内,并将体内的气体呼出,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系统完成的。因此,我们先学习呼吸系统的组成。
(2)学生分小组自学教材,观察教材中系统模式图,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忆,提醒三点:
①看书和看模型要联系自己的身体,联系外界气体进入自己肺部的通路。
②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观察
③每一小组同学进行分工,进行角色份演,尽可能用诙谐、幽默的语调生动地向同学们介绍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这些器官分别有什么作用。
(3)①媒体展示:
        鼻:阻挡和粘住灰尘、细菌,还能温暖、湿润空气,感受气味刺激
      咽:是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呼吸道    喉:由软骨作支架,保持气体畅通
       气管:由C形软骨环支架的环状结构
    支气管:管壁覆盖着有纤毛的粘膜,能分泌黏液,粘住灰尘和细菌
    
 
肺:树状分枝、分布有很多肺泡,布满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有利于气体交换和使肺具有良好的弹性。
②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说出鼻、咽、喉、气管及支气管、肺等结构特点及作用。
3、体验呼吸运动,了解人是怎样呼吸的。
(1)按住自己身上的一根肋骨,吸气再呼气,感觉肋骨的运动情况(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移动,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移动)。提醒学生注意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推测胸腔体积的变化。
(2)学生分组实验:锥形罩模拟呼吸时胸廓的变化。思考为什么手拉橡皮膜,气球就扩大?而松手,橡皮膜回缩,气球则缩小?学生讨论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胸廓扩大——→外界气体入肺
胸廓缩小——→肺内气体排出
(3)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胸廓的变化的呢?演示电脑动画(侧面观和正面观),思考:
①主要哪些骨胳肌参与引起胸廓的变化?
②肋间肌收缩,胸廓如何变化?
  肋间肌舒张,胸廓如何变化?
③膈肌收缩,胸廓如何变化?
  膈肌收缩,胸廓如何变化?
④呼吸运动是通过膈肌和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来完成
(4)要求学生结合动画,以及前面的观察结果,开展小组讨论后,通过层层推理,依次说出吸气的过程。利用表格来进行总结。
膈肌 横膈 外肋间肌 内肋间肌 肋骨 胸腔体积 胸腔内压力 气流
吸气 收缩 变得扁平 收缩 放松 向上升及向外移 增大 减小 进入肺部
呼气 放松 恢复拱形 放松 收缩 向下降及向内移 减小 增大 离开肺部
(5)为什么婴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胎儿的身体在母体内处于蜷缩状态,胸腔很小,肺内没有空气。婴儿刚出生时,由于环境的变化,胸廓突然扩大,肺也随着扩张。这时候,婴儿才第一次吸入空气。吸气之后,与吸气有关的肌肉舒张,胸廓就缩小,肺随着回缩,迫使肺内的部分气体排出体外。当气体由肺排出,经过喉部,冲击喉腔中的声带时,引起声带的振动而发出声音——婴儿的第一次“啼哭”。这就是婴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的缘由。
4、人体的气体交换
(1)教师准备两种不同气味的空气清新剂。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用布条蒙上眼睛,站在距离教师2-3米处,喷洒少量空气清新剂,请蒙上眼睛的同学猜一猜是哪种空气清新剂。
小组讨论:①被蒙上眼睛的同学是怎样猜到空气清新剂的类型的?
②若到教室的最后面去喷洒空气清新剂,他还能不能猜对?
③香味是怎样的方向扩散的?
④香味致电什么时候不再扩散了?
⑤请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体的扩散作用。
(2)外界空气与肺泡中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你能不能猜猜人体内是怎样进行气体交换的?
(3)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也是通过扩散作用来完成的。
(4)观察动画,要学生结合动画,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哪里的氧含量高?哪里的二氧化碳含量高?并将气体交换的原理迁移到这里,说明为什么气体扩散的方向是这样的?
应强调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与肺泡部的气体交换相对比地学习,相对比地记忆。
(三)巩固练习及小结:
1、顺口溜-----------“肌缩胸扩氧气来,肌张胸缩废气去.”描述了呼吸运动的过程,请解释其中的含义:当_____收缩时,________扩大,氧气进入___,当_______舒张时,_______缩小,____排除.可见呼吸运动(吸气和呼气)是依靠_____肌和_____肌的活动而产生的.
2、怎样保护呼吸器官健康?
为了保护呼吸器官健康,必须做到:一注意呼吸卫生,如不随地吐痰,扫地前先洒水,用湿布擦黑板。这样可以保持空气的清洁,预防肺结核等传染病;二坚持锻炼身体,以增加肺活量,预防感冒和气管炎;三不要吸烟。烟不仅刺激气管,使气管发炎,还能使人得肺癌。
3、谈谈你的收获。
  使用人工呼吸的具体做法和步骤: ① 尽可能在空气新鲜的场所进行。 ② 要使被救者的呼吸道畅通,事先要解开衣领,清除口、鼻内的污物。 ③ 让被救者仰卧,颈下垫高,使头后仰,并将口敞开,盖上一层纱布。 ④ 救护者深吸一口气后,对准被救者的口,用手捏住被救者的鼻孔,进行吹气。吹气停止后,救护者的嘴离开,并立即松开捏鼻的手。每分钟内吹气的次数要与平时呼吸频率一样。 ⑤ 观察反应。气吹入后,如胸廓略有隆起,则为成功;如无反应,则应该检查被救者的呼吸道是否畅通,或者吹气是否得当等。进行人工呼吸,有时需要半小时,甚至数小时以上才有效果。因此一定要耐心,坚持,要尽最大的努力来挽救生命。讨论:为什么每分钟吹气的次数为16~18次。
CO2
O2
肺泡
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