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二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复习(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下第二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复习(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3-19 13:1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下第二章复习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模型与符号
1.模型的作用:常常可以将一些难以认识、观察、描述的事物变得直观易明白,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研究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1)地球仪、细胞、眼球结构、耳朵结构、太阳系模式模式图、电路图形的模型。
地球仪 细胞结构
眼球结构 耳朵结构
太阳系模式模式图 电路图形
(2)一张表格、一幅图、一个公式、一条曲线等都是模型。
(3)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是物理变化,因为变化过程中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没有新的分子生成。
2.模型方法: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对客观对象进行了一定的观察试验和对所获得的科学事实进行初步的概括后,常常要利用想象、抽象、类比等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
3.符号的作用: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下图是一些符号的意义。
紧急出口 公园 残疾人设施 停车场 自然保护区中雨
要点二、分子和原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要点诠释】
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区 别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联系 (1)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2)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3)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
要点三、从分子的观点理解有关概念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2.纯净物和混合物:从分子的观点看,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要点诠释】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变化后分子是否发生了改变。   
要点四、原子的构成及其关系
1.原子的构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之间互为同位素原子。
【要点诠释】
记住两个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要点五、元素和元素符号
1.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符号书写方法:(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3.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1)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氧、硅、铝、铁、钙等;(2)海水中元素含量最高是氧,其次是氢;(3)人体中含量最高是氧,其次是碳、氢、氮;(4)太阳上含量最高是氢,其次是氦。
【要点诠释】
元素和原子的比较: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 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 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或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要点六、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已发现的100多种元素科学有序的排列起来,这样就得到了元素周期表(见教材附录)。
2.元素周期表中的“格”: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每一格中包含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3.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和“族”: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共7个横行)、16个族(共18个纵行,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要点诠释】
1.在周期表上用不同的颜色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做了分区。每周期(从左到右)开头是金属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属元素,结尾的是稀有气体元素。
2.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由1个递增到8个,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稳定结构,然后又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到8个的变化规律。这种规律性的变化是“元素周期表”名称的来源,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要点七、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子
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离原子核较近的第一层不超过2个电子,第二层不超过8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
2.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如Na+、、等。
【要点诠释】
1.离子和原子的比较:
粒子种类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  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性 显负电性
符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举  例
联  系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元素分类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 较少(一般少于4个) 较多(一般4~7个) 8个(氦是2个)
得失电子倾向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易得到电子 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
化学性质 不稳定 不稳定 稳定
要点八、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氧气、氮气、铁、铜等。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如水、二氧化碳、高锰酸钾、氧化铁等。
【要点诠释】
“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不一样,后者包含着前者。化合物中只要含有氧元素,就是含氧化合物,如高锰酸钾属于“含氧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
要点九、化学式与化合价
1.化学式的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2.化合价的定义: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用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要点诠释】
1.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类型 写法 读法 举例
两原子化合型 氧化物:氧元素在右边,其他元素在左边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金属在左,非金属在右 从后往前读作“某化某”读出每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个数为1,一般不读 MgO氧化镁P2O5 五氧化二磷NaCl氯化钠MgCl2氯化镁
多原子化合型 原子团一般在右边,其他元素在左边 以原子团命名以中心原子命名 NaOH氢氧化钠H2SO4硫酸Na2CO3碳酸钠
2.在化合物中氢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在氧化物中氧元素显-2价,其他元素显正价;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3.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4.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要点十、关于化学式的计算
1.相对原子质量:用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
2.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用符号Mr表示。
3.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之比: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表示该元素原子的个数,因此这些数字的比值就是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之比。
4.物质组成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即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的比。
5.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6.一定质量的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该元素在物质中的质量分数。
【要点诠释】
基本计算类型(以Fe2O3为例):
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Fe2O3的相对分子质量==56×2+16×3==160
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Fe2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铁元素:氧元素==(56×2):(16×3)==7:3
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Fe2O3中Fe的质量分数==【56×2/(56×2+16×3)】×100%==(112/160)×100%==70%
计算一定量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 例:50吨Fe2O3 中含铁元素多少吨?解:【50吨×56×2/(56×2+16×3)】×100%==50吨×70%==35吨(答略)
准备:
一、熟记常见的元素符号及其表示的意义(见课本P18页)
元素名称
核电荷数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核电荷数
元素符号
二、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口诀: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通常氧为负二价;
铜正一二铝正三;铁有正二和正三;碳有正二和正四;硫有负二正四和正六;
单质化合价为0。
三、熟记常见的原子团及其离子符号、所带电荷、化合价
原子团 离子符号 电荷 化合价
氢氧根
硝酸根
碳酸氢根
高锰酸根
铵根
硫酸根
碳酸根
亚硫酸根
锰酸根
磷酸根
2.1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例1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B )
NO2:“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2Na:“2”表示两个钠元素
Mg“+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2OH-:“2”表示两个氢氧根离子
练1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硫酸根离子 ;
(2)2个镁原子 ;
(3)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
(4)3个氮分子 ;
(5)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钙 .
