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环境承载力
2.环境人口容量
(1)环境人口容量:某区域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 ③ (主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口的 ④ 等。
(3)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 ⑤ 的人口数量。
2.特性和意义
(1)特性: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字的 “ ⑥ ”。
(2)意义:制定人口战略的依据;制定 ⑦ 的依据;影响区域的 ⑧ 。
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
当前世界的 ⑨ 问题突出,且不同国家和地区都存在。
4.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区域
具体措施
世界
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 ⑩ 的规模之内
建立 ? ,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各国、各地区
尊重 ? 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 ? 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重点一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
1.各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因 素
相关性
影 响
资源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能够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地区的
对外开放程度
正相关
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能够利用的区外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人口受教育水平
正相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2.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 知识拓展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由它的制约因素不确定而引起的。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必然会发生变化,从而造成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但在具体时间内,假定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保持不变,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这就是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如下图所示。
读下面的漫画,回答问题。
(1)该漫画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2)此漫画反映了 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它和环境人口容量有何关系?除此之外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还有哪些?它们与环境人口容量又有怎样的关系?
重点二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1.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
概 念
区 分
环境承载力
是指环境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其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是环境人口容量
两者意义相近,但不相同。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的关系。如土地人口承载力指的是在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土地为居民提供的食物能健康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在实际中,为了简便,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环境人口容量评估的重要指标
环境人口容量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对比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区别
参考角度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水平
体现的意义
生存
发展
人口数量
大
小
共同点
制约的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
结合下表信息进行两国比较,可知
人口(万人)
面积
(万平方千米)
可开采石油储量
(亿吨)
年可再生水资源量
(立方千米)
人均GDP
(美元)
菲律宾
9 270
29.97
0.19
457
1 746
俄罗斯
14 100
1 710
361.9
4 498
12 000
A.俄罗斯环境承载力较大 B.俄罗斯达到了人口合理容量
C.菲律宾劳动人口比重较小 D.菲律宾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完成1—2题。
1.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蕴藏的资源数量
2.我国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日本以不足2%的世界人口、0.25%的世界面积,创造了17%的世界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从单位面积看,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远高于我国,主要得益于
A.矿产资源丰富 B.科技发展水平高 C.气候条件优越 D.生活消费水平低
4.下图为人口适度曲线图,1—18表示不同时间段。当日本处于第Ⅲ阶段时,制约其适度人口数继续增加的关键因素是
A.生产力水平 B.社会体制 C.资源(土地、水等) D.科技水平
读下图,完成5—6题。
5.该漫画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①人口问题 ②环境问题 ③资源问题 ④生态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仅考虑资源、环境因素,可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A.人口容量 B.合理人口容量 C.环境承载力 D.最适宜人口容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6,常住人口为 21 813 334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人口密度约为全国的1/10。据此完成7—8题。
7.制约新疆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短板是
A.耕地资源 B.水资源 C.矿产资源 D.草场资源
8.为提高新疆环境人口容量,目前下列措施较合理的是
A.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灌溉技术 B.发挥光照优势,扩大水稻种植
C.出台优惠政策,促进人口的迁入 D.降低区内人们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木桶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环境承载量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
B.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2.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最主要原因是
A.气候适宜 B.本国自然资源丰富
C.大量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D.人口素质较高
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生态足迹是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读图回答3—4题。
3.没有生态赤字的省份是
A.新疆 B.西藏 C.山西 D.河北
4.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原因是
A.耕地、草地生产能力强 B.人口密度小
C.自然灾害少 D.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强
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的影响。结合下图完成5—6题。
5.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
A.空间条件优越 B.矿产资源丰富 C.资源利用条件优越 D.草场资源丰富
6.上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合理人口容量的有效途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单位:万人)。读图回答7—8题。
7.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 B.淡水资源 C.地形地势 D.科技水平
8.宁夏南部地区今后一段时间关于人口发展的正确做法是
A.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B.增加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
C.垦荒拓耕,向宁夏东部地区迁出部分人口
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向宁夏北部地区迁出部分人口
1.(2016?上海卷)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甲省
乙省
丙省
丁省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778.5
914.3
283.4
1799.4
耕地面积(万公顷)
588.31
528.18
814.07
414.95
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省
(2013?上海卷)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
2.有人口学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2011?上海卷)读图,回答问题。
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答案】1.C 2.C
【解析】1.由材料可知,1850年至今,资源总量变化量相对较小,但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大幅增加,这主要是由于科技的发展,自然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故选C。
2.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要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尽管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是它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故选C。
【答案】3.B 4.C
【答案】5.C 6.C
【解析】5.图中“无限”是指快速增长的人口,“有限”是指地球上的资源,因此,该漫画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人口问题和资源问题。故选C。
6.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据环境承载力概念可知,依据资源、环境因素可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承载力。故选C。
【答案】7.B 8.A
【解析】7.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是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限制性因素;新疆耕地资源、矿产资源、草场资源都较丰富。故选B。
8.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灌溉技术,有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缓解新疆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了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也就提高了环境人口容量。新疆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目前,新疆人们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还需要提高;人口的迁移对提高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很小。故选A。
【答案】1.B 2.C
【解析】1.“木桶原理”中的“短板效应”说明短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则体现了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故选B。
2.“最主要原因”是关键词,利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提高本国的人口容量。故选C。
【答案】3.B 4.B
【解析】3.从图中可以看出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高,人均生态足迹较低,故西藏是没有生态赤字的省份。故选B。
4.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原因与人口密度小有关。故选B。
【答案】5.C 6.B
【答案】7.B 8.D
【解析】7.从图中可以看出宁夏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为自东南向西北递增,这与黄河流经宁夏的西北部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有关。故选B。
8.宁夏南部地区降水较少,且地表径流缺乏,因而今后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向水资源丰富的北部地区迁出部分人口。故选D。
【答案】1.C
【解析】1.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尤其是资源的短板;丙省单位面积水资源量是最少的,因此丙省的人口容量最小。故选C。
【答案】2.D 3.C
【解析】2.根据题目叙述: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大致相同,但是由北向南农作物由一年一熟变为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④市熟制最高,人口容量最大。故选D。
3.人均用水总量低于人均水资源总量的城市,说明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结合图例信息,读图可知,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①④。故选C。
【答案】4.绿洲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区域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
【解析】4.本区域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低,水资源是其主要制约因素。绿洲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山麓地带及河流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