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中科学复习(2)运动
一、内 容 提 要
二、要 点 解 析
1、问: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答: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首先,确定研究对象──被研究的物体.
(2)然后,根据题意选定一个参照物.
(3)最后,你就把自己放到这个参照物上去看研究的物体,从而得出物体的运动情况.
2、问:为什么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答: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择的参照物,而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对于同一物体而言,由于选定的参照物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会不同.例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若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因为乘客位置相对于树在不断发生变化.若以车厢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因为乘客相对于车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问:怎样理解速度的概念?
答: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通常有两种方法:①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通过的路程 ②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物体运动所需的时间.
5、问:在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解题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写出依据的公式;
(2)应该统一单位;
(3)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时,既要代数值,又要代单位.
6、问:怎样正确全面地理解匀速直线运动?
答:(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2)特点: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在任何时刻、任何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3)计算: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可用公式v=s/t求出,但速度的大小与s、t的大小无关.
7、问:怎样用图像来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答:(1)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就得到了路程—时间图像.(如图a)
(2)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就得到了速度—时间图像.(如图b)
三、中 考 撷 要
从近几年的中考命题来看,本节考查的知识点是参照物的选择及运动状态的判断.由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会不同,所以只有分析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变化关系才能准确判断运动状态.
最近的中考中,联系实际求速度或时间的试题出现的频率较高.求解该类试题时,先要审清题意,找到对我们有用的信息,再根据题意画出简图,找出隐含的条件,从未知入手,逐步推至已知条件,从而确定解题思路.
四、典 型 例 题
题型一 根据选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或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找出所选定的参照物,
例1 观察图11-1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可能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知识点 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闯关点拨 由于运动的相对性,造成同样的现象,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解 图中房子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烟向左飘,说明此时有风向左;对于甲车来说,甲车上的旗子向左飘,有三种可能的情况:一是不动,二是甲车向右运动,三是甲车向左运动,但运动速度小于风速.对于乙车相对讲情况简单,只有乙车向左运动且车速大于风速.
答 选D
例2 一个人骑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去,若以这辆车为参照物,此人( )
知识点 根据选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闯关点拨 关键是看研究的物体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的位置如何变化.
解 骑车人和汽车都由南向北运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汽车“疾驶而去”,说明汽车比人运动得快,现以汽车为参照物,骑车人在后退,即向南运动.
答 选B
例3 在行驶的火车中有一位乘客,他认为自己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的( )
A.路旁的电线杆 B.火车的车厢
C.迎面驶来的火车 D.火车路上的铁轨
知识点 参照物的选择
闯关点拨 得到的结论是“乘客是静止的”,关键是看乘客相对于谁的位置没有变化.
解 乘客相对于“电线杆”、“迎面而来的火车”、“铁轨”的位置都在变化,只有相对于所乘的“火车车厢”的位置没有变化.
答 选B
例4 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
知识点 参照物的选定
闯关点拨 本题选了一句古诗,描述了一幅美妙、生动的画面,这看似矛盾的情境,蕴涵了丰富的物理知识.前一句“看山恰似走来迎”,这是诗人身在船上,以船为参照物,船在航行,山和船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山是运动的;后一句“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仔细一看,山与山之间、山与地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地面为参照物,山是静止的.对照题中所给的选项,B是正确的.
答 选B
题型二 能运用运动的相对性解释具体问题
例1 黎明同学第一次乘火车旅行,他妈妈上车送行,正谈着,忽然听到一声长鸣,黎明只见并列的另一辆列车徐徐向后离去,于是,催促妈妈快下车.他妈妈朝窗外站台看了一眼,又看了看表说:“别着急,我们的车还没有开动呢.”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知识点 运动的相对性
闯关点拨 由于运动的相对性,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况,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得到的结论往往会不同.
解 黎明同学是以另一辆刚离站的列车作为参照物的,得到的结论是自己所乘火车是运动的,而妈妈是以站台为参照物,得到的结论是火车是静止的,即由于他们选取了不同的参照物,故得到了不同的结论.
例2 教材中图11.1-4(乙)是飞机在空中加油的情况,请你分析一下,这种加油方式在怎样的条件下才可能进行?
知识点 运用运动的相对性解释实际问题
闯关点拨 要实现空中加油,必须使加油机和受油机相对静止.
答 要让受油机有大型加油机在空中以同样速度同方向水平飞行.