练2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①碳酸根离子 ;
②2个钠离子 ;
③负二价的硫元素 ;
④3个二氧化碳分子 .
练3请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
①1个镁离子 ;
②氧化铝中铝的化合价为+3价 ;
③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水分子 .
2.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例1在H2、H2O、H2SO4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C )
A.2个氢原子 B.1个氢分子 C.氢元素 D.2个氢元素
练1我国“辽宁号”航母甲板上涂有耐高温、耐磨的碳化硅(SiC)涂层,碳化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的结构,则构成碳化硅的粒子是( B )
分子 B.原子 C.离子 D.中子
练2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二氧化碳、水、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氯化钠、硫酸铜都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铁、铜、汞等金属单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氧气、白磷、金刚石等非金属单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练3有两种微粒,已知它们的质子数相等,核外电子数也相等.下列关于这两种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原子
可能是两种不同离子
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可能是两种不同的分子
因为对于分子来说质子数和电子数是相等的,对于离子来说质子数和电子数是不相等的,所以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要么质子数相等,要么电子数相等,不可能质子数和电子数都相等,C错误;
例2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练4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该反应有三种新物质生成
反应物中包含两种化合物
发生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例3用“分子”、“原子”“元素”“离子”填入下列空格.
(1)水是由水 分子 构成
(2)铜是由铜 原子 组成
(3)氧气是由氧 分子 构成
(4)氧分子是由氧 原子 构成
(5)氯化钠是由钠 离子 和氯 离子 构成.
练5如图所示:水分子分解的微观示意图(水氢气+氧气).从图中可以看出:
水分子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分子 氢分子
(1)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 可以再分, 原子 不可再分.
(2) 原子 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3)在化学变化中, 原子 的种类、个数都不变,只是重新组合.
(4)水是由 水分子 构成,水分子由 氢原子和氧原子 构成.
例4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
①a的值为 17 .
②该元素属于 非金属 元素 (填“金属”、“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的原子容易 获得 (填“获得”或“失去”)电子变成 阴离子 (填“阴离子”或“阳离子”),离子符号书写为 .
③根据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 DE (填编号).
A 核电荷数 B电子层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E中子数.
练6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甲是 原子 .
(2)氧气、汞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氯化钠 .
(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①当a= 10 时,该粒子是原子;②当a=11时,该粒子的符号为 .
图3为某反应的部分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请
画出X分子的微观示意图: .
2.3原子结构的模型
例1氚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A )
A.A B.B C.C D.D
练1碳-12、碳-13、碳-14都是碳元素的原子,它们的主要差别在于( B )
电子数目不同 B.中子数目不同
C.质子数目不同 D.化学性质不同
练2科学家计划用质子数为20的钙原子,轰击核电荷数为98的锎元素靶,使两元素的原子核合并在一起,合成核电荷数为118的新元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B )
A.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6
B.新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
C.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
D.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练3同一原子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质子和电子的数目相同
B.原子和中子的电性不同
C.原子核和电子的质量不同
D.原子核和原子的体积不同
例2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
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
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练4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C.分子在不断运动,原子静止不动
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练5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C )
A.原子比分子小
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例3下列关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D )
核电荷数相同 B.质量几乎相等
C.Mg2+比Mg稳定 D.电子层数相同
练6对Fe3+、Fe2+、Fe三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 )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等质量的三种微粒含有的质子数相等.
