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复习(7)大气压强
一、内 容 提 要
二、要 点 解 析
1、问:本节内容的重点是什么?
答;学习本节内容,应注意以下过程和方法:
(1)观察跟大气压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2)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大小和单位;
(3)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2、问: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为什么等于大气压?
答:如图13-37所示,玻璃管内的水银柱已保持静止.由于管内原来装
满水银后再下降,因此水银柱上方到管顶为真空,这也叫托里拆利真空.
然后我们在水银槽液面处任取一点B,在试管内等高处取一点A.由液体压强知识可知,由于A、B两点为同一水银内的同一深度,因此,水银内A、B两处所受压强应该相等,即pA=pB.
B点在水银槽液面上,因而B点所受压强就是大气压强p0,即pB=p0.
由于托里拆利真空的存在,因而A点所受压强就是A点上方水银柱产生的压强,pA=ρ水银gh.从而可得p0=ρ水银gh.所以通过托里拆利实验测出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就可得到当时大气压强的值.
注意:只有在水银柱上部的空间是真空时,水银柱的压强才跟大气压强相等.如果水银柱上方不是真空,而是混有空气,则这段空间的气体对水银柱也会产生压强,这个压强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之和才等于大气压强.
3、问:能不能用p=ρgh这个公式来计算大气压强的值?
答:不能,原因在于:第一,大气的密度是变化的,在地面附近空气的密度较大,随高度的增加,密度越来越小;第二,h值无法确定,因为大气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
4、问:怎样用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解释有关的现象?
答:分析时首先要弄清哪部分流速快、哪部分流速慢;流速快处压强小,压力也小,流速慢处压强大,压力也大;流体受压力差作用而产生各种表现形式和现象.例如:在厨房做菜时,打开排风扇可将厨房内的油烟排出室外.分析时按以下步骤:(1)排气扇启动后向室外吹风,室内空气高速流向室外;(2)空气高速流动处压强小,周围油烟处压强大;(3)油烟在压强差作用下向排风扇中心处合拢,被排风扇吹出室外.
5、问:飞机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答:如图13-49所示为机翼的横截面,机翼上部隆起、下部平坦,机翼向右高速运动时,空气相对机翼向左高速运动.空气在机翼前沿A点处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从机翼上方经过,另一部分从机翼下方通过,经过机翼后这两部分空气在翼尾B点处会合.从上方流过的空气通过的路程长、速度大;从下方流过的空气通过的路程短、速度慢.于是空气对机翼上方的压强小,对下方的压强大,机翼上下表面所受压力差的方向竖直向上,这个压力差就叫“举力”,又叫飞机获得的“升力”.所以,飞机起飞前要在跑道上加速滑行一段距离,直升飞机起飞前螺旋桨要高速旋转一段时间,也是为了获得较大的升力升上高空.
三、中 考 撷 要
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对本节内容的考查侧重与体验大气压的存在、估测大气压及大气压的实际应用,如高压锅、抽水机等.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内容是新教材新增的知识,在中考中的考试范围是:探究并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初步了解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四、典 型 例 题
题型一 知道大气压的存在,会用大气压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例 自来水笔吸墨水时,把笔上的弹簧片按下后松开,墨水吸进橡皮管内,原因是( )
A弹簧片弹力作用的结果 B. 橡皮管有吸引力
C. 手对橡皮管有压力 D. 管外墨水面上大气压大于管内气压
知识点 利用大气压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闯关点拨 在利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物理现象时,一定要分析不同区域气体压强的情况,当不同区域的气体压强不相同时,就会发生这些现象,而不能简单地从现象本身作出判断.在这个现象中,当把自来水笔上的弹簧片按下再松开时,造成了橡皮管内的气体压强和管外墨水面上气体压强不同,在管内外气体压力差的作用下,墨水被“吸进”了自来水笔的管内.
