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人的健康与环境课时练习(1-2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人的健康与环境课时练习(1-2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9-02-26 11: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章 人的健康与环境
第一节 健 康
一、填空
1.健康是指人的 、 和 三者处于最佳状态。因此
一个人的健康应该包括_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小A经常生病,他可能__________不健康;小B常常心情郁闷,怨天尤人,他可能__________不健康;小C害怕与人相处,他可能___________不健康。
3..要过健康的生活,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健康的 ;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保持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 能力。
二、选择题
4.下列因素不会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是 ( )
A.激烈的竞争 B.社会公益劳动 C. 赌博 D. 吸烟
5.下列因素将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是 ( )A.片面追求升学率 B.参加文体活动
C.学雷锋做好事 D.师生之间互尊互爱
6.下列生活事例能体现该同学心理健康的是 ( )
A.打篮球时,小明同学常责怪同学没有传球给自己
B.考试后,小丽同学认真分析试卷,寻找不足
C.中考临近了,小勇同学晚上常常失眠
D.小安同学学习成绩不好,他总觉得比别人低一等
7.小华同学的爸爸在家经常为一些小事和妈妈吵架;在公司与同事的关系也很紧张,经常在家里说公司领导如何不好。你认为小华的爸爸可能哪些方面不太健康 ( )
A.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不健康 B.生理和社会关系不健康
C.心理和社会关系不健康 D.生理和心理不健康
8.下列的各种行为中,有利于青少年生理健康的是( )
A.周末上网玩网络游戏到深夜 B.吃过中饭后,几位同学结伴去打篮球
C.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准时睡觉和起床
D.早上时间太紧,不吃早餐
9.下列生活方式和习惯不利于社会关系健康的是( )
A.成绩很好,但不喜欢与同学一起交流讨论 B.和同学一起去书城买书
C.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D.学习和掌握与人相处的方式和艺术
10.下列描述中,属于心理健康的是( )
A.身体无疾病,精力旺盛 B.与同学能和睦相处
C.在挫折面前不低头,能微笑地听取别人的建议
D.不吸烟,不酗酒
11.从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在汽车加油站吸烟 B.远离毒品
C.酒后驾车 D.在高压电线附近放风筝
12.深圳工作紧张,工作压力大,常常可以听到某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个词,你认为对这个词的最好解释是( )
A.指处于完全不健康的状态 B.指身体稍有一些小病的状态
C.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
D.指心理、社会健康和生理上不健康的状态
三、综合分析题
13.试分析:几个同学在一起进行一场排球比赛与人的健康有什么关系?(试从健康的三个方面考虑)
14.现代人群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
15.你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是健康的吗 ?你的家人呢?从健康生活所应有的条件等方面出发,请你与家人一起,制订能提高家庭成员健康水平的一些合理化建议或者计划。
第二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一)
一、填空
1.19世纪60年代,法国科学家 提出了微生物是引起某种疾病的根源,杀死这些微生物能避免疾病传染的观点。
2.细菌是一类____细胞的生物,只有利用_________才能观察到。根据细菌的不同形态,可将细菌分成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三类。
3.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无成形的________,因此被称为________生物。
4.细菌对人体有许多危害,如_________能“侵略”喉部的细胞引起扁桃体发炎;而_____________进入伤口后,能产生一种破坏神经系统的毒素。
5.炭疽病是由 引起的疾病,通常发生在草食动物如 、 、 等身上,亦可感染人类。
6.从人类感染炭疽病的途径来看,炭疽病主要有 、 和
三种类型。
7.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常可用 治疗,如结核杆菌引起的肺结核,可用 治疗;伤口感染通常用_________治疗。
8.由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等等。
9.___________是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是英国微生物学家_________发现的;它可以使细菌的___________变薄,并使细菌破裂。
二、选择题:
10.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某些细菌会使人体产生疾病,危害人的健康
B.有些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
C.肺结核是由肺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
D.细菌进入人体后都会侵入人体细胞
11.下列不属于人感染炭疽病主要途径的是( )
A.受伤部位感染了炭疽杆菌 B.吸入飘浮在空气中的炭疽杆菌孢子
C.性接触 D.食用了被炭疽杆菌污染的肉食
12.下列疾病不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是( )
A.霍乱 B.血吸虫病 C.肺结核 D.淋病
13.注射青霉素前必须先进行皮试,是因为( )
A.通过皮试使人体适应青霉素的毒性 B.通过皮试确定青霉素的注射量
C.预防有过敏体质的人发生过敏反应 D.以上都是
14.预防扁桃体炎的主要措施的有( )
A.注意口腔卫生 B.参加体育锻炼
C.预防感冒 D.以上三项都是
三、综合分析题
15.试分析:细菌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威胁,人类就发明了抗生素对付细菌,那么细菌从此就被人类征服了吗?
