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第二单元 回肠荡气的抒情——第7课 陈情表目标·重点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鉴赏本文陈情于事的写法。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栏目索引自知自疑 自学在前互动互学 交流深化文苑氧吧 生成素养(7)茕茕( )
(8)孑立( )
(9)床蓐( )
(10)洗马( )
(11)猥( )
(12)陨首( )1.读准字音
(1)险衅( )
(2)夙遭闵凶( )
(3)悯( )
(4)终鲜( )
(5)祚薄( )
(6)僮( ) 自知自疑 自学在前语言积累一答案(13)逋慢( )
(14)日笃( )
(15)矜育( )
(16)拔擢( )
(17)优渥( )
(18)盘桓( ) xìn
mǐn
mǐn
xiǎn
zuò
tónɡ qiónɡ
jié
rù
xiǎn
wěi
yǔnbū
dǔ
jīn
zhuó
wò
huán答案2.理解词义
(1)通假字
①夙遭闵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零丁孤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常在床蓐:__________________
④四十有四: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①九岁不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通“褥”,垫子
通“又”
不能走路。这里是说柔弱
不可以;不被允许答案②举臣秀才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④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秀人才
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成人自立
a.(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b.(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报答
向上级报告;刊登在报纸上答案⑤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
⑥臣之辛苦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拜臣郎中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申诉(苦衷)
说给人,使人知道
辛酸悲苦
a.身心劳苦;b.客套话,用于求人做事
奔走效劳,这里指赴京就职
(车、马等)很快地跑
尚书省的属官
中医医生答案⑨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岂敢盘桓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臣洗马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犹疑不决的样子
a.逗留;徘徊。b.回环旋绕
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清洗马匹
形容进退两难的情状
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答案(3)一词多义舅夺母志
听臣微志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夙婴疾病
举婴,欲投之河
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①志②应(志向)
(愿望)
(做标记)
(标志)
(照应)
(回答)
(缠绕)
(婴孩)
(怜惜)
(自夸)③婴④矜答案门衰祚薄
日薄西山
厚古薄今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良剑期乎断
除臣洗马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攘除奸凶⑤薄⑥期(浅薄)
(迫近)
(轻视,看不起)
(穿一周年孝服的人)
(一定的期限)
(约定)
(希望,要求)
(授予官职)
(台阶)
(除掉)⑦除答案(4)文言虚词臣以险衅
猥以微贱
臣具以表闻
谨拜表以闻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臣以供养无主
急于星火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臣之进退①以(连词,因为)
(介词,凭……身份)
(介词,用)
(连词,表目的)
(介词,用)
(连词,因为)
(介词,比)
(介词,对,向)
(助词,的)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于③之答案(5)词类活用
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臣具以表闻: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且臣少仕伪朝:__________________
④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夙遭闵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历职郎署:__________________
⑦猥以微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沐浴清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凡在故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使动用法,使……闻
名词作动词,做官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名词作动词,任职
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形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教化
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答案(6)文言句式
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________
②今臣亡国贱俘:________
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________
④急于星火:____________
⑤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____________
⑥而刘夙婴疾病:________ 判断句
判断句
判断句
介宾后置句
介宾后置句
被动句品读感悟二答案一、整体感知
通读课文,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答案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二、细读析文本
1.本文是谁陈的情?
解析 李密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答案 李密。
2.本文在向谁陈情?
解析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答案 晋武帝。
3.本文在陈什么情?
答案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解析答案1.作者简介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西晋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
2.背景展示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相关链接返回 互动互学 交流深化交流释疑1.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答案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答案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那么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打动皇帝的?(找出课文原句)
答案 ①诉说苦难的身世。“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②体现祖孙两代相依为命的人间至情。“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③如实告白自己忠孝不能两全的狼狈境地,并说明自己辞官奉亲正式遵从皇帝推崇的孝道。“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④力避名节嫌疑,表达出自己对朝廷的优厚待遇的铭刻在心和感恩戴德的心情。“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答案深度研读答案1.作者是怎样以“情”为贯穿全文的主干,以“孝”为核心,将诉情与陈理交融一体的?
答案 文章第一段先陈述家庭的不幸,然后表明祖孙相依为命,写得凄切动情。第二段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然后写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为下文留下悬念。第三段针对上文留下的孝顺祖母和回报国恩之间的两难选择,先言以孝治天下是治国纲领,言外之意则是孝养祖母虽为徇私情,却也不仅合情亦合理合法,为下文“愿乞终养”给出了理论依据。第四段明确提出陈情的目的是“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最后表达自己对朝廷“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忠心。李密的婉转陈情,终于唤起了晋武帝的同情心,达到了“辞不就职”的目的,表现了高超的以情征服人的说理技巧。2.在写《陈情表》之前,李密已多次婉拒晋武帝的征召。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呢?请认真揣摩文章,并参考有关背景材料说说你的观点。
答案 大致有这样三个原因:第一,李密确实有一个供养祖母刘氏的问题,像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第二,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的思想,况且他还认为汉主刘禅是一个“可次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第三,古人讲做官如履薄冰,又因司马氏阴险多疑,前朝的臣子改事新朝难免有戒心,出于历史的教训,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返回答案孝心无价
毕淑敏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奉献的大师?
文章第一段首先否定两种人,一是求学的苦孩,一是离家的游子。前者不顾家庭的困难,还要坚持读研究生,以致母亲不得不去卖血;后者在父母重病在床、行将就木的时候,斩断父母最后的期冀,断然离家。由此引发出行孝这一平常而又深刻的话题。 文苑氧吧 生成素养提示 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期冀的希望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亿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第四段运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排比表达了作者劝勉人们尽孝的强烈的感情,反复强调了尽孝并不是什么难以做到的事情。句子中将尽孝的不同形式加以对举,告诉人们爱的意义在内容,只要尽自己的所能去做了,建豪宅和献砖瓦的价值是相等的。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我们父母健在的光阴。提示返回本文是著名作家毕淑敏的一篇散文作品。作者在文章开始举了两个关于“孝”的例子:一个是求学的苦孩子,一个是离家的游子。作者并不认可他们的“孝”,由此引发出行“孝”这一平常而又深刻的话题。作者相信天下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但作者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时间的流逝,将会带走行“孝”的机会。因为人生是短暂的,父母可能在我们想行孝之时已离开人世,所以告诫天下的儿女们,孝顺父母要抓紧。赏析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