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普高必修2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辽源普高必修2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3-11 19:2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目 地理 教材 必修二 备课组长
授课教师 备课日期 上课周次
课题 第二章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以及区位特征。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类型,分析经济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把获得的有用信息、结论加以表达的能力。收集资料,分析、讨论、评价城市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增强学生对城市发展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思维,联系实例,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城市功能分区及其成因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及集聚效应 2.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资料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总数 2课时
教学过程(要有设计意图和师生活动)
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世界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城市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新的城市在不断涌现,这就是城市化过程,与此同时,城市化也在不断影响着城市环境,第二章中,我们一起来探讨城市及城市化。【提问】同学们知道城市的形态一般有哪几种吗? 学生讨论,略。教师展示“城市的三种形态”图片。(团状式、条带状、组团状)师:三幅城市形态图突出说明了城市外部形态与地形的关系。即平原地区城市多呈团块状;谷地中城市多呈条带状;在河流和地形的共同影响下,城市多呈组团状。(城市外部形态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转折】在一个城市内部,土地可以有哪些用途?举例说明。学生思考回答,略。 要求学生看图2.1,完成读图思考题。师: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过渡】不同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即集聚效应,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提问】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集中,都形成了哪些功能区呢?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出答案。(强调功能区的无界线)师: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课件展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图片。【提问】为什么会有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区分?原因可能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略。(展示影响住宅区分类的因素)师: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约占40%—60%;商业区则要遵循市场最优、交通最优的原则;工业区在选址时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教材内容,完成下列表格,加深对功能区的印象。功能分区形态位置区位或区位变化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活动】教材P21活动题。小结:本节的重点内容是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教材中以商业区为例,说明了功能区的形成过程,同学们还可以尝试举其它功能区的例子。要明白的是,城市的功能分区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教学反思: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类型,进而得出功能区的分类,教师在其中引导了“集聚效应”的概念,能够让学生自己主动分析案例和知识点,这是一个很成功的方法,同时也是在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体现。不足的是,因为留给学生的时间把握得不太好,第一课时的内容没能完全学习完,这样就压缩了第二课时的时间,在第二课时的讲解时必须注意时间,合理安排分析和探究的时间,更合理化。第二课时复习导入: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城市的功能分区,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城市地域结构。不同的城市,其内部空间结构是不同的。(城市功能分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展示“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图片,并举例。学生听过阅读教材P21内容,理解这三种城市结构。【转折】城市空间结构是如何形成的呢?学生在教材上找出影响因素,并完成读图思考题。师:图2.7只是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这一方面看地租水平,当把交通便捷程度考虑进去之后,一些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地区,可能因其位于交通线两侧,地租也会较高。【过渡】然而,地租并不是决定城市地域结构的唯一因素,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的因素也会影响,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历史年代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因素也会有所不同。播放一些其它因素影响下的城市功能区要求学生读图2.8,讨论、归纳其它几方面影响因素。【提问】案例1,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略。【过渡】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城市发展,当达到一定规模时,会出现交通拥挤、用地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工业也会随之外迁,说明了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活动】教材P24活动题。小结:怎样使城市结构合理化是城市规划的着眼点,在进行城市规划时,我们要注重各功能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合理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能使各功能区之间既相互联系又避免相互干扰。
板书设计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功能区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概念模式形成因素城市的合理规划
教后反思 新课改后,地理教学当中的教学案例越来越引起广大地理老师的重视,教师除了要用好教材中的“案例”,也要自选一些学生熟悉的、身边的“案例”,多布置一些额外的练习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探索,来提高课堂效率。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对于学生有些抽象,较难理解,需要在做练习中再加以深层次的讨论。对于城市规划方面,在未来也会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和考点,学生的基础一定要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