题型三、 本组题考查速度的概念及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例1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借助图11-9中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a图表明_______ _____;
b图表明_______ _____.
知识点 速度的概念
闯关点拨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通常有两种方法:①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通过的路程;②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物体运动所需的时间.
解 由a图可以看出他们运动的时间是相同的,但他们所通过的路程不相同,所以由a图可以表明: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越快.由b图可以看出他们通过的路程是相同的,但他们所用的时间不相同,所以由b图可以表明:在通过相同的路程时,物体所用时间越短,运动越快.
题型四、知道速度的单位,并会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例1 建在公路边的速度标志牌写着60km/h,它表示经过这一路程的车速不允许超过这个速度,这个速度合多少m/s?
知识点 速度的单位及其换算
闯关点拨 方法一:将km换算成m,即1km=1000m,同时将h换算成s,即1h=3600s.再运算得出结果.方法二:利用1m/s=3.6km/h倒算,即.
解 解法一:.
解法二:.
例2 甲、乙、丙、丁四个物体的速度分别是10m/s,18km/h,450cm/s,1200cm/min,则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υ丁>υ丙>υ乙>υ甲 B.υ甲>υ乙>υ丙>υ丁
C.υ甲>υ乙>υ丁>υ丙 D.υ乙>υ甲>υ丙>υ丁
知识点 速度单位的换算,比较速度的大小
闯关点拨 要比较速度的大小,应先统一单位.可把单位都换算成m/s.
解 υ乙=
υ丙=450cm/s=450
υ丁=
所以:υ甲>υ乙>υ丙>υ丁
答 选B
例3 长200m的火车以43.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在京九线上,当它穿越1000m长的隧道时,所需的时间是 .
知识点 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闯关点拨 (1)解本题的关键是确定火车穿越隧道时,通过的路程是多少.(2)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统一单位.由于路程单位是m,可以将速度单位km/h换算成m/s.
解 由图11-10 可知火车穿过隧道时通过的路程是火车的长度与隧道长度之和.
即s=L隧道+L车=200m+1000m=1200m
又υ=
所以:.
[变形题1] 一火车以12m/s的速度匀速穿过1000m长的隧道,所用的时间为100s,求火车的长度.
答 200m.
[变形题2] 一长为200m的火车匀速穿过1000m长的隧道,所用的时间为100s,求火车的速度.
答 12m/s.
例4 人急行的速度大约是2m/s,人急行横过6m宽的马路所需要是时间大约是 s;汽车的行驶速度如果是10m/s,人至少要在距行驶过来的汽车 m处开始穿越马路.
知识点 利用速度公式有关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闯关点拨 (1)人能安全穿过马路的条件是:汽行驶过来的时间至少等于人横过马路所用的时间,
即t车=t人.
解 (1).
(2)t车=t人=3s,s车=υ车t车=10m/s×3s=30m.
题型五、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会利用图像分析解决运动问题
例 1、 一辆摩托车作直线运动,1s内走10m,2s内走20m,3s内走30m……,则此车的运动是(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知识点 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闯关点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可知“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解 从表面上看,摩托车每1s通过的路程都相等,但每0.1s内通过的路程是否一定相等呢?在其他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的情况又如何都不得而知,因此不能确定其运动情况.
答 选C
[拓展题] 探究物体运动快慢,可以将物体将要通过的路程分成若干段,再分别测量物体通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如图11-11所示,将运动员跑步的路程分成长度相同的三段,由图中秒表可知运动员通过每段路程所需时间,从图中可见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是 (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先减小后增大
析 本题考查的要点是如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比较物体的快慢方法很多,本题采用的是相等的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从图中可以看出,从10m到70m的三段相同路程中,从计时开始观察秒表的示数变化,可以发现在三段相等的路程内,运动时间分别为10s。由此可以判断出,在相等的时间内运动员通过的路程相等,或者说在相同的路程内运动时间相等,即运动员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 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
例2、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s=υt,在图11-12中,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A.υ甲>υ乙 B.υ甲<υ乙
C.υ甲<υ乙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知识点 利用图像解运动问题
闯关点拨 利用速度图像、路程图像分析问题时,注意每一点都有对应的路程速度、时间.
解 本题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进行分析.方法(1):时间相同比较路程. 如图(a),在A、B两点,根据公式υ=,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相等,但s甲大,所以υ甲大;方法(2):路程相等比较运动的时间.如图(b),在C、D两点,根据公式υ=,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相同,但t甲小,所以υ甲大.
