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课件+教案+学案+练习(打包36套)(新版)济南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课件+教案+学案+练习(打包36套)(新版)济南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2-24 08:36:13

文档简介

2.2.1.1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夯实基础
1.水螅属于腔肠动物,如图为水螅体壁横切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螅的体壁有3层细胞
B.①是外胚层,②是内胚层
C.水螅身体呈现两侧对称
D.食物残渣通过肛门排出
2.海葵、海蜇、水母等生物的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它们属于(  )
A.扁形动物
B.腔肠动物
C.环节动物
D.线形动物
3.炎热的夏季去海水中冲凉,是不少市民避暑的第一选择,在海边游泳被海蜇蜇伤后,用肥皂水进行清洗可缓解疾病,下列有关海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蜇的消化腔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B.海蜇蛰人的刺细胞分布在外胚层中
C.海蜇的身体有内、中、外三个胚层
D.海蜇与水螅、涡虫同属于腔肠动物
4.若是在清澈的且水草茂盛的溪流中仔细寻找,我们会发现水螅和涡虫.二者的共同点是(  )
A.有口无肛门
B.身体呈辐射对称
C.体表有外骨骼
D.身体有两个胚层
二、能力提升
5.下列哪种动物不属于腔肠动物(  )
A.河蚌
B.水螅
C.海葵
D.珊瑚虫
6.科学家发现,灯塔水母是一种不会“死亡”的生物,原因是它发育到性成熟阶段后又会回复到幼虫.把它切开,甚至打碎,只要有完整的细胞,每个碎片都可以变成一只幼虫.下列关于灯塔水母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单细胞生物
B.其细胞具有很强的分化能力
C.碎片变成幼虫属于有性生殖
D.每段碎片就是一个生殖细胞
7.身体结构简单,消化道有口无肛门,是下列哪种动物的主要特征?(  )
A.河蚌
B.海葵
C.蚯蚓
D.海马
8.若在清澈且水草茂盛的溪流中仔细寻找,你会发现水螅和涡虫,两者的共同特征是(  )
A.背腹扁平
B.身体辐射对称
C.有口无肛门
D.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
三、课外拓展
9.如图是腔肠动物-水螅的纵剖面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水螅依靠[_________]_________捕食,其上分布着大量的_________细胞,这种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
(2)食物在水螅的[_________]_________内被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7]_________排出体外.
(3)其他腔肠动物在身体结构、捕食、防御等方面与水螅相似,它们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_________对称,体表有_________细胞;有_________无_________.
四、中考链接
10.(丰都县)关于腔肠动物,下列哪一项是错的(  )
A.珊瑚虫、海葵、海蜇是腔肠动物
B.腔肠动物一般是脊椎动物
C.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和食物残渣都由口进出
D.都是生活在水中
11.(绥化)具有“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这些主要特征的动物类群是(  )
A.腔肠动物
B.扁形动物
C.线形动物
D.软体动物
12.(新疆)观察下列水螅纵切面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可填文字或图中的编号):
(1)水螅属于_________动物.经过其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为_________对称体型.
(2)水螅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_________构成,内胚层围成的空腔叫_________.食物在腔内被内胚层细胞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然从_________排出.

参考答案
一、夯实基础
1.B
解析:图中①是外胚层,②是内胚层,B正确
2.B
解析:海葵、水螅、海蜇、珊瑚虫、水母等动物的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因此属于腔肠动物。
3.B
解析:海蜇蛰人的刺细胞分布在外胚层中,B正确。
4.A
解析:水螅属于腔肠动物,涡虫属于扁形动物。
二、能力提升
5.A
解析:河蚌的身体柔软,属于软体动物,不是腔肠动物。
6.A
解析:腔肠动物的细胞具有很强的分化能力,已经分化出了简单的器官.B正确。
7.B
8.C
三、课外拓展
9.(1)1;触手;刺;
(2)4;消化腔;口;
(3)辐射;刺;口;肛门.
四、中考链接
10.B
11.A
12.(1)腔肠;辐射;
(2)中胶层;消化腔;口
2.2.1.2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夯实基础
1.下列水生动物中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
A.乌贼
B.海葵
C.水蛭
D.草履虫
2.下列对动物类群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身体呈辐射对称
B.环节动物:身体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C.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体表有外套膜
D.扁形动物: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
3.蚯蚓、水蛭等没有发达的骨骼,但也能灵活运动,主要因为是(  )
A.肌肉发达
B.体表有黏液
C.身体分节
D.体壁有刚毛
4.环节动物不同于线形动物是因为其(  )
A.环节动物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
B.环节动物有口有肛门
C.环节动物的身体呈圆柱形
D.环节动物的身体细长
二、能力提升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蛔虫是线形动物,身体细长,体表具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B.蚯蚓的运动仅靠刚毛就能完成
C.蚯蚓放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久会死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蚯蚓无法呼吸
D.沙蚕和水蛭都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均是环节动物
6.下列关于环节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沙蚕可作为鱼、虾等的天然饵料
B.提取蛭素生产抗血栓药物
C.蚯蚓穴居于土壤中,疏松土壤,破坏农作物
D.蚯蚓身体富含蛋白质,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
7.蚯蚓、沙蚕、水蛭三种动物的共同特点是(  )
A.都是穴居生活
B.身体都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
C.都是昼伏夜出
D.都是陆地生活的动物
8.下列动物特征与动物类群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体表有刺细胞--腔肠动物
B.身体表面有外套膜--环节动物
C.身体和附肢分节--节肢动物
D.体表有角质层--线形动物
三、课外拓展
9.“蚯蚓俗称曲蟮,中药称地龙,地龙性寒味咸.”下列是“观察蚯蚓”的实验内容,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注意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判断其身体的前端的依据是有_________.
(2)用手指从前到后、从后到前触摸蚯蚓的腹面,会有粗糙感.这是因为它的腹面长有协助运动的_________.
(3)将蚯蚓放在糙纸上和玻璃上,在糙纸上蚯蚓运动得要_________些(快或慢).
(4)在实验过程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保持蚯蚓体表湿润的目的是_________.
(5)蚯蚓能分泌出许多特殊的酶类,有着惊人的消化能力.所以,我们可能开发利用蚯蚓来处理_________.
四、中考链接
10.(海淀区)下列动物中,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
A.蜗牛
B.河蚌
C.蚯蚓
D.枪乌贼
11.(威海)发现一种细长的圆柱形动物,要判断其在分类上属于环节动物还是线形动物,主要依据是(  )
A.是否有口
B.是否有肛门
C.身体是否分节
D.体表是否有黏液
12.(通辽)如图是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请分析回答问题:?
(1)A是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_________,有口无肛门.
(2)B是_________,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_________,有口无肛门.?
(3)C是蚯蚓,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_________动物(类群).?
(4)D是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_________,有口有肛门.?

参考答案
一、夯实基础
1.C
解析:水蛭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为环节动物,符合题意.
2.B
解析: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是节肢动物的特征,B错误;
3.C
解析:蚯蚓、水蛭等属于环节动物,没有骨骼,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钉人士内不动,这时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伸,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钉入土内不动,这时纵肌收缩、环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收缩舒张交替进行,从而使环节动物向前蠕动.但是能灵活运动的主要原因是身体分节。
4.A
解析:线形动物的身体不分节;而环节动物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使身体运动更灵活;故A正确。
二、能力提升
5.B
解析:蚯蚓的运动靠肌肉和刚毛而不是仅靠刚毛就能完成,错误。
6.C
解析:提取蛭素生产抗血栓药物,正确;。
7.B
8.B
三、课外拓展
9.(1)环带;
(2)刚毛;
(3)快;
(4)维持蚯蚓的呼吸;
(5)有机生活垃圾或有机废物..
四、中考链接
10.C
11.C
12.(1)扁平;
(2)水螅;刺细胞;
(3)环节;
(4)角质层;
2.2.1.3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夯实基础
1.下列潍坊境内的各种生物,不具备“身体分部,躯干、足和触角均分节”特征的是( )
A. 北海梭鱼
B. 临朐山蝎
C. 临朐桑蚕
D. 潍坊产的对虾
2.以下对节肢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节肢动物都能飞行
B. 绝大多数节肢动物身体内部有骨骼
C.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的一大类群
D. 绝大多数节肢动物有发达的脑、灵敏的感觉器官和独特的呼吸器官
3.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其原因是( )
A. 贝壳的分泌物
B. 外套膜的分泌物
C. 头部的分泌物
D. 腹足的分泌物
4.下列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 乌贼
B. 海豹
C. 海龟
D. 海豚
二、能力提升
5.节肢动物就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的无脊椎动物,下列哪组是节肢动物?( )
A. 蝗虫、蚂蝗
B. 蜈蚣、蜘蛛蟹
C. 杨子鳄、壁虎
D. 蝙蝠、海蜇
6.“五岛一湾”是湛江著名的旅游景区,其海鲜很有名,下列哪组海鲜属于软体动物( )
A. 红鱼,牡蛎
B. 章鱼,乌贼
C. 龙虾,大闸虾
D. 鲍鱼,海蜇
7.蝗虫的嗅觉器官是( )
A. 单眼
B. 触角
C. 上唇
D. 气管
8.把蝗虫的头部置于水中,它不会窒息而死,原因是( )
A. 可在水中进行呼吸
B. 蝗虫不需要呼吸
C. 头部有呼吸的器官
D. 气门在胸腹部
三、课外拓展
9.根据蝗虫的口器和外部形态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蝗灾发生时,许多农作物的茎、叶很快被取食,这主要是由于蝗虫的[_________ ]_________  ([]内填图中数码或符号,其后填相应名称)很坚硬,适于咀嚼.
(2)图中仅具有感光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多次蜕皮的原因是_________.
(4)结合外部形态示意图,请你设计实验探究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及其所在部位.
实验方案:结论:_________.
四、中考链接
10.(青岛)青岛海鲜很有名,下列哪组海鲜都属于软体动物?(  )
A.鲳鱼、牡蛎
B.章鱼、蛤蜊
C.龙虾、大闸蟹
D.鲍鱼、海蜇
11.(郴州)动物界中包含动物种类最多的类群是(  )
A.软体动物
B.哺乳动物
C.节肢动物
D.鱼类
12.(泰安)如图为蝗虫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蝗虫跳跃、飞行的动力来自与[_________]_________部发达的肌肉([]内填图中数码,其后填相应的名称,以下同)
(2)蝗虫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__排出.

参考答案
一、夯实基础
1.A
解析:北海梭鱼属于鱼类,体表有鳞片,无外骨骼等.故符合题意
2.D
解析: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为适应的环境都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构.因此,绝大多数节肢动物有发达的脑、灵敏的感觉器官和独特的呼吸器官.故D符合题意。
3.D
解析:蜗牛的运动器官是腹足,在腹足的下面有黏液腺,能分泌黏液;黏液避免腹足肌肉与地面直接摩擦而受伤,黏液起到隔垫作用,保护腹足;同时黏液的湿滑性有助蜗牛爬行.如蜗牛能在刀刃上爬行,在粗造表面上爬行分泌黏液较多,都表明黏液有保护腹足、有助爬行的作用.因此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其原因是腹足的分泌物。
4.A
解析:乌贼的身体柔软,贝壳退化,有腕足,属于软体动物,故符合题意。
二、能力提升
5.B
解析: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蝗虫、蜈蚣、蜘蛛蟹、蜜蜂、蜈蚣属于节肢动物;蚂蝗属于环节动物;扬子鳄、壁虎属于爬行动物;蝙蝠属于哺乳动物;海蜇属于腔肠动物。
6.B
解析:章鱼、乌贼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是软体动物,符合题意。
7.B
8.C
三、课外拓展
9.(1)[A];上颚 (2)[①];单眼
(3)它的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
(4)方案:取两只活蝗虫和两支盛满水的试管,然后把一只蝗虫的Ⅰ(或头部)浸没在水里,把另一只蝗虫的Ⅱ和Ⅲ(或胸部和腹部)完全浸没在水里而只露出Ⅰ(头部).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
结论:位于胸部和腹部的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
四、中考链接
10.B
11.C
12.(1)Ⅱ;胸;(2)1;气管
2.2.1.1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自主学习案
一、自主学习目标及范围
学习目标:
1.概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习范围:
预习课本第72页到第73页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要点
1、水螅攻击和防御的利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螅消化食物的部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主学习检测.
1.___________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___________处尤其多.
2.下列属于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的是(  )
A.身体两侧对称
B.背腹扁平
C.有口有肛门
D.体表有刺细胞
3.我国美丽富饶的南海诸岛,有许多是由珊瑚虫分泌物堆积而构成的珊瑚礁形成的,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其显著特征是(  )
A.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B.身体呈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
C.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无肛门
D.身体呈圆筒形,身体分节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阅读教材72——73页文字资料,思考:
1.尝试描述水螅的外部形态特点。 2.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的? 3.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何特点?
4.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随堂检测
1.身体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靠刺细胞捕捉食物,是下列哪种动物的主要特征(  )
A.河蚌
B.水螅
C.螃蟹
D.海马
2.水螅常常可以捕到与自己身体差不多大小的猎物,这主要依靠(  )
A.刺细胞
B.触手的缠结
C.发达的肌肉
D.口的吞噬
3.海蜇等腔肠动物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  )
A.由肛门排出
B.由口排出
C.由胞肛排出
D.由细胞排出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检测:
1.刺细胞;触手.
2. D
3. A
随堂检测:
1. B
2. A
3. B
2.2.1.2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自主学习案
一、自主学习目标及范围
学习目标:
1.概述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习范围:
预习课本第74页到第76页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要点
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主学习检测.
