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第三章 人的健康与环境 复习2008.3.25sj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这三者处于最佳状态。
—— 世界卫生组织(WHO)生理健康的标准:是由身体的功能决定,即人体各器官组织结构完整,发育正常,功能良好,没有疾病或身体不处于虚弱状态。什么是细菌细菌:一种单细胞的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是利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生物。——由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 炭疽病 炭疽杆菌 主要是皮肤体表二、病毒1、无细胞结构;2、病毒极小(电子显微镜) ,大小一般在 10~300纳米;3、化学组成:蛋白质和核酸。4、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在细胞内过寄生生活。人类的流感、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疾病的病原体都是病毒。麻疹是以往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粘膜斑(Koplik斑)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 麻疹病毒不耐热,对日光和消毒剂均敏感,但在低温中能长期保存。 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患儿从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本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均发病, (一)控制传染源: 早期发现患者,早期隔离。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二)切断传播途径:病室注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医护人员离开病室后应洗手更换外衣或在空气流通处停留20分钟方可接触易感者。(三)保护易感人群: 1.自动免疫:麻疹活疫苗的应用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根本办法。其预防效果可达90%。
2.被动免疫:有密切接触史的体弱、患病、年幼的易感儿应采用被动免疫。肌注免疫血清球蛋白0.25ml/kg,可预防麻疹发病。被动免疫只能维持8周,以后应采取主动免疫措施。 ——由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一、传染病:由病原体侵入人体而引起的,并可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病原体寄生虫微生物寄生在人体内或体表的一些小型动物(蛔虫、疟原虫)病毒真菌细菌病原体是指使人或动物发生传染病的生物,分为寄生虫和微生物两大类。二、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流行性、免疫性传染性——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经过一定的途径,从病人、其他动物或带有病原体的物体传给健康人。流行性——由于传染病的病原体在适宜条件下可广泛传播,使一定地域内同时出现较多的病人。免疫性——人体在患过某种传染病痊愈后,常对该病产生不同程度的抵抗力。 流行性指的是一种状况,往往指的是“同一地区同一时间有较多人得了同一传染病”的状况;
传染性更多的是体现一个过程,即某人(或动物)得了传染病后另一人也得了相同传染病的过程。流行性与传染性的区别总结: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的三个环节传染源携带有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染病的患者、病原体携带者或受感染的动物都是传染源。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到达健康人体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容易受传染病传染的人群三、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有病治病是控制消毒杀菌是切断没病防病是保护1.控制传染源: “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五早”2.切断传播途径: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3.保护易感者:远离传染源;锻炼身体;预防接种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组成,阻挡或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的功能。
第二道防线,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等组成,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产生抗体,
消灭病原体(抗原),叫特异性免疫。2.人体的三道防线:〈二〉特异性免疫:只能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1、体液免疫:由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再由抗体来完成的免疫反应。细胞外的体液中出现病原体B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消灭抗原B淋巴细胞加以识别和记忆病原体进入血液,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就会产生
免疫反应(2)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病原体或大分子异物)(1)抗体: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所产生的特异性蛋白质。①化学成分:一类蛋白质,称“免疫球蛋白”②作用:使病原菌凝集;中和毒素。 抗原是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原因(3)B淋巴细胞对抗原有识别和记忆功能。病原体侵入人体细胞内T淋巴细胞消灭和清除异物调节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释放淋巴因子2、细胞免疫:由T淋巴细胞直接或间接(释放淋巴因子)参与的免疫反应。直接人体的免疫功能第一个方面,抗感染免疫的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维护人体的健康)
第二个方面,免疫监视的功能.(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第三个方面,自我稳定的功能.(及时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及损伤的细胞)过敏反应---免疫功能过强自身免疫病—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缺陷病--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问题:1、什么是环境毒物?什么是中毒?食物中毒有几种?这几种的中毒有什么不同?特点:一、环境毒物和中毒1、环境毒物环境中某些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能引起病变。①污染物:工业“三废”、农药、化学武器毒剂及食物中的有毒物质。②自然界:氟化物、硝酸盐2、中毒:由于毒物作用而引起的病变。来源:食物中毒 三、远离毒品1.毒品的种类:九大类危害最大的是鸦片类、可卡因类(百毒之王)、大麻类。2、吸毒的危害(1)严重危害身心健康
(2)毒品有成瘾性
(3)昂贵的毒品使吸毒者倾家荡产,走上犯罪道路。
(4)吸毒、贩毒破坏国家的安宁和经济发
展已成为国际公害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四、吸烟危害健康烟气主要成分烟碱(尼古丁)焦油CO(1)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之暂时兴 奋,但随后便抑制,甚至麻痹。(2)促使动脉硬化、诱发心脏病。(3)改变胃液酸碱度,使溃疡病发病率增加。致癌物(苯并芘)诱发肺癌。毒害作用。5 月31日定为
“世界无烟日”五、酗酒的危害1、少量饮酒有利于健康(提高食欲、消除紧张、促进血液循环等)2、过量饮酒(酗酒)会导致酒精中毒酒精中毒慢性中毒急性中毒表现酒醉状态损害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胃 肝诱发胃炎 脂肪肝
肝硬化引起动脉硬化 心肌梗塞损害脑细胞并发展成酒精中毒性精神病酒精中毒量70-80克酒精致死量250-500克 抗A和抗B 无O型 无 A 和 BAB 型 抗A BB型 抗B AA型血清中的凝集素红细胞的凝集原血型 ABO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3、输血的原则: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异型输血主要考虑献血者的红细胞和受血者的血清之间是否会发生凝集反应。AOABBOABBA万能供血者万能受血者OAABBOAABB2.输血原则:输同型血3.异型间输血只在一定血型 间可以进行,且在紧急情况下才采用要输得少输得慢万能供血者万能受血者1、下列选项中属于环境毒物的是( )
A、结核杆菌 B、SO2
C、N2 D、X射线2、下列除哪项以外均属于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
A、食用动物甲状腺引起中毒
B、食用毒蕈引起中毒
C、食用酸败脂肪引起中毒
D、食用超过保质期食品引起中毒 BD
3、某病人失血过多需要输血,在血型鉴定中,发现与A标准血清发生凝集,而与B型标准血清不发生凝集,则该病人的血型为 ,应该考虑输 型血,不得已也可输 型血。B型BO(1)封锁污染区_______ (2)对污染区全面消毒并
杀灭媒介动物_________(3)对污染区的人抓好
戴、扎、涂、服_______ 生物战剂可分为两类:非传染性战剂和传染性战剂。对于传染性战剂的防护一般要进行如下处理,请在后面的横线上写出它们分别属于。哪一条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