答 选A
题型六、 本组题主要考查你是否理解平均速度这个概念,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题
例1 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位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位3600m.当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再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求:
(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这位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知识点 计算平均速度
闯关点拨 求从家到书店的平均速度时只要用从家到书店的路程除以对应的时间,即可求出;求从家到学校的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也要用从家到学校的路程除以从家到学校所用的全部时间.
解 (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拓展题] 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金茂大厦,是目前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高楼,高402.5m,主楼88层,观光厅位于金茂大厦主楼第88层,高度为340.1m,面积为1 520m2,是目前国内最高最大的观光大厅。堪称为“时光穿梭机”的两部高速电梯以9.1m/s的速度很快就能将游客平稳地从地面送到第88层观光厅。
请你选用上面资料中的数据,也可以增加一些合理的数据,编一道求时间和求速度的计算题,不要求解答。
闯关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能否结合所学过的速度计算有关知识进行一些实践性的操作,即自编计算题,同时还涉及到学生如何根据已提供的信息资料,合理选择、处理和分析资料,并能灵活应用。本题的解题思路就是分清求时间则要求已知路程和速度,求速度要已知路程和时间,但求速度的计算题综合性要高些,因为时间条件材料中没有,可以合理补充,从而求得速度。
例2 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υ1,后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υ2,求物体在整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知识点 平均速度的概念
闯关点拨 要求出整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根据公式υ=,必须知道路程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题中并未给出,但题中把时间平分为两段.为了解题方便,设整段时间为2T,路程s等于前一半时间的路程与后一半时间的路程之和.
解 设整段时间为2T,则整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
五、中考典题精析
考题1 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如图11-2 所示的对话,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03年中考题)
A.孩子们认为汽车前进得快,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
B.不论选什么作为参照物,乘客都是不动的
C.司机说乘客没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
D.图画中的人物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来判断运动与否的
闯关点拨 同一个人(乘客)相对于不同的观察者(司机、路旁的孩子们)来说,得到的运动情况截然不同,是由于两个不同的观察者以各自选定的不同参照物来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孩子们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认为汽车、司机、乘客前进得快;司机以汽车为参照物,认为自己、乘客都没有动.
答 选C
考题2 玄武湖隧道工程是南京市规划的“经六纬九”路网以及快速井字型内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隧道西起模范马路南京工业大学附近人口,东至新庄立交出口。隧道全长2660m,设计车速60km/h,于2003年4月28日正式竣工通车。
(1)22路公交车在地面从人口处到出口处行驶路程约4500m需15min,求该车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74路公交车以36km/h的速度通过隧道由同一入口处到同一出口处,能比22路公交车节省多少时间?(江苏省南京市2003年中考题)
闯关点拨 本题应用速度公式υ=及其变形公式代入数据即可,但要统一单位.
解
考题3 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位4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江苏省常州市2002年中考题)
A.4m/s B.4.8m/s C.5m/s D.6m/s
闯关点拨 不能将“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平均值”混为一谈. 物体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应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解 设总路程位2s,前后两段的速度分别为υ1和υ2,则前一半路程所用时间,后一半路程所用时间为,总时间t=t1+t2=+,则平均速度:
.
答 选B
六、复 习 训 练
基础知识训练(1)
1.某人坐在匀速向西行驶的列车中,以列车车厢为参照物,他是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此人看到路边的房屋向 _________运动。
2.“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为迎接联合国“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经改建后,姑苏城内外河畔的景色更加秀丽迷人,对于坐在行驶于河中游船上的游客而言,若以河岸为参照物,他是__________ 的;以游船为参照物,他是___________的。
3.如图11-3,兰兰在商场乘电梯上楼。以电梯的扶手为参照物,她是 的,以所站立的台阶为参照物,她是 的。
4.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小刚于小明并肩行走,以 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
5.航天飞机在太空于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 ,此时两物体间彼此处于相对 状态.
6.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择乙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要求至少答出两种情况)
7.某人坐在快速航行的船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河岸 B. 船 C.河水 D.岸边的树
8.在沅江上,有一人坐在橡皮艇上顺流下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橡皮艇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B.以 江岸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C.以人为参照物,江岸是静止的; D.以橡皮艇为参照物,江水是运动的;
9.如图11-4所示,一辆装有货物的汽车在上平路面上向东行驶,请根据表格要求,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运动方向如何?
