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②概述呼吸道和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重点)
③了解人体内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重难点)
2.能力目标
①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②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提高学生的观察、判断、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②培养学生形成“生物是一个统一整体”及“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辨证思想。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肋间肌舒缩引起肋骨和胸骨运动的模型;3、膈肌运动引起胸廓容积变化的模型 4、呼吸运动电动模型。
学生准备:完成课前助学的自主学习等预习工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3分钟
植物能量的释放离不开呼吸作用,人类也是如此,在细胞的线粒体内,同样进行着呼吸作用,请同学们回忆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并说出其原料来自哪里?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外界空气是如何到达人体的。
学生回忆并进行板演: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通过复习呼吸作用,自然的导入呼吸作用也需要空气。并为今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3分钟
如果没有食物,人仍可以存活几周;如果没有空气,人可能连几分钟都无法生存。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空气,外界的气体是通过哪些通道进入人体的?体内的气体又是怎样排出去的?为什么呼吸时,我们的胸廓会扩张和收缩?人体细胞是怎么获得氧气的?这些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
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引导探究
层层推进
10分钟
学生自学教材第23-24页,观察教材中的呼吸系统示意图,观察人体模型,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忆,提醒三点:
1、看书和看模型要联系自己的身体,联系外界气体进入自己肺部的通路;
2、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观察;
3、注意咽、喉、气管与食道的位置关系。
合起书看投影图,依次回答各器官名称。
设问1:患重感冒时,往往要用嘴呼吸。在这种情况下,早上醒来时会觉得嗓子非常干,为什么平时用鼻呼吸时,没有这种现象?
师生交流:用鼻呼吸时,可以从鼻毛、鼻腔内黏膜、黏膜下毛细血管的作用等方面来分析解释。这也是在寒冷的冬季不小心吸了口冷气,会感觉到肺部的刺痛,而用鼻呼吸不会有感觉的原因。
下面我们再来做个尝试。首先呼吸,接着吞咽,然后再试一试两个动作能否同时进行?(尝试吞咽和呼吸。结论是两个动作不能同时进行)
设问2:有的同学在吃饭时喜欢大声说笑,爸爸妈妈对此是什么态度?易发生什么状况?你有过这方面的经历吗?
师生交流:咽是食物和空气进入体内的共同通道。呼吸时,会厌软骨像抬起的盖子,使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又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所以我们在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否则,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就会引起剧烈的咳嗽。
设问3: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那么肺泡又有哪些特征适应这一功能?
师生交流:位置――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结构――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肺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仅由单层细胞组成。
观察教材图3.2-1呼吸系统示意图,观察人体模型,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各小组汇报结果。思考:欧美人和我们相比鼻子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吃饭时大声谈笑,学生一定会有过类似的经历,结果呛着了, 引起剧烈地咳嗽。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
观察肺的层层放大图,自学肺的结构特点,开展讨论,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身体实际来学习,使学生感到能为自己的健康服务,从而产生亲切感,增强学习的兴趣。
了解欧美人起源于北欧,而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欧美人的鼻梁高,鼻子窄。有利于理解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辨证思想。
重点突出肺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特点。向学生渗透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辩证观点;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交流
点拨建构
14分钟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那么它是怎样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呢?
体验与思考:
先将双手轻放于两肋处,进行深呼吸,感受肋骨的运动与胸廓的关系;然后将手轻放于胸骨处进行深呼吸,感受胸骨的运动与胸廓的关系;再将手轻放于腹部做深呼吸,体会腹部的变化与胸廓的关系。
组织学生交流体验的感受: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
演示呼吸运动电动模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肋骨位置变化、胸廓的大小变化,同时引导学生思考:
1、什么是呼吸运动?
2、围成胸廓的骨和骨骼肌分别有哪些?
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交流,然后通过课件展示呼吸运动与胸廓的关系,归纳总结什么是呼吸运动,围成胸廓的骨和骨骼肌。并提出问题:
1、是哪些结构引起了胸廓的扩大和缩小呢?
2、是胸廓的变化引起了呼吸,还是呼吸引起了胸廓的变化呢?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学生的结论可先不做评价,充分让学生 对问题进行争论,然后通过模型进行探究。
模型演示:肋骨的运动
(1)引导学生说出模型的各结构分别代表什么?
(2)演示模型指导学生观察“脊柱”到“胸骨”的距离和肋骨的运动。
(3)描述肋间肌收缩和舒张时肋骨和胸骨的运动方向,分析这种运动引起胸廓容积的变化。
【过渡】: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改变的是胸廓左右径和前后径的变化,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又会引起胸廓怎样的改变呢?
模型演示:膈的运动
(1)请一位学生说出模型的各结构分别代表什么?