1.身体分节的动物就是环节动物___________(判断对错).
2.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共有的特征是(  )
A.背腹扁平
B.有刺细胞
C.有口无肛门
D.身体呈辐射对称
3.下列动物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
A.蛔虫
B.蜈蚣
C.涡虫
D.沙蚕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一: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阅读教材74页文字资料,思考:
1.涡虫的形态特点? 2.涡虫是如何摄食与消化的? 3.涡虫是如何运动的?
4.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探究二: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阅读教材74页文字资料,思考:
1.蛔虫体表的特点?具有什么作用? 2.蛔虫是如何进行消化的? 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探究三: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阅读教材75——76页文字资料,思考:
1、尝试描述蚯蚓的外部形态特点。
2、用手触摸蚯蚓会有何感觉?
3、尝试描述蚯蚓的运动方式。
4、怎样区分蚯蚓的前后端。
5、大雨过后蚯蚓为何爬出地面?
6、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随堂检测
1.各个类群的动物具有不同的特征,下列哪项是环节动物的特征(  )
A.身体呈辐射对称
B.体表有角质层
C.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D.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2.小明在某山区进行野外考察时找到了一种动物,经观察其具有如下特点:身体呈蠕虫状,细长而柔软,分成许多体节.则他发现该动物的环境最可能是(  )
A.海水中
B.河流中
C.潮湿、有机物丰富的土壤中
D.可能在B处,也可能在C处
3.下列关于环节动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B.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C.身体有口无肛门,食物残渣由口排出体外
D.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提高了运动能力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检测:
1.×.
2. C
3. D
随堂检测:
1. C
2. C
3. B
2.2.1.3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自主学习案
一、自主学习目标及范围
学习目标:
1、说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常见的动物。
2、认识蝗虫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掌握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习范围:
预习课本第75页到第79页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要点
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骨骼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蝗虫的呼吸器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主学习检测.
1.河蚌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___,运动器官是___________,能分泌珍珠质的是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动物类群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腔肠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体表有刺细胞
B.扁形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C.线形动物身体分节,体表有角质层
D.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3.翩翩飞舞在花丛中的蜜蜂能帮助植物进行异花传粉,蜜蜂属于(  )
A.腔肠动物
B.环节动物
C.线形动物
D.节肢动物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一: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阅读教材75——76页文字资料,思考:
1.河蚌的运动器官是什么? 2.河蚌是如何进行呼吸的? 3.贝壳是怎么形成的呢?
4.软体动物都有贝壳吗?
5.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探究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阅读教材77——79页文字资料,思考:
1、蝗虫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
2、蝗虫的足、出教材、翅各有何特点?
3、气门有何作用?
4、外骨骼有何则用?
5、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二、随堂检测
1.蝗虫能适于空中和陆地生活,其形态结构特点有(  )
①用气管呼吸 ②胸部有两对翅 ③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 ④视觉发达,有一对复眼.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蝗虫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是(  )
A.气管
B.触角
C.外骨骼
D.翅
3.下列动物中,不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河蚌
B.蟾蜍
C.扇贝
D.蜗牛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检测:
1.鳃;斧足.外套膜
2. D
3. D
随堂检测:
1. B
2. C
3. B
2.2.1.1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教学目标
1、说出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2、举例说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难点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地球上的动物可以首先根据有没有脊椎骨,分成两大类: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本节课来学习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
(二)讲授新课
探究: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阅读教材72——73页文字资料,思考:
1.尝试描述水螅的外部形态特点。 2.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的? 3.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何特点?
4.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知识运用
1.水螅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
2.海蜇和珊瑚虫排出消化后食物残渣的结构是(  )
A.肛门
B.口
C.胞肛
D.体壁
(四)归纳小结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1.身体辐射对称,生活在水中;
2.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
3.体内有消化腔;
4.有口无肛门。
(五)随堂检测
1.身体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靠刺细胞捕捉食物,是下列哪种动物的主要特征(  )
A.河蚌
B.水螅
C.螃蟹
D.海马
2.水螅常常可以捕到与自己身体差不多大小的猎物,这主要依靠(  )
A.刺细胞
B.触手的缠结
C.发达的肌肉
D.口的吞噬
3.海蜇等腔肠动物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  )
A.由肛门排出
B.由口排出
C.由胞肛排出
D.由细胞排出
六、板书设计
第二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特征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1.身体辐射对称,生活在水中;
2.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
3.体内有消化腔;
4.有口无肛门。
七、作业布置
请据水螅的纵切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螅依靠__________和__________捕获食物.
(2)水螅由体壁由__________层细胞组成,它围成的空腔叫__________.
(3)水螅消化食物是在__________进行,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__________排出
预习74——76页 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八、教学反思
2.2.1.2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教学目标
1、描述蚯蚓的形态结构及运动方式。
2、举例说出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难点
蚯蚓的形态结构及运动方式。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猪肉绦虫成虫的标本,观察它的体形与腔肠动物水熄的体形有什么不同之处? 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又一类动物--扁形动物。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阅读教材74页文字资料,思考:
1.涡虫的形态特点? 2.涡虫是如何摄食与消化的? 3.涡虫是如何运动的?
4.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探究二: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阅读教材74页文字资料,思考:
1.蛔虫体表的特点?具有什么作用? 2.蛔虫是如何进行消化的? 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探究三: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阅读教材75——76页文字资料,思考:
1、尝试描述蚯蚓的外部形态特点。
2、用手触摸蚯蚓会有何感觉?
3、尝试描述蚯蚓的运动方式。
4、怎样区分蚯蚓的前后端。
5、大雨过后蚯蚓为何爬出地面?
6、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知识运用
1.蚯蚓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__________组成,属于环节动物.
2.蚯蚓等环节动物共同具有的特征是(  )
A.体表包有坚韧的外骨骼
B.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C.身体里有脊柱
D.足和触角分节
(四)归纳小结
(一)扁形动物
1、涡虫
2、主要特征:扁平
(二)线形动物
1、人蛔虫
2、主要特征:圆柱形或细线形,有口有肛门
(三)环节动物
1、蚯蚓
(1)形态:圆柱形
(2)结构:前端、环带、体节、后端
(3)呼吸:体壁
(五)随堂检测
1.各个类群的动物具有不同的特征,下列哪项是环节动物的特征(  )
A.身体呈辐射对称
B.体表有角质层
C.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D.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2.小明在某山区进行野外考察时找到了一种动物,经观察其具有如下特点:身体呈蠕虫状,细长而柔软,分成许多体节.则他发现该动物的环境最可能是(  )
A.海水中
B.河流中
C.潮湿、有机物丰富的土壤中
D.可能在B处,也可能在C处
3.下列关于环节动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B.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C.身体有口无肛门,食物残渣由口排出体外
D.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提高了运动能力
六、板书设计
第二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特征
一、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背腹扁平,左右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多营寄生生活
二、线形动物的特征
身体一般为圆柱形,体内有完整的消化道;消化管的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三、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分节无附肢(无足)细长而柔软;大多为蠕动爬行(依靠刚毛和肌肉运动)
七、作业布置
请围绕蚯蚓,简要回答问题:
(1)蚯蚓、水蛭和沙蚕都属于环节动物,它们的身体由许多__________构成,有体腔.
(2)在“观察蚯蚓”实验中,蚯蚓在粗糙的纸板上比在光滑玻璃板上运动的__________,原因是纸板粗糙,摩擦力较大,有利于__________附着.在实验过程中,要使蚯蚓的体壁始终保持湿润,保持体表湿润,有利于__________.
预习76——79页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八、教学反思
2.2.1.3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教学目标
1、说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常见的动物。
2、认识蝗虫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掌握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1、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蝗虫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如何初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分别是什么?2、怎样区分蚯蚓的前后端?
这节课我们介绍下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阅读教材75——76页文字资料,思考:
1.河蚌的运动器官是什么? 2.河蚌是如何进行呼吸的? 3.贝壳是怎么形成的呢?
4.软体动物都有贝壳吗?
5.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探究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阅读教材77——79页文字资料,思考:
1、蝗虫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
2、蝗虫的足、出教材、翅各有何特点?
3、气门有何作用?
4、外骨骼有何则用?
5、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三)知识运用
1.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坚硬的__________,限制了身体的生长,所以节肢动物一般都有__________现象.
2.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下列符合上述特征的动物类群是(  )
A.腔肠动物
B.软体动物
C.线形动物
D.节肢动物
(四)归纳小结
一、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1、身体柔软
2、身体表面有贝壳(或被外套膜包裹的内壳)
二、节肢动物的特征
1、身体分部,
2、躯体、足、触角均分节,
3、体表有外骨骼。
(五)随堂检测
1.蝗虫能适于空中和陆地生活,其形态结构特点有(  )
①用气管呼吸 ②胸部有两对翅 ③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 ④视觉发达,有一对复眼.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蝗虫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是(  )
A.气管
B.触角
C.外骨骼
D.翅
3.下列动物中,不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河蚌
B.蟾蜍
C.扇贝
D.蜗牛
六、板书设计
第二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特征
一、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1、身体柔软
2、身体表面有贝壳(或被外套膜包裹的内壳)
二、节肢动物的特征
1、身体分部,
2、躯体、足、触角均分节,
3、体表有外骨骼。
七、作业布置
如图是蝗虫的外部形态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蝗虫在分类上属于昆虫,昆虫的身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昆虫的体表有__________,有保护和支持体内柔软器官、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昆虫的足和触角__________.
预习80——83页 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鱼的主要特征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八、教学反思
课件18张PPT。七年级上册2.2.1.1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它是动物还是植物多少个微带乳白、拇指般大小的桃花水母安静地浮游着,它们无头无尾,晶莹透亮,柔软如绸,薄如蝉翼,在水中一张一缩,上下漂荡,悠然自得,在清澈见底的龙池中显得异常优美--这就是桃花水母。情境导入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本节目标1、___________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___________处尤其多.刺细胞自主学习反馈触手2.下列属于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的是(  )
A.身体两侧对称
B.背腹扁平
C.有口有肛门
D.体表有刺细胞D自主学习反馈3.我国美丽富饶的南海诸岛,有许多是由珊瑚虫分泌物堆积而构成的珊瑚礁形成的,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其显著特征是(  )
A.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B.身体呈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
C.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无肛门
D.身体呈圆筒形,身体分节A自主学习反馈探究: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探究新知
代表动物——水螅探究新知1.尝试描述水螅的外部形态特点。 (身体呈筒状,有触手) 2.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的? 用触手抓住食物,如水蚤,直至不挣扎,经口送入消化腔内) 3.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何特点
(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消化腔有口无肛门)探究新知常见的腔肠动物珊瑚虫水母探究新知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1.身体辐射对称,生活在水中;
2.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
3.体内有消化腔;
4.有口无肛门。
 探究新知1.水螅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知识运用内胚层外胚层2.海蜇和珊瑚虫排出消化后食物残渣的结构是(  )
A.肛门
B.口
C.胞肛
D.体壁B知识运用1.身体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靠刺细胞捕捉食物,是下列哪种动物的主要特征(  )
A.河蚌
B.水螅
C.螃蟹
D.海马B随堂检测2.水螅常常可以捕到与自己身体差不多大小的猎物,这主要依靠(  )
A.刺细胞
B.触手的缠结
C.发达的肌肉
D.口的吞噬A随堂检测3.海蜇等腔肠动物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  )
A.由肛门排出
B.由口排出
C.由胞肛排出
D.由细胞排出B随堂检测本课小结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1.身体辐射对称,生活在水中;
2.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
3.体内有消化腔;
4.有口无肛门。 预习74——76页 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作业布置请据水螅的纵切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螅依靠__________和__________捕获食物.