①④⑤ B.①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
练7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C )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质子数相等 ⑥Na+比Na稳定.
①④⑤ B.①③⑤⑥ C.①④⑤⑥ D.②③④
练8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该微粒的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
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
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D.该图表示的微粒是一种离子
例4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波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下列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乙 (选填序号).
(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ABD (选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练9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自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并提出类似“西瓜”的原子模型,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做法如图1
(1)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2)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um(1um=10-6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3)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4)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只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 不会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原子核 .
(2)1u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B ;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如图2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乙 (选填序号).
2.4组成物质的元素
例1图示中,表示纯净物的 ACD ,表示混合物的是 B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C 。
练1下列物质:①氮气②液态空气③矿泉水④高锰酸钾⑤铁 ⑥冰水混合物.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 23 (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有 6 .
练2下列物质 a干燥的空气 b液氧 c糖水 d五氧化二磷 e冰水混合物 f酸奶
用字母填空,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bde ,属于混合物的是 acf .
练3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BCE (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是 AD .
练4有以下几种物质:①氧气 ②人呼出的气体③五氧化二磷 ④空气中的稀有气体⑤二氧化碳 ⑥新鲜的空气
(1)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135 (填序号);
(2)请选出一种混合物并分析其中的成分 新鲜的空气中也有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 ;
(3)请再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混合物 河水 、 自来水 .
例2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B ,表示纯净物的是 ACD ,表示单质的是 CD ,表示化合物的是 A .
练5在横线填上相应的物质序号
①盐水;②液氧;③洁净空气;④氖气;⑤铜丝;⑥硫粉;⑦冰水混合物;⑧氯化钾.
(1)属于混合物的是 13 ;
(2)属于化合物的是 78 ;
(3)属于单质的是 26 ;
(4)属于金属单质的是 5 ;
(5)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4 .
练6张老师在化学实验操作台上摆放了如下一些物质:①铜片②蒸馏水③石灰水④硫粉⑤大理石⑥氧气⑦双氧水⑧空气⑨高锰酸钾.现请你将这些物质按如下表分类摆放(填序号)
146 2 5 7 9 38
例3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主要的矿物质成分如下(单位为毫克/升):Ca:20,K:39,Mg:3,Zn:0.06,F:0.02等,这里的Ca,K,Mg,Zn,F是指 B .
A.单质  B.元素  C.金属离子  D.分子.
练7某饮用水标签行的部分文字如图,请回答:
(1)这里的钙、镁、钾指的是 元素 (选填:原子、分子或元素)。
(2)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其中x= 1 。
练8有媒体报道,全中国都在补钙,很多人还是缺钙,原因在于钙没有被很好的吸收,这里的“钙”指的是 元素 (填“元素”或“单质”).
例4地壳里含量前四位的元素顺序是 氧 、 硅 、 铝 、 铁 .
练9就目前所知,按质量分数计,在下列几个方面含量最高的元素分别是:
A.地球上(地壳、水圈、大气圈) 氧 .
B.大气中 氮 .
C.人体中 氧 .
D.整个宇宙 氢 .
2.5表示元素的符号
例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我们对它进行研究:
(1)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名称是 氧 ,该元素属于 非金属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得 (填“得”或“失”)电子.
(2)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其中X值为 20 ,它位于元素周期表里第 四 周期,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 .
(3)原子序数为12和17的原子不属于同一种元素,原因是 质子数 不同(填字母).
A.质子数 B.相对原子质量 C.中子数  D.电子数
练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 (填序号).
A.质子数不同 B.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2)元素周期表中有关硫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填序号).