16.由于滥用抗生素,使很多病原菌对抗生素产生了很强的耐药性,而且滥用抗生素还会造成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失调。为了有效制止抗生素的滥用,我国从2004年7月1日起,抗生素被明确规定为处方用药。
(1)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分为寄生虫和微生物两大类,抗生素能够有效治疗由微生物中的 ________ 引起的传染病。
(2)普通感冒大多是由________引起的,使用抗生素并没有疗效。
第二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二)
一、填空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20世纪爆发的最严重的疫情,每年全世界有6亿人患流感。它是由于_____________侵入人体细胞引起的。
2.病毒是比细菌还要小的一类生物,它_______细胞结构,_______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当它进入寄主细胞就会在里面大量繁殖,并最终导致寄主细胞_________,同时释放出新病毒。
3. 感病毒可在__________中传播,传播的途径是____________。目前发现的流感病毒大约有1万种,禽类是常见的病毒携带者,某些禽流感病毒能传播给人。
4.区分几个概念:
(1) 使人或动物发生传染病的寄生虫或微生物统称为_____________;
(2) 患病的或携带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称为______________;
(3)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者被称为____________;
(4) 病原体离开________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做____________;
(5) 甲型肝炎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__;传染源是________________;
传播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等等。
二、选择题
6.指出下列哪项不是病原体:( )
A.肝炎病毒 B.痢疾杆菌 C.蛔虫 D.身体某处的炎症
7.下列动物属于病原体的一组是 ( )
A. 苍蝇和狂犬 B. 蛔虫和血吸虫 C. 蚊子和苍蝇 D.不洁毛蚶和疟原虫
8.下列各项中,属于传染源的是(  )
A.甲肝病毒  B.流感病人 C.痢疾杆菌  D.破伤风病人体内的破伤风杆菌 
9.下列动物中,属于传染病病原体的是(  )
A.狂犬   B.蝇、蚊    C.鼠    D.蛔虫
10.下列属于传染源的是(  )
①吸了乙肝病人血的蚊子 ②流感病毒 ③艾滋病携带者 ④乙肝病人 ⑤疯狗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1.经诊断,小A得了某种急性传染病,医生立即将他隔离治疗。这种措施属于( )
A.增强抵抗力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者
12.在甲肝流行期间,为了控制该病流行,下列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
A. 禁买、禁卖、禁吃带病毒贝类 B. 治疗甲型肝炎患者
C. 给健康者注射丙种球蛋白 D. 加强体育锻炼
13.唐山发生了强烈地震后,政府曾多次出动飞机喷洒药水,这种措施属于( )
①控制传染源 ②切断传播途径 ③保护易感者 ④消灭病原体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卫生部门规定: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要当场毁形,以避免重复使用。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考虑,此项措施是为了(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消灭病原体 D.切断传播途径
15.饭前便后要洗手,可以预防多种传染病。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上来看属于(   )
A.保护易感人群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以上均是
16.小青同学得了流感,他自已到药店里买了一些头孢类抗生素,可是吃了几天后并没有减轻鼻塞、头痛等症状,其原因可能是(  )
A.这种抗生素药力不够     B.抗生素失效了
C.流感病毒有很强的抗药性   D.抗生素不能抑制病毒的生长和繁殖
  第二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三)
一.填空题:
1.卫生部关于SARS疫情工作的要求是发现病人后,早 ,早 ,早 。
2.传染病是由 引起并能传播给他人的疾病。与非传染病不同的是,传染病具有 、 、 等特点。
 3.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个环节,只_________________,流行就可终止。因此,预防传染病也有三项基本措施,即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些传染病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称为 。如    、 、
和 等。因此,不要随便发生性行为。使用 可以防止性传播疾病。
5. 医生诊断某人得了传染病。从传染病流行环节分析:
1. 立即给病人打针吃药是为_______________。
2. 对病人房间、用具进行消毒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
3. 给接近病人的人进行预防注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
4. 不让病人家属外出也不让外人探望病人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型肝炎是由甲型病毒引起的人类传染病。有一次小明全家吃毛蚶(曾被甲肝病人的粪便污染而且没有煮透),结果小明吃了,就患了甲肝。根据上述事实,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考虑,回答下列问题:⑴.毛蚶属于 ,因为它携带 。⑵.小明病前属于 ,病中又成为 。