解 因为当把自来水笔上的弹簧片按下时排出了橡皮管内的一部分空气,使得松开弹簧片时橡皮管内的气体压强小于管外墨水面上的大气压强,在管内外气体压力差的作用下,墨水被“吸进”自来水笔的管内.选项D正确.
答 选D
题型二 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例1 如图13-38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中,下列哪种情况能使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发生变化( )
A.将管倾斜 B.将玻璃管变粗
C.向水银槽中加入少量水银 D.外界大气压发生变化
知识点 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闯关点拨 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抓住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就表示外界大气压的大小,只要外界大气压不变,这个高度差就不会改变;只有当外界大气压变化时,这个高度差才会发生变化.
解 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和外界大气压相等.当外界大气压不变化时,由可知,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h就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当管倾斜时,管内水银虽然增多,但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不会变化;向水银槽中加入少量水银后,槽中水银面和管内水银面同时升高,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仍然不变;只有当外界大气压发生变化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才会发生变化,所以正确答案为D.
答 选D
[变形题] 如图13-39所示,将一只试管装满水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管顶高出水银面20cm,在标准大气压下,管外水银面上受到的大气压强等于 Pa,若在试管顶部开一小孔,将看到 现象.
解 本题虽然给出了试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为20cm,但并非相当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真正的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即应相当于76cm汞柱产生的压强,应为 .若在试管顶部开一个小孔,管内顶部的水银面和水银槽种的水银面都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所以管内的水银面将下降,最终将看到的是管内外液面等高.
例2 小明想用如下的方法测量大气压强:将一个面积为1×10-3m2的吸盘按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挤出里面的空气,用最大刻度值是5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大气压力(如图13-40所示),然后计算大气压强。若大气压强为1.01×105Pa,则吸盘受到的大气压力是__________N。小明发现不能用这个测力计完成测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 考查对大气压的计算能力
闯关点拨 物理新教材要求同学们具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并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解 (1)由公式F=pS可估算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F=1.01×105Pa × 1×10-3m2 =101N.
(2)因为所需测量的力大于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题型三 这组题主要考查大气压的变化、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并能运用它们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例1 下列情况中会使大气压变小的是( )
A.从高山顶下山的过程中 B.从赤道向北极运动过程中
C.从室内到室外的过程中 D.从一楼上升到九楼的过程中
知识点 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闯关点拨 不同高度的大气密度不同,造成大气压值不同.离地面越高,大气密度越小,气压值也越小.地球是一个椭球体,赤道直径比两极直径大,因此两极附近地球对空气吸引力较赤道附近对空气吸引力要大些,故两极附近的大气压也较大些.
答 选D
[变形题] 如图13-41是自制的水气压计,把它由东宝山 的山脚移至山顶,玻璃管中的水柱的高度变化情况是(瓶口密闭不漏气,移动过程中整个瓶子没有与外界发生热传递)( )
A.降低 B.升高
C.先降低后升高 D.先升高后降低
解 由于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当把自制的水气压计由山脚移至山顶时,外界大气压强减小,而瓶内水面上的压强不变,所以玻璃管中水面升高,故正确答案选B.
例2 中医常用“拔火罐”治疗风湿等病症,其方法是将一酒精棉球点燃放入广口瓶中,过一会儿将广口瓶瓶门扣在痛处,广口瓶就会吸在皮肤上,这是为什么
知识点 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闯关点拨 气体的压强随气体体积的增大而减小,随气体体积的减小而增大.
答 广口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有一部分空气跑到瓶外,使瓶内空气稀薄,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气压,广口瓶就被吸在皮肤上.
例3 如图13-42所示,压力锅直径为24cm,限压出气口直径为3.5mm,限压阀质量为100g,使用时压力锅内外最大压强差是多少?合多少标准大气压?锅盖与锅的接口处至少能承受多大的力?
