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藤野先生》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藤野先生》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2-08 17:4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藤野先生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 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绯红( ) 油光可鉴( ) 朱舜水( ) 杳无音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畸形( ) 订正( ) 诘责( ) 深恶痛疾( )
解剖( ) 芋梗汤( ) 不逊( ) 抑扬顿挫( )
凄然( ) 匿名( ) 烂熳( ) 霉菌学( )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油光可鉴 精通时事 发髻 托辞
B.好意难却 小而言之 胶菜 掌故
C.解散辫子 瞥见 客死 裹脚
D.几次三翻 正人君子 驿站 教悔
3.根据题意写出相应的词语。
(1)漂亮。( )
(2)质问并责备。( )
(3)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 )
(4)考试不及格。(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B.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C.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D.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5.贯穿这篇文章的线索有明暗两条,它们是( )。
A.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B.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C.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
D.“我”到日本后的所见所闻所感。
6.下列语句中运用了反语修辞的一项是()。
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
C.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D.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7.下列各项没有反义词的一项是()
A.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带着大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B.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C.我主张光明正大去做事,而不阳奉阴违地去待人。
D.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二、阅读课内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8—17题。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星期要送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21教育网
但是我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学年实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100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21cnjy.com
8、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
9、“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他所担任的功课”中的“这样”是指
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段“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件事。
[答](1) (2)
(3) (4)
11、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是见诸行动的,而且极为认真负责的,这从他看鲁迅抄的讲义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其中最能表现“及时”的词语是 ;最能体现“全面”的词语是 ;最能体现“细致”的词语是 ;最能体现“始终如一”的词语是 。www.21-cn-jy.com
12、“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我”因何“吃了一惊” ;“我”又因何“感到一种不安”
13、“实物是那样,我们没法改换它”这句话反映了藤野先生对学生的 和对科学的 态度。2·1·c·n·j·y
14、由上文段可以反映“我”对藤野先生相处的前两件事的态度是
(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15、“我”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后两件事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① 和②
的高贵精神。
16、本文段主要采用 、 的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形象。
17、本文段的记叙顺序是 、
(二)阅读课内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2-1-c-n-j-y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来源:21cnj*y.co*m】
18.选文第一段中“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中“这事”是指什么?请加以概括。
19.“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文章中这句画横线的句子表明了作者的何种情感?试加以分析。【出处:21教育名师】
20.从选文来看,造成作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是
与这两件事。(每一处横线上不超过6字)
三、课外拓展
第十一位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所小学校,因为各方面条件极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
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
乡里实在派不出人来,后来只好请了一位刚刚毕业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来代一段时间课。不知女大学生当初是出于好奇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很快和孩子们融洽地生活在一起。【版权所有:21教育】
三个月后,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到了。村民们只好像以往十次那样带着各家的孩子去送这位代课教师。
谁知,无法预料的情形发生了——那天,在代课教师含泪走下山坡的那一瞬间,背后突然意外地传来她第一节课教给孩子们的古诗: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那背诵的声音久久回荡,年轻的代课教师回头望去,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孩子们目光中蕴含的情感,顷刻间让她明白:那是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啊!21*cnjy*com
代课教师的脚步凝滞了。她重新把行李扛回小学校。她成了第十一位老师。往后的日子她从这所小学校里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去读初中、高中、大学……这一留就是整整二十年。
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女教师患病被送往北京治疗的期间。我一直想去探望她,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行。
我终究没能见到这位乡村女教师。当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所小学校时,已有一位男教师来接她的班。新来的教师对我说:她患了绝症,从北京回来的只是她的骨灰。我看到她的骨灰装在一个红色的木匣里,上面没有照片。
临行时,这位男教师还告诉我,这所学校没有第十二位教师的说法。无论以后谁来接班,永远都是第十一位。这是所有能在这里工作的教师的光荣,他说。还有就是这所小学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他没有立即告诉我,当时他只是微笑着对我说:明天早晨,你就会知道。
第二天,我早早从距小学校几里远的乡招待所起来,刚刚爬到院墙外那座高高的山坡,就远远地听到白居易那首熟悉的诗句: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我想起,今天是新生开学的第一课。
21.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22.“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心寒”一词与文中哪句话照应?开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3.“无法预料的情形”指什么?
24.“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改成问句为:____________。
25.代课老师的脚步凝滞了,为什么?她作出了怎样的选择?
26.描写女教师骨灰时,为什么强调“上面没有照片”?
27.这所小学“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
28.你如何理解“第十一位”这个题目的含义?
参考答案
fēi jiàn shùn yǎo jī dìng jié wù pōu gěng 21*cnjy*com
xùn cuò qī nì màn jūn
2.D 【解析】D.“翻”改为“番”。
3.(1)标致 (2)诘责 (3)匿名 (4)落第
4.C 【解析】 A.比喻 B.反语 D.比喻
5.B C 【解析】 C是明线;B是暗线。
6.答案:A
解析:分析:反语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彩的修辞方法。A“标致”漂亮,而在这里用来讽刺,是反语。其他都没有,因此选A
点评:关于反语修辞,很多同学不是太理解,但如果结合语言意境技能很好的区别了,此题重点在于对反语修辞的掌握。
7.答案:D
解析:分析:A组中出现大小反义词;B组中有抑扬;C组中有光明正大、阳奉阴违.只有D中没有,因此选D
点评:对于反义词的学习都比较好,此题又简单,选择起来容易。
8“我“与藤野先生的相处
9、“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尾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也都一一订正
10、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图;了解裹脚
11、“第二三天”;“从头到尾”;“一一订正”;一直
12、藤野先生竟然为一个外国留学生细心地添改讲义;“我”的讲义错误多,让先生费神
13、科学严谨
14、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与感激;还不服气
15、热情诚恳;求实
16、语言、行动
17、顺叙
18.日本“爱国青年”查“我”的听课笔记一事。
19.表达了作者在遭受屈辱之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情感。
20.“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21.主要讲述了一个偏远贫穷的小山村始终没有教师肯留下,一位代课的女大学生为了小山村的孩子们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成了永远的第十一位。21·世纪*教育网
22.“因为各方面条件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开头写“走”与后文女教师的“留”形成强烈的对比,更突出女教师精神的可贵。www-2-1-cnjy-com
23.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上,背诵女教师第一节课教他们的古诗,以此来挽留女教师。
24.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呢?
25.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以及身为教师的神圣使命感使代课教师脚步停住了。她选择了留下,并且一留就是二十年。
26.说明女教师为小山村的孩子们奉献了一切,而自己却一贫如洗,连一张照片都没有。
27.新生开学第一课,在小山坡上学生们背诵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作为开学典礼,以示对女教师的纪念。
28.“第十一位”浓缩了这个感人故事的精髓,具有更强烈的震撼力。同时,用数字为题,题目新颖,耐人寻味。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