二、选择题
7.传染病与一般疾病的区别是 ( )
A. 具有传染性 B.具有流行性 C.对人类危害更大 D. 以上都是
8.我国政府为在中国消灭小儿脊髓灰质炎,对全国六周岁以下的儿童进行强化免疫,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角度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
A. 人工免疫 B. 控制传染源 C. 保护易感人群  D. 切断传播途径
9.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会出现许多人患有同一种传染病的现象,这说明传染病具有( 
A.免疫性 B.复发性  C.流行性   D.选择性
10.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A.水、食物传播   B.接触传播   
C.空气、飞沫传播  D.生物媒介传播
11.下列传染病中常会“病从口入”的是(   )
A.肺结核  B.流感  C.淋病    D.乙肝
12.目前治疗乙肝还没有特效药,只有靠注射乙肝疫苗来预防其传播。从预防传染病的环节看,注射乙肝疫苗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以上都是
13.狂犬病是一种体表传染病,其主要传播途径是(   )
A.飞沫、空气传播  B.饮水、食物传播  C.接触传播 D.生物媒介传播
三、综合分析题:
14.人类的传染病种类很多,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类: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请分析填空:
肺结核属于传染病中的 类传染病。在一家庭中,母亲是肺结核患者,儿子接种了卡介苗,女儿因故没有接种卡介苗。近期体检时发现,儿子肺部正常,女儿患了肺结核。这一家庭中:母亲是 ;女儿是 ;女儿发现结核病后是 ;儿子接种卡介苗获得 。
15.2002年冬—2003年春,SARS(即非典型性肺炎)在我国的广东、北京等地区流行。假设你是某市卫生部门负责人,请结合传染病流行的几个环节,谈谈预防“非典”的一些工作设想和具体措施。(请在查找有关非典型性肺炎的资料后作答。)
参考答案:
第三章 人的健康与环境
第一节 健 康
1. 1.生理、心理、社会关系; 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健康 2.生理、心理、社会关系 3.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保持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 4.B 5.A 6.B 7.C 8.C 9.A 10.C 11.B 12.C
三.综合分析题
13.本题应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健康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体育活动是怎样提高健康水平的。①打排球等适度的体育活动,有利于保持人的生理健康;②打排球时,扣了几个漂亮的球,得了分,你分感到兴奋、自豪,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③打排球重在集体配合,勇于分担责任,增进与他人和谐相处,有利于人的社会关系健康。
14.①极度缺乏体育锻炼 ②有病不求医 ③不吃早餐 ④与家人缺少交流 ⑤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中 ⑥久坐不动 ⑦不能保证睡眠时间等
15.略
第2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一)
一.1.巴斯德 2.单 显微镜 球菌、杆菌、螺旋菌 3.细胞壁、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原核 4.链球菌 破伤风杆菌 5.炭疽杆菌,羊、马、猪 6.肠炭疽、皮肤炭疽、肺炭疽 7.抗生素,链霉素 青霉素 8.细菌性痢疾 肺结核 破伤风 9.青霉素 弗来明 细胞壁
二.10.D 11.C 12.B 13.C 14.D
三.综合分析题:
15.抗生素是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但如今抗生素的效果已没有当初那么好了,因为每次使用抗生素时,总有一部分细菌产生了抗药性而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服用抗生素,有抗药性的细菌就越来越多了,我们就要生产更好的抗生素来对付细菌了。
16.(1)细菌 (2)病毒
第2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二)
一.1.流感病毒 2.无 不能 破裂 3.健康人群 空气、飞沫 4.(1)病原体 (2)传染源 (3)易感人群 (4)传染源 传播途径 (5)甲肝病毒 甲肝病人 粪-口传播 5.SARS 病毒性肝炎 流行性腮腺炎
二.6.D 7.B 8.B 9.D 10.C 11.B 12.A 13.C 14.D
15.C 16.D
第二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三)
一. 1.诊断 治疗 隔离 2.病原体。传染性 、流行性、免疫性。3.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切断其中任何一环节;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4.性传播疾病 淋病、生殖器疱疹、梅毒、艾滋病 避孕套 5.(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4)切断传播途径 6.(1)传染源 病原体 (2)易感人群 传染源
二. 7.D 8.C 9.C 10.C 11.D 12.B 13.C
三.14.呼吸道 传染源 易感者 传染源 对这种传染病的抵抗力
15.(1)控制传染源: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戴口罩、通风、消毒 (3)保护易感受人群:锻炼,接种疫苗 、合理膳食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