(2)水螅由体壁由__________层细胞组成,它围成的空腔叫
__________.
(3)水螅消化食物是在__________进行,不能消化的食物残
渣由__________排出触手刺细胞两消化腔消化腔口课件37张PPT。七年级上册2.2.1.2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你认识下列动物吗?你能说出它们所属的类群吗?情境导入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本节目标1、身体分节的动物就是环节动物___________(判断对错)自主学习反馈×2.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共有的特征是(  )
A.背腹扁平
B.有刺细胞
C.有口无肛门
D.身体呈辐射对称C自主学习反馈3.下列动物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
A.蛔虫
B.蜈蚣
C.涡虫
D.沙蚕D自主学习反馈探究一: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探究新知一、扁形动物的代表:涡虫生活环境涡虫生活在淡水溪流中的石块下,营自由生活;以蠕虫、小甲壳类及昆虫的幼虫为食物探究新知涡虫的形态身体柔软、柳叶形、背腹扁平、两侧对称; 体长一般10~15mm。前端:前端呈三角形;
背面:背脊部隆起,具黑色素斑、颜色较深;身体前端,背部两侧有一对黑色眼点,只感光,不成像眼点耳突背面腹面咽探究新知摄食与消化:
用伸出口外的咽捕食
食物在肠内消化
残渣由口排出腹面 :颜色浅,有口、密生纤毛;
口:位于腹面近体后1/3处,无肛门。摆动时做涡流状运动。运动:探究新知左右对称又称两侧对称,是指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切面可以将身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前端感觉器官集中,有专门的运动器官,能产生定向运动。这样的体形使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运动、捕食和防御。探究新知常见的扁形动物猪肉绦虫头节米猪肉肠道寄生虫,身体长达2~4米,依靠头节上的吸盘和小钩固着在宿主体内,通过体壁吸收宿主的营养物质。探究新知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1234身体背腹扁平 左右对称有三个胚层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可生活在淡水、海水和潮湿的陆地上,多数营寄生生活,除涡虫外。探究新知探究二: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探究新知有些自由生活有些寄生生活线形动物的存在秀丽小杆线虫线虫犬心丝虫十二指肠钩虫探究新知线形动物代表——蛔虫蛔虫的结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还能分泌消化酶的抑制剂,防止自身被寄主消化身体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细长,约15~35厘米;成体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体壁蛔虫的外形探究新知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蠕动。雌虫:体粗长、尾端尖直,生殖能力强雄雌雌雄蛔虫形态区别雄虫:体细小、尾端蜷曲蛔虫的运动21cnjy 探究新知蛔虫的消化与呼吸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无专门的呼吸器官,适应寄主体内的低氧环境,进行厌氧呼吸靠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糜生活肠口肛门蛔虫的生殖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生殖器官蛔虫卵探究新知其他线形动物蛲虫钩虫探究新知线形动物特征体表有角质层身体细长,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探究新知探究三: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探究新知观察蚯蚓目的要求描述蚯蚓的形态特点和运动方式。材料器具材料器具蚯蚓;解剖盘;清水等。方法步骤1. 把蚯蚓放在解剖盘内,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2. 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体会其体壁的特点。
3. 观察蚯蚓的运动情况。探究新知前端环带体节后端1. 尝试描述蚯蚓的外部形态特点。3. 尝试描述蚯蚓的运动方式。2. 用手触摸蚯蚓会有何感觉?身体圆筒形,具有环形体节,身体前端有环带。背部光滑,腹部粗糙。依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缓慢地蠕动。探究新知环节动物代表——蚯蚓体形蚯蚓的体色为暗红色或灰黑色,身体长而圆。蚯蚓的前端有环带蚯蚓体表湿润、粗糙。体节环带刚毛分节运动灵活,转向方便支撑身体,协助运动位于腹面体节探究新知蚯蚓的运动蚯蚓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和刚毛配合可以完成运动运动快,身体变粗变细,往前蠕动体壁探究新知蚯蚓的习性蚯蚓昼伏夜出,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蚯蚓的消化以植物的枯叶,朽木和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蚯蚓的肠壁也有发达的肌肉肠壁探究新知蚯蚓的呼吸大雨过后为什么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因为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外界空气全身各处的细胞氧气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湿润的体壁探究新知其他环节动物水蛭 生活在水田、沟渠或池沼里,主要以吸食动物的血液或体液为生。其体内的水蛭素可用于治疗血栓疾病。沙蚕 生活在海边的泥沙中,身体呈长圆柱形。作为鱼类和虾类的饵料,沙蚕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中。探究新知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陆地环境中探究新知1.蚯蚓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__________组成,属于环节动物.知识运用环状体节2.蚯蚓等环节动物共同具有的特征是(  )
A.体表包有坚韧的外骨骼
B.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C.身体里有脊柱
D.足和触角分节B知识运用1.各个类群的动物具有不同的特征,下列哪项是环节动物的特征(  )
A.身体呈辐射对称
B.体表有角质层
C.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D.身体表面有外套膜C随堂检测2.小明在某山区进行野外考察时找到了一种动物,经观察其具有如下特点:身体呈蠕虫状,细长而柔软,分成许多体节.则他发现该动物的环境最可能是(  )
A.海水中
B.河流中
C.潮湿、有机物丰富的土壤中
D.可能在B处,也可能在C处C随堂检测3.下列关于环节动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B.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C.身体有口无肛门,食物残渣由口排出体外
D.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提高了运动能力B随堂检测一、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背腹扁平,左右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多营寄生生活
二、线形动物的特征
身体一般为圆柱形,体内有完整的消化道;消化管的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三、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分节无附肢(无足)细长而柔软;大多为蠕动爬行(依靠刚毛和肌肉运动)本课小结 预习76——79页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作业布置请围绕蚯蚓,简要回答问题:
(1)蚯蚓、水蛭和沙蚕都属于环节动物,它们的身体由许多__________构成,有体腔.
(2)在“观察蚯蚓”实验中,蚯蚓在粗糙的纸板上比在光滑玻璃板上运动的__________,原因是纸板粗糙,摩擦力较大,有利于__________附着.在实验过程中,要使蚯蚓的体壁始终保持湿润,保持体表湿润,有利于__________.环形体节快蚯蚓刚毛蚯蚓的呼吸(呼吸)课件29张PPT。七年级上册2.2.1.3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你认识下列动物吗?你能说出它们所属的类群吗?情境导入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本节目标1、河蚌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___,运动器官是___________,能分泌珍珠质的是___________鳃自主学习反馈斧足外套膜2.下列关于动物类群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腔肠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体表有刺细胞
B.扁形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C.线形动物身体分节,体表有角质层
D.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有外骨骼D自主学习反馈3.翩翩飞舞在花丛中的蜜蜂能帮助植物进行异花传粉,蜜蜂属于(  )
A.腔肠动物
B.环节动物
C.线形动物
D.节肢动物D自主学习反馈探究一: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探究新知两侧不对称
软体动物:河蚌探究新知两侧对称软体动物:章鱼和乌贼贝壳退化探究新知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1.身体柔软
2.身体表面有贝壳(或被外套膜包裹的内壳)探究新知常见的软体动物探究新知探究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探究新知代表动物——蝗虫探究新知观察蝗虫目的要求材料器具说出蝗虫的形态特点。蝗虫、放大镜、镊子、培养皿、解剖盘等。探究新知1.将蝗虫放到培养皿中,结合图2.2—10观察蝗虫身体的分部情况。
2.观察蝗虫身体胸部、腹部和足、触角的分节情况。
3.观察蝗虫的足、翅的着生部位以及翅的特点。
4.观察蝗虫气门的位置。
5.轻轻的捏一捏蝗虫的身体,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方法步骤探究新知32456718腹部胸部触角前足中足后足头部翅观察蝗虫的身体结构气门9探究新知思考:坚韧的外骨骼对蝗虫有什么作用呢?坚韧的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的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探究新知触角的特点: 分节
具有触觉和嗅觉作用。触角观察蝗虫触角的特点探究新知观察蝗虫翅的特点前翅革质、狭长,覆盖在后翅上,起保护作用;后翅呈薄膜状,柔软、宽大,适于飞翔。探究新知观察蝗虫足的特点足分节,后足发达,适于跳跃。探究新知气门是气体出入的门户气门气管探究新知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部,
?躯体、足、触角均分节,
?体表有外骨骼。探究新知1.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坚硬的__________,限制了身体的生长,所以节肢动物一般都有__________现象.知识运用外骨骼蜕皮2.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下列符合上述特征的动物类群是(  )
A.腔肠动物
B.软体动物
C.线形动物
D.节肢动物B知识运用1.蝗虫能适于空中和陆地生活,其形态结构特点有(  )
①用气管呼吸 ②胸部有两对翅 ③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 ④视觉发达,有一对复眼.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B随堂检测2.蝗虫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是(  )
A.气管
B.触角
C.外骨骼
D.翅C随堂检测3.下列动物中,不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河蚌
B.蟾蜍
C.扇贝
D.蜗牛B随堂检测一、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1、身体柔软
2、身体表面有贝壳(或被外套膜包裹的内壳)
二、节肢动物的特征
1、身体分部,
2、躯体、足、触角均分节,
3、体表有外骨骼。本课小结 预习80——83页 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鱼的主要特征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作业布置如图是蝗虫的外部形态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蝗虫在分类上属于昆虫,昆虫的身体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昆虫的体表有__________,
有保护和支持体内柔软器官、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昆虫的
足和触角__________.头胸腹外骨骼分节2.2.2.1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夯实基础
1.水生动物形形色色,指出下列哪一组动物属于真正鱼类的是(  )
①娃娃鱼 ②鲍鱼 ③海马 ④章鱼 ⑤河豚 ⑥中华鲟 ⑦鲸鱼 ⑧带鱼.
A.①②③④
B.①③⑦⑧
C.③⑤⑥⑧
D.②④⑥⑧
2.下列具有鱼的主要特征的动物是(  )
A.鱿鱼
B.墨鱼
C.鲸鱼
D.鳙鱼
3.下列关于青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青蛙的体色与周围环境颜色接近
B.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粘液
C.青蛙的肺发达,能适应陆地生活
D.青蛙的后肢发达,适于跳跃
4.有关两栖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精过程不受水的限制
B.幼体生活在水中
C.终生用肺呼吸
D.体温恒定
二、能力提升
5.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  )
①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 ②用肺呼吸 ③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④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⑤皮肤裸露.
A.①②
B.①②③
C.④⑤
D.①②③④
6.十二生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其中“龙”的创造充满了想象力.据说“龙”的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有四肢和牙齿,卵外有坚韧的卵壳,能在水中和陆地生活.下列动物中与上述特征相似度最高的是(  )
A.鱼
B.两栖动物
C.爬行动物
D.哺乳动物
7.下列特征不能说明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是(  )
A.体表有角质的鳞片或甲
B.用肺呼吸,肺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
C.体外受精,受精作用在水中完成
D.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
8.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鸟类体表被毛,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体温恒定
B.两栖类的成体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C.爬行类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
D.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都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三、课外拓展
9.阅读下列材料,请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变色龙又名避役,与蜥蜴同属于蜥蜴亚目.变色龙躯干稍扁,皮面粗糙,四肢稍长,运动极慢.舌长,可舔食虫类.表皮下有多种色素块,能随时变换不同的体色.既有利于保护自己,又有利于捕捉猎物.
(1)变色龙属于_________动物,它的身体分为_________五部分,由于_________的存在,使头部能够_________,有利于_________和_________.
(2)变色龙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_.
(3)变色龙生殖过程中在_________上产卵,卵的表面有_________,卵内有丰富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供胚胎发育利用,使其生殖和发育过程脱离了水的限制.
四、中考链接
10.(丰都县有一动物体表覆盖有鳞片,受精卵有卵壳保护.据此可初步判断它属于(  )
A.鱼类
B.爬行类
C.鸟类
D.哺乳类
11.(通辽)下列特征不能说明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是(  )
A.体表有角质的鳞片或甲
B.用肺呼吸,肺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
C.体外受精,受精作用在水中完成
D.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
12.(娄底)如图是鲫鱼循环系统图解,请回答:
(1)血液在图中标号_________处进行气体交换后,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2)鲫鱼的血液循环路线有_________条.
(3)图中标号④所示结构内流_________血.
(4)图中标号②所示结构的名称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夯实基础
1.C
2.D
解析:鳙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
3.C
解析:青蛙的幼体只可以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肺不发达,皮肤辅助呼吸功.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4.B
解析: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体外受精,受精过程离不开水,体外发育,经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水陆两栖,体温不恒定,属于变温动物.所以ACD的说法都错误。
二、能力提升
5.D
解析:在陆地生活的动物都具有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爬行类具有较为发达的肺适于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爬行类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爬行动物用肺呼吸,因此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两栖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故选项D是爬行类成为真正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的主要原因。
6.C
解析:爬行动物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有四肢和牙齿,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因此与题干中的描述相似度最高的是爬行动物。
7.C
8.C
三、课外拓展
9.(1)爬行;头、颈、躯干、四肢、尾;颈;灵活转动;捕食;逃避敌害;
(2)肺;
(3)陆; 坚硬的卵壳;养料;一定的水分
四、中考链接
10.B
11.C
12.(1)③(2)1 (3)动脉 (4)心室
2.2.2.2 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夯实基础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诗中的莺和燕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①体表被覆羽毛 ②前肢变为翼 ③胸肌发达 ④胎生哺乳 ⑤体温恒定.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2.鸟类区别于其他各种动物的最显著特征是(  )
①体表有羽毛 ②前肢为翼 ③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
④心脏四腔 ⑤体温恒定 ⑥卵生、体内受精.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青蛙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辅助肺呼吸
B.蜥蜴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可减少水分的蒸发
C.鸟的气囊,是飞行时气体交换的场所
D.兔的牙齿分化,与其植食性相适应
4.鸟有发达的气囊,关于气囊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辅助呼吸
B.气体交换
C.暂时储存气体
D.散热降温
二、能力提升
5.鸟类呼吸时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
A.气囊
B.气管
C.肺
D.肺和气囊
6.鸟类的体型有利于它飞行时减少飞行阻力,它的体型是(  )
A.流线型
B.扇形
C.长方体形
D.侧扁形
7.家鸽飞行时呼吸的特点是(  )
A.肺和气囊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B.吸气时,肺内进行气体交换
C.呼气时,肺内进行气体交换
D.呼气和吸气时,肺内都进行气体交换
8.大多数鸟类体内具有气囊,气囊在鸟飞行时所起的作用不包括(  )
A.辅助呼吸
B.减轻比重,增加浮力
C.保温保暖,使体温恒定
D.散失热量,降低体温
三、课外拓展
9.观察如图,总结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1)观察图中①所示,鸟的身体呈_________型,可以减少空气的阻力.
(2)观察图中②所示,鸟的前肢变成_________,上面生有几排大型的_________,适于搏击空气.
(3)鸟的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中空,可减轻_________.胸骨上高耸的突起叫做_________.附着在胸骨上的是全身最发达的_________,可提供飞行的动力.
四、中考链接
10.(黑龙江)下列关于动物与其气体交换的场所,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鲫鱼--鳃
B.青蛙--皮肤与肺
C.家鸽--气囊
D.家兔--肺
11.(江西)我国某地流传的“骨笛”是用一种内部中空、轻而坚固的长骨制成的乐器.你认为下列动物的骨骼中最适合做“骨笛”的是(  )
A.青蛙
B.老鹰
C.猫
D.乌龟
12.(通辽)如图是家鸽的骨骼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家鸽哪些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适于飞翔.
