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ppt+word)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节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ppt+word)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3-16 14:17:02

文档简介

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第1节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01  知识管理
1.模型
概  念:模型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
方  法: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替代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是一个建模的过程,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
举  例:水蒸发的状态模型能直观地表示水物态变化中的一些特征,直接地揭示了水的物态变化实质上是一种物理变化。
2.符号
作用和意义:(1)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2)用符号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3)用符号可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常见符号:速度v、时间t、质量m、密度ρ,压强p、电流I、电压U、电阻R等。               
02  基础题
1.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的或复杂的事物,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其中不属于模型的是(A)

A.滑动变阻器 B.眼球结构

C.中国政区图 D.动物细胞
2.下列表达方式中属于符号的是(B)
A.水分子 B.电压表
C.漏斗 D.
3.下列关于模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都是一个模型
B.模型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
C.模型可以表示很大或很小的事物
D.模型只有抽象的,没有具体形象的
4.我市对生活垃圾已经实施分类投放,金属饮料罐应投放在标有哪种标志的垃圾箱中(A)

A.可回收废物 B.有害垃圾

C.厨房垃圾 D.其他垃圾
5.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分布的状态来类比物质的状态。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A)
A.固态、液态、气态 B.气态、固态、液态
C.固态、气态、液态 D.液态、气态、固态
6.下列符号与其表示的科学量不对应的是(D)
A.F表示力 B.ρ表示密度
C.V表示体积 D.m表示长度
7.我们学过一些事物的符号,请写出下列符号或说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
(1)速度v       (2)体积V
(3)质量m      (4)重力G
(5)禁止鸣笛 (6)节约用水
8.(2016·宁波)如图的粒子模型可以解释物态变化中的蒸发现象。
03  中档题
9.下列关于符号说法不正确的是(B)
A.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B.符号必须要用文字表达且世界通用
C.符号可以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D.符号能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
10.下列属于模型的是(D)
    
A.奥迪汽车 B.禁止吸烟

C.禁止鸣笛 D.条形磁铁磁场磁感线
11.下列关于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D)
①某种物体的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
②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
③可以表示一个过程,如描述水的三态变化的示意图
④有的模型是抽象的,如一些数学公式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如图所示的标志中,加油站必须张贴的是(B)
13.通过对水的三态模型的观察发现:
(1)液态水温度降低时会变成固态的冰;温度升高时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
(2)在水的三态变化中,构成水的分子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
(3)在水的三态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是物理变化过程。
14.如图所示是水在三态变化时的分子示意图,请完成下列填空:
(1)A为固态,C为液态,E为气态。
(2)B为熔化过程,D为汽化(沸腾)过程。
(3)从微观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其实质为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04  拓展题
15.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请回答:
(1)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填序号)。
A.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B.分子变小了
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2)从变化Ⅰ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该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16.分子有大有小,且分子之间是存在间隔的。如图用大小不同的圆分别表示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试画出酒精和水混合后存在形式的模型。
解:
注析:两种不同的液体相互混合,由于它们的分子间隔不一样,会相互扩散。
课件23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