A.硫属于金属元素 B.硫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g C.硫的原子序数是16
(3)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B与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NaCl .
②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D (填序号).
练2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9.00 ,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0 ;
(2)X= 8 ;
(3)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BC (填序号);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B (填序号)。
2.6表示物质的符号
例1“南澳一号”考古发掘出青花瓷器、青铜器、铁器等文物.青花瓷上的着色剂是氧化钴(CoO),氧化钴中钴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 ;青铜器文物上的铜绿可用酸洗,清洗后的溶液中含有铜离子 ;铁制文物上的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
练1标出下列离子的化合价:
K+ Al3+ Cu2+ SO42- O2- F- H- PO43-.
练2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象叫价类图。如图为铁的价类图,例如E点可表示为+2价的亚铁盐,请回答:
(1)A点表示的物质所属的物质类别是 单质 。
(2)请写出B点表示的物质名称 氧化亚铁 。
2.7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例1已知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为a克,若另一种原子的质量为b克,则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C )
A.a/b B.b/a C.12b/a D.12a/b
练1n个某原子的质量为mg,相对原子质量为p,则一个碳原子-12原子的质量为( B )g
A. n/pn B. 12m/pn C. 12n/pm D.pn/12m
练2若一个SO2分子质量为n千克,一个SO3分子的质量为m千克,若以一个硫原子质量的1/32作为标准,则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C )
A.32n/(m - n) B.32n/(3m - 2n)
C.32n/(3n - 2m) D.16n/(3m - 2n)
例2已知作为相对原子质量基准的1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个铝原子的质量为4.482×10-26kg,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计算:(保留三位小数)
(1)铝的相对原子质量;
(2)一个镁原子的质量.
练3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6个中子的一个碳原子质量为m千克,另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质量为n千克,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多少?
练4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而1个铁原子的质量是9.288×10-26kg,求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精确0.01).
例3据媒体报道,日前一女子在食用大樱桃时,不小心将樱桃核嚼碎并吞咽下去导致中毒,专家认为是樱桃核中含有的氰苷类的有毒物质所致,紫草氰苷(C14H19NO8)属于氰苷类物质,请计算:
(1)紫草氰苷分子中C、H、N、O原子个数比 14:19:1:8 .
(2)紫草氰苷的相对分子质量 329 .
练5我们食用的菠菜、大葱都含草酸(C2H2O4).计算:
(1)草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最简比为 1:1:2 .
(2)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90 .
练62015年4月28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清洁油品生产供应,力争提前完成成品油质量升级任务.清洁汽油添加剂异辛烷(C8H18),能改善油品质量,促进汽油燃烧,大幅减少车辆污染物排放,有效保护大气环境.请回答:
(1)异辛烷中碳氢两原子个数比为 4:9 ;
(2)异辛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14 .
练7丙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其化学式为C3H5OxNa.已知该化合物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请计算:
(1)丙酸钠由 4 种元素组成;
(2)X= 2 ;
(3)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96 .
例4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疟疾药物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请根据青蒿素的化学式C15H22O5计算:
(1)一个青蒿素分子由 42 个原子构成.
(2)青蒿素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9:4 (填最简整数比)
练8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称VC),就会患坏血病.右图是盛放“维生素C”瓶子的标签的一部分,其中维生素C的化学式部分不清,可用CnH8O6表示.根据表中信息回答:
(1)维生素C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12 ;
(2)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则CnH8O6中n= 6 .
例5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化学式As4S4,化学名称为四硫化四砷)泡制的白酒或黄酒称为雄黄酒,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饮品,也是我国古代人们在夏季除害灭病的主要消毒药剂:雌黄(化学式As2S3),可用作颜料、还原剂和药物等;砒霜(化学式As2O3)是一种剧毒物质,由于古代的生产技术落后,致使砒霜里混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当银与砒霜中所含的硫接触时,就可发生化学反应,使银的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的硫化银.
(1)雄黄和雌黄两种物质中,硫元素的含量较高的是 As2S3 (填化学式).