(1)家鸽的体形呈_________形,这种体形可以减少飞行的.
(2)观察家鸽的骨骼,可以发现〔④〕_________很突出,长骨中空,内有空气.
(3)家鸽等适于飞翔的鸟类,一般具有_________呼吸方式,气体交换发生在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夯实基础
1.A
解析: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龙骨突发达;心脏四腔.故诗中的莺和燕具有的共同特征是①②③⑤。
2.A
解析:①体表有羽毛 具有保温和保护作用,②前肢变为翼,适于飞行生活.这一点也与其它动物不同,如哺乳动物是体表被毛,但不是羽毛;③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适于飞行,这点也是其它动物所不具有的;而④心脏四腔、⑤体温恒定、⑥卵生,体内受精等不属于鸟类所特有的特征。
3.C
解析:鸟有气囊,在飞行过程中吸气和呼吸时气体都经过肺、都能进行气体交换,而气囊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因此不能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C错误。
4.B
二、能力提升
5.C
6.A
解析:鸟的体形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鸟在空中飞行时的阻力,利于飞行。
7.D
8.C
解析:鸟类的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贮存空气,辅助呼吸,即使吸入的空气两次通过肺,保证肺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同时气囊还有减轻身体比重和散发热量、调节体温、减轻器官间的摩擦等的作用,可见C符合题意。
三、课外拓展
9.(1)流线;
(2)翼;正羽;
(3)体重;龙骨突;胸肌.
四、中考链接
10.C
11.B
12.(1)、流线型;.(2)、胸骨(3)、双重呼吸;肺.
2.2.2.3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夯实基础
1.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大大提高,主要与下列哪项特征有关?(  )
A.体温恒定
B.胎生哺乳
C.分布广泛
D.牙齿有分化
2.蝙蝠是哺乳类而不是鸟的原因是(  )
A.胸肌发达
B.心脏有四腔
C.体温恒定
D.胎生、哺乳
3.下列除哪一项外,都使哺乳类在生存竞争中占据了优势地位(  )
A.体表长有毛
B.胎生、哺乳
C.体温恒定
D.身体里有脊椎骨
4.海洋中有鱼有虾有蟹,它们都是比较低等的水生动物.海豹、海豚、鲸、海狮等也生活在海洋中,但它们是哺乳动物,与鱼类相比较,它们的呼吸器官是(  )
A.腮
B.肺
C.气囊
D.皮肤
二、能力提升
5.哺乳动物肺的特点是(  )
A.肺结构简单,囊状不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弱
B.肺隔膜增多,出现了肺泡,气体交换能力较强
C.肺结构复杂,呈海绵状,肺泡数量多
D.肺呈囊泡状,两室
6.“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对此下列有关事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蜥蜴的四肢短小,适于爬行
B.狼的犬齿发达,适于撕咬猎物
C.蝙蝠的双翼被覆羽毛,适于飞行
D.蚯蚓体壁密布毛细血管,能进行呼吸
7.“美人鱼”的学名叫儒艮,之所以被人们称为“美人鱼”,是因为母兽给幼崽喂奶时常浮出水面,像人类哺乳的情形,你认为“美人鱼”属于(  )
A.爬行动物
B.鱼类
C.哺乳动物
D.两栖动物
8.下列属于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是(  )
A.体温恒定
B.心脏四腔
C.胎生哺乳
D.用肺呼吸
三、课外拓展
9.如图是三种会飞的动物,请据图回答下旬问题:
(1)A类动物最基本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B属于_________动物,它的身体分为_________、胸、腹三部分.
(3)C用_________呼吸,用_________辅助呼吸.
(4)A、B、C三种动物中,_________是恒温动物.(用字母表示).
四、中考链接
10.(东营)十二生肖是华夏先民图腾崇拜和早期天文学的结晶,让每个人都具有与生俱来的属相,代表着全中国所有人的精神风貌.下列哪项是丑牛、巳蛇、酉鸡的共同特征?(  )
A.体温恒定
B.用肺呼吸
C.胎生哺乳
D.心脏四腔
11.(绥化)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
A.体表被毛
B.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C.胎生,哺乳
D.以上都是
12.(资阳)动物多种多样,目前已知的有150多万种.如图是几种常见动物,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A最重要的特征是_________,从而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2)动物C的皮肤除具保护作用外还能_________.
(3)动物D在水中通过_________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完成游泳。

参考答案
一、夯实基础
1.B
解析:哺乳动物在繁殖期间哺乳动物雌雄交配,雄性的精子进入雌性的体内,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在雌性动物的子宫内发育形成胚胎,胚胎在母体的子宫内,通过胎盘和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叫胎生,刚出生的幼体身上无毛,眼睛没有睁开,不能行走,只能靠母体的乳汁生活,叫哺乳,所以称为哺乳动物,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对陆上生活的适应能力。
2.D
解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起,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蝙蝠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
3.D
解析: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体内具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为恒温动物;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是胎生,胚胎在母体子宫里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为胎生,刚出生的幼体只能靠母体乳腺分泌的乳汁生活为哺乳.因此A、B、C、都属于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都使哺乳类在生存竞争中占据了优势地位.D、身体里有脊椎骨不是哺乳类动物的主要特征.D错误。
4.B
二、能力提升
5.C
解析:哺乳动物肺的结构最复杂,呈海绵状,是由复杂的“支气管树”所构成,支气管分枝的盲端即为肺泡.肺泡数量十分巨大,因而大大增加了呼吸表面积,如羊的肺泡总面积可达50~90m2,马的肺泡达500m2,人的肺泡为70m2,相当于体表面积的40倍,明显地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果.肺泡之间分布有弹性纤维,在呼吸的配合下可使肺被动地回缩。
6.C
解析:蝙蝠属于哺乳动物,体表被毛,不是羽毛,C错误;。
7.C
8.C
三、课外拓展
9.(1)胎生;哺乳;
(2)节肢;头;
(3)肺;气囊;
(4)AC.
四、中考链接
10.B
11.B
12.(1)胎生、哺乳;
(2)辅助呼吸;
(3)尾部和躯干部
2.2.2.1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自主学习案
一、自主学习目标及范围
学习目标:
1.概述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主要特征以及他们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观察鲫鱼,描述鱼类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并了解常见的鱼类。
3.概括两栖类、爬行类是如何适应各自的生活环境的,并了解常见的两栖类、爬行类动物。
学习范围:
预习课本第80页到第83页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要点
1、鱼的呼吸器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鱼的主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期动物的主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蛙的呼吸器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主学习检测.
1.晰蜴皮肤表面覆盖角质的___________,有保护身体和减少体内___________蒸发的作用,晰蜴的肺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强,只靠肺的呼吸,就能满足对氧气的需求.
2.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特征千差万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都是变温动物
B.海洋中的鲸、带鱼等都是用鳃呼吸
C.蚯蚓身体分节,因此蚯蚓属于节肢动物
D.家鸽的前肢变成翼,两翼肌肉最为发达
3.小明的妈妈到菜市场卖鱼,在许多已经死亡的鱼中,她可以如何迅速判断鱼是否新鲜的最佳方法(  )
A.鳞片是否完整
B.体表是否湿润
C.鳃丝颜色是否鲜红
D.体表有无伤痕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一:鱼的主要特征
阅读教材80——82页文字资料,思考:
1、观察鲫鱼的身体呈什么形态?想一想,这种体形与水中游泳有什么关系?
2、鳞片有什么作用?鳞片上的侧线有什么作用?
3、鱼的呼吸器官?
4、鱼是如何进行运动的?
探究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阅读教材82——83页文字资料,思考:
1、蝌蚪和青蛙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
2、蝌蚪和青蛙的呼吸器官各是什么?
3、用手摸一摸青蛙的皮肤有何感觉?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如果我们在青蛙的体表涂上一层油脂,结果会怎样?
探究三: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阅读教材83页文字资料,思考:
1、爬行动物的皮肤与青蛙相比有何不同?
2、爬行动物的呼吸器官是什么?
3、你知道爬行动物是怎样繁殖的吗?
4、为什么说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有利于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
二、随堂检测
1.海马用鳍辅助运动,用鳃呼吸,有由脊椎构成的脊柱,而且终身生活在水中.据此可以判断海马和下列哪一种动物属于同类(  )
A.河马
B.海豚
C.甲鱼
D.鲨鱼
2.两栖动物是指(  )
A.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B.有时在水中生活,有时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C.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D.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
3.身体表面有硬而干燥的鳞片,卵生,体温不恒定的动物是(  )
A.鱼类
B.两栖类动物
C.爬行类动物
D.哺乳类动物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检测:
1.鳞片;水分;比青蛙的发达;气体交换.
2. A
3. C
随堂检测:
1. D
2. D
3. C
2.2.2.2 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自主学习案
一、自主学习目标及范围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说出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学习范围:
预习课本第84页到第86页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要点
1、鸟主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主学习检测.
1.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着__________,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__________辅助呼吸.
2.家鸽身体内的气囊在家鸽飞行中起到的作用不包括(  )
A.减轻身体比重
B.散热降温
C.辅助呼吸
D.气体交换
3.下列与鸟类适于飞行无关的特征是(  )
A.卵生
B.体温恒定
C.前肢变成翼
D.体表被覆羽毛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鸟的主要特征
阅读教材84——86页文字资料,思考:
1.观察家鸽的体形,这种体形有何意义?
2.骨骼有什么特点和飞行生活相适应?
3.肌肉有什么特点和飞行生活相适应?
4.呼吸器官是什么?
5.家鸽的口有什么特点?
6.家鸽的消化系统与飞行相适应的特点?
二、随堂检测
1.谚语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下列哪项不是与鸟类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征?(  )
A.体表被覆羽毛,身体呈流线型
B.长骨中空,前肢变成翼
C.体温恒定,卵生
D.胸肌发达,有龙骨突
2.在鸟类的消化系统中,有很多器官和结构都是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鸟类有喙无齿,适于大量快速进食
B.鸟类消化能力强,为飞行提供足够的能量来源
C.鸟类直肠短,易于及时排出粪便
D.鸟类的嗉囊可以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
3.鸽子是和平、友谊和圣洁的象征.下列与鸽子的飞行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特征是(  )
A.体温恒定,适应性强
B.前肢变成能飞翔的翼,胸肌发达
C.有发达的气囊辅助肺呼吸
D.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羽毛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检测:
1. 羽毛;气囊
2. D
3. B
随堂检测:
1. C
2. D
3. A
2.2.2.3 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自主学习案
一、自主学习目标及范围
学习目标:
1、理解家兔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
2、概括哺乳类的主要特征
学习范围:
预习课本第86页到第88页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要点
1、哺乳动物主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门齿、犬齿、臼齿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主学习检测.
1.绝大多数动物进行有性生殖,但受精方式有所不同,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如昆虫、蛇、鸟、兔等的受精方式是__________.人和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受精卵是在母体的__________内发育成胎儿的.
2.近期一则吃穿山甲的网帖引发广泛社会关注.穿山甲是一种濒危野生动物,形态狭长,全身有鳞甲,四肢粗短,挖穴而居,昼伏夜出,每年1胎、偶尔产2胎.下列特征能判断穿山甲为哺乳动物的是(  )
A.全身有鳞甲
B.具有四肢
C.挖穴而居
D.胎生
3.哺乳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是(  )
A.蜘蛛
B.蝙蝠
C.鸟类
D.昆虫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自学教材86~88页,思考:
1、家兔的体毛有什么,有什么作用?
2、家兔的生殖发育有什么特点?这对家兔的繁殖有什么意义?
3、家兔体内有什么结构,有什么作用?
4、家兔的牙齿可以分为哪几种?狼的牙齿与家兔一样吗?
5、家兔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尤其什么发达,这对家兔在陆地上生活有什么意义?
二、随堂检测
1.下列有关哺乳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鳃呼吸,体温恒定
B.用肺呼吸,体温恒定
C.是真正适应陆生环境的无脊椎动物
D.胚胎在体外进行发育
2.下列特征中,为哺乳动物所特有的是(  )
A.恒温
B.有牙齿的分化
C.有脊椎
D.陆生
3.2017年3月,一头浑身缠绕废弃渔网的抹香鲸在大亚湾海域搁浅死亡.解剖时,在其腹内发现一头夭折的抹香鲸宝宝.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抹香鲸搁浅后因无法用鳃呼吸而死亡
B.抹香鲸以胎生哺乳的方式繁殖并哺育后代
C.抹香鲸是体型较大的鱼类,适于水中生活
D.抹香鲸前肢成鳍适于水中游泳,体温不恒定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检测:
1. 体内受精;子宫.
2. D
3. B
随堂检测:
1. B
2. B
3. B
2.2.2.1 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教学目标
1、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说出鲫鱼的生活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2、描述鱼类的主要特征,说出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3、尝试描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1.鱼的主要特征;
2.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难点
1.说出鲫鱼的生活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2.描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蝗虫到池塘边玩耍,遇见鲫鱼正在无聊的吐泡泡。鲫鱼开腔道:“ ‘旱鸭子’,你敢把头没在水中一个小时吗?”小蝗虫满不在乎地说:“敢!但你敢到岸上呆一个小时吗?”鲫鱼想了想说:“敢!”心理却说:“等轮到我时,你早已憋死啦!”青蛙跑来作证。于是小蝗虫将头深深浸入水中,一个小时后,小蝗虫安然无恙的抬起头,鲫鱼顿时傻了眼。青蛙催促道:“鲫鱼先生请便吧。”鲫鱼不得已,跳到岸上,不一会儿便死了。你知道鲫鱼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鲫鱼有哪些特点适应水中生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鲫鱼,进一步认识鱼的特征。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鱼的主要特征
阅读教材80——82页文字资料,思考:
1、观察鲫鱼的身体呈什么形态?想一想,这种体形与水中游泳有什么关系?
