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
1、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进行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发生装置可能相同 B反应条件相同
C气体收集方法可能相同 D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
2、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有着重要影响。下列对二氧化碳利弊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可以用来做灭火剂、致冷剂 B.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可以进行人工降雨
C.温室里施用二氧化碳对植物生长不利 D.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3、为了区别O2与CO2两瓶(或两种)无色气体,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分别倒入少量NaOH溶液,振荡
D.用塑料可乐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1/5容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
4、人吸入空气,排出CO2等气体。为了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2且能有效排除空气中CO2的干扰,某学生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为了除去空气中的CO2和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2,则锥形瓶Ⅰ、Ⅱ中加入的试剂为( )
瓶Ⅰ 瓶Ⅱ
A Ca(OH)2 NaOH
B NaOH Ca(OH)2
C 石蕊 酚酞
D Na2SO4 CaCl2
5. 某学生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来制取CO2,其中在制取时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为( )
6、下列分别是二氧化碳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错误的是( )
7、《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它的核心内涵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控制全球的气候变暖。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D.氢气
8、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防止事故,常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
(A)到溶洞探险打火把照明 (B)挖空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C)用点燃的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否泄露 (D)到小煤窑里挖煤用火把照明
9、我国科学家陈乾旺等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440℃和800大气压条件下,二氧化碳和金属钠反应产生金刚石和碳酸钠,合成的金刚石最大达1.2mm ,完全可以满足工业用途。
⑴二氧化碳与金属钠反应生成金刚石和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⑵请从人类生存的角度分析,金刚石与水相比谁更宝贵? ,理由是: 。
10、有多种方法可将CO2和CO区别开。请你模仿示例要求,另用两种化学方法区别
CO2和C0。
实验方法或试剂 实验结论 化学方程式
示例 点燃 燃烧的是CO 2CO+O2 2CO2
方法一
方法二
11、“比较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吴敏同学在学习O2和CO2的实验室制法后,做了一份学习笔记,请你帮他补填表中空格:(“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栏选择图示装置的编号填写)
制取气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物 状态 反应条件 发生装置 气体性质 收集装置
CO2 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C
O2 2KMnO4 K2MnO4+MnO2+O2↑ 固体 需加热 A
将所学知识通过“演绎推理"用于新情境是研究化学的更高层次的方法。请你分析用锌粒和稀盐酸制取氢气的反应,综合考虑实验的各因素,应选择 作为其发生装置,收集装置为 。(选择上图所示装置的编号填空)
12、通过实验装置的改进,可培养创新精神。图示是经小明同学改进后制取和检验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简图。
(1)实验现象是接近三通管下口的火柴火焰熄灭,而接近三通管上口的火柴仍在燃烧。由此可判断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①物理性质 ;
②化学性质 。
(2)有两瓶无色气体,它们分别是O2和CO2,你如何通过简单的实验将它们区别开来 (简述操作和分析过程)
13、 某校兴趣小组进行了“二氧化碳制备及其性质探究”的实验。试根据以下实验事实填空或简答。
(1)甲同学向分别盛有白色碳酸钠粉末、石灰石颗粒的两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稀盐酸,仔细观察、思考并记录如下:
①盛白色粉末的试管内迅速冒出白色泡沫,片刻后形成平静的无色溶液。
②固体颗粒表面持续产生较多气泡,固体颗粒渐渐变小。
③反应过程中,用手握住盛白色粉末的试管底部,感觉微热。
④反应过程中,用手握住盛固体颗粒的试管底部,无明显发热感。
⑤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能迅速产生CO2,难以控制。
⑥石灰石与盐酸反应,能持续、稳定地产生CO2,便于控制。
你认为甲同学的上述记录中,属于描述现象的是 ,属于实验结论的是 (填序号)。
(2) 乙同学取两支小试管,分别倒人约3mL蒸馏水,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内的蒸馏水中通入一会儿CO2,再分别向两支试管内各滴人相同滴数的紫色石蕊试液,观察两支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你认为乙同学在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中,还需要的操作是 ;其中另一支试管内不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 。
(3)丙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内持续通人二氧化碳,发现溶液先变浑浊后逐渐变不清;向另一支盛放含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发现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根据丙同学上述实验现象,再结合“碳燃烧时,若氧气不足生成一氧化碳,而氧气充足生成二氧化碳”的事实,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14、我们知道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那么二氧化硫与水是否也能反应生成一种酸呢?某实验小组对此进行探究,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请你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
(1)做出假设: ;
(2)设计方案:先验证水能否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再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最后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实验装置和药品如图:
(3)查阅资料:你认为该实验小组需要掌握的资料内容中应包括(填序号)
①二氧化硫易溶于水 ②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③SO2不与浓硫酸反应 ④二氧化硫有毒,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4)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装置C内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 。
②装置D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二氧化硫气体生成之前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颜色发生变化,当有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说明
,此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装置E的作用是 。
(5)结论:原假设 (填“成立”或“不成立”)
15、某化学兴趣小组从某地采集到一块石灰石样品,想测定其主要成分CaCO3的质量分数,将其敲碎,取l 2.5 g样品放入试管中,然后加入一定量10%的稀盐酸(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恰好完全反应,收集到4.4 g的气体。求:
(1)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2)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16、现有一种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某同学为测定其含量,取一定量的该样品溶于水,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振荡,首先发生反应:Na2CO3 + HCl = NaHCO3 + NaCl,然后才发生反应:NaHCO3+ HCl = NaCl + CO2↑+ H2O。
已知:该温度下CO2密度为1.98g/L,实验测得
产生的CO2的与加入稀盐酸的数据如右图。
(1)当加入 g盐酸时,才开始产生CO2;
图中V= mL。
(2)请计算:①所加入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②原样品中Na2CO3和NaHCO3的质量各是多少?
(百分数精确到0.1%,质量精确到0.01g)
答案:
1、 C
2、 C
3、 C
4、 B
5、 B
6、 B
7、 A
8、 A
9、 3CO2+4N2==3C+2Na2CO3 ;水;水是生命存在的保证等
实验方法或试剂 实验结论 化学方程式
示例 点燃 燃烧的是CO 2CO+O2 2CO2
方法一 通入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的是CO2 CO2+Ca(OH)2=CaCO3+H2O
方法二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变红色的是CO2 CO2+H2O=H2CO3
10、
11、
制取气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物 状态 反应条件 发生装置 气体性质 收集装置
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固体和液体 不需加热 B 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C
O2 2KMnO4 K2MnO4+MnO2+O2↑ 固体 需加热 A 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C、E
B;DE
12、(1)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复燃的是氧气,另一瓶是二氧化碳;或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燃烧更剧烈的是氧气,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等
13、(1)①②③④;⑤⑥
(2) 振荡;作对照
(3)反应生成物的种类与反应物的质量有关
14、(1)二氧化硫与水能反应生成一种酸(或二氧化硫与水不能反应生成一种酸)
(3)①②③④
(4)①二氧化硫不能使干燥的石蕊度纸变红
② 水不能使蓝色的石蕊试纸变色;二氧化硫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SO2+H2O=H2SO3
③ 吸收二氧化硫气体,以免污染空气
(5)成立(或不成立)
15、(1)80% ;(2)73克; (4)78.6克
16、(1)5;444;(2)① 7.3% ;② Na2CO3 1.06克;NaHCO3 1.2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