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原子结构的模型(1)
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下列三位科学家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其建立的先后顺序是(B)
①玻尔:分层模型 ②卢瑟福:核式模型 ③汤姆生:面包模型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①→③→② D. ③→①→②
(第2题)
2.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 b是质子
B. 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 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3.已知氚原子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A)
(第4题)
4.如图所示为小明制作的原子模型,外圈上的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
B. 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
C. 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2个电子上
D. 该原子的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
(第5题)
5.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A)
A. 建立模型的过程 B. 得出结论的过程
C. 提出问题的过程 D. 验证证据的过程
6.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美国的三位科学家——格罗斯、波利泽和维尔泽克,他们在有关原子核内夸克之间存在的强作用力的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下列有关夸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夸克是目前原子核中发现的最小粒子
B. 质子和中子都由夸克构成
C. 不是所有分子中都存在夸克粒子
D. 夸克是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7.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则图中字母分别表示:a.原子;b.原子核;c.核外电子。
(第7题)
8.下表列出了几种原子的构成,从表中你能获得的信息有(内容不能重复):
原子种类
核内质子数
核内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氯
17
18
17
(1)各原子中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2)不同原子的质子数不相等。
(3)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
(4)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9.正电子、负质子都属于反粒子,正电子跟普通电子、负质子跟普通质子的质量和电量均相等,而电性相反。某科研机构制造出9个反氢原子,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是(B)
A. 由1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 由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1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 由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D. 由1个不带电的中子与1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解析】 正常氢原子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因此反氢原子应该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即由带负电的质子和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10.汤姆生和卢瑟福都对现代原子结构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论述中,不属于他们两人共同观点的是(D)
A. 原子很小,但可以分
B. 原子是电中性的
C. 原子中的电子带负电荷
D.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解析】 卢瑟福和汤姆生通过相应实验揭示了原子是有复杂结构的,所以原子虽然很小,但可以分,他们都认为原子中的电子带负电荷,原子是电中性的,但他们对原子中正电荷分布的认识是不同的,汤姆生认为正电荷均匀分布在原子内,而卢瑟福则认为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里,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1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下列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B(填字母)。
(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ABD(填字母)。
A. 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 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 玻尔的原子模型的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 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解析】 (1)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时,大部分α粒子沿原来方向向前运动,少数α粒子方向发生偏转,极少数α粒子碰到原子核被反弹回来,所以乙符合。(2)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修正的过程,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并未达到完美。
12.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在19世纪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微小且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请你指出道尔顿原子学说中与现代科学实验证明的事实不相符的地方:
(1)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或离子构成的。
(2)原子在结构上还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3)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占的空间很小。
【解析】 与事实不相符的观点:物质是由原子构成,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针对上述观点用现代科学实验结论解释说明。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2)
1.核电荷数多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一定是(D)
A. 分子 B. 原子
C. 阴离子 D. 阳离子
2.如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 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B. 氯原子得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
C. 形成氯化钠后的钠离子和氯离子都不显电性
D.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3.下列关于镁原子、镁离子两种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D)
A. 核电荷数相同 B. 质量几乎相等
C. 镁离子比镁原子稳定 D. 电子数与质子数相同
4.如图表示某物质的微观形成过程。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过程说明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
(2)甲原子形成的离子是阳离子。
(3)最终形成的化合物不显(填“显”或“不显”)电性,原因是两种离子所带电荷数相同,电性相反。