2、鳞片有什么作用?鳞片上的侧线有什么作用?
3、鱼的呼吸器官?
4、鱼是如何进行运动的?
探究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阅读教材82——83页文字资料,思考:
1、蝌蚪和青蛙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
2、蝌蚪和青蛙的呼吸器官各是什么?
3、用手摸一摸青蛙的皮肤有何感觉?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如果我们在青蛙的体表涂上一层油脂,结果会怎样?
探究三: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阅读教材83页文字资料,思考:
1、爬行动物的皮肤与青蛙相比有何不同?
2、爬行动物的呼吸器官是什么?
3、你知道爬行动物是怎样繁殖的吗?
4、为什么说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有利于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
(三)知识运用
1.在章鱼、娃娃鱼、鳄鱼、甲鱼这四种动物中,其中__________是两栖动物.
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下面属于鱼类的是(  )
A.娃娃鱼
B.鱿鱼
C.鳄鱼
D.草鱼
(四)归纳小结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代表动物:鲫鱼
鱼类
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体表特征: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内有脊柱骨构成的脊柱,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
代表动物:青蛙
两栖类
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裸露且湿润,能够辅助呼吸。
代表动物:鳄鱼
爬行类
主要特征:皮肤干燥、厚实,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 陆地产卵,卵外有坚韧的外壳。
(五)随堂检测
1.海马用鳍辅助运动,用鳃呼吸,有由脊椎构成的脊柱,而且终身生活在水中.据此可以判断海马和下列哪一种动物属于同类(  )
A.河马
B.海豚
C.甲鱼
D.鲨鱼
2.两栖动物是指(  )
A.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B.有时在水中生活,有时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C.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D.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
3.身体表面有硬而干燥的鳞片,卵生,体温不恒定的动物是(  )
A.鱼类
B.两栖类动物
C.爬行类动物
D.哺乳类动物
六、板书设计
第二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二节 脊椎动物的主特征
一、鱼类的主要特征
生活在水中,用鳃进行呼吸,身体大多覆盖鳞片,靠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游泳。
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生活在水中也可生活在陆地上,用肺进行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三、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皮肤干燥、厚实,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陆地上生活,真正摆脱对水的依赖而适应陆地生活。
七、作业布置
蛇没有四肢,但它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
预习84——86页 鸟类
鸟类的主要特征
八、教学反思
2.2.2.2 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家鸽形态结构特征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了解家鸽与飞行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让学生明确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都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1、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鸟类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难点
鸟类的呼吸特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古至今,人们都有一个梦想:如果人也能长出翅膀,像鸟儿那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有多好啊,试想一下,人类如果有了一双翅膀,真的能飞起来吗?为什么?鸟儿为什么能飞呢?它有哪些适应飞行生活的特征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近鸟类,共同探究一下。
(二)讲授新课
探究:鸟的主要特征
阅读教材84——86页文字资料,思考:
1.观察家鸽的体形,这种体形有何意义?
2.骨骼有什么特点和飞行生活相适应?
3.肌肉有什么特点和飞行生活相适应?
4.呼吸器官是什么?
5.家鸽的口有什么特点?
6.家鸽的消化系统与飞行相适应的特点?
(三)知识运用
1.鸟的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可减轻飞行时的体重__________.(判断对错)
2.鸟类消化系统中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重要结构特点是(  )
A.角质喙坚硬
B.肌胃发达
C.小肠很长
D.直肠很短
(四)归纳小结
一、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1.形态结构:体形、羽毛、肌肉、骨骼
2.生理特点:消化、循环、呼吸
二、鸟类的主要特征
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五)随堂检测
1.谚语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下列哪项不是与鸟类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征?(  )
A.体表被覆羽毛,身体呈流线型
B.长骨中空,前肢变成翼
C.体温恒定,卵生
D.胸肌发达,有龙骨突
2.在鸟类的消化系统中,有很多器官和结构都是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鸟类有喙无齿,适于大量快速进食
B.鸟类消化能力强,为飞行提供足够的能量来源
C.鸟类直肠短,易于及时排出粪便
D.鸟类的嗉囊可以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
3.鸽子是和平、友谊和圣洁的象征.下列与鸽子的飞行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特征是(  )
A.体温恒定,适应性强
B.前肢变成能飞翔的翼,胸肌发达
C.有发达的气囊辅助肺呼吸
D.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羽毛
六、板书设计
第二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二节 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鸟的主要特征
鸟类的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七、作业布置
请根据鸟的形态结构示意图回答.
(1)鸟有许多适于飞行的特点: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体表覆__________;前肢变成翼;__________肌发达,可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2)鸟的呼吸作用旺盛,有气囊辅助__________呼吸.
预习87——88页 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八、教学反思
2.2.2.3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教学目标
1.观察家兔的形态结构,知道家兔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2.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难点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些哺乳动物的图片。
1、你们认识这些动物吗?它们通过什么方式抚养后代?
2、它们都属于哪类动物?
3、能否说说出你知道的、见过的、养过的哺乳动物吗?
人类也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除哺乳行为外还有哪些特点?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哺乳类的椎动物。
(二)讲授新课
探究: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自学教材87~88页,思考:
1、家兔的体毛有什么,有什么作用?
2、家兔的生殖发育有什么特点?这对家兔的繁殖有什么意义?
3、家兔体内有什么结构,有什么作用?
4、家兔的牙齿可以分为哪几种?狼的牙齿与家兔一样吗?
5、家兔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尤其什么发达,这对家兔在陆地上生活有什么意义?
(三)知识运用
1.哺乳动物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兔没有__________齿,而狗__________齿发达.鸟类身体__________型,__________辅助呼吸.
2.棕熊按其食性与以下哪种动物相类似(  )
A.鹿
B.狮子
C.人
D.兔子
(四)归纳小结
一、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1.体表被毛(部分水生哺乳动物除外)
2.胎生,哺乳
3.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二、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可以提供动物蛋白
2.皮毛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3.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4.是人类的帮手
(五)随堂检测
1.下列有关哺乳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鳃呼吸,体温恒定
B.用肺呼吸,体温恒定
C.是真正适应陆生环境的无脊椎动物
D.胚胎在体外进行发育
2.下列特征中,为哺乳动物所特有的是(  )
A.恒温
B.有牙齿的分化
C.有脊椎
D.陆生
3.2017年3月,一头浑身缠绕废弃渔网的抹香鲸在大亚湾海域搁浅死亡.解剖时,在其腹内发现一头夭折的抹香鲸宝宝.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抹香鲸搁浅后因无法用鳃呼吸而死亡
B.抹香鲸以胎生哺乳的方式繁殖并哺育后代
C.抹香鲸是体型较大的鱼类,适于水中生活
D.抹香鲸前肢成鳍适于水中游泳,体温不恒定
六、板书设计
第二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二节 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1.体表被毛,具有保温作用;
2.牙齿分化(门齿、臼齿、犬齿),食性复杂;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大脑发达;
4.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
5.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七、作业布置
靠鳃呼吸的动物都生活在水中.但是,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并不一定都用鳃呼吸.比如海牛虽然生活在海洋中,但是它却用肺呼吸.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海牛属于哪一类动物?
(2)海牛与鱼类有哪些主要区别?
预习90——93页 动物的运动
运动的方式
运动的基础
运动的实现
八、教学反思
课件34张PPT。七年级上册2.2.2.1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情境导入你能区分下列动物哪些是无脊椎动物?哪些是脊椎动物吗?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脊椎动物情境导入1、鱼类的主要特征
2、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3、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本节目标1、晰蜴皮肤表面覆盖角质的___________,有保护身体和减少体内___________蒸发的作用,晰蜴的肺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强,只靠肺的呼吸,就能满足对氧气的需求.鳞片自主学习反馈水分比青蛙的发达气体交换2.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特征千差万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都是变温动物
B.海洋中的鲸、带鱼等都是用鳃呼吸
C.蚯蚓身体分节,因此蚯蚓属于节肢动物
D.家鸽的前肢变成翼,两翼肌肉最为发达A自主学习反馈3.小明的妈妈到菜市场卖鱼,在许多已经死亡的鱼中,她可以如何迅速判断鱼是否新鲜的最佳方法(  )
A.鳞片是否完整
B.体表是否湿润
C.鳃丝颜色是否鲜红
D.体表有无伤痕C自主学习反馈探究一:鱼类的主要特征探究新知探究新知腹面: 色背面: 色这种体色的好处是在附近有敌害时 。
体形呈 形,其意义是
游泳时可以 。深灰黑白减少阻力梭不易被发现鲫鱼的外形与运动探究新知手摸鲫鱼的体表会有 的感觉,
在水中游泳时可以 。黏滑减少阻力鲫鱼的身体被覆 ,起保护作用鳞片鲫鱼用 游泳鳍仔细观察鲫鱼,发现它的身体两侧各有一行 ,有感知
和 的作用。侧线水流方向水压探究新知尝试描述各种鱼鳍的作用?胸鳍:1对,转换方向,保持鱼体左右平行。
腹鳍:1对,保持鱼体左右平行。
背鳍、臀鳍:1个,保持竖直方向平行。
尾鳍:产生前进的动力和决定运动方向。探究新知鲫鱼的口和鳃盖 张开和闭合,这是鲫鱼在进行 鳃是鱼的 器官。交替呼吸呼吸探究新知观察鲫鱼的脊柱。鱼的身体背部具有由许多 构成的脊柱,具有
的作用。支撑身体 脊椎骨探究新知脊柱不一样变温鲫鱼的体温在寒冷的冬季,鱼的体温和夏季一样吗? ,所以说,鱼是
动物。探究新知身体呈 形,表面光滑;
身体背面颜色较 ,腹面颜色较 ;
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 ;
用 呼吸;
用 游泳;
终生生活在水中。减少游泳时的阻力不易被上面和下面的敌害发现,是一种保护色。鱼口与鳃盖交替张合,完成气体交换各种鳍相互配合,完成游泳运动梭深浅鳞片鳃鳍探究新知鱼类的主要特征探究新知探究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探究新知看课本插图思考:
1.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两栖动物有哪些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两栖动物探究新知比一比 鳃肺、皮肤水中水陆两栖探究新知幼体生活在 中,用 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 ,也可以生活在 上,用 呼吸,皮肤 且 ,能够辅助 。裸露 湿润水鳃水中 陆地肺呼吸两栖动物的特征探究新知青蛙------捕食害虫
蟾蜍------蟾酥入药
大鲵------特有珍稀
(娃娃鱼)常见两栖动物大鲵(娃娃鱼)蟾蜍青蛙探究新知探究三: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探究新知1.常见的爬行动物有哪些?