(2)说出下拉橡皮膜、松开橡皮膜时,小气球的变化。
(3)分析:描述膈肌舒张和收缩时引起胸廓容积的变化。
学生按住自己胸部,感受胸廓的起伏,并回答“吸气时,胸廓体积变大;呼气时,胸廓体积变小。”
在老师指导下,观察呼吸运动电动模型,并通过阅读教材对问题进行解决。
小组间进行讨论,统一本组意见并进行交流展示。
观察演示实验,思考“脊柱”到“胸骨”的距离和肋骨的运动。分析这种运动引起胸廓容积的变化。
观察演示实验,思考为什么手拉橡皮膜,气球就扩大?而松手,橡皮膜回缩,气球则缩小?
学生讨论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胸廓扩大→外界气体入肺
胸廓缩小→肺内气体排出
通过体验,让学生感受胸廓的变化,从而引起质疑,呼吸与胸廓有什么关系,激发起其求知的欲望。
通过直观教具,再现动态生理过程,变抽象为具体形象,进一步质疑,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获取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通过形象直观的媒体动画和教师演示实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先让学生明白是胸廓变化引起气体进出肺的,解决肺的负压吸气问题。再让学生探究是什么原因引起胸廓的变化的呢?最后综合思维。形成对呼吸过程的整体理解。
知识整合
迁移应用
9分钟
播放肋间肌和膈肌的舒、缩视频,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人在呼吸时,胸骨、肋骨及胸廓的体积变化。结合教材第26页图3.2-4呼吸运动示意图描述呼吸运动是怎样产生的。
组织学生描述呼吸运动过程,并给予鼓励性评价。
师生交流: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体积增大,外界空气进入肺内;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容积缩小,肺内气体呼出体外。所以说,人体通过呼吸运动完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利用表格来进行总结:
状态
胸骨、肋骨
肋间肌
膈肌
胸廓
呼气
吸气
学生结合动画,以及前面的观察结果,开展小组讨论后,通过层层推理,依次说出吸气的过程。描述呼吸运动过程。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或思考、或看书,共同探究,小组成员达共识。完成老师的问题。
强调学生在观察动画时,要有目的,有重点、有次序、有对比地观察。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至于呼气的过程正好与吸气相反就可以了。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对比记忆。
通过让学生自己归纳、描述、表达,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对知识的梳理、归纳,有利于形成知识体系。
附:课堂达标检测题(6分钟)
A类:
1、在呼气时,膈肌和胸腔容积的变化是( )
A.膈肌收缩胸肌容积缩小 B.胸肌舒张,胸腔容积增大
C.膈肌收缩,胸腔容积增大 D.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
2、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是( )
A.鼻腔和肺 B.气管和肺 C.呼吸道和肺 D.呼吸道和气管
3、右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结构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 的场所。
(2)呼吸道是由 组成。(填序号)
(3)图中为气体和食物具有的共同通道是 ,因此,我们在吃饭时不能说笑,以免食物进入 ,引起猛烈咳嗽。
B类:
1、右图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膈肌从甲到乙时,呼气
B.膈肌从甲到乙时,吸气
C.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D.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2、图(一)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二)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是图(一)中的 , 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而且还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和 。
(2)图(二)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 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进行 。
(3)图(二)中a代表的物质是 ,血液从毛细血管的端流到端后, 成分变化是 气体含量增加。
(4)图(二)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图(一)中 应处于 状态。
C类:
1、(2011烟台)在“测量胸围差”的实验时,要求你尽力深吸气再尽力深呼气。那么吸气过程中你的肋骨和膈的运动方式是( )
A.肋骨上升,膈舒张而上升 B.肋骨上升,膈收缩而下降
C.肋骨下降,膈舒张而上升 D.肋骨下降,膈收缩而下降
2、(2012年湘潭)下图中能正确模拟吸气时肺和膈肌活动情况的是( )
3、(2012年滨州)图2是平静呼吸时相关结构变化的示意图,Ⅰ、Ⅱ表示胸骨和肋骨运动的过程。吸气时肋间肌的状态、运动的过程和肺内气压分别是( )
A.舒张、过程Ⅰ、高于大气压
B.收缩、过程Ⅱ、等于大气压
C.收缩、过程Ⅰ、低于大气压
D.舒张、过程Ⅱ、低于大气压
4、(2012年枣庄)在游泳时大家往往有这样的体会:若水超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
些吃力。这是因为( )
A.胸廓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B.胸廓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减小,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C.胸廓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减小,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D.胸廓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参考答案:
A类:1、D 2、C 3、(1)肺? 气体交换? (2)①②③④⑤? (3)咽?气管?
B类:1、B 2、(1) 肺 呼吸道 清洁 (2)一 气体交换 (3)二氧化碳 氧气 (4)膈肌(或膈) 收缩
C类:1、C 2、B 3、C 4、D
板书设计: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1)
呼吸系统的组成
鼻腔
咽
呼吸道 喉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气管 清洁、温暖、湿润空气
支气管
肺 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呼吸肌收缩和舒张
二、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
吸气动作 肺被动的扩张和回缩
呼吸运动 过程 肺内气压下降和升高
呼气动作 气体进出肺泡
吸气和呼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