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自然界中的氧和碳循环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节 自然界中的氧和碳循环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6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9-04-02 23:2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第6节 自然界中的氧和碳循环①在一个门窗紧密的房间里呆久了,人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②鱼缸内养的鱼多了,鱼会上浮,甚至死亡,为什么?
③有什么办法能使鱼缸内水中溶解的氧气含量增加?阐述你的观点为什么在鱼缸里养一些水草,能有效增加水中氧气含量?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观点。在大自然中,产生氧气的途径主要有哪些?消耗氧气的途径主要是什么?
根据课本图2-60解答。讨论大气中的O2O2CO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燃烧生物呼吸光合作用请将左边的方框补充完整。物质燃烧自然界消耗氧气的过程:小结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吸入氧气,放出二氧化碳重返大气,B、动植物死后的尸体被微生物分解破坏,最后被氧气氧化变成水和二氧化碳,C、矿物燃烧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燃烧时也需要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和水汽。自然界产生氧气的过程: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入水和二氧化碳,制成糖类等有机物供人类和动物需要,并向大气中释放氧气。自然界氧循环的意义:氧气不断的被消耗,又不断的产生,实现物质之间转化和循环、平衡,使氧气在大气中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这也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①根据氧的循环原理,在屋内可以用什么方法使空气保持清新?讨论②在塑料大棚里可以用什么方法使农作物增产?及时开窗换气、用空气清新装置、白天在能光照的地方放一些绿色植物适量增加CO2、施加有机肥阅读并归纳读课本P65-66“保护臭氧层”,填写下表蓝色、带有腥臭气味的气体能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对生物有保护作用 全球的监视系统表明平流层臭氧缺少至少已有二十年,在例如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多处地方的缺失量冬春季约达10%,夏秋季约达5%。研究人员现已在北极上空也发现了臭氧缺失,而且这一问题似乎正逐年恶化。根据联合国的报告,在过去十年中,每年射向北半球的有害紫外线辐射量增长了5%。?
在过去的四十年中,恶性皮肤癌的发病率增长已经向全球发出了警告。如今该发病率是五十年代的十倍。虽然整个增长不能全归罪于臭氧缺失和暴露于紫外线辐射的增多,但有证据表明二者是相关的。科学家估计臭氧每减少1%,人类得皮肤癌的可能性就增加3%。 虽然天气状况和氯氟碳化合物(氯氟碳化合物(CFCs))共同导致了南极上空臭氧层变薄,但是氯氟碳化合物(CFCs)多是在北纬地区释放的—主要是欧洲,俄罗斯,日本和北美—它们是引起全球臭氧密集率降低的主要原因。阅读资料,说说人类健康与臭氧层的关系CO2光合作用 呼 吸 作 用死亡光合作用煤、石油、天然气微生物分解作用腐败生物死亡生物思考:大气中的碳(主要是二氧化碳中的碳)通过什么途径进入生物体,又通过哪些途径重新释放到自然界?完成课本中的填空。燃烧C、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有机物→动植物残体→地下漫长反应→煤、石油、天然气→燃烧→二氧化碳小结A、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有机物→植物呼吸作用→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有机物→动物吸收→体内氧化→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有机物→动植物残体→微生物分解作用→二氧化碳自然界碳循环意义: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稳定含量对地球上的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二氧化碳在大气的热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对地球产生“温室效应”。思考: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煤和石油等燃料,这对碳循环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讨论 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会使地球变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实验课本P68实验为什么右边杯子中的水温会高一些?你明白温室的保温原理了吗?生活中的温室温室效应原理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讨论:温室效应有什么利弊? 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衡定,适于动植物生存。但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它会带来以下列几种严重恶果: 1)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2) 海平面上升; 3)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4)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另一方面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温室效应的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