2.为什么说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探究新知皮肤 、 ,体表覆盖着角质的 或 ,用 呼吸,陆地上 ,真正摆脱对水的依赖而适应 生活干燥 厚实鳞片 甲肺产卵陆地爬行动物的特征探究新知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探究新知水中幼体:水中
成体:陆地陆地有鳞片无鳞片,皮肤裸露,湿润有鳞片或甲鳃幼体:鳃
成体:肺兼皮肤肺变温变温变温卵生,产于水中卵生,产于水中卵生,有坚硬的卵壳,产于陆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逐渐从水生向陆生探究新知1.在章鱼、娃娃鱼、鳄鱼、甲鱼这四种动物中,其中__________是两栖动物.知识运用娃娃鱼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下面属于鱼类的是(  )
A.娃娃鱼
B.鱿鱼
C.鳄鱼
D.草鱼D知识运用1.海马用鳍辅助运动,用鳃呼吸,有由脊椎构成的脊柱,而且终身生活在水中.据此可以判断海马和下列哪一种动物属于同类(  )
A.河马
B.海豚
C.甲鱼
D.鲨鱼D随堂检测2.两栖动物是指(  )
A.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B.有时在水中生活,有时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C.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D.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D随堂检测3.身体表面有硬而干燥的鳞片,卵生,体温不恒定的动物是(  )
A.鱼类
B.两栖类动物
C.爬行类动物
D.哺乳类动物C随堂检测本课小结一、鱼类的主要特征
生活在水中,用鳃进行呼吸,身体大多覆盖鳞片,靠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游泳。
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生活在水中也可生活在陆地上,用肺进行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三、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皮肤干燥、厚实,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陆地上生活,真正摆脱对水的依赖而适应陆地生活。 预习84——86页 鸟类
鸟类的主要特征作业布置蛇没有四肢,但它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
蛇具有爬行动物的特征,如体表具有角质的鳞片或甲,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有利于适应陆地生活;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等课件25张PPT。七年级上册2.2.2.2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飞行是人类长久以来的梦想,人坐在飞车的椅子上,用脚踏板,通过机械转动旋翼,飞车居然离地有一尺多高…可是自然界的鸟儿却能自由自在的飞翔,鸟儿为什么能在空中飞行呢?情境导入1、鸟的主要特征本节目标1、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着__________,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__________辅助呼吸.羽自主学习反馈气囊2. 家鸽身体内的气囊在家鸽飞行中起到的作用不包括(  )
A.减轻身体比重
B.散热降温
C.辅助呼吸
D.气体交换D自主学习反馈3.下列与鸟类适于飞行无关的特征是(  )
A.卵生
B.体温恒定
C.前肢变成翼
D.体表被覆羽毛B自主学习反馈探究:鸟的主要特征探究新知1.身体呈 _____型3.体表被覆_____ 2.前肢变成 ,翼羽和尾羽排列成_____4.胸肌_____流线羽毛扇形 发达牵动两翼,产生巨大动力适于运动时产生动力
飞行器官有保温、保护作用减小飞行阻力翼探究新知体型既轻便又牢固,利于飞行龙骨突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骨骼特点有发达且薄的 ,有利于肌肉附着。探究新知观察家鸽的骨骼骨骼的特点: 骨有的愈合在一起,有的中空,胸骨上有发达的龙骨突,轻便而牢固,利于飞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可长时间强有力扇动翅膀,适于飞行。探究新知呼吸系统肺气囊探究新知家鸽的呼吸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双重呼吸: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经过肺,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保证飞行时对氧气的需求。探究新知探究新知家鸽的双重呼吸双重呼吸发生在家鸽飞行时:肺空气吸气气囊一部分空气气体交换气囊中的气体再次气体交换呼气暂时储存气体探究新知(1)写出图中各部分的名称。
(2)说出图中与家鸽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3)简述家鸽的呼吸和消化过程。家鸽的消化探究新知嗉囊:储存和软化食物腺胃:分泌消 化液肌胃:磨碎食物直肠:很短,减轻体重泄殖腔:
卵、粪、尿排出的通道口食管小肠:消化吸收肝探究新知常见
鸟类探究新知鸟类的主要特征1.有角质的喙;
2.前肢变成翼;
3.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
4.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5.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
6.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
7.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探究新知1.鸟的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可减轻飞行时的体重
__________.(判断对错).知识运用√2.鸟类消化系统中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重要结构特点是(  )
A.角质喙坚硬
B.肌胃发达
C.小肠很长
D.直肠很短D知识运用1.谚语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下列哪项不是与鸟类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征?(  )
A.体表被覆羽毛,身体呈流线型
B.长骨中空,前肢变成翼
C.体温恒定,卵生
D.胸肌发达,有龙骨突C随堂检测2.在鸟类的消化系统中,有很多器官和结构都是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鸟类有喙无齿,适于大量快速进食
B.鸟类消化能力强,为飞行提供足够的能量来源
C.鸟类直肠短,易于及时排出粪便
D.鸟类的嗉囊可以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D随堂检测3.鸽子是和平、友谊和圣洁的象征.下列与鸽子的飞行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特征是(  )
A.体温恒定,适应性强
B.前肢变成能飞翔的翼,胸肌发达
C.有发达的气囊辅助肺呼吸
D.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羽毛A随堂检测双重呼吸,提高气体交换效率角质喙,口内无齿,直肠短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有的骨很薄,有的愈合,有的中空胸骨发达,具龙骨突,肌肉发达有力身体呈流线形型前肢变成翼 体表被覆羽毛,保温 内部生理特征本课小结 预习87——88页 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请根据鸟的形态结构示意图回答.
(1)鸟有许多适于飞行的特点: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体表覆__________;前肢变成翼;__________肌发达,可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2)鸟的呼吸作用旺盛,有气囊辅助__________呼吸.羽胸肺作业布置课件22张PPT。七年级上册2.2.2.3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小刚家的母狗下了一窝小狗崽,一个个毛茸茸的非常可爱。看,它们正挤在妈妈的身旁抢奶吃呢。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靠哺乳抚育下一代的?这种抚育后代的方式有哪些优越性呢?情境导入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本节目标1、绝大多数动物进行有性生殖,但受精方式有所不同,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如昆虫、蛇、鸟、兔等的受精方式是__________.人和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受精卵是在母体的__________内发育成胎儿的.体内受精自主学习反馈子宫2. 近期一则吃穿山甲的网帖引发广泛社会关注.穿山甲是一种濒危野生动物,形态狭长,全身有鳞甲,四肢粗短,挖穴而居,昼伏夜出,每年1胎、偶尔产2胎.下列特征能判断穿山甲为哺乳动物的是(  )
A.全身有鳞甲
B.具有四肢
C.挖穴而居
D.胎生D自主学习反馈3.哺乳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是(  )
A.蜘蛛
B.蝙蝠
C.鸟类
D.昆虫B自主学习反馈探究一: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探究新知体表具有保温、保护作用利于维
持恒定的体温。
被毛探究新知家兔牙齿的特点与其植食性生活相适应。门齿:适于切断食物, 犬齿:适于撕裂肉食,
臼齿:适于磨碎食物。探究新知脑神经脊髓灵敏感知外界环境变化迅速做出相应的反应探究新知体内有膈——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有利于肺呼吸。探究新知胎生、哺乳提供保护、营养及稳定的恒温发育条件,提高后代成活率,增强对陆地生活的适应性。
生殖方式:动物的受精卵在动物体内的子宫里发育的过程叫胎生。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可以从母体获得,直至出生时为止。 探究新知常见
哺乳
动物探究新知探究新知哺乳动物——兔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具有保温作用;
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食性复杂;
大脑发达;
体腔内有膈;
用肺呼吸;
胎生、哺乳;
体温恒定。探究新知1.哺乳动物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兔没有__________齿,而狗__________齿发达.鸟类身体__________型,__________辅助呼吸.知识运用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犬犬流线气囊2.棕熊按其食性与以下哪种动物相类似(  )
A.鹿
B.狮子
C.人
D.兔子C知识运用1.下列有关哺乳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鳃呼吸,体温恒定
B.用肺呼吸,体温恒定
C.是真正适应陆生环境的无脊椎动物
D.胚胎在体外进行发育B随堂检测2.下列特征中,为哺乳动物所特有的是(  )
A.恒温
B.有牙齿的分化
C.有脊椎
D.陆生B随堂检测3.2017年3月,一头浑身缠绕废弃渔网的抹香鲸在大亚湾海域搁浅死亡.解剖时,在其腹内发现一头夭折的抹香鲸宝宝.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抹香鲸搁浅后因无法用鳃呼吸而死亡
B.抹香鲸以胎生哺乳的方式繁殖并哺育后代
C.抹香鲸是体型较大的鱼类,适于水中生活
D.抹香鲸前肢成鳍适于水中游泳,体温不恒定B随堂检测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体表被毛:有很好的保温作用其他的哺乳动物:老虎、蝙蝠、海豚等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分化生殖发育:后代得到良好的照顾和充足的营 养,大大提高成活率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本课小结哺乳动物 预习90——93页 动物的运动
运动的方式
运动的基础
运动的实现作业布置靠鳃呼吸的动物都生活在水中.但是,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并不一定都用鳃呼吸.比如海牛虽然生活在海洋中,但是它却用肺呼吸.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海牛属于哪一类动物?
(2)海牛与鱼类有哪些主要区别?
答:(1)哺乳动物(2)海牛用肺呼吸;体温恒定;胎生、哺乳(两条即可)2.2.3 动物的运动
一、夯实基础
1.人的上臂以肩关节为枢纽,可做伸屈、旋转、换转等各种动作.这说明关节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  )
A.动力作用
B.杠杆作用
C.支点作用
D.调节作用
2.下列骨与骨之间的连结最牢固的是(  )
A.颅骨之间连结
B.上肢骨之间连结
C.椎骨之间连结
D.趾骨之间连结
3.关节软骨的作用是(  )
A.为骨提供营养
B.使骨长长
C.减少摩擦和震动
D.使骨长粗
4.生物课堂上王老师指着自己受伤的左臂,幽默地说是伤了“支点”.王老师所说的“支点”是(  )
A.骨
B.骨骼肌
C.关节
D.神经
二、能力提升
5.如图是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①、②、④三部分
B.结构②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的
C.结构③内有滑液,能使关节更加灵活
D.结构⑤能使关节具有牢固性
6.如图是人体关节示意图,图中关节软骨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在关节的结构中,能把相邻的骨牢固地连接起来的是(  )
A.关节囊
B.关节腔
C.关节软骨
D.关节头和关节窝
8.人的上臂以肩关节为枢纽,可做旋转、环转等各种动作.关节在运动中起着(  )
A.动力作用
B.杠杆作用
C.支点作用
D.调节作用
三、课外拓展
9.如图是关节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做运动时,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②]_________.
(2)[_________]内的滑液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填数字)
(3)骨骼肌两端的_________可绕过关节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
(4)在完成投篮动作时,提供动力的结构是_________.
(5)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_________组成.
A、骨、关节、神经
B、骨、关节、肌肉
C、骨骼、关节、肌肉
D、神经、骨骼肌。
四、中考链接
10.(泰安)下列关于多细胞动物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身体都分节,能提高运动的灵活性
B.运动都依靠一定的结构产生动力
C.运动时都依靠坚硬的骨骼支撑身体
D.运动都依靠关节与肌肉的协调配合
11.(玉林)生命在于运动,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
A.关节、关节面、肌肉
B.骨、关节、肌肉
C.骨、关节头、肌肉
D.骨、关节面、关节窝
12.(绥化)如图是关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关节示意图中,_________是关节囊,它对关节起牢固作用.(填序号)
(2)关节腔内含有_________,有利于减少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3)“关节软骨对运动没有任何作用”,这种说法对吗?_________.(选填“对”或“错”)
(4)请写出人体的一个关节: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夯实基础
1.C
2.A
解析:颅骨之间的连结不能活动,是最牢固的.A正确
3.C
4.C
解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因此,由骨、骨连接(如关节)和骨骼肌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
二、能力提升
5.C
解析:③关节腔内有由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使关节运动更加灵活,C正确。
6.A
解析:图中①是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7.A
解析:关节囊包绕着整个的关节,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因此在猪的关节结构中,能把相邻的两块骨牢固的联系起来的是关节囊.
8.C
三、课外拓展
9.(1)关节囊
(2)③
(3)肌腱
(4)骨骼肌
(5)B
四、中考链接
10.B
11.B
12.(1)2;(2)滑液;(3)错;(4)膝关节.
2.2.3 动物的运动
自主学习案
一、自主学习目标及范围
学习目标:
1、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2、说明动物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3、认同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学习范围:
预习课本第90页到第93页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要点
1、运动的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动系统的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节的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动的产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主学习检测.
1.人和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2.下列叙述中,与关节的牢固性相适应的特点是(  )
①关节囊的内外有韧带
②坚韧的关节囊包绕着整个关节
③关节腔内有少量的滑液
④关节面上有光滑的关节软骨.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根据形态,腕骨、肱骨、椎骨、肋骨分别属于(  )
A.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B.短骨、长骨、扁骨、不规则骨
C.长骨、长骨、扁骨、不规则骨
D.短骨、长骨、不规则骨、扁骨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一:运动的方式
阅读教材90文字资料,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运动方式也不同,思考:
不同种类的动物运动方式有哪些?
探究二:运动的基础
阅读教材91——92页文字资料,了解关节的结构及骨骼肌的组成,思考:
1、运动的基础是什么?
2、运动系统的组成?
3、骨是通过什么来组合成骨骼的?
4、骨连接有哪三种方式?
5、关节的组成?
6、关节对运动的意义?
7、关节的特点?
8、骨骼肌的组成?
探究三:运动的实现
阅读教材93页文字资料,了解运动的产生,思考:
运动时如何产生的?
二、随堂检测
1.当军人在行军礼时,相关肌肉的运动情况是(  )
A.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D.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2.当你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 ②骨绕关节转动 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 ④骨骼肌收缩.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3.下列不是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组成部分的是(  )
A.骨
B.关节
C.肌肉
D.神经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检测:
1.骨;关节;骨骼肌.
2. A
3. D
随堂检测:
1. C
2. D
3. D
2.2.3 动物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性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理解动物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四、教学难点
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动物运动的录像片,并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运动健儿的图片,督促学生仔细观看,思考以下问题:
1.动物有哪些运动方式?
2.动物的运动跟哪些结构有关?
观察、思考。
创设情境、激发 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运动的方式
阅读教材90文字资料,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运动方式也不同,思考:
不同种类的动物运动方式有哪些?
探究二:运动的基础
阅读教材91——92页文字资料,了解关节的结构及骨骼肌的组成,思考:
1、运动的基础是什么?
2、运动系统的组成?
3、骨是通过什么来组合成骨骼的?
4、骨连接有哪三种方式?
5、关节的组成?
6、关节对运动的意义?
7、关节的特点?
8、骨骼肌的组成?
探究三:运动的实现
阅读教材93页文字资料,了解运动的产生,思考:
运动时如何产生的?
(三)知识运用
1.运动系统完成运动,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不需要其它系统的参与.__________(判断对错).
2.人体肱三头肌受到刺激以后能收缩,它所受的刺激来自(  )
A.肱三头肌血管里的血液
B.肱三头肌周围环境的组织液
C.支配肱三头肌的神经传来的兴奋
D.以上三都均是
(四)归纳小结
1、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关节、肌肉
2、运动的产生
神经刺激——骨骼肌(收缩)——骨(绕关节)
(五)随堂检测
1.当军人在行军礼时,相关肌肉的运动情况是(  )
A.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D.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2.当你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 ②骨绕关节转动 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 ④骨骼肌收缩.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3.下列不是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组成部分的是(  )
A.骨
B.关节
C.肌肉
D.神经
六、板书设计
第二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三节 动物的运动
1、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关节、肌肉
2、运动的产生
神经刺激——骨骼肌(收缩)——骨(绕关节)
七、作业布置
下图是人体的关节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脱臼是许多人都曾有过的经历,脱臼是指【A】__________从【D】中滑脱出来的现象.
(2__________产生的滑液也可以增强关节的__________性.
(3)关节的牢固性与【__________】有关.