知识点 高压锅的工作原理并会进行有关的计算
闯关点拨 由于压力锅内气体被封闭,锅内外气体之间存在着压强差,因而锅盖上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压力锅上的限压阀是当锅内压强达到限定值时保证安全而设置的一个装置,当锅内压强超过一定数值时,限压阀被抬起,放出部分气体,降低锅内气体压强.求解这道题的关键就是要考虑到最大压强差指的是锅内气体通过限压出气口对限压阀的压力 与限压阀所受重力mg及大气压对限压阀的压力 平衡时,锅内气压 与外界大气压 的差,而锅盖能承受的最大压力就是指这个压强差对锅盖产生的压力.
解 设锅内气压为 ,大气压为 .当限压阀被抬起向外喷气时,有
锅内外最大压强差为
锅盖与锅的接口处承受的力为
答 Pa;约1标准大气压; N.
题型四 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会解释相关的现象
例1 为什么鹰能在空气中长时间的盘旋,而不掉下来?
闯关点拨 鹰和其他各种鸟的翅膀的形状,都和飞机的机翼有相同之处,就是形状不具有上下对称性,上部凸起,下部内凹.
解 鹰的翅膀上部凸起,下部内凹,当它在空气中飞行时,上方气流的速度大,对翅膀的压强小,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对翅膀的压强大,这样就使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这两个压力之差,把鹰向上托,所以不会掉下来.
例 2 如图13-50,把一个乒乓球放在倒置的漏斗中间,向漏斗口吹气,会把乒乓球吹跑吗 实际正好相反,乒乓球会贴在漏斗上不掉下来,这是为什么
闯关点拨 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答 经过漏斗吹乒乓球时,乒乓球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乒乓球受到向上的力,所以会贴在漏斗上不下来.
[变形题] 乒乓球前进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旋转方向它会沿不同的径迹运动,运动员用三种不同的击球方法把乒乓球击出,请判断,图13-51所示1、2、3三条径迹中 (选填“1”、“2”或“3”)是上旋球(球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 是下旋球(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 是不旋转的,简要说明你为什么认为上旋球应该沿着你选择的径迹运动.
解 上图中的1,2,3分别是上旋转,不旋转,和下旋转球的轨迹,由于球的转动,周围的空气也随之绕球转动,对于上旋球,由于球的旋转,球上方的空气随之向左运动,但同时,球向左运动,则空气相对于球向右运动,空气相对于球的两种运动作用相抵,球上方的气流速度比下方的小,所以上方压强大,相当于对球产生向下方的附加压强,因此,球受到向下的压力,沿弧线迅速下落.
题型五 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际应用
例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草原犬鼠的空调系统
图13-52(甲)是非洲草原犬鼠洞穴的橫截面示意图,犬鼠的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生物学家不是很清楚其中的原因,他们猜想:草原犬鼠把其中的一个的洞口堆成土包状,是为了建一处视野开阔的了望台,但是如果这一假设成立的话,它又为什么不在两个洞口都堆上土包呢?那样不是有两个了望台了吗?实际上两个洞口形状不同,决定了洞穴中空气中流动方向。吹过平坦表面的风运动速度小,压强大;吹过隆起表面的风流速大,压强小。因此,地面上的风吹进了犬鼠的洞穴,给犬鼠带去了习习凉风。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3-52甲上标出洞穴中的空气流动的方向
(2)试着运用上文提到的物理知识说明,乘客为什么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位置候车?(图13-52乙)
解 (1)如图13-53所示
(2)运动火车周围的空气速度大,压强小,乘客靠近运动的火车易发生事故,所以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位置
五、中考典题精析
考题1 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湖北省孝感市200年中考题)
A.把药液注射进肌肉里 B.用吸管吸瓶中的饮料
C.茶壶上留有小孔 D.利用离心水泵抽水
闯关点拨 本题考查生活现象中应用大气压强工作的例子.关键是区分例子中是靠大气压强工作的还是靠外力来工作的.在使用注射器进行注射前,要把药液吸进针管,需要利用大气压强,注射时是利用活塞的推力,而不是大气压.
