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核心突破】
【核心要点1】 城市土地利用和主要功能区
【归纳总结】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三大功能区的形态、特征及位置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功能区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形成?
形态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成片分布
集聚成片
位置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靠近市中心处
多分布在城市边缘,距市中心较远
区位选择
的原因
接近最大消费人群,商业付租最高
既利于工人上下班,又方便购物
工业生产占地空间较大,地租成本比例高,该区域内工业付租最高
区位特征
要求接近消费者,多位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道路口
出现了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并背向发展。距离母城较远的交通干线上出现卫星城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功能区
特点
中心商务区(CBD):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地价高),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
中高
级
位于城市的外缘;与高地、文化区相联系
专业化程度高,竞争协作强,导致集聚;又因环保、地租、交通等因素而分散
低级
多分布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方法技巧】
1.城市各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一个城市能否有效地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各功能区的关系是否得到妥善、合理的处理,特别是居住区与工业区之间的合理组织。城市规划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城市各功能区之间要有便利的交通。工业区内部要有便利的交通,工业生产本身需要多种设备与原材料,这些物质的运输费用在生产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工业用地多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交通便捷的区位布局,以降低成本。居住区内部要有便利的交通,以方便居民生活。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之间也要有方便的联系。
(2)在城市建设中,要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从工业区与城市的位置考虑:①出于经济、安全和环境等方面的考虑,通常把一些不宜靠近居民区的工业企业布局在城市的远郊;
②对城市有一定污染、占地多、货运量大、需要采用铁路运输的工业企业应布局在城市边缘;③在城区及居住区内,可安排一些污染小、用地少、无需铁路运输或运输量不太大的工业。从工业区与河流、风向的位置关系考虑:严重污染大气的企业一般布局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季风的垂直风向和最小风频的上风向;严重污染水体的企业一般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下游。
(3)给城市留有发展余地。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城市的建设也总是在不断变化的。虽然城市规模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但城市的建设发展总会有一些现实条件下预见不到的变化,这就要求今天的城市规划在城市功能区的组织上要为未来的城市发展留有一定的余地,这样从短时间来看好像是浪费了城市利用空间,但却避免了后续发展中因某些功能区布局不合理而造成的搬迁改造困难,因而符合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地域功能区的成因
3.城市功能区的合理规划
(1)商业区
原则
布局要求
市场最优
位于市中心或主干道两侧,多位于人口密集的地方
交通最优
布局于交通便利处,如火车站、汽车站、港口等附近
(2)住宅区开发需要考虑的因素
因素
具体要求
自然环境的适宜性
住宅区选址必须考虑地形、水质、空气质量、风向、植被等自然因素,满足人们对住宅区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
社会环境的完善性
社会环境包括交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等
消费者区位选择的心理趋向
不同的人群,各自的经济状况和消费习惯不同,对住宅区的区位选择也有差异
(3)工业区
城市功能区的合理规划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关键,关系到整个城市能否有效地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因此,在合理协调城市工业用地与生活用地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要有便利的交通;(2)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3)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间应设置防护带。体育馆、学校、儿童机构、医院等,不应设置在防护带内。
工业较集中的大中城市,工业布置的基本原则是: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布置在城区;用地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置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对于有严重污染、一时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如钢铁厂、发电厂等,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并考虑盛行风向的影响。
典型企业布局遵循以下原则:
企业?
具体要求或污染?
一般布局原则?
钢铁厂、发电厂、水泥厂?
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
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地带,尽可能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
水污染?
布局在流经居民区的河流下游?
纺织厂、仪表厂、机床厂?
噪声污染?
可布局在城区或近郊交通便利区?
自来水厂
要求水源清洁
布局在河流上游
高新技术开发区
需要高科技人才
布局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附近
商贸中心
要求客流量大
布局在城市几何中心或交通中心
仓库
用地多,交通方便
布局在港口、码头、车站附近
奶牛场、蛋鸡场
靠近市场
布局在近郊、交通便利地区
4.城市三大功能区的判断方法
(1)看面积: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2)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3)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4)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5)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6)看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年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典题探究】
【例1】读某大城市示意图(仅列出部分功能区),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某种功能区,下列与其相对应的是( )
A.中心商务区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B.商业区 中心商务区 工业区 住宅区
C.中心商务区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D.中心商务区 工业区 住宅区 商业区
【答案】A
【例2】下图为印度半岛某城市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图中甲、乙、丙三地依次对应的城市功能区是 ( )
A.工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B.低级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绿化区、商业区、住宅区 D.高级住宅区、商业区、仓储批发区
(2)下列企业最适宜在丁地布局的是 ( )
A.印刷厂 B.自来水厂 C.化肥厂 D.服装厂
(3)图中戊地拟建大型疗养中心,其不利的条件是 ( )
A.离城市远 B.山区多灾害 C.靠近湖泊,湿度大 D.交通不便
【解析】(1)题,甲地位于城市边缘,近山近水,适合布局高级住宅区;乙地位于市中心,适合布局商业区;丙地位于城市边缘的交通干线附近,地价低且交通方便,适合布局仓储批发区。(2)题,丁地处于河流下游、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区,在题目的四个选项中最适宜布局化肥厂。(3)戊地环境优美,建大型疗养中心是合适的,但是从图示中可以看出,其与市区的交通联系不便。
【答案】(1)D (2)C (3)D
【学以致用】
南京路是上海最知名的商业街区,素有“中华商业第一街”之美誉,其中南京西路是今天的上海最顶级也是最奢华的时尚商业街区,以奢侈品高端个性消费为主,商铺租金最高。
(1)南京西路为什么能成为上海最顶级的商业街区?