预习94——98页 动物的行为
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社会行为
八、教学反思
课件38张PPT。七年级上册2.2.3 动物的运动情境导入你看过马戏团的动物表演吗?机灵的猴子骑自行车、威猛的老虎钻火圈、笨拙的黑熊转呼啦圈…马戏团各种动物的表演是那么的精彩,让人充分感受到动物带给我们的欢乐。马戏团的动物是怎样完成这些高难度的动作的呢?1、运动的方式
2、运动的基础
3、运动的实现本节目标1、人和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骨关节肌肉自主学习反馈2.下列叙述中,与关节的牢固性相适应的特点是(  )
①关节囊的内外有韧带
②坚韧的关节囊包绕着整个关节
③关节腔内有少量的滑液
④关节面上有光滑的关节软骨.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A自主学习反馈3.根据形态,腕骨、肱骨、椎骨、肋骨分别属于(  )
A.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B.短骨、长骨、扁骨、不规则骨
C.长骨、长骨、扁骨、不规则骨
D.短骨、长骨、不规则骨、扁骨D自主学习反馈探究一:运动的方式探究新知壁虎的爬行蚯蚓的蠕动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探究新知动物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鱼的游泳鸟的飞行探究新知青蛙的跳跃兔子的跳跃探究新知运动的意义有利于避敌、觅食,适应复杂多变的陆地环境。探究新知动物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那么你知道运动的基础是什么吗?探究新知探究二:运动的基础探究新知运动的结构基础(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骨骼肌组成。运动的基础探究新知运动系统的组成探究新知骨松质骨密质骨质骨髓骨膜骨髓腔神经血管长骨的结构模式图探究新知骨是指单个的、一块一块的骨。骨骼是指多块骨的组合。骨是通过什么来组合成骨骼的呢?——骨连结新鲜长骨结构探究新知不活动的连结—颅骨骨连接有三种方式探究新知半活动的连结—肋骨与胸骨之间的连结探究新知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活动的连结—关节关节探究新知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指关节趾关节人体的主要关节探究新知观察关节的结构目的要求
识别关节的结构
材料器具
新鲜羊(或其他哺乳动物)的关节;解剖刀;解剖盘
方法步骤
1.用解剖刀剖开羊的关节
2.对照图示,认识关节结构探究新知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关节窝关节软骨关节对骨的运动有什么意义?
骨可绕着关节活动。关节面关节模式图探究新知关节的结构及意义关节囊:关节腔:关节头外有韧带,内壁分泌滑液关节窝关节面内有滑液特点
既牢固又灵活增加关节灵活性:增强关节牢固性:关节软骨
关节腔内的滑液关节囊及其外面的韧带关节对运动的意义探究新知关节的特点十分灵活
(1)关节面覆盖着既光滑又有弹性的关节软骨;
(2)关节囊内壁能分泌滑液。
十分牢固
(1)关节囊非常坚韧,把相邻的两骨牢牢的连在一起;
(2)关节头和关节窝一凸一凹相互吻合。探究新知骨骼肌肌腱肌腹中间较粗大的部分;具有受刺激后收缩的特性两端较细、乳白色的部分;两端分别附在相邻的两块骨上骨骼肌的收缩力是运动的动力肌腱肌腹骨骼肌探究新知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关系上图中能正确示意骨、关节和骨骼肌的连接的是_____。ABB探究新知探究三:运动的实现探究新知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探究新知动作的完成需要多组(至少2组)肌肉配合才能完成一个动作;
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还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配合。探究新知探究新知1.运动系统完成运动,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不需要其它系统的参与.__________(判断对错).×知识运用2.人体肱三头肌受到刺激以后能收缩,它所受的刺激来自(  )
A.肱三头肌血管里的血液
B.肱三头肌周围环境的组织液
C.支配肱三头肌的神经传来的兴奋
D.以上三都均是C知识运用1.当军人在行军礼时,相关肌肉的运动情况是(  )
A.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D.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C随堂检测2.当你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 ②骨绕关节转动 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 ④骨骼肌收缩.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C随堂检测3.下列不是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组成部分的是(  )
A.骨
B.关节
C.肌肉
D.神经D随堂检测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关节肌肉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结构生理特性:受刺激能够收缩运动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本课小结动物的运动 预习94——98页 动物的行为
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社会行为下图是人体的关节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脱臼是许多人都曾有过的经历,脱臼是指【A】
__________从【D】中滑脱出来的现象.
(2__________产生的滑液也可以增强关节的__________性.
(3)关节的牢固性与【__________】有关.关节头关节囊灵活B作业布置2.2.4 动物的行为
一、夯实基础
1.白居易诗曰:“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这描绘的是燕子的(  )
A.社会行为
B.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
D.觅食行为
2.下列动物的表现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草原上狼群集体围猎黄羊群
B.麻雀成群飞向麦田觅食麦穗
C.雨后青蛙集体鸣叫求偶
D.大马哈鱼集结成群沿黑龙江逆流而上去产卵
3.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猎豹捕食受伤的羚羊
B.水蛭吸附水牛的皮肤
C.小丑鱼躲进海葵避险
D.小猴给猴王整理毛发
4.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动物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马随着音乐的节奏踏起优美的舞步
B.乌贼遇到敌害时能迅速喷出大量墨汁
C.失去蛋的企鹅把鹅卵石当企鹅蛋孵化
D.刚出生的小羊碰到母羊乳头吮吸乳汁
二、能力提升
5.有一音像店的老板养了一只狗,天天听着腾格尔的《美丽的草原可爱的家》这首歌,渐渐地这只狗也会唱这首歌了,只要音乐响起就会仰起头,跟着节律高声嚎叫,狗的这种行为属于(  )
A.社群行为
B.繁殖行为
C.后天学习行为
D.先天性行为
6.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捉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这种现象说明(  )
A.动物界的动物都能各平相处,互相帮助
B.鱼和鸟亲缘关系非常近
C.母鸟的同情心很强,对其他小动物很关心
D.鸟的育雏行为属于一种本能
7.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及时交流信息.下列动物行为中不能起到传递信息作用的是(  )
A.蟾蜍受到攻击时身体会充气膨胀
B.担任警戒任务的猴子看见鹰时发出叫声
C.雌性菜粉蝶释放性外激素
D.蜜蜂通过舞蹈指示蜜源所在方向
8.把母鸡正在孵化的鸡蛋换成假鸡蛋,它仍继续孵化,母鸡的这一行为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③学习行为 ④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三、课外拓展
9.回答蜜蜂社会性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1)蜂群中有蜂王、工蜂和雄蜂三种蜂,它的分工明确,相依为命,这是蜜蜂的
_________行为.
(2)遇到敌害时,一部分工蜂会保护蜂巢,从功能上看这是_________行为和_________行为.
(3)蜂王和雄蜂交配、产卵.从功能上看这是_________行为.
(4)新、老蜂王相遇,会咬杀至剩下一个.从功能上看,这是蜂王的_________行为.从获得途径上看,这是一种_________(填“先天性行为”或“后天性行为”).
四、中考链接
10.(盐城)竹节虫的形态和体色酷似竹枝,伪装的本领十分高超.这种行为属于(  )
A.觅食行为
B.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
D.社群行为
11.(临沂)下雨之前,经常可以看到蚂蚁大军有组织地迁往高处,这一现象说明蚂蚁具有(  )
A.取食行为
B.社会行为
C.攻击行为
D.繁殖行为
12.(衡阳)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口鸟洲位于衡阳市衡南县江口镇内,其中的白鹳每年4月初热带迁徙至江口鸟洲繁殖,为衡阳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材料二:动物使我们的星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它们的行踪几乎处处可见,诗人的笔下也留下了它们的身影:“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饿”…
(1)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说,材料一中的白鹳的迁徙属于_________行为.
(2)人和小白鼠任何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骨骼肌和_________三者的协调配合,在_________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完成的.当你直臂提重物时,你的肱二头肌处于_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3)白鹳的呼吸作用旺盛,具有与肺相通的_________,可辅助呼吸.

参考答案
一、夯实基础
1.C
解析:繁殖行为是指动物与繁殖有关的一切行为,包括占领繁殖的区域、雌雄两性的识别、求偶、交配、繁殖后代或产卵、对后代的哺育、以及鸟类的孵卵、筑巢等一系列行为.“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体现了鸟类的育雏行为,属于繁殖行为。
2.A
解析:草原上狼群集体围猎黄羊群,表明具有明确的分工,因此属于社会行为。
3.D
解析:小猴给猴王整理毛发时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属于社会行为,D正确
4.A
解析:马随着音乐的节奏踏起优美的舞步,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行为.因此属于学习行为,A正确。
二、能力提升
5.C
解析: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音像店的老板养了一只狗,天天听着腾格尔的《天堂》这首歌,渐渐地狗也会“唱”这首歌了,只要音乐响起就会仰起头,跟着节律高声嚎叫.狗的这种行为是通过学习模仿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6.D
解析: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象喂自己的雏鸟一样,这种美国红雀的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动物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行为。
7.A
解析:蟾蜍受到攻击时身体会充气膨胀不能起到传递信息作用,符合题意.
8.C
三、课外拓展
9.(1)社群;
(2)防御行为;社群;
(3)繁殖;
(4)攻击;先天性行为
四、中考链接
10.B
11.B
12.(1)先天性;
(2)关节;神经系统;收缩;
(3)气囊;
2.2.4 动物的行为
自主学习案
一、自主学习目标及范围
学习目标: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举例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
3.通过对动物的独特行为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
学习范围:
预习课本第94页到第99页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要点
1、先天性行为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行为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社会行为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主学习检测.
1.动物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
___________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___________.
2.蝶蛾类昆虫的雌虫,能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来交配.这属于动物之间的(  )
A.通讯
B.等级
C.分工
D.语言交流
3.动物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来适应所生活的环境.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等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B.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C.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与遗传因素无关
D.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中出现错误的次数越少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一:学会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分析教材94——96页资料分析中各种动物的行为,思考。
1、动物的行为类型有哪些?
2、怎么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二、社会行为
阅读教材96——98页文字资料,思考:
1.什么是社会行为?
2.什么样的动物具有社会行为?
3.社会行为具有哪些特征?
二、随堂检测
1.下列现象属于动物的学习行为的是(  )
①雄鸡报晓②鹦鹉学舌③蜘蛛结网④蜻蜓点水
⑤猴子行礼⑥孔雀开屏⑦狗钻火圈⑧小鼠走迷宫.
A.①③④⑥
B.①②⑤⑦
C.②⑤⑦⑧
D.②④⑥⑧
2.动物能利用动作、声音和气味传递信息,以下不属于动物个体间信息交流的是(  )
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B.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出墨汁
C.蜜蜂发现蜜源后的各种舞蹈
D.老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
3.蜜蜂、白蚁、猴等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重要特征是(  )
A.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B.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C.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D.A、B、C都是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检测:
1.先天性;实验法.
2. A
3. C
随堂检测:
1. C
2. B
3. D
2.2.4 动物的行为
一、教学目标
1、能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能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3、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能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四、教学难点
能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有关动物行为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畅谈动物的各种表现,并结合学生自 己的理解谈谈对动物行为的认识。说出自己所知道的动物的行为有哪些?
从同学们的回答可知大家对动物的行为有所了解,那么什么是动物的行为?
师生总结:一般来说动物的行为指的是动物的动作,包括爬行、奔跑、游泳、飞行、以及其他的运动方式。还包括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的动作。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学会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分析教材94——96页资料分析中各种动物的行为,思考。
1、动物的行为类型有哪些?
2、怎么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二、社会行为
阅读教材96——98页文字资料,思考:
1.什么是社会行为?
2.什么样的动物具有社会行为?
3.社会行为具有哪些特征?
(三)知识运用
1.动物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就.__________
2.在哺乳动物的社会行为中(  )
A.个体彼此平等,不分贵贱
B.存在明显的等级制度
C.个体形态上没有任何差异,彼此十分相似
D.多数个体是最占优势者
(四)归纳小结
一、先天性行为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二、学习行为
不是动物生来具有的,而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三、社会行为
动物营群体生活,其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类似这样的行为称为社会行为
(五)随堂检测
1.下列现象属于动物的学习行为的是(  )
①雄鸡报晓②鹦鹉学舌③蜘蛛结网④蜻蜓点水
⑤猴子行礼⑥孔雀开屏⑦狗钻火圈⑧小鼠走迷宫.
A.①③④⑥
B.①②⑤⑦
C.②⑤⑦⑧
D.②④⑥⑧
2.动物能利用动作、声音和气味传递信息,以下不属于动物个体间信息交流的是(  )
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B.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出墨汁
C.蜜蜂发现蜜源后的各种舞蹈
D.老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
3.蜜蜂、白蚁、猴等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重要特征是(  )
A.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B.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C.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D.A、B、C都是
六、板书设计
第二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四节 动物的行为
一、先天性行为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二、学习行为
不是动物生来具有的,而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三、社会行为
动物营群体生活,其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类似这样的行为称为社会行为
七、作业布置
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1)这组图片说明了鸟类具有__________
A.迁徙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捕食行为
(2)图中甲说明了鸟类具有__________行为,除此之外,图中__________也是该种行为.
(3)图乙说明了鸟类具有什么行为?__________
(4)图丙说明了鸟类具有什么行为?__________.
