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品中华诗词
寻地理知识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
——锋与天气
学习目标:1.理解气团的概念,锋的形成与分类。
2.理解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的形成和区别以及所带来的常见天气现象。
3.能够运用锋面系统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天气变化。导学案反馈情况:
做的比较好的同学:
较好的小组:
存在的问题:1、答题要点不够条理化
2、审题不够仔细,探究一中答题要点不全 合作探究
重点探究:
探究点一、二
探究要求:
1.小组全员站立参与,一对一交流或与组内交流;
2.随时拿笔记录,准备质疑
3.讨论形成答案,要求要点化,序号化,条理清晰 Are you ready?气团是指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暖气团冷气团气温高,气压低,晴朗气温低,气压高,晴朗一、锋与天气气团气温与所经地区相比实验准备:透明长方形水槽、隔板、蓝色、红色墨水、盐、冷水、热水等。
实验过程:在水槽中间插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向上迅速抽出隔板。
观察项目:1、冷、暖水的位置是怎样的?
2、向上抽出隔板的数秒内,冷暖水相遇后 的交界面是怎样的?
3、该模拟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什么?实验探究一:锋是如何形成的?3、该模拟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①没能模拟出主导气流的运动方向
②没能模拟出成云致雨的天气现象
③没能模拟出冷锋与暖锋 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
天气晴朗大风,降温,雨雪天气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
升高,天气转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冬春季沙尘暴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连续性降水或雾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一场春雨一场暖思维拓展一:江淮准静止锋形成: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南方暖湿气流与北方冷空气在江淮地区对峙,这就是江淮准静止锋。在它的影响下,造成江淮地区长达20日的梅雨天气。思维拓展二:昆明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南下的冷空气经过高原,势力减弱,北上的暖空气也在爬升过程中势力减弱,因此势力相当,贵阳经常在静止锋笼罩之下,多阴雨潮湿天气,因此有“天无三日晴”之说;而昆明在单一暖气团控制之下,多晴朗温暖天气。探究二 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
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9月3日至5日,四
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图14表示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
场。1 、指出图中成都的风向,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系统并简述理由。
2、分析这次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成都天气变化情况。东北风。冷锋。成都北为高压,南为低压;冷气团主动向南移动,与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过境时形成暴雨。冷锋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过境时,大风降温,暴雨天气;过境后,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好。思维拓展三:寒潮强冷空气南下秋末、冬季、初春由于冷空气的入侵,使气温在24小时内剧降10℃以上,而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温度又在5℃以下,称为寒潮。思考:强冷空气过境对于雾霾天气有何影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冷锋 巩固练习《有约》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江淮准静止锋《对雪》
杜甫
北雪犯长沙,胡云冷万家。
随风且间叶,带雨不成花。冷锋冷气团课堂小结气团锋的结构和特点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概念
锋面过境对天气的影响
对我国天气的影响锋与天气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
——锋与天气
【学习目标】
1、理解气团的概念,锋的形成与分类。
2、理解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的形成和区别以及所带来的常见天气现象。
3、能够运用锋面系统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天气变化。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先通读教材,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再结合预习案进行知识梳理。
2、完成预习案内容,写出探究案题目要点。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我的疑问”处。
预习案
问题1、动手绘制冷锋、暖锋示意图
要求:(1)画冷暖气团的运动方向(2)画出云、雨区的位置(3)标示出锋前、锋后
冷锋 暖锋
问题2、概括冷锋与暖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3、从气温、气压、天气状况三方面描述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征。
类型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典型天气
冷锋
暖锋
【预习自测】
下图是天津市2012年8月某时期的天气状况,据图回答1~2题。
1、造成天津市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下图中的 ( )
2、此次天气系统过境后,昼夜温差增大,这主要由于当地( )
A.受暖气团控制 B.局部气候的调节作用
C.大气保温作用弱 D.受冷气团控制
【知识体系构建】
【我的疑问】
探究案
探究一 锋面模拟实验
实验过程:在水槽中间插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向上迅速抽出隔板。
冷、暖水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在向上抽出隔板的数秒内,冷暖水相遇后的交界面是怎样的?
3、该模拟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什么?