【参考答案】拥有高端的消费人群并且交通便捷。
(2)为什么商业区往往是城市的核心?
【参考答案】人员流动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
【核心要点2】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归纳总结】
1.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因素
影响
举例
历史
因素
历史背景
城市原有的土地利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功能分区的现状
北京中心城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行政区和文化游览区;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与传统的商业中心外滩相联结,形成现代化的中心商务区
历史变化
城市土地利用随历史的发展而变化
城市中心附近住宅区的衰落、城市内有污染的工厂外迁等
经济
因素
(主要
因素)
交通通达度
交通越便捷,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反之则越低
市中心附近若交通便捷度低,则往往形成住宅区
距离市中
心的远近
离市中心越近,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
城市中心形成商业区,商业区外围形成住宅区,城市外缘形成工业区
社会
因素
收入
使住宅区分化
中高级、低级住宅区分化
知名度
城市内某些地区在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有很高的声誉,往往吸引更多新的住宅或商场建在该处,以提高其知名度
高收入阶层集聚,形成高级住宅区
种族、宗教团体
在有些城市的某一区域,如果某个种族或宗教团体占优势,就可以形成种族聚居区
欧美一些城市的唐人街、黑人居住区等
行政因素
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自由发展,通过合理引导,明确划定不同职能区
由政府规划建设的住宅区
2.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经济因素
(1)交通便捷程度
(2)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
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
城市发展初期
城市发展中后期
城市的地域范围
狭小
扩大
各种功能用地的关系
混杂分布,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区
分区明显
工业区分布
方向
在市中心形成工业的自然集聚
市区的工厂纷纷外迁
原因
市场、交通等优势的吸引
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方法技巧】
1.常见地租曲线图及判读方法
考查城市中地租变化的图像有坐标图、立体图、等值线图等,要在理解以上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读图方法仔细分析。这往往成为题目解决的关键点所在,常见类型如下所示:
(1)坐标图
(2)立体图
(3)地租分布等值线图
在判读这类图时,注意抓住距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的影响这两个方面。从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水平两方面看,一般在地租高峰处和次高峰处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在地租较低的其他区域形成工业区。
2.城市住宅区的分化
收入的高低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收入高的人群,支付地租能力强,其居住地往往形成高级住宅区。
项目?
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收入阶层?
高收入阶层?
低收入阶层?
建筑质量?
面积大,质量高,有些是独立庭院?
面积狭小,质量低,拥挤密集?
位置?
多在城市外缘,多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
多在内城,多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公共设施?
完善(如学校、医院、商店和绿地等),生活方便?
缺乏,生活不便?
环境质量?
优美?
较差?
3.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的方法
(1)协调主要功能区和交通用地的相对位置:既要保证各功能区都有便捷的交通,又要在各功能区之间布置便利的交通,以方便各功能之间的联系。商业区除考虑交通因素外,还要考虑消费人群因素。
(2)合理布局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的相对位置,可减少污染物对城市环境的污染:住宅区尤其是高级住宅区一般布局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河流流经城市的上游环境优美位置;工业区则应布局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河流流经城市的下游。
(3)卫生防护带的设置:卫生防护带主要指设置在工业用地与住宅用地之间的城市绿地,带内可以植树造林,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等,也可安排一些少数人使用、非长期停留的建筑物,如仓库和停车场等。这样既可起到防护作用,又可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的环境。
(4)占地面积大的功能区(尤其是工业区)要有充足的土地,土地租金低。
(5)留有发展余地:目的是针对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使各功能区有足够的“弹性”。
【典题探究】
【例3】经济因素是市场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一块土地由哪种活动占有,取决于这块土地的租金高低和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两个方面,下图表示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读图完成问题。
(1)地租分布等值线并不是呈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造成局部地租分布等值线向城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条件 B.交通运输
C.人口分布 D.行政干预
(2)若要在①②③④四处中选一处建大型超市,最好选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明显看出,地租等值线沿交通线向外凸出,说明交通对地租有重要影响。第(2)题,该城有两个中心区域,大型超市应位于商业中心,故在③处最好。
【例4】下图为某城市用地功能区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若从环境因素考虑,该城市各功能区用地规划合理。 该地区最可能( )
A.属热带雨林气候 B.地势起伏小 C.河流自南向北流 D.盛行东北风
(2)该城市功能区与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甲—行政因素 B.乙—历史因素 C.丙—社会因素 D.丁—经济因素
【答案】(1)B (2)D
【学以致用】
最初别墅在建筑形式上是一座单体建筑,周围有大片绿地和私家花园。它是奢华品的代名词。2016年4月北京别墅市场成交均价高达37 889元/m2,创下近10个月新高。
为什么一些别墅的价格如此之高?
【参考答案】周围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地价在房价中占的比重较高;配套设施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