参照物物体 汽车 货物 树
汽车
货物
树
综合提高训练(1)
.图11-5中的(a)和(b)是从同一位置、同一角度先后摄下的两张照片,坐在石块上的小女孩看到,编号为______和______的小孩运动了,这位小女孩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_。
2.“乌云遮住月亮,月亮钻出云层”。前句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后句是以__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
3.“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知识所致。
4.无风天,甲船上的人感到有南风吹来,这表明甲船正在向 运动;乙船上的人感到吹西北风,择乙船正在向 运动.
5.据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发现飞机旁有一条“小虫”正以同样的速度同行,他伸手抓来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 此时飞机与子弹彼此间保持了相对 ,在这瞬间,以 作参照物,子弹保持不动.
5.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人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这里,观众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孙悟空” B.平台 C.飘动的白云 D.烟雾
6.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名诗中描写“青山”与“孤帆”运动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帆船、河岸 B.河岸、帆船
C.青山、太阳 D.青山、划船的人
7.在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先后离开车站向东行驶,甲车速度最大,乙、丙两车速度相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丙车向西行驶
B.以甲车为参照物,乙、丙两车都向西行驶
C.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丙车向西行驶
D.以丙车为参照物,乙车静止,甲车向东行驶
8.汽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那么在地面上的人看来,雨滴的下落方向是( )
A.竖直下落 B.斜向东下落
C.斜向西下落 D.斜向南下落或斜向北下落
9.甲、乙两车并排停在车站.后来,坐在甲车内的小张看到窗外的树木向西移动;坐在乙车内的小李看到小张不动,那么由此可知( )
A.甲车向东开动,乙车不动
B.甲、乙两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西开动
C.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开动,且小李观察小张时是以大地为参照物的
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开动,且小李观察小张时是以他自己为参照物的
10.A、B、C三列火车在一个车站(如图11-6所示),A车上的乘客看到B车向东运动,B车上的乘客看到C车和站台都向东运动,C车上的乘客看到A车向西运动.站台上的人看A、B、C三列火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
基础知识训练(2)
1.小红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2m/s,合 km/h;她家距离学校720m,为了不迟到,她至少要提前 min从家里出发.(题型二)
2.一辆小汽车在沪宁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经过如图11-13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7时整;当车经过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7时48分,则小汽车从A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是_____min,在A、B之间的平均速度是_____km/h.
3.观察甲图可知汽车做____________直线运动;观察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乙图),可知苹果做____________直线运动.
4.汽车以 2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5s(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制动刹车司机的反应时间)开始制动刹车,又经过4.5s滑行60m车停止。则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 m/s。
5.若光缆传播光信号的速度是2 ×108m/s,成都到北京的光缆线路长度约为1600km,则从成都向北京发出的报告, 经____________s就可以被收到。
6.图11-15中,(a)、(b)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图(a)表明: ;
图(b)表明: .
7.2004年6月9日,雅典奥运圣火在北京传递,奥运火炬从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传递到颐和园,全程55.6km,传递时间约9h,这次奥运火炬在这段路程传递的平均速度大约是______km/h.
8.火车的速度为 72km/h,汽车的速度为18m/s,则( )
A.火车的速度大 B.汽车的速度大 C.两者的速度一样大 D.无法确定
9.汽车司机座位前,安装着速度计,它可以指出汽车的行驶速度。如果速度计的指针如图11-16所示,汽车用这个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距离是( )
A.2100km B.35km C.70km D.32.5km
10.小明家离学校600m远,他步行到学校要花10min,那么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 )
A.60m/s B.6m/s C.1m/s D.1m/min
11.图象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规律,如图11-17所示,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哪一段( )
A.AB段和EF段 B.AB段和DE段 C.BC段和EF段 D.BC段和DE段
12.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
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综合提高训练(2)
1.雷达是现代战争重要的军事装备. 如图11-18所示,若雷达向飞机发出的微波从发射到反射回来的时间为52μs(1μs=10-6s),微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则微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此时飞机与雷达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m.
