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光合作用 第二课时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浙江省湖州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节 光合作用 第二课时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浙江省湖州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9-03-27 21:30:00

文档简介

光合作用(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以及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扬善于合作、积极思考的精神。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无论呼入的新鲜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识,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通过这节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通过本节的学习,完善并提高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认识。
  在氧气的制取、性质和用途学过之后,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陌生。如学习物质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到物质的用途学习。物理性质主要学习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等内容。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
因此,本节知识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或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学科中已经接触过的知识。采用学生探究学习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对氧气性质有所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对学习二氧化碳有帮助。
2、二氧化碳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二氧化碳的性质较容易掌握,但是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的生成物不易理解,这一节课,我们让学生做实验的同时,用多媒体模拟一些反应过程,激发了他们的实践的兴趣,为实践的成功提供了保证。
四、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五、教学难点:实验操作规范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交流讨论
七、实验器材:大理石 稀盐酸 锥形瓶 长颈漏斗 双孔塞 导管 集气瓶
铁架台 矿泉水瓶 紫色石蕊 试管 试管夹 酒精灯
八、教学过程:
1、引言
【引入】意大利死狗洞故事。
【提问】二氧化碳能否像氧气一样供给生物呼吸?它又具有哪些性质呢?
【过渡】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有关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来看看二氧化碳有哪些奇妙之处。
2、授新课
【设问】我们要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首先要一起来学习如何在实验室将二氧化碳制取出来。那么,在实验室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
【提问】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图中能获取哪些信息?
〔简要讲解实验注意事项,然后演示制取二瓶二氧化碳〕
实验完毕后一起探究如下实验:
实验名称
实验步骤
现象和结论
实验1
观察制取好的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说出颜色、状态和气味
颜色 状态
气味
实验2
将二氧化碳倒入放有两只燃着的高低不同的蜡烛的烧杯中,观察(注意在倾倒二氧化碳时,必须用一块玻片遮去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的大部分瓶口,只留一条缝口,动作稍慢,可想象成倒水。)
现象:
结论:
实验3
在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里,迅速倒入少量水,立即将瓶塞塞紧振荡,观察有什么现象。
现象:
结论:
实验4
打开瓶塞,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瓶中液体,观察颜色。
颜色
说明此液体呈 性
实验5
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实验4的液体和适量水,然后往加水的试管加入紫色石蕊,观察现象。
再将变色的试管放到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变化。将干燥的二氧化碳通到石蕊试纸上,观察现象。
现象
结论
实验6
自制“牛奶”。取一试管,倒入少量的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往里面吹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现象
结论
3、小结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通常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2)不能供给呼吸。
3)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CO2↑+H2O
4)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Ca(OH)2+CO2=CaCO3↓+H2O
课件17张PPT。 光 合 作 用(第二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信息?CaCO3 HCl思考:怎样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石 灰 石 + 盐 酸二、C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
条件改变时可以进行三态之间的
变化,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2、化学性质1、现象:2、结论:3、应用:蜡烛自下而上熄灭实验1、蜡烛实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1、现象:2、结论:实验2、矿泉水瓶实验瓶被压扁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溶解性等级
“微溶”
1体积水溶解
1体积二氧化碳【思考】
实验室能否用排水法收集?实验3、紫色石蕊实验1、现象:反应前试管中液体显___色;
通入CO2后,显___色;
对试管加热后,显____色。【讨论】
1、紫色石蕊试液为什么会变色?说明了什么?
加热后变回紫色又说明了什么?
2、上述变化过程中涉及到了几化学反应?
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实验4、石灰水实验1、现象:2、反应式: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 + Ca(OH)2 = CaCO3↓(白)+ H2O二氧化碳的用途总结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______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______1.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条件改变时可以进行三态之间的变化,
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3.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4.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5.二氧化碳能跟水反应生成碳酸。
碳酸不稳定,见光或受热易分解。
6.二氧化碳能跟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
7.二氧化碳不能供呼吸。1.CO2能够灭火是因为( )
A.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B.CO2不能供给呼吸
C.CO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D.C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E.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AC课 堂 练 习2.不能把空气和二氧化碳鉴别出来的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
B.加入澄清石灰水
C.观察其颜色
D.用紫色石蕊试液 C课 堂 练 习3.收集二氧化碳可用下列哪种方法( )
A.排水法
B.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D.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B课 堂 练 习4.解释下列现象:
(1).在敞口容器里久置的石灰水表面会“长出”一层白色的硬膜。
(2).刚用石灰浆抹过的墙壁,过一两天会“出汗”。课 堂 练 习5. 用什么方法可以鉴别
CO2和O2
这两瓶无色气体?课 堂 练 习1、为什么山洞中狗会死去而人却安然无恙?
2、人们为什么没察觉到杀狗的“凶手”是
二氧化碳的?
3、用什么方法来检验二氧化碳的?
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思考】意大利死狗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