答 选A
考题2 张强同学家的高压锅盖上标有“××铝制品厂18cm压力锅”的字样,他测得高压锅限压阀的质量为70g,排气孔的横截面积约为10mm2.问这个高压锅工作时,其内部水蒸气的最大压强为多大 若锅盖面积为260cm2,则它所能承受的压力至少多大才能保证安全 (设大气压P0=105pa) (广西桂林市2004年中考题)
闯关点拨 本题考查压力锅的工作原理以及压力、压强的计算
考题3有的跑车在车的尾部设计安装了一种“气流偏导器”,它的上表面平直,底部呈弧形凸起,相当于一个倒置的翅膀(如图13-54所示),这主要是为了让跑车高速行驶时,车轮能更好地抓紧地面。请解释其中道理。(安徽省芜湖市2004年中考题)
闯关点拨 对流体现象,注意分析物体形状,分析流速快慢(凸部流速快,窄处流速快),得到压力差的方向.
解 根据题意介绍,“气流偏导器”的横截面如图所示.当空气高速从左向右经过“气流偏导器”时,它的下方气流速度比上方大.根据“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过“气流偏导器”的空气产生向下的压力差.这样汽车就会受到向下的压力,车轮对地面的压力增大,能更好地抓紧地面.否则高速行驶时,车有一种“飘”的感觉.
答 由于气流偏导器上表面平直,下表面凸起,所以当跑车高速行驶时,流过气流偏导器上方的空气流速较慢,压强较大;而流过下方的空气速度较快,压强较小。这样,偏导器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了一个向下的力,从而使车对地面的压力增大,摩擦力随之增大,提高了车轮的着地性能。
基础知识训练(1)
1.用嘴吸装矿泉水的空塑料瓶的瓶口,瓶会变塌.空塑料瓶变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用注射器抽吸密封在药瓶中的药液,医生先向药液中注入一些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13-43,烧瓶中的水刚停止沸腾,现将注射器的活塞向外拉,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3年5月22日,国内各大报纸报道了中国登山队再次登上高度为8848.13m的珠峰。登山运动员从高山顶返回到山脚宿营地时,随身携带的气压计的数值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宋朝的著名文学家范成大到海拔3 700m的峨眉山旅游,发现在山上“煮米不成饭”,他认为是因为山上的泉水太寒冷,故有“万古冰雪之法汁”之说,其实这是由于高山上的气压 导致水的 的缘故。
6.如下图所示,表示出了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一架“波音747”客机正常飞行在9km高度,此时飞机所处高度的大气压值约为 ,由图还可以分析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是:
。(至少写出两点)
7.把玻璃杯盛满水,用硬纸盖住,再倒过来,如图13-44(a),纸片能将杯中的水托住,之后,若将杯子慢慢转动,如图(b)(c),则( )
A.杯子刚一转动,纸片就不能将水托住
B.杯子转动到图b所示位置时,纸片才不能将水托住
C.杯子转动到图c所示位置时,纸片才不能将水托住
D.杯子转到任何位置,纸片都能将水托住
8.把装满水的量筒浸入水中,口朝下,如图13-45那样抓住筒底向上提,在筒口离开水面前,量筒露出水面的部分( )
A.是空的 B.有水,但不满
C.充满水 D.以上都有可能
9.下列现象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A.钢笔吸墨水 B.用吸管吸饮料
C.抽水机把水从低处抽往高处 D.用高压锅煮食物
10.登山运动员徒手攀登海拔较高的山峰,在继续攀登海拔4 000m以上高度时,尽管经过充足的休息后再爬,但是越往上爬越感觉到乏力,出现头晕、耳鸣和恶心等现象,其主要原因( )
A.山峰陡峭,人体能量消耗大 B.高处气温太低
C.高山上空气稀薄,气压偏低 D.该运动员体质太差
11.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量的大气压强值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
A.玻璃管放得不竖直 B.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
C.水银槽内的水银太多 D.玻璃管粗细不均匀
12.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
A.堵住茶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就不容易被倒出来
B.用塑料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口中
C.人潜水时感觉胸口很闷
D.两块玻璃板的表面用水浸湿,将两块合在一起,很难分开
综合提高训练(1)
1.大气压强无处不在,人们在生活、生产实践中也经常利用大气压来工作,请你举出两个实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丙三人分别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管中水银柱长度分别为74.0㎝、75.6㎝、76.0㎝,已知其中一管中混有空气,另一玻璃管没有竖直放置,只有一人操作方法正确,那么当时的大气压值为___________.