2.自2004年4月18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已进行第五次大提速,这次大提速全国总共增开了19对“一站式直达城际特快列车”,在车次前冠以字母“Z”,其中Z85次和Z86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
车次 运行区段 北京-苏州 苏州-北京 运行距离
Z85/86次 北京-苏州 Z85次19:35开次日6:55到 Z86次19:28开次日6:51到 1379km
根据上述列车运行时刻表所提供的信息可知:Z85次列车从北京到苏州所用的时间是: ________h________min,它的平均速度约等于________km/h.
3.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11-19(a)、(b)所示。
(1)观察图(a)可知,甲车在作________直线运动。甲车通过0.6m的路程所用时间为____s。
(2)观察图(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m。
(3)比较图(a)、(b)可知,甲车的速度___ _乙车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某种汽车上的里程表和速度表,是用安装在前轮上的计数齿轮来实现计数的. 车抡转动,拨动齿轮转动,再通过特定方式的传动装置和由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传感器,在计数器上记录里程,在速度表上指示时速.轮胎用久了,有了明显的磨损后,就会使所计里程和指示的时速产生误差.这样,里程表上所计的里程数 汽车实际行驶的里程.若用这种车辆从临沂到济南,以速度表上指示的时速为依据,所估算的时间 实际行驶时间.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如图11-20所示,的四幅图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s或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
A.(1)和(2) B.(2)和(3) C.(2)和(4) D.(1)、(2)、(3)和(4)
6.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在龟兔赛跑的全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乌龟的速度始终大于兔子的速度 B.兔子的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
C.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
7.小宇跟小丽进行百米赛跑,每次小宇都比小丽提前10m到达终点。若小宇退后10m。再同小丽比赛(两人同时起跑,且两人的平均速度和原来一样),结果是( )
A.小丽先到达终点B.一起到达终点 C.小宇先到达终点 D.无法确定
8.有两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B.C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为1mm的米尺紧靠直线,A.B.C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11-21所示。当小钢球贴着米尺运动经过A.B.C三点时,两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A.B.C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11-21所示。
则小钢球在通过AB、BC和AC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分别为:
vAB=___________;vBC=____________;vAC=____________。
9.某次长跑测验中,小明同学跑1000m,小红同学跑800m,测出他俩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4分10秒和3分20秒。请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并将他们跑步的路程、时间和平均速度记入表格中。(表格画在虚线框内)
10.2003年元月26日,50多年来首架飞临祖国大陆的台湾民航客机飞经香港在上海浦东机场着陆后,载运200多名台商及眷属从上海经香港返回台北。如果飞机的平均飞行速度为500km/h,香港至台北760km,香港至上海1140km.
问:(1)飞机从上海飞经香港回到台北至少需时间多少h
(2)如果台湾当局同意直航,飞机从上海直飞台北,可节约时间2h42min,则上海至台北直线距离约为多少km
11.据媒体报道,有望在2004年内动工的广州-珠海高速铁路将采用造价适中、技术成熟的轮轨技术,设计的运行速度达180km/h。建成后,广州到珠海只需40min。问:广州到珠海轨道线的长度是多少km?若在这条线路上采用磁悬浮技术,列车的运行速度可达到400km/h,问:采用磁悬浮技术比轮轨技术节省多少分钟?
注意:“60km/h”是一个多余条件.
这种情况下,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平均值相等,这仅仅是数值上的一种巧合,是一种特殊情况.
注意:应包含在书店等同学用的1分钟时间.
利用速度图像还可以求出物体运动的路程.如图(c),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物体通过的路程.
(a) 图11-12 (b) (c)
D
C
B
A
乙
甲
s/m
t/s
υ/(m·s-1)
t/s
图11-11
准确找出时间关系是关键.
图11-10
L车
L隧道
s
υ
用作示意图的方法来分析物理量间的关系,对解题很有帮助.
图11-9
图11-2
本题考查诗中描述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充分体现了文理综合的新观念,对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要求.
物体被选定参照物后,你可以把自己放到该参照物上去观察.
图11-1
图a 图b
v/(m/s)
t/s
s
s/m
t
t/s
我们可以理解为“参照物上长着 观察者的眼睛”,利用这一方法给我们判断参照物及其运动带来方便.
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运动的快慢
选 取
概 念
运动的相对性
参 照 物
机 械 运 动
运动和静止
图11-3
东
图11-4
图11-5
站 台
A
B
C
图11-6
图11-14
图11-13
图11-15
图11-16
图11-17
图11-18
图11-19
图11-20
图11-21
台北
上海
香港
图11-22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