(2)砒霜(化学式As2O3)的化学名称为 三氧化二砷
硫化银的化学式为 Ag2S .
练9某混合物中含有的化学成分和分子个数组合为:x份CaCO3,y份CaO,2y份CaSO4和p份NaCl(假定混合物中各化合物均匀存在).已知混合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39%,则混合物中钙的质量分数为 32.5% .
例6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等症状.如图为某补锌口服液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酸锌由 四 种元素组成;
(2)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72:11 ;
(3)要满足儿童身体正常发育的需要,在某一时间段需要适量补锌.若儿童1千克体重每日需要0.5毫克锌,每天从食物中只能摄入所需锌的一半.体重为20千克的儿童,理论上一天还需服该口服液多少支?
练10铁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正常人每天应补充14mg左右的铁,其中大部分来自于食物.如果全部通过服用含FeSO4 7H2O的片剂补充铁,则每天约需要服用含 mg FeSO4 7H2O的片剂.
市场上某硫酸亚铁片剂,其中Fe2+的含量为16.0%.该片剂中的Fe2+在空气中易变质,国家规定该片剂中Fe2+变质超过10.0%即不能再服用.为检验某药店出售的硫酸亚铁片剂是否失效,取10.0g该片剂经测定含Fe2+1.52g.通过计算说明该片剂是否能服用?
练112016年5月31日是第29个世界无烟日,世卫组织确定的主题是“为平装做好准备”,我国的活动主题是“拒绝烟草的危害”.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的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可能导致人体缺氧窒息.血红素是血红蛋白分子上的主要稳定结构,为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的辅基,其分子式是C34H32N4FeO4.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血红素中C、H、O、N、Fe五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34:32:4:4:1 .
(2)经测定血红蛋白中铁的质量分数为0.335%,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n个铁原子,则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可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为 56n/0.335% .(不必化简)
练12测得100g某不纯的硝酸铵(NH4NO3)样品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34.3%,已知杂质中不含氮元素,求:
(1)该样品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 .
(2)该样品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练13某硝酸铵化肥的外包装如图所示.
(1)此袋化肥中含N元素的质量为多少?
(2)含纯NH4NO3多少千克?
练14国家质量标准规定市售尿素CO(NH2)2含量在96%以上为达标一级产品.现某商店出售的一批尿素化肥,其含氮量为45%,通过计算说明这批尿素可否按一级品出售?
入门测
1.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D )
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电子数不同 D.质子数不同
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4 。
3.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111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72,则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111 ,核内中子数为 161 。
4.在①分子②原子③原子核④质子⑤中子⑥电子等粒子中,将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1)带正电的粒子有 34 ;
(2)不显电性的粒子有 125 ;
(3)能保持物质水的化学性质的是水 1 ;
(4)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粒子是 12 ;
(5)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2 。
5.α粒子是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1911年,科学家用一束α粒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三种实验现象:
(1)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径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
(2)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 ;
(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 。
(2)原子核的半径和体积非常小,核外相对有很大的空间,原子间也有间隔,大多数α粒子直接穿过
(3)α粒子撞击金原子核而被弹回(或a粒子撞击了带正电荷、质量大、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而被弹回)
出门测
1.已知氧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氧原子核带8个单位正电荷 B.氧原子核内有8个电子
C.氧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 D.氧原子呈电中性
2.下图是分子结构模型示意图(图中“○”“●”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D )
A. B. C. D.
3.虾青素(C40H52O4)是一种具有极强的抗肿瘤、抗氧化性能的物质,可增强动物免疫。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虾青素是由三种原子构成
B.虾青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0∶52∶4
C.虾青素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虾青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
4.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铁、氟、锌、硒、碘等,虽然含量少,但对健康至关重要。下面提供几种微量元素的相关信息,请认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微量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 3 种。
(2)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26 。
(3)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得到2 个电子。
5.计算:(1)二氧化碳(CO2)的相对分子质量 44 ;(2)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3)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
(1)12+16×2=44  (2)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2∶16×2=3∶8
(3)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