5.科学常从微观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其变化。如图为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
(1)甲是原子。
(2)在水、汞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氯化钠,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3)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6.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阳离子、阴离子这些微粒中:
(1)显电中性的微粒有分子、原子、中子。
(2)带正电的微粒有质子、原子核、阳离子。
(3)带负电的微粒有电子、阴离子。
(4)质量最小的微粒是电子。
(5)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变化的微粒有分子。
(6)在同一原子里数目相等的是质子、电子。
7.我国首颗天文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频繁记录到超大质量黑洞CTA102的伽马射线爆发,“悟空”每天传送回500万个粒子信息,粒子包括原子、电子、中子等。下列关于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 带电的粒子都是离子
B. 原子变成离子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故它不可再分
D. “丹桂飘香”说明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的
【解析】 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所以带电粒子不一定都是离子;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决定,原子变成离子后,核电荷数不变,故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故原子可以再分;由于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故能在较远的地方闻到丹桂花香。
8.已知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m与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在数值上相等。若R2+核外有x个电子,则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C)
A. m-x+2 B. m+x-2
C. m-x-2 D. m+x+2
【解析】 R2+是R原子失去两个核外电子得到的,因此其质子数为x+2。因R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等于m,所以中子数=m-(x+2)=m-x-2。
9.如图所示为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说明:以A为例,圆圈代表原子核,其中的“+17”表示带17个单位的正电荷,外围的圆弧代表电子层(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圆弧上的数字代表该电子层上拥有的电子数。图中表示原子的是ACD(填字母,下同),表示阳离子的是B,表示阴离子的是E。
【解析】 A中质子数(17)等于核外电子数(17),C中质子数(18)等于核外电子数(18),D中质子数(11)等于核外电子数(11),A、C、D都显电中性,表示原子;B中质子数(12)大于核外电子数(10),带正电,是阳离子;E中质子数(17)小于核外电子数(18),带负电,是阴离子。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3)
1.国产大型客机C919的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铝锂合金,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适宜的延展性。铝锂合金中的铝(Al)元素和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C)
A. 表示元素的符号不同 B. 原子质量不同
C. 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D. 原子的电子数不同
2.如图所示的四种原子模型中,与其他三种原子不属于同位素原子的是(D)
3.自然界中,一些元素的原子可自动放射出具有固定组成的粒子而变为其他元素。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A. 放射出的粒子中一定含有质子
B. 放射出的粒子中一定只含质子
C. 放射出的粒子中一定只含电子
D. 放射出的粒子中一定只含中子
4.科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 613C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关于 53131I和 53127I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A. 各取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
B. 属于同种元素
C. 各取一个原子相比较,核外电子数相同
D. 各取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
5.用“”“”和“”分别表示质子、中子和电子,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结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
,(第5题))
A. 甲、丁互为同位素 B. 乙、丁为同一种元素
C. 甲、丙的核电荷数不同 D. 甲、丙为同一种原子
6.下表是四种原子核的微粒,请填写下表,并回答有关问题。
粒子序号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带电性
1
14
14
14
不带电
2
26
30
24
带2个单位正电荷
3
14
14
16
带2个单位负电荷
4
14
16
14
不带电
(1)表中粒子属于阳离子的是2,属于阴离子的是3,属于原子的是1、4。(填序号,下同)
(2)表中1、3、4属于同种元素。
(3)1、4互为同位素原子。
7.生物体死亡后,体内含有的碳14会逐渐减少(称为衰变),因此科学家可通过测量生物体遗骸中碳14的含量,来计算它存活的年代,这种方法称为放射性碳测年法。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下列关于新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B)
A. 碳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B. 氮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
C. 碳原子核,含6个质子,7个中子
D. 氧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解析】 “一个中子变成质子”会使中子数减少1个,变为7个,质子数增加1个,变为7个。核内质子数是7的元素为氮元素。
8.如图所示为三种原子的部分信息(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 A与B属于同种元素
B. A与B中子数相同
C. A与C互为同位素原子
D. C的核外电子数为21
【解析】 A和B的核内质子数不同,故不是同种元素;A的中子数=19-9=10,B的中子数=39-19=20;A和C的核内质子数相同,互为同位素原子;C的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为9。
9.如表所示为部分元素的质子数等信息,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
质子数
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碳
6
6
12
碳
6
7
13
碳
6
8
14
氮
x
7
14
(1)碳元素与氮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2)表中x的值为7。
(3)中子数不能决定元素的种类,原因是:①中子数不同,元素种类可能相同;②中子数相同,元素种类也可能不同。
【解析】 (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故碳元素与氮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2)氮原子的中子数为7,相对原子质量为14,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氮原子的质子数为7。(3)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中子数不能决定元素的种类,即使中子数相同,元素种类也可能不同。