预习100——102页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八、教学反思
课件35张PPT。七年级上册2.2.4 动物的行为孔雀开屏情境导入猜 猜 看猜 猜 看蜜蜂采蜜情境导入猜 猜 看乌贼喷墨情境导入1、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社会行为本节目标1、动物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___________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___________。实验法先天性自主学习反馈2.蝶蛾类昆虫的雌虫,能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来交配.这属于动物之间的(  )
A.通讯
B.等级
C.分工
D.语言交流A自主学习反馈3.动物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来适应所生活的环境.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等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B.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C.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与遗传因素无关
D.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中出现错误的次数越少C自主学习反馈探究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探究新知动物行为的多样性:觅食、防御、繁殖、迁徙、蜘蛛结网等。根据行为的获得途径,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探究新知取食行为探究新知繁殖行为探究新知在动物界不少动物具有拟态、保护色、警戒色等多种防御行为。防御行为探究新知贮食行为红狐埋食物金钱豹藏食物探究新知1、是指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2、这些反射活动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的3、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1、是指后天习得,无固定模式的行为3、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2、这些反射活动需要后天的训练才能引起的探究新知刚出生的小袋鼠只有人的手指那样大,眼睛还睁不开。它出生时掉在母袋鼠的尾根部,靠本能爬到母袋鼠的尾尖,在从尾尖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先天性行为资料分析探究新知在迷宫的一臂安上电极,而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它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后,蚯蚓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学习行为探究新知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好几个星期。先天性行为探究新知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学习行为探究新知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会利用一根蘸水的树枝从洞穴中钓取白蚁作为食物。 学习行为探究新知成年黑猩猩会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当香蕉被挂在高处,徒手拿不到时,黑猩猩会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学习行为探究新知探究二:社会行为探究新知在狒狒群体的行进行列中,身为统帅的雄狒狒携雌狒狒、幼狒狒走在中央,其他的雄狒狒则分别走在群体的前后方和两侧。探究新知在蚁群中,蚁后与雄蚁交配产生后代,工蚁负责照顾蚁后、幼虫和搜集食物等工作,兵蚁负责保卫蚁巢。探究新知“蜜蜂的舞蹈”探究新知概念:动物营群体生活,其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类似这样的行为称为社会行为。特点:有组织、有分工、有等级。信息交流方式:声音、形体姿态、动作、气味等社会行为探究新知我们研究动物的行为,目的在于认识动物活动的规律,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范有害的动物,使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和谐发展。探究新知探究新知1.动物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就.__________越强知识运用2.在哺乳动物的社会行为中(  )
A.个体彼此平等,不分贵贱
B.存在明显的等级制度
C.个体形态上没有任何差异,彼此十分相似
D.多数个体是最占优势者B知识运用1.下列现象属于动物的学习行为的是(  )
①雄鸡报晓②鹦鹉学舌③蜘蛛结网④蜻蜓点水⑤猴子行礼⑥孔雀开屏⑦狗钻火圈⑧小鼠走迷宫.
A.①③④⑥
B.①②⑤⑦
C.②⑤⑦⑧
D.②④⑥⑧C随堂检测2.动物能利用动作、声音和气味传递信息,以下不属于动物个体间信息交流的是(  )
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B.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出墨汁
C.蜜蜂发现蜜源后的各种舞蹈
D.老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B随堂检测3.蜜蜂、白蚁、猴等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重要特征是(  )
A.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B.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C.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D.A、B、C都是D随堂检测本课小结一、先天性行为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二、学习行为
不是动物生来具有的,而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三、社会行为
动物营群体生活,其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类似这样的行为称为社会行为 预习100——102页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1)这组图片说明了鸟类具有__________
A.迁徙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捕食行为
(2)图中甲说明了鸟类具有__________行为,除此之外,
图中__________也是该种行为.
(3)图乙说明了鸟类具有什么行为?__________
(4)图丙说明了鸟类具有什么行为?__________.B求偶丁育雏行为作业布置筑巢行为2.2.5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夯实基础
1.苍耳是一种常见植物,当动物在草丛中奔跑时,身上常会沾上一些苍耳带刺的“小球”.动物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
A.动物对苍耳不会产生作用
B.有利于苍耳生长
C.动物能够帮助苍耳传播种子
D.动物能够帮助苍耳传粉
2.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
A.动物的数量不能无限增长
B.动物对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
C.蜜蜂可以帮助植物传粉
D.蚂蚁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害
3.下列哪项不属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
A.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D.专供人类使用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俗语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A.维持生态平衡
B.帮助植物传粉
C.促进生态系统的水循环
D.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二、能力提升
5.今年5月中国第一架国产大飞机首飞成功.飞机机翼的设计应用的技术是(  )
A.克隆
B.转基因
C.仿生
D.生物反应器
6.有一种名为鬼针草的植物,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脚上常沾上一些带刺的“针”,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
A.人对鬼针草不会产生作用
B.人毁坏了鬼针草
C.人帮助鬼针草传播种子、果实
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
7.下列哪项不是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
A.维持生态平衡
B.动物和植物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C.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D.促进生物系统的物质循环
8.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D.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
三、课外拓展
9.动物是多细胞真核生命体中的一大类群,我们人类亦从属其中.动物学根据自然界动物的形态.身体内部构造等特征,将特征相似的动物归为同一类.动物有着各种行为,这些行为可以看作是动物对刺激的反应.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一所示,《动物世界》有这样一段解说词:“为了争夺配偶而大打出手是动物界司空见惯的事情.美洲驼鹿在每年的三四月间都要进行这种内部较量,获胜的雄鹿可以占有整个鹿群的所有雌鹿,尽情地和它们交配,而失败的雄鹿就只能独自离开鹿群,孤独地四处流浪.”这体现出了生物之间的_________,反映出了动物的_________行为.
(2)如图二所示,我市枣花盛开的时节,一只只金黄色的小蜜蜂在枣林间“嗡嗡”飞舞.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_________,蜜蜂的各种舞蹈体现的是蜜蜂之间的_________.
(3)如图三所示,老鹰在天空中翱翔,鹰的_________特别发达,有利于牵动翅膀扇动.
四、中考链接
10.(丰都县)某草场为保护牛羊,大量猎杀狼,狼的减少使野兔数量大增,致使牧草被过度啃食,草场退化,牧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威胁.该事例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是(  )
A.促使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毛皮
C.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D.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11.(临沂)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B.动物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
C.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D.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12.(云南)动物在生物圈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
(1)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体现了动物具有维持_________的作用.
(2)干草堆放久了,会被分解者逐渐分解,如果被羊吃了,会在羊体内被更快分解,说明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____循环.
(3)如图中的蜜蜂正在采蜜,同时它能帮助植物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夯实基础
1.C
解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可见C符合题意。
2.D
解析: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比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幼苗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所以蚂蚁对金合欢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没有害处.D叙述错误。
3.D
解析:专供人类使用不属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D错误。
4.A
解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三大作用:
①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动物是食物链中主要环节之一,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剿灭麻雀”会使一些农作物害虫的数量增加,从而使农作物受到伤害.
②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消费者自身的代谢活动促进了物质循环的进行.
③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因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俗语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维持生态平衡。
二、能力提升
5.C
解析:模仿蜻蜓的翅研制建造了机翼末端的前缘加厚装置以防止机翼折断,因此飞机机翼的设计应用的技术属于仿生。
6.C
解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有一种名为鬼切草的植物,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脚上常被沾上一些带刺的“针”,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帮助植物传播种子和果实,扩大了种子的分布范围。
7.B
8.D
三、课外拓展
9.(1)竞争关系;攻击
(2)帮助植物传粉;信息交流
(3)胸肌
四、中考链接
10.D
11.D
12.(1)生态平衡;
(2)物质;
(3)传粉.
2.2.5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自主学习案
一、自主学习目标及范围
学习目标: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及在物质循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习范围:
预习课本第100页到第102页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要点
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主学习检测.
1.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有利于植物的繁殖.___________.(判断对错).
2.某地松林中松毛虫大量繁殖,严重破坏松林.为了杀灭害虫,恢复生态平衡,下列做法中最好的是(  )
A.喷洒杀虫剂
B.引入灰喜鹊
C.不必杀虫,松林破坏后,害虫自然会减少
D.人工捕捉
3.某地稻田里放养了一些青蛙,不用打农药,水稻就获得了丰收,这一现象说明青蛙的作用是(  )
A.帮水稻传粉
B.促进水稻更好地吸收水分
C.促进了稻田的物质循环
D.能捕食大量的农业害虫,维持生态平衡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阅读教材100——102页文字资料,概括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思考:
1.动物是如何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的?
2.动物的活动是如何影响植物的繁衍生息的?
二、随堂检测
1.下列不属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是(  )
A.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有重要作用
C.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
D.动物在自然界中对人类的生存有威胁
2.某农夫发现果园内有许多昆虫,于是喷药杀虫,结果虽然昆虫全死了,但这一季果实的产量却是历年来最差的,这是因为昆虫对植物的(  )作用是有益的.
A.传粉
B.光合
C.受精
D.呼吸
3.我国制定了多部法规严格保护野生生物资源,这是因为野生生物在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反映了野生生物的(  )
①直接价值 ②间接价值 ③潜在价值.
A.①
B.②
C.①②
D.②③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检测:
1.√.
2. B
3. D
随堂检测:
1. D
2. A
3. B
2.2.5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在维持生物的生存和稳定中所起的作用;
2、说出动物在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3、概述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动物在维持生物的生存和稳定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
说出动物在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于1962年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在这本书中,书中绘声绘色地描写了一个没有动物的世界。由于它的广泛影响,美国政府开始改变了对农药政策的取向,最终使剧毒杀虫剂停止了生产和使用,其中包括曾获得诺贝尔奖的DDT等。令人遗憾的是,有些地方,包括中国某些地区,人们至今仍在非法地生产和使用着被禁止使用的农药。
据统计,发展中国家由于农药使用不当而发生的死亡事件每年都有上万起,约有150-200万人急性农药中毒。我们知道绿色植物养育着地球上的其他生物,那么动物在自然界中起什么作用呢?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
探究: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阅读教材100——102页文字资料,概括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思考:
1.动物是如何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的?
2.动物的活动是如何影响植物的繁衍生息的?
(三)知识运用
1.动物能够维持__________;动物能够帮助植物__________,使这些植物能够顺利地繁殖后代;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__________,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2.能够说明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一项是(  )
①动物是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②动物和植物共同组成生物圈
③动物能促进植物的繁殖 ④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四)归纳小结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2、维持生物的生存和稳定
(五)随堂检测
1.下列关于观察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花的结构、草履虫的运动、蚯蚓的形态,都要用到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
B.探究蚂蚁的通讯时,捕获到蚂蚁要先饲养一段时间,实验前让其处于饥饿状态
C.显微镜的目镜、物镜、通光孔在一条直线上,调好反光镜就可以看到明亮的视野
D.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和染色的液体分别是清水、碘液
2.动物能利用动作、声音和气味传递信息,以下不属于动物个体间信息交流的是(  )
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B.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出墨汁
C.蜜蜂发现蜜源后的各种舞蹈
D.老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
3.蜜蜂、白蚁、猴等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重要特征是(  )
A.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B.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C.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D.A、B、C都是
六、板书设计
第二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五节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动物在生物圈
中的作用
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维持生物的生存和稳定
如:传播花粉、种子 如:分解有机物
七、作业布置
请简述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预习106——109页 病毒
病毒的形态结构
病毒的生命活动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八、教学反思
课件27张PPT。七年级上册2.2.5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情境导入在唐代诗人杜甫的笔下,啁啾的鸟鸣使大自然充满了生机。情境导入请同学们想象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寂静世界,会是怎样的呢?你知道动物在自然界中起什么作用吗?情境导入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本节目标1、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有利于植物的殖.___________.(判断对错).√自主学习反馈2.某地松林中松毛虫大量繁殖,严重破坏松林.为了杀灭害虫,恢复生态平衡,下列做法中最好的是(  )
A.喷洒杀虫剂
B.引入灰喜鹊
C.不必杀虫,松林破坏后,害虫自然会减少
D.人工捕捉B自主学习反馈3.某地稻田里放养了一些青蛙,不用打农药,水稻就获得了丰收,这一现象说明青蛙的作用是(  )
A.帮水稻传粉
B.促进水稻更好地吸收水分
C.促进了稻田的物质循环
D.能捕食大量的农业害虫,维持生态平衡D自主学习反馈探究: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探究新知蜣螂清除动物粪便青蛙捕食蜻蜓奶牛啃食青草探究新知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探究新知二氧化碳、水无


等探究新知总结:动物能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探究新知苍耳种子探究新知探究新知总结:动物能影响植物的繁衍生息。探究新知草原、羊群探究新知赶走危害羊群的狼探究新知草原变成了沙漠探究新知总结:对维持生物圈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稳定起重要作用。探究新知1.动物能够维持__________;动物能够帮助植物__________,使这些植物能够顺利地繁殖后代;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__________,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生态平衡知识运用传粉果实和种子2.能够说明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一项是(  )
①动物是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②动物和植物共同组成生物圈
③动物能促进植物的繁殖 ④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B知识运用1.下列不属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是(  )
A.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有重要作用
C.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
D.动物在自然界中对人类的生存有威胁D随堂检测2.某农夫发现果园内有许多昆虫,于是喷药杀虫,结果虽然昆虫全死了,但这一季果实的产量却是历年来最差的,这是因为昆虫对植物的(  )作用是有益的.
A.传粉
B.光合
C.受精
D.呼吸A随堂检测3.我国制定了多部法规严格保护野生生物资源,这是因为野生生物在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反映了野生生物的(  )
①直接价值 ②间接价值 ③潜在价值.
A.①
B.②
C.①②
D.②③B随堂检测本课小结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2、维持生物的生存和稳定 预习106——109页 病毒
病毒的形态结构
病毒的生命活动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请简述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2、维持生物的生存和稳定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