3.一次龙卷风发生时,屋外的气压急剧降到0. 9×105Pa,当时门窗紧闭,可以认为室内是1标准大气压,约为1×105Pa,屋顶面积是100 m2,这时屋顶受到的内外压力差可达________N,足以把屋顶掀飞.
4.下列实验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
5.大气压与生产、生活、科研紧密相连,下面几个选项中,分析正确的是( )
A.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有空气进入管内,则测出的大气压值比实际值大
B.人吸气时,肺的容积增大,肺内空气压强变小,大气压将外部空气压入肺内
C.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煮熟,原因是压强越大沸点越低
D.用吸盘能将玻璃板提起是分子引力的作用
6.在冬天,载有一定量水的热水瓶过了一段时间后,软木塞不易拨出,这主要是由于( )
A.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 B.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C. 瓶塞遇冷收缩 D.塞子与瓶口间的摩擦力增大
7.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防治“非典”的战役中,常用如图13-46所示的喷壶来喷药消毒.下列关于它在喷药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喷壶把药液汽化了 B.喷壶把药液液化了
C.喷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D.喷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8.用力压气球,气球会爆破;打足气的自行车车胎在阳光曝晒也会爆破,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现象,于是小红同学提出:质量一定的气体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你根据上述例子、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提出猜想。(至少写出两个)
你的猜想: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容积为20cm3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各一只,设计了一个估测大气压强的小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
(2)如图13-47所示,用细尼龙绳拴在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匀速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立即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18N。
(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长度L为10cm。
请根据以上实验数据算出大气压的值。
10.图13-48是一种醋壶,它的盖上有两个小孔,使用时如果用手指按住其中一个小孔,醋就不易从另一孔中倒出来;放开手指,就很容易把醋倒出来.这一设计应用了什么物理知识?请你再举出两个应用这一物理知识的实例.
基础知识训练(2)
1.如图13-55所示两船近距离并排行驶时将会 ,这是因为两船内侧水的流速 于两船外侧水的流速,造成了两船内侧水的压强 于外侧水的压强的原因(选填“大”、“小”或“等”)。
2.打开自来水龙头,使自来水流过如图13-56所示的玻璃管,在A、B、C三处,水的流速较大的是 处,压强较小的是 处(选填“ A”“B”或“C”)。
3.如图13-57所示,是喷雾器的原理示意图,当空气从小孔迅速流出,小孔附近空气的流速较大,压强 容器里液面上方的空气压强,液体就沿细管上升,从管口中流出后,受气流的冲击,被喷成雾状。(题型二)
4.在较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放两只乒乓球,两球之间间隔1cm,用一根细管向两管之间吹气,发现两球会 ,这是由于吹气时两球之间的气流速度较 ,压强较 的缘故。
5.想象一下,如果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则不会出现的情况是( )
A. 飞机翅膀的截面形状应该反过来B. 两艘并列同向行驶的船只不会相撞
C. 地铁、火车站的站台安全线不必设置D. 喷雾器再怎么用力吹也喷不出雾来
6.春天是放风筝的好季节。风筝在空气中飞行利用了下列什么原理 ( )
A.风筝下方空气流动速度小,空气压强小 B.风筝下方空气流动速度大,空气压强大
C.风筝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大,空气压强小 D.风筝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小,空气压强大
7.如图12-55所示,将一张明信片沿着其边长弯成弧形放在玻璃台面上,形成一座“拱桥”,当你对着“拱桥”使劲吹气时,你会发现( )
A.“纸桥”被吹开较长的距离 B.“纸桥”被吹开较短的距离
C.“纸桥”被吹得上下跳动几下 D.“纸桥”紧贴桌面不动
综合提高训练(2)
1.在北京某科技馆内,有一个风洞实验室,一架模型飞机固定在托盘测力计上(如图13-59所示)。无风时,托盘测力计示数为15N;当迎面吹着飞机的风速达到20m/s时,托盘测力计的示数为7N,可以判定飞机受到了一个新的力。根据你的分析,飞机受到的该力大小为_______N,方向________。
2.分析以下实验并做出判断:对着自然下垂的两张作业纸的中间向下吹气(如图13-60所示),将会看到两张纸 .