探究二 锋与天气
材料 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图14表示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1、指出图中成都的风向,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系统并简述理由。
2、分析这次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成都天气变化情况。
《大约在冬季版——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歌词
轻轻的锋面向前行,锋面上下的暖与冷,
不管是冷锋,无论是暖锋,冷气团一侧是雨区。
过境前天气总是晴,
过境时冷暖有差异,绵绵雨暖锋,暴风雨冷锋,
过境后天晴冷高热低。
没有雨的日子里,只因暖气团水汽太稀,
黑色三角是冷冰冰,降温下雨刮大风。
半圆符号是暖融融,连续降雨是锋前成,
如不是暖锋,如不是冷锋,我想大约会是准静止。
如不是暖锋,如不是冷锋,我想大约会是准静止。
《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1)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并解释天气变化现象。这是本节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也是课标规定的教学任务。
(2)本节课有很强的实践性,要对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予以重视,能运用天气图分析天气状况,主要从:气温、气压、阴晴、风等方面分析天气系统的特点,综合出各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进一步明确天气系统移动前后的天气变化。
【设计思想】
天气与人类关系尤为密切,是影响人类日常生产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能及时了解天气的变化,就能趋利避害,减少损失。
【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本章内容是紧扣住大气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来讲的,各节内容联系紧密,环环相扣。前面已近介绍了大气的组成、分布、热力状况以及大气的运动等方面的知识,为本节课打下了很好的理论基础。本课在前面的基础上,密切联系实际,来讲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从而使学生学会识读简易天气图,听懂广播、电视等的天气预报,为实际生活服务。本课涉及到一些具体的天气实例也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教学目标】
1、理解气团的概念,锋的形成与分类。
2、理解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的形成和区别以及所带来的常见天气现象。
3、能够运用锋面系统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天气变化。
【教学重点】
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分组讨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1、品中华诗词,寻地理知识
2、导入新课:闲暇之时,我喜欢收藏古诗词,特别是以下三首与天气有关的古诗与大家共享。请三位同学结合配乐有感情的朗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约》、《对雪》,这三首诗歌中描写的天气现象是何种天气系统造成的呢?导入新课。
学生欣赏思考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目标解读
1、理解气团的概念,锋的形成与分类。
2、理解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的形成和区别以及所带来的常见天气现象。
3、能够运用锋面系统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天气变化。
学生思考
明确目标,指明方向
气团
一、
锋面系统
探究一
视频演示
【教师引入】学习锋,首先要明确气团的概念。
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答
1、什么是气团?
2、气团按其性质可分为哪几类?
【承转】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后天气状况会怎样呢?由于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用冷热水代替冷暖气团。
探究一
【模拟实验】冷水暖水相遇瞬间形成的交界面
学生演示实验,学生观察:
冷、热水的位置是怎样的?
2、向上抽出隔板的数秒内,冷暖水相遇后的交界面是怎样的?
3、该模拟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什么?
由于实验进行的速度很快,有些学生没有看清楚,播放之前录好的视频及锋面的截屏。
学生看书
思考并回答
观察现象
描述现象
思考原理
分析原理
培养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能力,并为分析“锋面系统”做铺垫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表达能力
二、锋与天气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探究二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承转】根据探究一第3个问题,我们知道这个实验存在不足,其中有一点就是不能演示出冷、暖锋。我们一起看一下冷锋过境过程中的天气状况动画。完成表格。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典型天气
【承转】暖锋过境过程中的天气状况动画。完成表格。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典型天气
【思维拓展一】江淮准静止锋
【思维拓展二】昆明准静止锋
探究二 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图14表示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指出图中成都的风向,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系统并简述理由。
分析这次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成都天气变化情况。
【思维拓展三】寒潮的影响。
寒潮概念
寒潮影响我国的时间。
寒潮的影响:有弊:(学生看书回答)
有利:观看视频
【承转】欣赏我们开头的三首古诗,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内容分析古诗中描写的天气状况是什么天气系统造成的呢?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有约》
《对雪》
学科班长课堂小结
【承转】老师将本节课的内容编写成了歌词并制作成了视频,让我们一起唱起来结束本节课。播放音乐师生共同演唱。
《大约在冬季版——常见天气系统》
轻轻的锋面向前行,锋面上下的暖与冷,
不管是冷锋,无论是暖锋,冷气团一侧是雨区。
过境前天气总是晴,
过境时冷暖有差异,绵绵雨暖锋,暴风雨冷锋,
过境后天晴冷高热低。
没有雨的日子里,只因暖气团水汽太稀,
黑色三角是冷冰冰,降温下雨刮大风。
半圆符号是暖融融,连续降雨是锋前成,
如不是暖锋,如不是冷锋,我想大约会是准静止。
如不是暖锋,如不是冷锋,我想大约会是准静止。
学生参与思考回答
学生展示,学生点评
学生探究
学生表达
学生分析
思考表达
构建知识体系并总结
检验学生自学教材情况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学生为主题,培养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前后呼应,
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整合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