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磁

文档属性

名称 神奇的磁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9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8-04-13 17:06:00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 说课者:徐廷国第一课时: 《神奇的磁》一、说教材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的地位作用,结合八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2、技能目标
3、情感目标三、教法和学法教法:
引导-合作-自主探究
学法:
具体感知-形成表象-进行抽象 四、教学流程感受神
奇的磁创造神奇的磁
探索神奇的磁
应用神奇的磁
作业1、2、3、4、5 、61、1、1、1、板书设计:一、感受神奇的磁
二、探索神奇的磁
1、磁性:
能吸引铁、钴、镍等的性质称为磁性。
2、磁体:
具有磁性的物体称为磁体
3、磁极:南极(S)、北极(N)
4、磁极的作用规律: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三、创造神奇的磁
1、磁化:
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谢谢指导!认知目标1、知道什么是磁性、磁体和磁极;
2、知道磁体有磁性和指向性;
3、知道磁极间相互作用;
4、了解什么是磁化。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以及抽象与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民族自豪感 ,科学探究精神。重点:1、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磁体有吸铁性和指向性等性质

难点:
磁化的概念。
沸水中取硬币:
在不伸入沸水中(包括工具),又不破坏瓶子情况下取出水中的硬币?而瓶中水一点都没有流出1、教材分析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4章第1节《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这一节内容分为两个课时,今天我讲的是第一课时,分析本节课的知识情况,由于都是围绕磁展开的,并不能解决“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这一课题,故我将本课课题定为《神奇的磁》,使之与本课知识更加吻合,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将围绕这一主题来展开。这一课是学生即将学习的“电和磁”现象的基础。学生能否正确而系统认识磁体及其性质,对今后进一步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学生对磁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在小学阶段中,学生通过学习已获得了关于磁铁的一些知识,这一节主要是通过观察、实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磁体、磁性、磁极和磁化等概念的认识,为以后进一步研究磁知识作准备; 三、说教法和学法新课标科学教学要求教师教学时,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合作为主进行学习活动,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以探究为核心,让课程具有开放性。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本课教学时,安排了多个学生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采取“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力图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让学生体验发现知识的快乐。 让学生遵循认知规律从“具体感知-形成表象-进行抽象”的过程,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进行从现象观察到思考问题的训练。活动一大头针 木头 塑料 铝块
铜块 小磁针 铁棒 橡皮能被磁铁吸引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提问:磁体各部分吸引铁的能力都一样吗?实验:
把一些大头针平铺在一张白纸上,分别将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平放在大头针上,然后用手轻轻将磁体提起,并轻轻抖动。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活动二活动三: 指南的磁极叫南极或S极,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或N极。 拿出数个小磁针放在桌上,等小磁针静止时,观察小磁针两极的指向;然后,转动小磁针,把两极对调,等小磁针再静止时,发现小磁针_______________探究:一个磁体不管它多大 ,或者多小,总有两极。一条形磁铁被分割成两段后,每段磁体上的磁极是否仍有N极和S极?请猜一猜,并在下图中标出。SNNS活动四:结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进行实验,记录结果。 把两个磁极靠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作用? 五、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铁棒离开磁体,磁性立即消失;钢棒被磁化后磁性则能长久保持,就成了永磁体。
活动5小铁钉探究磁的应用外形相同的一块磁铁和一块钢块,根据你所学的磁的知识,你能用哪些方法把它们区别出来?(可以借助其它工具)作业1、猜想:指南针为何能指方向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又想到些了什么?
2、课后查阅资料,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小组合作:用缝衣针制作指南针 《神奇的磁》说课稿
徐廷国
各位评委好: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4章第1节《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这一节内容分为两个课时,今天我讲的是第一课时,分析本节课的知识情况,由于都是围绕磁展开的,并不能解决“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这一课题,故我将本课课题定为《神奇的磁》,使之与本课知识更加吻合,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将围绕这一主题来展开。这一课是学生即将学习的“电和磁”现象的基础。学生能否正确而系统认识磁体及其性质,对今后进一步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学生对磁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在小学阶段中,学生通过学习已获得了关于磁铁的一些知识,这一节主要是通过观察、实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磁体、磁性、磁极和磁化等概念的认识,为以后进一步研究磁知识作准备;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结合八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三大块:
认知目标:1、知道什么是磁性、磁体和磁极;
2、知道磁体有吸铁性和指向性;
3、知道磁极间相互作用; 4、了解什么是磁化。
技能目标:通过对磁体的指向性、磁性的特点和磁性强弱、磁化的实验探究,进一步加强学生实验设计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归纳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抽象与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在对罗盘等磁体应用的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科学素养、科学精神;通过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情况,我确定了如下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1、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磁体有磁性和指向性等性质。
难点:磁化的概念。
三、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科学教学要求教师教学时,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合作为主进行学习活动,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以探究为核心,让课程具有开放性。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本课教学时,安排了多个学生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采取“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力图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让学生体验发现知识的快乐。 让学生遵循认知规律从“具体感知-形成表象-进行抽象”的过程,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进行从现象观察到思考问题的训练。
四、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围绕神奇的磁,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五环节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沸水中巧取硬币。
2、让学生畅谈生活中各种神奇的磁现象
3、引出课题:神奇的磁
欣赏、
聆听、
自由
回答
1、以悬念引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创设轻松的氛围
2、使学生从身边的具体事例中感受神奇的磁现象,勾起强烈的求知欲,从司南等知识中感受民族自豪感






1、磁铁究竟能吸引哪些物体?
引导得出磁性、磁体概念
介绍生活,实验室各种磁体
2、磁铁吸大头针,引导得出磁性强弱及磁极
3、磁极为何叫南北极?(指向性)
4、磁极之间的作用规律
5、磁铁折断后,还有两个磁极吗?
上台尝试、思考、观察、实验、汇报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在做中学,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并能利用所学知识处理一些简单问题。






1、点铁成磁
2、两种材料对比,得到永磁体和软磁体的区别,让学生比较两种磁体的不同用途
欣赏、实验、观察比较、汇报
用游戏的形式引出磁化,并轻松的解决了这个难点
自己做磁体,体验成功的快乐






1、外形相同的一块磁铁和一块钢块,根据你所学的磁的知识,
你能用哪些方法把它们区别出来?(可以借助其它工具)
2、提问并介绍生活中利用磁性的例子
思考、汇报、评价、
1、本节内容基本上可以通过此道题目得到体现,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问题的的形式代替传统的总结,使知识在应用中得到系统化,加深理解。
2、通过了解现实生活中磁的应用,使学生保持对自然和生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让学生感到知识的价值


2、猜想:指南针为何能指方向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又想到些了什么?课后查阅资料,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小组合作:用刚才磁化过的小钢针制作指南针
猜想
让学生带着疑问来,带着更多的疑问走,课堂兴趣、疑问在课后得到延伸,并为下节课作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