3.用细线吊起一个空的塑料饮料瓶,使它绕对称轴旋转,转动的塑料瓶带动周围的空气绕它旋转。如果这时用电扇向它吹风,由于瓶的转动,它的两侧的风速将不一样,如图13-61所示,根据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大小的关系,判断旋转的饮料瓶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试在图中用笔画出移动示意图。
4.别莱利曼著的《趣味物理学》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情:1912年秋天,远洋货轮“奥林匹克”号在大海上航行,同时在离它100米远的地方,有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铁甲巡洋舰“豪克”号几乎跟它平行地航行。当两艘船到了如图13-62所示的位置时,发生了一起意外的事情:小船好像是服从着一种不可见的力量,竟扭转船头朝着大船,并且不服从舵手操纵,几乎笔直地向大船冲来。“豪克”的船头撞在“奥林匹克”号的船舷上,以致“豪克”号把“奥林匹克”号的船舷撞了一个大洞。
请同学们用我们今天学习到的知识解释这一事故发生的原因。
5.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当流体处于流动状态时,其内部各处的压强有什么规律呢?
小明同学将图13-63所示的玻璃管装置接到水流稳定的自来水管上,当水在玻璃管中流动时,可看到两个竖直管中液面的高度并不相同.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A.B两处管的粗细不同,因而A处流速小,B处流速大. 可见流体的压强与流速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
接着,小明又自制了一个飞机翼模型(如图13-64),将其固定在托盘测力计上,在机翼模型的正前方用电扇迎面吹风来模拟飞机飞行时的气流,比较机翼上下方气流压强的大小,进一步验证了上面的关系.
(1)由图13-63所示的实验,可以得出流体的压强与流速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13-64所示的实验中,电扇转动后,托盘测力计的示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四种情形中,哪几种情形能够运用上述的实验规律进行解释?答:( )
A.乒乓球运动员拉出的弧圈球能急速旋转而下沉B.将氢气球放手后,它会漂向空中
C.直升飞机能够停在空中一定高度处
D.船舶航行时应避免两艘靠近的船并排前进
大气压强
大气压的存在
大气压的测量
大气压的应用
大小和单位
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飞机的升力
应 用
图13-37
友情提示: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管内上方是真空,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只随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和管的粗细、倾斜角度、管的长度及将玻璃管提起还是下压等因素无关,只与水银柱的竖直高度有关.
B
A
图13-49
图13-38
图13-39
管内外水银面上受到的大气压互相平衡.
图13-40
图13-41
这一结论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拔火罐”“瓶口吞鸡蛋”等都属于这类问题.
图13-42
图13-41
图13-50
滑翔机也是利用这个原理.
图13-51
图13-52
图13-53
图13-54
气 流 偏 导 器
图13-43
图13-44
图13-45
图13-46
图13-47
图13-48
图13-55
图13-56
图13-57
图13-58
图13-59
图13-60
图13-61
图13-62
A
B
A
B
图13-63
图13-64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